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节能及预埋结构在建筑电气中的布置-文档
节能与预埋结构在建筑电气中的布置
1.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建筑电气设计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设计准则,它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和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是建筑电气设计者设计的标准。建筑电气设计应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保证建筑的各项功能稳定连续运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快捷。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综合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初投资也要兼顾以后的运行费用,以求得建筑生命周期内费用最低的目标。
2.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节能
2.1合理选用光源
住宅照明设计中要尽可能多选用高效和长寿命的节能光源,节能光源的发光效率高,消
耗同样的电能会发出更多的光通量。产生相同的光通量,消耗的电能从多到少依次是白炽灯、普通日光灯、节能灯、LED灯,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最优先选择的光源是节能灯和LED灯。促进照明电器行业结构升级优化,而且也将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2.2改善照明灯具的控制方式
照明灯具的控制方式要根据建筑的类别、使用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区别对待,做到既方便使用,又节约电能。照明线路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①面积较小的居住、办公用房或类似的房间,宜采用一灯一控或二灯一控的方式,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变光开关。②面积较大的房间宜采用多灯一控的方式,当整个房间有均匀照度要求时,可采用隔一控一的方式。③居住、办公建筑内的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照明器宜采用节能开关控制(如声光延时开关、光电自动控制器、节电控制器等)
3.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
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从电力供应、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的接地、建筑消防控制方面进
行了分析。
3.1电力供应
电力在现在建筑中占有重要作用,没有了电,建筑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保证建筑电力的
稳定供给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得基础。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
立电源,具体数量应根据负荷大小与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
电,互为备用。此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或燃汽轮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
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事故用电。对于高压开关柜应根建筑
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对于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
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对于容量低压配电屏的出线,应做成手
车式。
3.2供电线路
居住建筑中各种电路繁多。为保证各种设备电路的稳定、安全运行,供电电路的主线截
面不能随意更改。如果要更改也要参照规范作相应的计算验证后再更改。否则线路截面的变
小,使电阻变大,功率过载将导致电路发热或引发火灾。
3.3电气设备的接地
现在建筑中存在电脑、电视、冰箱等大量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通过保护接地系统的重复
接地与共用接地体相连,为保证人员安全,此共用接地体的电阻不应大于1Ω。
3.4建筑消防控制
建筑消防设计指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
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与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其中,消
防线路要求要求穿金属管或者暗敷,目的是火灾发生后可以保持消防线路的正常使用,保证
信号、命令得到有效的传输。消防水泵的控制尤为重要,为且确保安全,消防水泵的控制应
设置两路:一条由引至消防水泵控制柜;另一路则引至消防控制室。
4.建筑电气的电气管线预埋与结构布置
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特点是根数多,平面布置复杂,特别是在墙体中的垂直预埋管线和在楼板中的水平预埋管线由于削弱了结构构件截面,对结构构成
一定影响。
4.1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敷设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
气管线直径较小,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当管线垂直埋设
于砌体墙体中时,埋设方式相对复杂,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矛盾较多的地方。结
构墙体的形式主要有砌体结构中的承重墙与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
4.2在砌体结构承重墙上的埋设
在砌体结构中不允许开设水平与斜向通槽,水平预埋管线通常埋设于每层圈梁中。埋入
墙体的垂直预埋管以前均直接在墙体上剔槽敷设,但是这种做法会对结构墙体造成损伤,特
别是当并列埋设的管线较多时,对整个墙段的承载能力都有影响。当墙体为半砖墙时,按照规范,在半砖墙内不准暗敷管线,如不可避免,则采用局部加设混凝土构造柱的形式,将管线埋设于柱内。
4.3在混凝土结构填充墙上的预埋
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仅承担墙体本身的自重,常用的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混凝
土空心砌块等,此类材料的特点是强度低,自重轻,即使发生破坏对主体结构也无影响。因此,在填充墙上的预埋仅仅需要考虑抗裂、隔声等因素,在填充墙上开槽不宜超过墙体厚度
的一半。
5.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电力生产具有同时性和集中性两大特点,决定了能耗将在该建筑物电气系统从变电、传
输到用电设备的各个环节发生。
5.1同时性:即电力生产的输送、分配、转换是同时进行的,无法进行大量的储存。
5.2集中性:即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的部门,调度和检修必须是统一的。
建筑供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最终用户端,通常由电源系统、变配电设备、传输线路、
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组成。建筑电气节能水平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提高,节能措施
还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5.3优化设计
设计人员针对每项电气分项工程,都有较详细的电气负荷计算书和采取相应的节能措
施。在确定设计方案时,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深入现场,通过与业主进行有效沟
通,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负荷特点、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周围环
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比较,力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要掌
握各种节能新技术,并在设计中适当采用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有关职能
部门也应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项目的审核管理,可以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如学会等对设计图纸
文件进行严格审查。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适应由于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能够灵活投切变压
器,实现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在设计中还应尽量减少三相不
平衡度。在供配电系统中的某些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灯具的镇流器以与很多家用电
器等都具有电感性,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它要从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
末端,无形中又增加了线路的功率损耗。因此,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在电气节能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6.对建筑电气系统运行加以强化管理
加强对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管理,同样可达到节能的效果。主要管理措施有:
6.1设备管理:电气节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果使各种设备安全、
有效、稳定地运行,出现故障能快速排除,则可以节约能量。
6.2控制管理:开发并利用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控制软件也是保证电气系统节能运行
的有效措施。
6.3人员技术培训管理:加强对电工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
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才能在电气节能中有所作为。
7.结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中,如果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提
出完整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案,就完全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了节
能目标。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的紧张将严重
阻碍人们未来的正常生活、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