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
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
“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六日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2.建设地点:黔江区阿蓬江镇阿蓬江居委一组
3.建设单位: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
4.项目性质:改扩建
5.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修建学生宿舍1790平方米,学生食堂1215平方米。
6.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
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01万元。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01万元。
二、项目提出依据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 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
3.《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07〕833号)及市发改委、市教委有关要求。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7年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529号)。
5.中国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二)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
3.项目建设机构及建设进度。
4.社会效益分析。
三、项目编制原则
1.项目的建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基本需要,节约项目的建设投资。
2.项目的编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学校发展性原则。
四、项目单位简况
阿蓬江镇位于黔江西南部,位于阿蓬江畔,黔江区阿蓬江镇阿蓬江居委一组、距区政府所在地57公里,幅员面积104平方公里,辖九村一居委,55个村民小组,4428户,人口14793人。阿蓬江中学成立于1974年,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占地40亩,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黔江区阿蓬江镇、金洞早化村等地的“普九”重任,现有学生近1100人,教师70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的标志之一。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初中阶段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落实的法律责任。“十五”以来,阿蓬江初级中学教育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办学质量逐年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情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的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阿蓬江初级中学现有在校生1100人,其中住校生910人。由于近几年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多,学生要求在校住读也在增加。目前学校现有教室不足,共18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狭窄。学生宿舍仅有980平方米,是原旧教室改造而成,住校男女生混住一幢楼,拥挤不堪,学校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大。无房住宿的学生只能在附近村里租房,存在安全隐患,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些问题,制约着黔江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黔江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该校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十分必要。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领导高度重视。黔江区委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农村初中的建设与发展,区政府分管领导、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区教委相关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现场谋划农村初中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现已计划将该校纳入“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 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
2.群众大力支持。阿蓬江镇人民群众对阿蓬江初级中学校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大力支持。
3.政策优势。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把发展中西部初级中学教育列为重点之一
4.建设用地有保障。该工程已经区建委下达规划选址意见书,经区环保部门下达环境影响评估意见书,均同意实施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建设工程。
5、建设资金有保障。该工程系“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项目,规划投资30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01万元。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及交通条件
本项目建于黔江区阿蓬江镇阿蓬江居委一组,处于所在集镇中心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二、地质条件
项目拟建地均为喀斯特貌,地表有厚度1-3米土覆盖层,其土为硅酸盐中性土壤,地表岩石和基岩石均为石灰石结构,基础稳固,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对项目建设十分有利。
三、气候条件
项目区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象特征是:空气湿润、冬冷夏热、春季多雨。全年主导风向东北或东北偏东,最大风带25m/s;日最大降雨量306.1mm;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6℃,平均气温15.5℃,相对湿度81%,无霜期306天。气候对项目建设影响很小。
四、水源条件
项目建设及项目建成后用水均有保障。
五、电力条件
项目区供电设施完备,保障有力。
六、施工条件
本工程建设所需碎石、碎砂、片石、条石、水泥、石灰、木材、钢材及其它建筑材料可在黔江区内购买,运输十分便利。本工程主要施工机具是挖掘机、碎石机、压路机、拌和机等,选择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均能够达到要求。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学生宿舍1790平方米,框架结构;新建学生食堂1215平方米;配置必需的教学及生活设施。
第五章 建设项目招标
为了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使工程价格趋于合理,同时为了规范价格行为,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贯彻,本建设项目所有工程的施工,全部实行招投标管理。
第六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成立由区教委主任为组长的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高 峰(黔江区教委主任)
副组长:肖洪远(黔江区教委副主任)
王肇祥(黔江区教委副主任)
帅茂林(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校长)
成 员:秦小川(黔江区教委审计财务科科长兼计划基建科科长)
程洪全(黔江区教委办公室主任)
曾建军(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副校长)
张永生(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后勤主任)
二、项目实施计划
为了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严格要求按照基本建设的程度,循序渐进安排实施。本项目计划从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计划任务书;衔接各单位;进行项目工程预设计;争取项目审批等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建设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准备等。
1、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建设进度安排、资金使用安排、主体与设备配套相互衔接、编制招标文件、进行施工阶段招标、选择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
2、建设准备。作好技术准备,搞好“三通一平”工作;修建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协调图纸和技术资料供应。
3、组织施工:按计划、设计文件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4、生活准备: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培训。
第三个阶段:竣工投产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竣工验收和完善备案手续。
三、项目进度计划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提倡“科学决策、标准建设”,力求达到“高质量、高速度、高工效、高产出”。
本项目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2009年1月前 2009年12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勘测、设计、招投标等所有前期工作和学生宿舍、食堂建设及设备购置工作。
第七章 环境保护、消防
一、环境保护
(一)编制依据及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内容和要求,采用的标准如下:
《校园污水排放标准》(GB148-6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797-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二)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学校周围无污染源,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是:
(1)废水。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学生生活污水。
(2)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生活普通废弃垃圾。
(3)噪音。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
(三)污染治理措施
(1)废水治理措施。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好后排到附近的水域。
(2)废弃物治理措施。该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废弃物放入垃圾池后,委托区环卫所统一处理。
(3)噪声治理措施。施工现场采用国家规定的低噪音的设备即50分贝以下的设备。
二、消防
1、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30号《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
2、消防措施
室外安置消火栓、灭火器,畅通消防通道。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301万元。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01万元。
第九章 效益分析
一、切实改善项目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办学发展目标
项目的完工投用,可改善阿蓬江初级中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学生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和学生寄宿难的现实困难,减少学生流失,实现办学发展目标。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高项目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