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1- 1-6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娃娃家中的食物十分的逼真, 而且品种齐全, 幼儿都很喜欢去娃娃家做客。 可是今天游戏当中,程想把食物把嘴巴里放,引发了讨论。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孩子们游戏一开始就很投入地玩起来。 小超市的生意很好, 很多孩子买了东西走在路上开开心心的,接着去了娃娃家做客,娃娃家的妈妈金喜还一个劲地招待客人。一会儿功夫,妈妈就拿来了好多“好吃”的食物,有水果、美食店打包来的馄炖,
小客人们也坐下来分享好吃的。这时娃娃家里传来了妈妈的大叫声: “娃娃家里的东西不可以吃东西的。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客人程想嘴里咬了鸡蛋。看到我来了妈妈又叫起来了: ”老师,程想在娃娃家里面吃东西,娃娃家里面是不可以吃东西的。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在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娃娃家中东西可以吃么, 经过讨论,把问题在交流讲评时抛给了孩子, 让她们来讨论, 这样的答案才是最最能让她们信服的。 将幼儿的一些生活经验慢慢地引出来, 让她们把这些与角色游戏中的情景进行了对比,让她们发现游戏新的规则,让我们的游戏更丰满起来。调整:
在讲评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 “今天我经过娃娃家的时候,听到娃娃
家的妈妈跟客人说吃东西不能要进嘴巴理,你们认为对么吗。 ”
一个孩子马上举手说: “不可以吃的,这样不卫生。 ”这一说马上有很多孩子都跟着
说: “对,娃娃家里面不可以真的吃东西。 ”通过讨论提升集体经验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1- 1- 13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幼儿在小银行取钱的规则虽然有反复强调,只能提取每人
10 元,但是由于操
作上的不便,幼儿往往会拿很多钱出来、还会多次取钱。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周永秀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她坐在柜台前面。她的面前排着长长的取钱队
伍。然而这些队伍有推挤的现象, 时时还有一些插队的人员。 这时候周永秀发话了,不许插队,插队就不让你取钱了。 接着她请保安陈振宇管管秩序, 帮她负责管理取钱的队伍,这时候队伍才慢慢有序了。
轮到吕思恒取钱了,他“我要取 115。”周永秀说“没有那么多钱,不可以取那么多,你只可以去 10 块。”吕思恒听了这话后“说,好吧”接着周永秀数了 10 元给吕思恒。 可是没一会儿, 保安陈振宇在大声喊: “老师, 有小偷” 我跑去一问,原来高爽拿了好多钱,一数有 25 元,被保安抓住了。高爽还供出吕思恒也拿了好多钱,原来吕思恒又去取钱了,买了 10 元的手机和好多好吃的礼盒装打算去娃娃家做客。保安又把吕思恒给抓住了。
教师分析与调整:
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是能够根据游戏的深入来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
活动之中。从游戏也可以看出孩子们也发生了一定的问题, 如不会排队。 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有效地请帮手来帮他维持秩序。 使队伍也能够很快井然有序。 虽然在游戏前老师有交代取钱的规则, 但游戏中也发现了问题,但是老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分享交流的过程来补救。
调整:
1、师生讨论取钱规则:
师:今天银行里有很多人取钱,谁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呀?
周永秀:今天我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但是今天取钱的人一开始没有排队,有点乱。
师: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周永秀:有了保安陈振宇,后来大家就排队。
师:我们角色游戏的小银行, 不是真正的银行, 所以今天老师在这里要再次交代一
下游戏规则,以后我们取钱只能取 10,不然银行就没有那么多钱了。
2、幼儿小钱包基本上没怎么使用,最好规定好先请银行工作人员先给每个人的钱
包里装好 10 元,在给幼儿从钱包里取钱,这样就不会造成取钱混乱、重复取钱的现象会减少。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9- 16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幼儿刚从小班的娃娃家过渡到中班的角色游戏, 一切都还很陌生、 新奇,对于许多的玩法、规则意识还不强。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第一次来到活动室孩子们十分兴奋, 首先给他们先介绍了活动室的娃娃家、超市、银行等等,然后我就问你们想玩什么丫?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在我规定好每个区域的人数后,大家就兴高采烈地开展活动了。
小医院的小医生整理了一会儿后就坐在那里很无聊了, 开始聊天了。 过了一会儿也不见有病人来看病,当医生的吕思恒忍不住从窗口中探出脑袋对着娃娃家里
喊:怎么都没人看病的啊?没有人理会他。过会儿,他就问我说: “老师,医院里
怎么没电话机的”我说,为什么丫。他一手提着药箱,很笃定地说: “那么别人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就可以去别人家替别人看病了”我就跟他说: “你想个办法呀”他就想到了拿个塑料板一样的当作电话机来使用。 然后他就假装接听电话去娃娃家替别人看病去了。
教师分析与调整:(要围绕其中的一种行为写,分析时要写清楚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
由于最近角色游戏室还处在调整的状态,所以孩子们的游戏受到了影响。
于是,我在游戏中及时进行了调整,请孩子们一起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之前小班时孩子们在这方面 “以物代物” 的游戏经验时比较丰富的, 所以吕思恒就用塑料物替代了电话机。
调整:
由于材料的限制, 小医院里的设施不够齐全, 就像今天吕思恒提出的电话机在今后也可以提供(根据孩子们的经验增加一些材料)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9- 23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石婉彦来了活动室后,就表示自己要到菜场里进行游戏。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进入菜场后,石婉彦就开始整理菜场里的菜,看来似乎很有经验。不一会儿,
周永琇来了,她就邀请她一起来菜场工作,她们两个一起整理、有商有量。今天来
买菜的顾客不少, 忙得不亦乐乎。 在我转了一圈进入菜场时, 发现他们正坐在小椅
子上休息。我过去了,我就问: “今天生意怎么样呀?”石婉彦告诉说: “很好,东
西都快没有了。” 很厉害的么。石婉彦:“就是没有人付钱的, 大家都没钱的。”哦,
原来,由于角色游戏室还在调整阶段,还没有钱包。因此,在我的提醒下,她改用
碎纸片来替代钱币使用。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这两个孩子很喜欢结伴游戏。 石婉彦的妈妈是在厂里的食堂工作的, 所以,今天她在游戏时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在游戏中有了替代意识, 能自已用替代物来代替钱币来使用, 合作意识不是很强, 愿意好朋友共同参与游戏了, 但真正的合作基本没有。
调整:
需要为幼儿提供角色游戏的小钱包, 每个幼儿都有钱可供使用。 不然就不会出现菜场里面乱拿乱买的情况,幼儿也可以更好地交往、互动。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9- 30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和往常一样,娃娃家里的孩子特别多。因为娃娃家里的游戏材料最丰富,孩子们都愿意到娃娃家里去玩。 来得比较早的小朋友们都一溜烟地跑到娃娃家中扮演起了自己事先想好的角色。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卫心怡扮演妈妈,是娃娃家的主人,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她呀一会儿请
客人喝茶、一会儿请客人吃水果,可忙乎啦!徐朗小朋友看见“娃娃家”很热闹,
也想当娃娃家的“客人” ,可是他去“娃娃家”做客时, “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
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
这时老师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了游戏, 让“主人” 说一说,为什么不让 “客人”进来。“主人” 说:“娃娃家有这么多客人, 家里比较拥挤, 都坐不下了嘛。” 我说:“那怎么办呀?” 看着“客人” 着急的样子, 我又说:“那你等会儿再来, 好吗?”。“客人”听后点点头,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 很好的融入游戏当中, 特别是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教师应及时调节, 掌握适当的时机随机的介入孩子们的游戏, 控制游戏节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使角色游戏有条不紊、顺利地开展,达到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
调整:
无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0- 7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十一长假”,所以没有进行游戏。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调整: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0- 14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我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游戏基础,对角色的扮演和主题间的交往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游戏中的行为、语言、意识已经与所扮演的角色相匹配,而且主题内容也逐渐丰富了起来,能粗略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这周玩角色游戏中,我发现陈振宇特别喜欢当理发店的老板,两次都选择了
来这里玩,当有客人来时他很乐意帮客人服务。 今天他和赖忠力一同来到了理发店。
洗头时他没发现洗发膏, 就问我说老师, 没洗发露?我说你想个办法给他抹点吧。他就假装摸了点洗发膏给顾客抹上, 洗完头然后请顾客坐在椅子上, 给顾客拿了发型书让他挑选发型, 其中由于一款发型特别引起他的注意他就自顾自地笑起来了,我就进行了介入, “陈振宇,顾客选好发型了没啊?”再我两次的提醒下,他终于认识到自己把顾客晾在了一边,他立刻将注意力又再次放到了他的顾客身上,选好发型后帮顾客认真地理起发来。最后他并没有跟顾客说再见、收费。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陈振宇是个特别容易分心的孩子, 而在当理发店老板游戏时, 我发现他特别
有耐心,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并能较长时间地玩下去,他不仅更愿意听顾客说、
听伙伴说,也不断增强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小伙伴中学会协商、沟通,在角色游
戏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
同合作的能力。
调整:
最好在角色游戏理发店中有操作流程图, 让幼儿学习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对规则意识有更好的认识, 对什么角色有什么行为有更进一步地理解, 从而能更好地玩游戏。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0- 21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在娃娃家中,向佳敏扮演妈妈,陈睿扮演了妹妹,梅怡辉扮演了哥哥。他们在娃娃家中玩得很热闹,我在门口逛逛,进入他们角色情境之中。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娃娃家里很热闹,陈睿就在门口说: “老师,请你来我们家做客。 ”我回答说好的呀,我先去超市给你们家带点东西。我去超市买了一箱牛奶后,按了门铃“叮咚叮咚”后,陈睿就说请进。 “你好,妹妹啊,我来你家做客,带来了一箱牛奶送给你们”“谢谢”这时妈妈买东西回家了,她很客气地倒了一杯水给我端了上来,
梅怡辉也拿来了面包之类的小吃,我就温: “除了白开水,你们家有饮料么”妈妈:
“没有”那怎么办呀,想想办法?梅怡辉很高兴地说: “我可以去超市买饮料去” “恩,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你有钱么?”梅怡辉说: “银行有钱了,我可以去领钱呀”“恩,那你快点哦,客人等着你哦”好的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小中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 当看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 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时,感到格外亲切。他们喜欢游戏又不能很好地游戏,需要具体指导和帮助,
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 幼儿更容易接受。 教师可以担任游戏中的角色, 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如发现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反映的内容十分单调。我便提
出自己的问题抛给幼儿来解决, 让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 使幼儿多向外延伸到其他区域,而不是仅仅在娃娃家中,也使得游戏不断丰富起来。
调整:
教师可以担任游戏的一般角色, 也可以不固定角色, 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 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0- 28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在今天的活动开始, 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 “娃娃家 ”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
游戏开始前, 我请幼儿自己分配角色。 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 但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可是刚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 娃娃家中的周永秀已经当妈妈了, 可是向佳敏也想当妈妈,我就跟她说:“你还可以做娃娃家中的其他人, 姐姐或妹妹” 她不愿意,又请她跟妈妈商量商量,妈妈也不同意,周永秀还说: “你可以做客人”可向佳敏还是不愿意, 还开始哭了起来。 我就请大家说说, 提出了:“向佳敏,你问问大家,大家喜欢怎么样的妈妈呀, 是苦的呢还是笑眯眯的妈妈呢?”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笑眯眯的妈妈。 最后她就没有去娃娃家。 周永秀当妈妈很好的, 她带着宝宝对爸爸说:“爸爸,你在家做饭,我带宝宝去医院看病了”接着她就去医院了。
而在另一个娃娃家确实为争夺谁当爸爸开始了争抢, 后来赖忠力提议说: “我们猜拳来进行” 他们俩个人就猜拳定输赢, 后来赖忠力赢了,熊凯虽然有些不乐意,但他很快接受了这个现实,继续在娃娃家中玩,当了客人。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在游戏开始, 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 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 但角色意识不够强, 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 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中出现的角色争抢这一现象, 说明游戏只满足了部分幼儿的兴趣需要, 而忽视了其他幼儿的兴趣需要。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协商, 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制止。
调整:
1,游戏结束后,及时组织幼儿对向佳敏的行为进行了讨论,加强幼儿在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2,在知识准备方面教师做得还不够,继续丰富有关的资料、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讨论中,增强幼儿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0- 28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调整: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1- 4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 我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 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 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规则、合作交往能力弱。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游戏开始了,一开始,孩子们在娃娃家玩的很高兴,妈妈喂娃娃吃饭,还
忙着在烧饭。 可时间长了就不是这样了, 好几个孩子都厌倦了自己的游戏内容, 他们开始没有事情做了,他们有的坐着,有的在逛圈子。再过一会儿,爸爸曹祥不停的往超市跑,来回买东西,放东西,这样一直重复,没和其他人任何交流也没做其
他的事,而且他从银行领了最起码二十多元钱,这与我们规定的每人 10 元相悖,而妈妈周永秀一个手拎着娃娃走来走去, 一会儿去超市买东西、 一会儿去医院给宝宝看病、拿药。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1,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开学初期中班幼儿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会与人交往,教师在今后的游戏中要继续的引导,使幼儿有更多互动和分享经验。
2,幼儿的银行取钱的规则意识不强,随便乱拿钱
调整:
1. 与幼儿讨论娃娃里可以干什么,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做客和超市购物、看故事书 3 个内容也可以在娃娃家游戏中开展,因此,教师调整娃娃家都有一个书袋放书
2. 以讨论方式强调每个人只能从银行拿 10 元(事先钱包里塞好 10 元),用完之后就没有钱了。组织幼儿讨论怎么办?可以用家里面爸爸妈妈或是宝宝的钱,也
可以去挣钱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1- 11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幼儿对角色游戏中的 “理发店 ”很感兴趣。 在今天的活动开始, 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 “理发店 ”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 游戏开始前, 我请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或者是猜拳、或是谦让他人、或是其他可以行得通的办法。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在游戏过程中, 徐朗和高爽扮演得比较好, 宋如钰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让高爽洗头,我看到,高爽当理发师很认真,先让顾客选择发型,选好之后为顾
客洗头,洗头过程中高爽发现洗发膏没有了, 他就对徐朗说:“没有洗发膏了”“不知道”我正好介入说:“你可以去超市买呀”“对哦”他们很高兴地说,那我们去
买把。我发现他们无视顾客: “那你们的顾客怎么办呢?总得有一个人留在店里看店”高爽:“那徐朗你去把” “你有钱么” “我们有钱, 去银行取钱就可以了” “那快去吧,你们的顾客可要等急了”徐朗匆匆地去超市买洗发膏了。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幼儿已有一定角色意识, 但是不强, 往往扮演角色到一半会忘记顾客或是娃娃家的宝宝之类的, 在老师的提醒下, 又能主动回到角色当中去。 说明幼儿对生活中的观察不够, 教师要注意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 了解生活,这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调整: 1、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 2、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关于游戏规则,以及游戏的深入开展,不断练习主要以讨论为主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1- 18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中班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逐渐有了规则意识, 他们会遵守并时刻督促别的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在刚刚的游戏中,由于小吃店没有生意,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吕思恒今天选择在小吃店的人员,他在小吃店守候着,可是今天的“生意”似
乎不太好,许多“顾客” 都没有来光顾小吃店, 他一开始还坐的住, 可是时间久了,他就有点按耐不住了,这时,他就走出去,这边玩玩,那边看看。跑到超市里去玩了。
梅怡辉看到了大声说: “你是小吃店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快回去呀。 ” “我那边没有人买,我先玩一会儿。 ”吕思恒说道。“不可以的,老师说不能走来走去的。 ”梅怡辉认真地说道,并坚决将他推出
去,不让他在超市里玩。这时,吕思恒急了,生气地说道: “老师说,每个人都可以玩的,你为什么不让我玩呀?等到小吃店有人了,我就会回去的呀。 ”
说着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谁也不让谁。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吕思恒认为小吃店没有生意,我就可以出去玩,等人来了我再回去;而梅怡
辉则认为工作人员是不能走来走去的。 面对这个问题, 幼儿们似乎都很有道理, 谁也不让谁。这时游戏陷入了困难, 而我们老师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吕思恒是我班能力较强的幼儿, 他在小吃店没人来买, 于是就出去玩, 等到有人时再去。但是梅怡辉则认为在游戏时是不能跑来跑去的,于是就产生了矛盾。
调整: 1、教师的介入并不是帮他们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让他
们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自己相出办法, 找出适合的规则。 这样充分的把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了起来,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
2、课后及时讲评,通过讨论由幼儿来制定规则:如果店里没有了厨师,小吃店没有办法开店了,所以厨师不能随便跑到其他地方去玩。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1- 25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银行中的保安一直乏人问津, 今天的银行就缺了一位保安, 教师介入之后知道银行工作人员解决没有保安的困惑。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银行里从一开始就忙碌起来,银行门前有很多顾客要领钱,因此都挤在一起,秩序很混乱,银行工作人员都不能正常工作了。这时候,我走过
去一看,原来今天银行维持秩序的保安生病了没有来, 所以才这么混乱。我走上前,就看见两个银行职员凑在一起, 我就问说: “今天银行怎么这么乱呢? ”职员梅怡辉说:“没有保安”“没有保安银行多不安全阿,而且没有人维持秩序呢,你们想个办
法请个保安来吧”这时候, “职员 ”梅怡辉说: “对哦,我们也可以招保安呀。 ”两个人于是决定马上那个行动,站在银行门前,喊着: “银行招保安啦,谁来当保安啦,一个小时两块钱。 ”这时候有三四小朋友来当保安, 两个银行职员还对他们面试了,最后决定由陈振宇来当银行保安。过了一会,银行又恢复了秩序。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
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说明幼儿游戏经验不是很丰富, 还不能够
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来充实游戏内容, 拓展游戏。但能够通过教师的提示、 引导,
找到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调整:
我给其他孩子提出了问题, 如果在游戏中想离开自己的岗位, 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规则应该组织幼儿游戏后讨论, 如娃娃家的妈妈带孩子去买东西了, 爸爸也很想去,但家里必须留一个人在家做饭。 顾客去银行取钱, 必须控制自己排队按次序一个一个地取,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拿就怎么拿。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2- 2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理发店的生意比较冷清,教师就以 “顾客 ”的身份参与游戏,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并针对游戏情节作出指导,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老师,你要美发吗?”原来是金喜在叫我,因为理发店的生意很冷清,我就进入了理发店当回顾客。 “好的”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头发,我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打算怎么打扮我的头发?”小女孩金喜站了出来, “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她一脸神气的说着。”美发师:“来先洗头,你得低下
头。”“可是我还没有选发型呢?”“对哦,忘记了”金喜就叫熊凯另一位理发师拿出发型本子,说“顾客,你要挑选什么发型”“恩,我要挑选个卷发,这个几块钱呢?”我就怕她们忘记会收钱,所以先提醒下。“ 3 元”“好的,等我理好发我就付你 3 元钱”接着她就忙了起来,先给我洗头,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接着抹上洗发水,再把洗发水冲干净,最后把头发吹干。然后她带我去理发了,理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像模像样地剪起来。再拿吹风机吹吹,最后带上卷发就好了。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活动中教师可能更适合以玩伴的身份给孩子以支持, 这也是对孩子生成活动的一种积极回应。 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 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中的幼儿已了解了一些理发店的大概游戏规则, 譬如向顾客打招呼、洗头、理发,但在游戏中遵守的意识不够,有些细节会不注意,如询问
发型、收钱会不注意,上来直接给顾客洗头, 不咨询下顾客的意见, 也会忘记收钱、收多少钱也不是很明确。
调整:
1、组织简单的评价活动,促进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大家一起讨论顾客在你洗头
发时呀,理发师把水冲到我衣服上了,有点湿湿的,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带上围褂);瓦,今天老师去理发呀,真好,这家理发店呀都不收钱的,我们大家下次都去。(引导幼儿说出理发后理发师要收钱的规则)
2、生活经验还是比较缺乏,孩子们的角色意识有了,但是角色语言还不够丰富和
鲜明,对于整理和创设需要的角色环境的能力也较弱。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一起参与。如:组织幼儿参观理发店,让幼儿对理发店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2- 9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针对上次讲评理发店的游戏规则, 本次观察的重点是巩固幼儿对理发店流程的规则,并对从游戏情节发展上进行丰富扩展。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理发店游戏中,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 在理发师在咨询完顾客头发的发型后,
理发师接下来能够给顾客洗头,就让我做到了理发的地方。这时我就故意说: “哎呀,理发师,我有点口渴了”理发师有点迷惑地说:哦,我们这里有水的。然后赖
忠力就对另外一个理发师宋婷说: “老师想要喝水”我强调说是顾客想要喝水,赖忠力就走到饮水机旁说没有杯子,那可怎么办?你想想哪里可以买到或是借到杯
子?赖忠力就灵机一动说: “我去超市问问”他跑了一趟回来说: “超市里没有卖杯子的”“那我们可以下次叫超市老板去进点货,我们就可以去买杯子了。那现在没有杯子怎么办” “那去娃娃家借” “可是你借走了娃娃家的杯子那娃娃家里的用什么啊,他们还有客人呢,如果借给你了,你能不能一直自己用啊?” “用好后要还给娃娃家”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今天的理发店很热闹,好多顾客都来理发。在上次讲评之后,理发师对理发
流程:先欢迎顾客-挑选发型-洗发-理发-收钱比较熟悉了, 顾客则不要忘记付
钱作为重点的规则。 在游戏中遵守的意识增强许多, 但是做什么发型、 收多少钱不
是很会,会忘记。
调整:
1、组织简单的评价活动,知道幼儿关于理发店收钱的规则。与大家一起讨论:今
天老师去理发呀,真好,这家理发店呀理什么发型啊,都是两块钱,真便宜!卷发和只是洗头的价钱一样么? (引导幼儿了解不一样的发型, 它的价钱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洗发的方式啊:可以干洗、湿洗;洗发中的服务:倒杯水给顾客喝
2、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游戏的内容,也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
行为。可在理发店提供一次性杯子, 供顾客饮水用。也可在超市提供卖杯子的柜台,让理发师去超市, 这样就有了不同区域的互动, 也不只是局限在某个地方了, 加大了生生交往。 最好除了大发型书之外, 有小一点的发型卡, 可供发型师最后收钱时的验证。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2- 16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在小吃店的时候, 厨师陶旺简单重复着做汤圆的步骤, 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教师进入了介入以扩展游戏内容。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在小吃店游戏中,陶旺不停地用橡皮泥做着小汤圆, “生意”还不错。但是可以看出,这时幼儿进行的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机械活动,游戏情节并没有得到发展。这时,教师就应以顾客的身份介入,问: “咦,这些丸子的颜色怎么不一样,口味相同吗?”陶旺想了想说: “不一样的”,教师又问“你能介绍一下吗?”陶旺指着不同颜色的汤圆说:“这是有肉的,这是有芝麻的”教师听了高兴地说: “哇,有这么多口味啊,真不错! ”教师与陶旺的对话引来了很多“顾客” ,他们感到很新奇。争着来买不同口味的汤圆。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的时候, 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 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这些现象, 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使这些现象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 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
次的理解。今天厨师在小吃店就是机械地做汤圆 构造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他知道了汤圆有不同口味的,扩展游戏内容,从而使得角色游戏更丰富。调整:
1、讨论小吃店还可以经营些什么?幼儿讨论出可以卖汤圆(引导幼儿说都有什么
口味的,有豆沙、肉、芝麻的) ;还可卖奶茶(材料提供有奶茶杯子)
2、平时,可以请类似经验丰富的孩子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从而变成集体经
验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2- 23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小医院异常冷清, 本来四个医生的小医院三个全到娃娃家去了, 直剩下了蒋逸婷留在药房里,我以一名病人的身份进行了介入。
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医生,我头痛,我要挂号”我故意大声地喊道, “医生呢”很显然,医生听到了我的呼唤,陈辰立刻从娃娃家跑出来, 到了挂号的窗口, 说“哪里不舒服”“头痛”在我付完钱之后,我走进了诊疗室,医生方瑜有点不知所措,翻翻东西,拿拿笔。
我实在熬不住 “医生, 我头痛,有点晕晕的, 不舒服,怎么办”“那你挂盐水” “挂了盐水就好了么” “再配瓶药”医生在处方单上画了盐水瓶和药瓶的图形,然后我就去蒋逸婷哪里挂盐水了,医生上来就准备给我插针头,我就说“医生,这个从地
上拿起来的,脏的,消毒一下把”“好的,可是没有消毒的” “那不消毒下会有细菌的”她想了一下,从医生那里拿了张餐巾纸,在我手下擦了擦,算是消毒了,挂了会,她说好了。我就去取药了,药房的医生吕思恒还在娃娃家,所以由挂号处的陈辰来帮忙了,她看了我的单子取了药,我还特地问了“医生,药没有拿错把?”没有,你头痛(有头痛的挂号单)。
教师分析与调整:
分析:医生无事可做就跑出了医院,吕思恒拿着医药箱跑到娃娃家去替宝宝看病,其实是很好的游戏情节,但是如果三人都出去了,这对医院的正常经营有影响;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 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行为 (需要选择材料) 来匹配自己的角色。并通过医生使用的不同工具,来丰富小医院的游戏情节。调整:
(一)展开讨论:
1、“刚刚我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啊,医院里只有一个医生,你们知道它们去哪里了
么”(去娃娃家了) 那如果有病人去看病, 没医生病人可怎么办啊? (不能看病了)2、小医生,你们去娃娃家干嘛了啊?(我去替宝宝检查身体了)要付钱的么(不
要钱的)哦,很好的,医生上门给宝宝检查身体,可是你的医院也有病人,你们三个人都出来,只有一个医生她忙不过来的。 (我出来,他们也跟来的)那你们下次商量下如果出来体检的话,请一个医生出来,好么?(好的)
(二)展示病历卡:
展示看病、写病例卡的医生的处方单, 在猜测的过程分享了同伴的游戏经验, 提升为集体经验。
象征行为 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 合作行为 规则行为 构造行为
√ √ √ √ √
游戏观察记录
班级 中四 日期 2010- 12- 29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角色游戏开始了,卫心怡和石婉彦来到理发店,带上工作帽,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 “快来理发呀!在她的热情招呼下果然有几个女孩子进去理发了。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我想做这个发型, ”蒋逸婷指着广告牌上的发型说。卫心怡马上热情相迎,并像模像样的拿起吹风机为她塑造发型,用橡皮筋扎了个马尾,选了个发夹固定发型,
最后带上了假发,蒋逸婷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时一旁的金喜急着说: “我也做一个
发型,但你要做得和这个上面的一模一样,头发也要彩色的。 ”金喜指着广告牌上
的发型跟卫心怡说。卫心怡一时为难起来,说: “这里没有染发剂,我给你戴上两
个假发圈吧,也很好看的。 ”金喜一看说: “黑色的我不要, 还有好看点的假发吗? ”
当得知没有时, 只好失望地离开了美发店。 石婉彦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
清了一些。虽然仍在热情地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不太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