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老鼠开水知识总结目录
目 录
第1篇 工程地质基础 - 1 -
第一章 岩石成因分类和常见岩石性质 - 1 -
第一节 岩石成因和分类 - 1 -
1:岩石成因分类及常见岩石 - 1 -
第二节 常见岩石性质 - 2 -
2:常见岩石的力学强度 - 2 -
3:常见岩石应力应变曲线 - 3 -
4:常见造岩矿物性质 - 4 -
5:常见岩石和矿物风化能力比较 - 5 -
第二章 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分析 - 6 -
第一节 向斜、背斜 - 6 -
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 - 6 -
第二节 断层 - 7 -
2:断层及断层选线 - 7 -
第三节 节理裂隙及结构面 - 9 -
3:节理、裂隙的统计方法及断盘运动方向的判别 - 9 -
4:结构面成因分类和结构面调查内容 - 11 -
第四节 岩层的产状 - 14 -
5:岩层的产状和表示方法 - 14 -
第三章 V字型法则和赤平投影 - 16 -
第一节 V字型法则 - 16 -
1:V字型法则的应用方法 - 16 -
第二节 赤平投影及边坡稳定分析 - 18 -
2:赤平投影及实体比例投影比较 - 18 -
3-1:一组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分析 - 19 -
3-2:二组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分析 - 22 -
第四章 地质年代、地层符号和地层接触关系 - 23 -
1:地层的接触关系 - 23 -
2: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和表示符号..........................................................- 24 -
第2篇 土力学基本原理 - 25 -
第一章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25 -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 - 25 -
1:土的三相指标换算 - 25 -
2:无粘性土相对密实度 - 25 -
3:粘性土的稠度指标 - 26 -
第二节 土的压缩及固结 - 30 -
4:土的压缩性指标及其应用 - 30 -
5:土的应力历史 - 34 -
第三节 土的抗剪强度 - 36 -
6: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 36 -
7: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 - 38 -
8:三轴试验中砂土的剪切性状 - 39 -
9:无侧限抗压强度、十字板剪切试验 - 40 -
10:应力路径 - 41 -
第四节 土的击实性 - 43 -
11:击实试验和压实系数 - 43 -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 - 49 -
第一节 渗透系数 - 49 -
1:达西定律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测定方法 - 49 -
第二节 流网 - 51 -
2:流网的特性和应用 - 51 -
第三节 渗流力和渗透变形 - 54 -
3:渗流力、渗透变形及防治措施 - 54 -
第三章 土压力 - 59 -
第一节 土压力理论 - 59 -
1:朗肯理论和库伦理论的比较 - 59 -
第二节 土压力和位移的关系 - 66 -
2:挡土结构类型及土压力和位移的关系 - 66 -
第三节 成层土的土压力分布 - 69 -
3:成层土时的土压力分布特征 - 69 -
第四章 土的动力特性 - 72 -
第一节 土和地基土的动力特征参数 - 72 -
1: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及土的泊松比 - 72 -
2:地基土的动力参数 - 73 -
第3篇 工程勘察 - 75 -
第一章 工程地质钻探和取样 - 75 -
第一节 钻进及取样 - 75 -
1:取土器的分类、构造和取土质量对比 - 75 -
2:钻进方式分类和适用性 - 77 -
3:钻孔口径的要求 - 79 -
4:钻进护壁措施及冲洗液 - 80 -
5:钻孔回填的要求 - 81 -
6-1:I、II级土样取样方法 - 81 -
6-2:特殊土I、II级取样要求 - 82 -
7:岩芯采取率和土样回收率 - 83 -
8:土工试验对原状样和扰动样的要求 - 84 -
9:土样扰动程度的鉴别 - 85 -
第二节 勘探点精度和钻孔回次进尺要求 - 86 -
10:勘探点精度和水位量测要求 - 86 -
11:钻进中的回次进尺要求 - 86 -
第二章 各类工程勘察的一般要求 - 88 -
第一节 土的定名、分层和土的简易鉴别 - 88 -
1:土的目力鉴别 - 89 -
2:粘性土状态的现场鉴别及标贯击数鉴别 - 90 -
3:土层的组合特征及定名 - 91 -
4:混合土、花岗岩残积土的定名 - 92 -
第二节 岩体的性质及围岩的工程分类 - 93 -
5:岩石质量指标RQD特点及不同规范RQD的对比 - 93 -
6: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围岩分类 - 94 -
7:岩石的软化系数、风化系数和风化程度分类 - 96 -
第三节 勘探点和勘探线的布置以及钻孔孔深的要求 - 97 -
第三章 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和地球物理物探 - 100 -
第一节 工程地质测绘 - 100 -
1:测绘的内容和调查方法 - 100 -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 - 102 -
2:电法勘探 - 102 -
3:地震法勘探 - 103 -
第四章 原位测试 - 105 -
1:常用原位试验的适用范围及其成果应用汇总表 - 105 -
2: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的确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 106 -
第一节 载荷试验 - 107 -
3:浅层载荷试验方法及成果应用 - 107 -
4:深层载荷试验方法及成果应用 - 109 -
5:浅层及深层的对比 - 110 -
6:岩基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 110 -
第二节 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 111 -
7:标准贯入试验的适用条件及试验方法 - 111 -
8:圆锥动力触探 - 114 -
9:标贯及动探的对比 - 115 -
第三节 静力触探试验 - 116 -
10:静力触探在工程中的应用 - 116 -
第四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 - 117 -
11:十字板剪切试验要求及成果应用 - 117 -
12:优缺点和影响因素 - 118 -
第五节 旁压试验 - 120 -
13:自钻式、预钻式旁压试验对比和成果的应用 - 120 -
14:优缺点和影响因素 - 121 -
第六节 扁铲侧胀试验 - 123 -
第七节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 124 -
第八节 波速测试 - 125 -
15:波的分类和特征 - 125 -
16:单孔法及跨孔法 - 126 -
17:波速试验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 - 128 -
第九节 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 129 -
18: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 129 -
第十节 其他原位测试 - 130 -
19:地温测试方法 - 130 -
第五章 地下水的勘察 - 131 -
第一节 地下水的分类及特性 - 131 -
1:地下水的分类及特征 - 131 -
2: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及毛细水的危害 - 133 -
3: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量方法 - 134 -
4:孔隙水压力的测定方法和测压计适用性 - 135 -
5:水质分析及地下水化学式 - 137 -
第二节 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 138 -
6:含不稳定成分的水试样采集方法 - 138 -
7:水、土腐蚀性的影响因素 - 139 -
第三节 水文地质试验 - 141 -
8: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 - 141 -
9:抽水试验 - 142 -
10:压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 144 -
11:压水试验的数据分析及渗透系数的计算 - 145 -
12: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分级 - 147 -
第4篇 荷载规范及可靠性规范 - 149 -
第一章 荷载规范 - 149 -
1:荷载的分类、荷载代表值及荷载组合 - 149 -
第二章 可靠性规范 - 152 -
1:可靠性和设计法 - 152 -
2:各种设计方法在规范中的应用................................................................- 152 -
第5篇 浅基础及基础工程 - 156 -
第一章 基本规定 - 156 -
第一节 地基基础设计一般规定 - 156 -
第二节 地基基础设计采用的荷载组合 - 157 -
1:地基规范荷载组合的比较 - 157 -
第二章 地基基础设计 - 163 -
第一节 文科勒(温克尔)地基模型及基床系数 - 163 -
1:文科勒(温克尔)地基模型及基床系数 - 163 -
第二节 地基的破坏模式 - 166 -
2:地基的三种破坏模式 - 166 -
第三节 地基承载力公式及岩石地基承载力 - 167 -
3:临界荷载、临塑荷载及地基规范承载力公式的来源和比较 - 167 -
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 172 -
4: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和影响因素 - 172 -
5:不同情况下的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 172 -
第五节 软弱下卧层验算 - 177 -
6:软弱下卧层验算和应力扩散理论 - 177 -
第六节 地基变形 - 181 -
7: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原因、裂缝形态和防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 181 -
8:变形分类及验算范围、分层总和法及规范变形公式比较 - 187 -
第七节 地基中的应力分布、基底压力、净反力及基底附加压力 - 194 -
9:几种压力的比较 - 194 -
第八节 无筋扩展基础 - 202 -
10:无筋扩展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特点 - 202 -
第九节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及筏形基础 - 204 -
11: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及独立基础的受力分析 - 204 -
第十节 基础选型 - 208 -
12:各类基础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208 -
第十一节 抗浮设计 - 213 -
第6篇 桩基础及沉井基础 - 215 -
第一章 基本设计规定 - 215 -
第一节 荷载效应组合及极限状态 - 215 -
1:荷载组合及极限状态 - 215 -
第二节 桩基选型、布置和变刚度调平设计 - 218 -
2:变刚度调平设计及基桩布置 - 218 -
3:灌注桩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对比 - 222 -
4:灌注桩、预制桩、钢桩的对比 - 224 -
第三节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 225 -
第二章 桩基的构造要求 - 227 -
第一节 基桩构造 - 227 -
第二节 承台构造 - 229 -
第三章 桩基的设计及计算 - 231 -
第一节 桩-土体系荷载传递 - 231 -
1:荷载传递机理和影响因素 - 231 -
2:抗拔桩承载破坏机理和及抗压桩的区别 - 233 -
3:群桩效应和影响群桩承载力的因素 - 235 -
4:承台效应 - 237 -
第二节 桩顶作用效应及桩基承载力的计算 - 240 -
5: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公式的假设和结 -240-
6:桩基承载力确定 - 242 -
第三节 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和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m - 244 -
7:提高水平承载力的有效措施 - 244 -
8: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 247 -
第四节 负摩阻力和中性点 - 249 -
9:负摩阻力及中性点 - 249 -
第五节 桩基沉降计算理论 - 255 -
10:桩基沉降理论、影响因素和等效沉降系数 - 255 -
第六节 承台设计及验算 - 259 -
第七节 桩身承载力验算及压屈稳定 - 262 -
第八节 桩基施工工艺、成桩效果、事故分析 - 265 -
11:各类灌注桩的特点及限制条件 - 268 -
12: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 - 270 -
13:挤土桩和挤土效应 - 271 -
第四章 建筑基桩检测 - 274 -
1:检测方法和检测目的 - 274 -
2:高应变和低应变的比较 - 277 -
第五章 沉井 - 282 -
第一节 沉井的设计及构造要求 - 282 -
1:沉井基础的适用范围 - 282 -
第二节 沉井下沉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防治措施 - 283 -
2:沉井下沉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283 -
第7篇 地基处理 - 286 -
第一章 地基处理的一般规定 - 286 -
第二章 换填垫层法 - 288 -
1:换填垫层法及加筋垫层的作用分析 - 288 -
第三章 预压地基 - 293 -
1:排水固结法及电渗法的比较 - 293 -
2: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的对比 - 294 -
3:砂井、砂桩及塑料排水带 - 299 -
4:井阻效应及涂抹效应 - 301 -
5:一维固结理论、固结度计算、减少预压工期的措施 - 302 -
第四章 压实地基及夯实地基 - 306 -
第五章 复合地基 - 310 -
第一节 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分类 - 310 -
1:复合地基的分类、特点以及及桩基的区别 - 310 -
2:桩土应力比及其影响因素 - 311 -
第二节 散体材料桩 - 313 -
3:散体材料桩的特点 - 313 -
第三节 有粘结强度的桩 - 317 -
4: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 - 317 -
5:水泥土搅拌桩 - 318 -
6:旋喷桩 - 322 -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 322 -
第四节 多桩型复合地基 - 324 -
8:长短桩复合地基及多桩型复合地基 - 324 -
第五节 地基处理方法比选 - 325 -
9:地理处理方法比选 - 325 -
10:地基处理的范围 - 332 -
11:提高承载力及减小沉降的措施 - 334 -
12:垫层、褥垫层在地基处理中的作用 - 336 -
第六章 注浆加固地基 - 340 -
1:灌浆法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 340 -
第七章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方法 - 343 -
1:复合地基施工检验的方法及间隔时间 - 343 -
第八章 基础加固及基础托换 - 348 -
1:既有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常用加固方式....................................................- 348 -
第8篇 边坡工程 - 350 -
第一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 - 350 -
第一节 无粘性土坡 - 350 -
1:无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 350 -
第二节 粘性土坡 - 353 -
2: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 353 -
3:常用条分法比和条分法安全系数的比较 - 356 -
第三节 不同工况稳定性分析 - 358 -
4:不同工况下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 358 -
第二章 边坡规范基本规定 - 363 -
第一节 基本规定及支护结构适用性 - 363 -
第二节 锚杆及土钉 - 366 -
1:锚杆及土钉的工作机理及受力分析 - 366 -
第三节 预应力锚杆(索) - 368 -
第四节 重力式挡土墙 - 371 -
2:重力式挡墙的分类和减少墙背土压力的措施 - 371 -
第9篇 基坑及地下工程 - 373 -
第一章 基本规定 - 373 -
第一节 基本规定及抗剪强度指标选取 - 373 -
第二节 结构分析及稳定性验算 - 375 -
第三节 支护结构选型、基坑平面形状稳定性 - 379 -
1:支护结构选型 - 379 -
2:基坑平面形状的稳定性 - 382 -
第二章 各类支挡结构 - 383 -
1:支护结构嵌固深度稳定性决定条件 - 383 -
第一节 悬臂式支挡结构 - 383 -
第二节 重力式水泥土墙 - 385 -
第三节 土钉墙、锚杆 - 386 -
第四节 地下连续墙、排桩及桩锚支护 - 388 -
第三章 基坑降水和工程事故抢险 - 389 -
第一节 基坑的降水设计 - 389 -
第二节 基坑的安全事故分析和抢险措施 - 392 -
第四章 地下工程 - 394 -
第一节 新奥法 - 394 -
1:新奥法的基本规定和内容 - 394 -
第二节 地下工程常用工法 - 397 -
2:地下工程施工常用方法比较 - 397 -
第三节 其他地下工程内容...................................................................................- 400 -
第10篇 地震工程 - 403 -
第一章 建筑抗震规范 - 403 -
第一节 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403 -
1:抗震有利不利地段的划分和选址要求 - 403 -
第二节 三水准设防和两阶段设计 - 408 -
2: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及地震概率密度 - 408 -
第三节 等效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及场地类别 - 413 -
3:场地类别的影响因素 - 415 -
第四节 特征周期、地震动影响曲线和地震动影响系数 - 419 -
4:特征周期及地震影响系数 - 419 -
第五节 地震分组和地震动反应谱 - 426 -
5:近震远震和地震分组 - 426 -
第六节 发震断裂对建筑物的影响 - 428 -
6:发震断裂对工程的影响 - 428 -
第七节 饱和砂土液化机理 - 430 -
7: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分析 - 430 -
第八节 液化初判、复判及液化等级 - 431 -
8:几个公式的结论 - 431 -
第九节 消除地基液化的措施 - 436 -
第十节 抗震承载力验算 - 437 -
第二章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440 -
1: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使用说明 - 440 -
第三章 水工抗震规范 - 443 -
第一节 场地类别和特征周期 - 443 -
第二节 地震液化初判及复判 - 445 -
1:水利水电液化判别 - 445 -
第三节 土石坝的抗震规定 - 446 -
第四章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449 -
第11篇 不良地质 - 453 -
第一章 泥石流 - 453 -
第一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 453 -
1: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各规范泥石流的分类 - 453 -
第二节 泥石流的勘察要求和工程特性指标 - 456 -
2:泥石流的工程特性指标和泥石流勘察 - 456 -
第三节 泥石流地区选线和防治措施 - 458 -
3:公、铁路泥石流选线和防治措施 - 458 -
第二章 岩溶 - 460 -
第一节 岩溶的发育、形成机理和分布特性 - 460 -
1:岩溶的发育条件和规律 - 460 -
2:碳酸盐的溶蚀机理 - 463 -
第二节 土洞和岩溶塌陷 - 464 -
3:土洞的发育机理和影响因素 - 464 -
第三节 岩溶地区的选线及地基基础措施 - 467 -
第三章 滑坡 - 470 -
第一节 滑坡的形成条件、特征标志及滑坡裂缝 - 470 -
1:滑坡的形成条件、特征标志、滑坡裂缝 - 470 -
2:滑坡分类、滑坡及错落的区别 - 471 -
第二节 滑坡各段的受力特征分析 - 473 -
3:三段式滑动模式及其应力场 - 473 -
第三节 滑坡的勘察、滑动面及滑带土的抗剪强度 - 474 -
4:滑动面、滑带土的抗剪强度 - 474 -
5:各规范滑坡的勘察 - 475 -
第四节 滑坡推力计算及滑坡稳定 - 476 -
6:各规范滑坡推力的计算比较 - 476 -
第五节 滑坡的选线及防治措施 - 478 -
7:滑坡的公铁路选线 - 478 -
8:滑坡的防治措施 - 479 -
第四章 危岩、错落及崩塌、岩堆 - 481 -
第一节 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 481 -
1:危岩、崩塌、岩堆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 481 -
第二节 防治措施及选线 - 483 -
2:落石、危岩、崩塌的防治和岩堆的选线 - 483 -
第五章 采空区 - 485 -
第一节 采空区及移动盆地 - 485 -
1:采空区的形成、特征及地表移动盆地 - 485 -
第二节 (小煤窑)采空区的稳定评价及变形控制措施 - 487 -
第六章 地面沉降 - 490 -
第一节 地面沉降的特征和防治 - 490 -
1:地面沉降的原因和防治 - 490 -
第七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492 -
1:地质灾害评估............................................................................................- 492 -
第12篇 特殊岩土 - 495 -
第一章 湿陷性黄土 - 495 -
第二章 膨胀土 - 502 -
1:膨胀土工程特性 - 502 -
第三章 盐渍土 - 511 -
1:盐渍土工程特性 - 511 -
第四章 冻土 - 514 -
第五章 红粘土 - 519 -
1:红粘土工程特性 - 519 -
第六章 其他特殊土.......................................................................................................- 521 -
第13篇 偏门规范 - 522 -
第一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522 -
第二章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525 -
第三章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 526 -
1:土石坝分类 - 532 -
2:土石坝各种排水体比较 - 533 -
第四章 公路、铁路路基 - 536 -
第一节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536 -
1:路基冻胀翻浆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 538 -
2:反压护道技术要求 - 541 -
第二节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 546 -
第五章 公路、铁路桥涵、港口地基 - 547 -
第一节 《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547 -
第二节 《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548 -
第三节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 549 -
第六章 公路、铁路隧道 - 551 -
第一节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 551 -
第二节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 552 -
1: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 552 -
第七章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 555 -
1:抗滑桩 - 555 -
第八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填埋技术规范》 - 559 -
第九章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561 -
1:土工合成材料 - 561 -
第十章 其他规范...........................................................................................................- 563 -
第14篇 经济及法规 - 565 -
第一章 工程经济 - 565 -
第二章 建筑法 - 568 -
第三章 合同法 - 570 -
第四章 招投标法 - 573 -
第五章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577 -
第六章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 580 -
第七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 - 582 -
第八章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 585 -
第九章 安全生产法 - 586 -
第十章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587 -
第十一章 ISO9000 - 588 -
1.ISO9000:200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 588 -
第十二章 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 589 -
第十三章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 590 -
第十四章 其他法规.......................................................................................................- 591 -
附录1:2016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现行规范、法规
- 11 - /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