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咚咚锵》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的手鼓》,详细内容为学习打击乐器表演和身体动作配合,通过学习《咚咚锵》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音乐节奏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感受音乐节奏,培养音乐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3.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正确掌握音乐节奏,进行打击乐器表演。
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手鼓、铃铛、木鱼等打击乐器。
2.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等小型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走路,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的身体动作。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播放《咚咚锵》歌曲,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并用手指敲击桌子模仿打击乐器。
3. 打击乐器学习(15分钟)
教师分发打击乐器,教幼儿按照歌曲节奏进行表演。
4. 身体动作配合(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让幼儿将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相结合。
5. 随堂练习(5分钟)
教师邀请幼儿分组进行打击乐器表演,鼓励幼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黑板中央写上《咚咚锵》歌名,周围贴上手鼓、铃铛等打击乐器图片。
2. 在黑板一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咚咚锵》歌曲的打击乐器表演。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完成打击乐器表演。
2. 作业题目:用身体动作表现《咚咚锵》歌曲的节奏。
答案:根据歌曲节奏,创意性地表现身体动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家庭氛围中继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
2. 打击乐器学习
3. 身体动作配合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实践情景引入
1. 选择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等。
2.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姿势,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的身体动作。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二、打击乐器学习
1. 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打击乐器,如小鼓、沙锤、手铃等。
2. 教师示范演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乐器演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3. 分步骤教授打击乐器演奏技巧,确保幼儿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4.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身体动作配合
1. 设计简单易懂、富有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2. 教师以身作则,带领幼儿一起练习,确保动作规范。
3. 鼓励幼儿创新动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作业设计
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题目,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2. 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确保幼儿能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3. 家长参与作业完成,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音乐氛围。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2.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开展家庭音乐活动,如家庭音乐会、亲子共学等,让音乐教育延伸至家庭。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拖沓。
2. 实践情景引入和打击乐器学习环节适当延长,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体验和练习。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轻松愉快,是否能够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四、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是否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五、教学改进的方向
根据课后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