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产业结构理论、分类及分析方法,1,主要内容,一、产业结构理论,1、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2、西方结构理论,3、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二、产业分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2、标准分类法;,3、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4、生产要素分类法;,5、霍夫曼、钱纳里-泰勒分类法;,6、产业地位分类法,7、关联方式分类法,三、产业结构分析方法,1、静态分析法,2、动态分析法,3、效益分析法,2,产业结构的含义,1、广义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前,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由于受马克思的影响往往把它理解为“经济结构”。在提到产业结构时,既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又指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产业的地区分布结构,也包括产业的所有制结构。,2、狭义的产业结构,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有两方面涵义:,(1)从量的角度讲,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关系。可从三个层次考察:第一,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之间结构和比例关系;第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第三,产业内部的产品结构。,(2)从质的角度考察,指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产业素质分布状态,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分布状态。也可从两方面考察:第一,从加工深度、附加值高低、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等方面来考察。第二,从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角度考察。考察其市场份额和国际贸易结构。,3,1、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经济结构的实质:,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双重关系的总和,即隐蔽结构和实体结构的总和。,1、1产业划分理论:,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在生产理论时指出“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为两大部类:1.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形式的商品。2.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总和起来就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物质生产部门被划分为两大类:第一部类即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缺点:,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因此可以揭示社会在生产运动的总规律,但不能揭示产业结构的演变的一般规律。,4,1、2结构均衡理论:,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在生产的条件时,说明了各个产业部门应均衡发展。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必须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从实物形态上看,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总量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再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和;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和,应等于两大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之和。否则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优点:,清楚的阐明了社会在生产实现的条件。,缺点,:在现实生活中,产业部门不像两大部类那么简单明了,产业结构中包含了多种产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难以描述产业之间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联系。,5,1、3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马克思在分析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同时,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发展重工业),1、4结构调整理论:,马克思看到了生产价格规律调整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它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结构失衡。主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计划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入和流出。,实际上,生产价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当然为了弥补生产价格的局限性,政府有必要运用计划、财税、金融等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结构优化目标的实现。,6,2、西方结构理论,2、1结构演变理论:,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性产业结构理论和开放性结构理论。,封闭性产业结构理论:这种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威廉.配第、克林.克拉克、库兹涅茨、霍夫曼和里昂惕夫等。,开放性结构理论:这种产业结构理论考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因而被称为开放性产业结构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和钱纳里。,7,2、2结构调整理论:,2、2、1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该理论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上,(1)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2)从农业部门专业出来的工资水平由农业的人均产出水平决定。(3)城市工业中的利润的储蓄倾向高于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由于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供给价格低,且工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工资,因此,工业发展就可以从农业中获得无限量得廉价劳动力供给,在劳动力供给价格与边际劳动生产率获得巨额利润。又由于工业利润中储蓄倾向高,由此产生一种累积性效应。这种累积作用的结果是,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下降,以至于工、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相等。这时,二元结果消失,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二元结构理论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消除二元经济,是否能够实现?,8,2、2、2赫希曼的不平衡理论,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有选择的投入到某些行业,以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增长。,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本在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之间的分配具有替代性,因而有两种不平衡增长的途径,:(1)“短缺的发展”,即先对直接生产资本投资,引起社会资本短缺,而社会资本短缺将引起直接生产成本的提高,这便迫使投资向社会资本转移以取得二者的平衡,然后再通过对直接生产成本的投资引发新一轮不平衡增长过程。(2)“过剩的发展”,即先对社会资本投资,降低直接生产活动的成本,从而促使人们对直接生产资本进行更多的投资,使二者达到平衡后,再重复这一过程。,赫希曼认为,在进行投资次序的选择时,“有效时序”是按各备择产业部门的“诱发投资”大小进行。如果首先投资于“诱发投资”效应较大的产业部门,将可带动更多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因而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资源首先投资于“直接生产活动”,以“短缺的发展”来刺激进一步投资,从而达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目的。,不平衡长期理论基本上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为我国50多年的经济发展走的的就是一条“不平衡增长”的途径。,9,2、2、3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罗斯托认为,近代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他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起飞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本门通过回顾、前瞻、旁侧三重影响带动其他部门发展。回顾影响是对为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前瞻影响则是指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旁侧影响则是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罗斯托提出的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带动经济增长的看法,以及主导部门的序列不可任一改变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要立足于本国经济现状,不能超越经济成长阶段,而只能从较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10,2、2、4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两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的提高利润率;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因为生产率上升快,单位成本下降最快,在工资率一定得条件下,该行业或部门的利润也必然上升的最快。两基准理论是由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后来日本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参照了两基准理论。,两基准理论是由以下条件为基本前提的:(1)基本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使存在一定条件的瓶颈制约,但只要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瓶颈部门转移,尽快缓解平静状态。(2)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3)不存在资金约束。如果上述条件不存在,两基准理论就未必成立;利用两基准理论选择优先发展产业也未必可行。,11,2、3结构演变模式:,2、3、1雁形形态发展模式,:是一种揭示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途径的理论。该发展模式认为,工业后进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供给方面的原因,无法首先开发和生产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其产业发展课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因为从图形上看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所以称言行形态说。,雁形形态发说的两种变形:,1、产业发展的秩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而是重工业的不断高度化过程。2、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品转化,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生产用的生产资料向生活用的生产资料转化,产业结构愈加多样化和高度化。,市场,时间,进口,国内生产,出口,雁形形态说示意图,12,2、3、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是一种揭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途径的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提出来的,揭示了国际贸易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弗农认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是以本国新产品开发为起点开始进行产品循环的,其公式是: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按照这种顺序不断循环上升。,(由于先进国家在海外的投资使先进国家的已有产业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现象,又叫做“返回头效应”。),2、3、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这是后起的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如日本生产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微电子机械和精密陶瓷等新型材料的一些技术集约型工业,就是用的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13,3、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我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为指导,借鉴西方结构理论的合理内核,并紧密联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对结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得贡献。大体可归纳为:趋势分析、机理分析、现状分析和关联分析四个方面。,趋势分析,我国产业机构的演变无论从就业结构还是从产值结构看,都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吻合。与西方演变结构不同的是,中国产业结构较为缓慢,且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变动呈明显的非相关性。造成这种非相关性的根源在于非市场的行政机制。我国学者分析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指出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演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14,机理分析,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机理做出系统分析的是周振华。他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采用系统研究方法,不仅将其作为动态系统研究,而且将其作为开放系统处理。因此,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现状分析,利用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两个指标,可得出我国产业结构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较差的结论。依据衡量产业结构状况的效益标准,产业结构效益低下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失衡。,关联分析,关联分析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在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我国产业部门结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是关于产业部门结构发展变化与直接关联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关系的原理与方法。围绕产业部门结构发展变化规律这个中心,有科技进步、社会供给结构、社会需求结构和国外的供给与需求四大类直接关联因素。,15,(一)科技进步,(二)社会供给:,社会分工的发展水平、,人、才、物等资源条,件资质管理工作和改革,(三)社会需求:,市场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国家的掉费增长目标;市场,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产业部门结构的发展规律:,主要产业部门结构的发展规律;产,业部门内部的部门结构的发展规律,(四)国外的供给与需求:,国分工和进出口的变化;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对外开放和技术、经济、文化的,交流情况,基本框架示意图,16,二、产业分类,2、1 三次产业分类法,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水),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娱乐、服务等业。,17,2、2 标准分类法,其特征是:权威性、完整性、科学性和使用的广泛性。,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过明净机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分类法;中国也有自己的对产业进行分类的国家标准。即由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际标准分类法: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18,2、3 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第1部类:生产资料部门;第2部类:消费资料部门。,其缺陷明显:没能涵盖所有的产业,不利于对产业进行全面分析;许多产品难以归类,不利于进行产业研究;这种分类不够细化,不能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远。,农轻重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前苏联曾经采用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国家曾广泛使用。但与两大部类分类法一样有很大缺陷。,2、4 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产业发展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的分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由于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及其作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19,2、5 霍夫曼分类法和钱纳里泰勒分类方法,(1)霍夫曼分类法,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时,曾把工业部门分成了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三类。,(2)钱纳里泰勒分类法,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和原因时,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2、6 产业地位分类方法,:,按照产业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不同而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分类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其他分类方法:,按产业发展阶段区分:如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按生产流程分类法。上游、下游等,20,2、7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具体可以有以下方法:,(1)技术关联分类方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活动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如把经济活动分为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2)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原材料、功能相似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的相似性,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方法。相同原料:纺织工业、化纤工业、钢铁、木材、卷烟等产业。相似原料: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电力、供水等;活动对象的相似: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制药业、软饮料业、橡胶轮胎业等。,(4)方向关联分类法: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方法。单向关联,双向关联、横向关联等。,(5))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产业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如主导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等。,21,产值结构:,产值结构通常是指GDP的百分比构成。,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经常需要考察的就业结构有以下几种:就业的部门结构、就业的职业结构、就业的地区结构。,投资结构:,投资结构从不同的侧面看,可分为以下几种:1、投资主体结构,是指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在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关系。2、投资项目性质结构,是指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3、投资来源结构,不同来源的投资在投资总额所占的比重称之为投资来源结构。4、投资产业结构,是指投资资金在三大产业之间分配的数量比例关系。5、投资用途结构,是指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比例关系。6、投资项目规模结构,是指投资用于大型、中型、小型投资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出口结构:,出口指任何实物货品或消费品等,以船运、陆路运输或空运方式离开生产地(出境),而运送到世界各地。出口主要是贸易和销售活动。除了出口货品,还有出口服务,是指由本地生产商提供给外地顾客或消费者,例如大学教育、技术转移、影像娱乐、基金投资、人寿保险等的服务类出口。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产品的层面看,出口结构的优化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产品间的出口结构优化,即 从出口低级产品为主到出口高级产品为主;(2)产品内的出口结构优化,即从出口同 一产品内的低端类型到出口其高端类型。,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22,三、产业结构分析方法,1、静态分析法,常用的结构静态分析法是产业关联分析,通常要借助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2、动态分析法,3、效益分析法,23,2、动态分析法,本节所讲的动态分析指的是对结构变动度和结构变动趋向的分析,2,、,1,结构变动度的测度:,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动度,可以用结构变化值指标,结构变化值公式为:,K=|,q,ij,-,q,io,|,K,结构变化值,q,ij,报告期构成比,q,io,基础构成比,24,2、2 结构变动趋向的测度,钱纳里和库兹涅茨在解释产业结构变动一般趋向时都曾指出:A(农业)和 I(工业)部门与按人口平均产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密切关系,而 S(服务业)部门与按人口平均产值之间的联系是不密切的。为进一步检验按人口平均产值的差异与部门份额差异之间的联系,库兹涅茨提出了两种度量尺度来证实上述的观察结果。,第一种尺度是对人口平均产值最低和最高划分的国家分组间的变动范围进行对比。具体说,首先根据原始资料进行人均产值高低的国家分组,然后进行部门产值份额大小的国家分组,最后求出两者的变动范围的百分比。,第二种尺度是反应弹性值(E)。它是某一部门在按人口平均产值中的百分比差异与按人口平均产值的百分比差异的比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它表示人均产值变动某一百分比时,部门产值变动份额的比率,计算公式是:,式中:,Ei部门i的反应弹性值;,a,i,该部门在某一变动期间的最终份额与起始份额之比;,r人均产值在两端间的增长比率。(一般采用20%为r的标准值),25,人均产值的国家分组,部门产值的国家分组,产值平均份额(,%,),产值份额的变动范围(,%,)(,4,),=,(,1,),-,(,2,),产值中的平均份额(,%,),份额的变动范围(,8,),=,(,5,),-,(,6,),两者变动范围的百分比(,9,),=,(,4,),(,8,),最高的,6,国(,1,),最低的,6,国(,2,),全部国家(,3,),最大的,6,国(,5,),最小的,6,国(,6,),全部的国家(,7,),主要部门,1、,A,53.6,9.2,44.4,58.0,6.7,29.2,51.3,0.87,2、,I,50.2,18.5,31.7,55.3,16.7,33.4,38.6,0.82,3、,S,40.6,27.9,12.7,49.5,23.2,37.4,26.3,0.48,I,部门细分,4、,制造业,31,7.70,23.6,35.3,5.7,18.5,29.6,0.80,5、,建筑业,6.6,4,28.6,2.6,9.2,2,5.10,7.2,0.36,6、,运输、通信、煤气、电、水,10.2,5.7,37.2,4.5,3.9,4.1,8,9.8,0.46,S,部门细分,7、,商业,14.2,12.8,1.4,23.6,8.1,13.7,15.5,0.09,8、,银行、保险、房地产,4,0.6,3.4,5.3,0.5,20.4,4.8,0.71,9、,公共服务与其他服务,18.6,12.1,6.5,27,7.7,16.3,19.3,0.34,国,家,分,组,产,业,人均产值与部门产值份额联系之间的关系,资源来源:美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111页,11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6,人均国美产值(1958年,美元)的标准增长为20%时57国平均结构的反应弹性值,70,美元,300,美元,300,美元,1000,美元,70,美元,1000,美元,51.8,美元,1382,美元,主要部门,1,、,A,0.56,0.30,0.44,0.44,2,、,I,1.37,1.36,1.36,1.34,3,、,S,1.21,0.98,1.11,1.13,I,部门细分,4,、制造业,1.53,1.46,1.50,1.49,5,、建筑业,1.16,1.25,1.21,1.16,6,、运输、通信、煤气、电、水,1.19,1.26,1.22,1.20,S,部门细分,7,、商业,1.10,0.92,1.02,1.04,8,、银行、保险、房地产,1.83,1.22,1.55,1.68,9,、公共服务与其他服务,1.18,1.07,1.13,1.14,资源来源:美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111页,11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标,准,产,业,27,3、效益分析法,3、1 结构的效益分析,衡量产业结构效益,可以用不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构成,即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比。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结构综合地反映了产业间净产值结构、劳动力比重结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劳动生产率又称相对国民收入,,计算公式为:,28,美国经济学家对,40,个工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在,1948,年至,1954,年期间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做了统计分析(见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家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7,0.86,1.03,0.83,6,0.6,1.19,0.5,6,0.69,1.15,0.6,5,0.48,2.02,0.24,5,0.61,1.48,0.41,7,0.69,1.72,0.44,4,0.67,2.74,0.24,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资源来源: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51页。,29,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大趋势:,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小,而两者的比值就越大。在上述国家中,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值,最高和最低差三倍多(,0.83:0.24,)。这说明,在后进国家,一方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工业比重相对小;另一方面在农业相对落后的同时,工业也落后,这既不能使工业的发展获得来自农业的有力支持,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产生极大的限制,这样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效应。因此,在后进国家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值偏小。,30,3、2 结构的相似性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结构相似度,可用结构相似性系数说明。结构相似性的计算公式为:,式中:,S,ij,两国结构(i与j)的相似系数;,X,in,n部门在i国结构中所占的比重;,X,jn,n部门在j国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问:怎样通过Sij 数值的大小判定结构相似性。?,31,3、3结构演变的稳定性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稳定性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的有序性,如果产业结构的演进忽略了稳定性,就会造成增长结构性的大起大落,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效益。,衡量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否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可采用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来分析。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标准差;,计量分析期内各年增长速度;,计量分析期内任意假定的平均数;,分析期年数;,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平均增长速度(平均数),,32,3、4 相关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既是内部结构相互调节的问题,又是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揭示其复杂的内在机制,在产业结构研究中比较强调采用相关分析法,以揭示产业间的关联性,在产业结构和其他结构之间变动的相关关系中,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按照其分析范围课划分为三个层次:,1、偏重产业间生产的相关分析,它主要依靠投入产出表进行相应的产出关联分析。,2、偏重产业结构与其他主要有关结构变化的相关分析。例如,日本的佐贯利雄认为,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就必须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职业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变化的相关分析。,3、从某一特定范围(如国家国地区),全面把握社会经济系统的主要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这一相关分析法,主要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33,谢谢!,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