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点1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说明全解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西安事变
1.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国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10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南京大屠杀: 1937、12 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3.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徐州会战组成部分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取得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中共七大(1945年 延安)
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注意对西安事变的概况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高频考点 标准解题
——知道怎么考
15,(2005重庆 )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
领了中国 ( )
A西南三省 B西北五省
C华东五省 D东北三省
考点:九.一八事变。本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经分析可知只有D项符合提干。
答岸:D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应注意抓住提干的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再对选项进行分析排除
7.(2003 泰州)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对时局的方案较多,正确的是 ( )
A蒋介石反共内战,必须处死
B张、扬危害“领袖”,应武力解决
C既讨伐蒋介石,也讨伐张、扬
D和平解决,共同抗日
考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本考点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正确的理解可得出只有D
答案;D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应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和对提干的正确理解结合起来思考进行解答。
4(2004安徽)关于党的重要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八七”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
B洛川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考点:中共重要会议的内容。本考点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中共重要历史会议内容的再认和辨析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应通过对重要历史事件知识点的正确再认和分辨进行解答。
22.03 山东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罪行翻案,如“教科书事件”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着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 以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罪行为例,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及小泉的所作所为。
考点: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和意义。本考点多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考查运用材料分析、评论历史事件的能力。第一问较容易解答,第二问则为开放性试题,可各抒己见。
答案:(1)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大大加深;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评注:此问学生只要以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等日军
侵华罪行为例,对日本右翼否定、歪曲其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事实,美化侵略历史的企图进行批驳,即可得满分。
考点突破 考题预测
——圈定重点题
一. 基本题
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
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西安事变②长征胜利结束③遵义会议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3.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 )
①李宗仁②张学良③张自忠④杨虎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全国性抗日战争始于 (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一.二八” 事变爆发
C“七.七”事变爆发 D“八.一三”事变爆发
5.为反对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个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本野蛮暴行的是 ( )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泸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染台儿庄
6.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 )
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全民族抗战
7.战时,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多 ( )
A10万人以上 B20万人以上
C30万人以上 D40万人以上
8.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并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的战役是 ( )
A凇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9.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 )
A朱德 B 彭德怀
C刘伯承 D 贺龙
10. 1945年,为了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代表大会(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二.综合创新题
11.新闻报道一 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
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等共同体认下,发布了“两
岸和平发展共同原则”的新闻公报。
新闻报道二 新华网发表:“连主席个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读新闻,回答问题
(1)国共两党共同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意味着什么?
(2)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12.中国是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用60字左右的篇幅,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给你的信息,简要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
A日军进攻沈阳 B 卢沟桥抗战 C欢庆抗战胜利
13.读图后请回答:
图1纳粹集中营中的尸骨 图2南京大屠杀 图3德国总理向集中营遇 图4小泉参拜战犯亡灵
害者鞠躬
(1)看过图1、图2中的场面后,你有什么感触?其制造者共同发动了哪场世界性战争?今天是这一战争结束多少周年?
(2)看过图3、图4后,你认为今天德、日两国领导人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谁是明智的?请写出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答案:
1.C 2. C 3. D 4.C 5.C 6.D 7.C 8.C 9.B 10.D
11.①两岸政治僵局初步缓解,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肯定;有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世界和平与发展。②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一切“台独”言行作坚决的斗争。
12. 图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图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图C:经过八年艰苦斗争,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13.(1)①感触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表述:场景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对法西斯的暴行表示强烈愤慨;对遇害者表示同情;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60周年
(2) 德国领导人;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崇尚民主,警惕法西斯势力的抬头;反对种族歧视,树立平等的民族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