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阅读复习.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822399 上传时间:2025-06-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55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阅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阅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阅读复习 知识点一(古诗鉴赏) 【知识梳理】 ⒈诗歌 特点:①强烈的思想感情;②丰富的想象和联想;③鲜明的形象性④语言精炼、富节奏感,讲求押韵。 分类:从表达方式和内容分:叙事诗—《石壕吏》;抒情诗—《春水》;说理诗—《有的人》。 从体裁上分为旧体诗和新诗。 2.古代诗人的别称大集合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诗杰——王勃 诗佛——王维 诗狂——贺知章 诗骨——陈子昂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神——苏轼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 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例题精讲】(10分钟) 例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6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江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 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人名) 的组诗《__________》。(2分) 2.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问人怎样的情感?,(2 分) 参考答案 1.曹操;《观沧海》 2.词人怀古抚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自豪欣慰之情。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⑴盘石:即磐石,扁平的磨盘状大岩石。⑵可怜:可爱。临:《全唐诗》校“一作邻。”⑶拂:《全唐诗》校“一作梢。”⑷解意:领会心意。⑸何因:何故,因为什么。《全唐诗》校“一作因何。” 6.请你展开合理想像,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分) 7.三四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试作赏析。(2分) 答案: 6.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不时飘拂高高举起的酒杯. 7.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拂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春风飞花低吟高唱,春风啊难道不解人意?如果说你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2)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①因醉后独倚高阁,天地狭小、国家残败、偏安一隅而愁.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感叹无奈愁苦于国家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领土不断丧失.②因年迈多病而愁.中年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③因报国无门,无人赏识而愁.诗人虽深经百战,却不得重用.④因国家战火不断而愁.诗人深夜无眠,战争中的画角声声不断,不禁无奈悲苦. (2)尾联运用虚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想象未来江岸边梧桐烟雨,自己只能坐拥丹枫孤舟垂钓.借想象烟雨梧桐、丹枫垂钓的景象,表达了无奈于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归隐之情。 知识点二(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古诗文阅读   ⒈古诗文阅读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   ⒉能够辨析和解释文言语段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⒊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⒋能够把握文言语段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⒌能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背诵的古诗词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 【例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15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8.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2分) (1)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2)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淫漫则不能励精 ( ) (2)年与时驰( ) (3)人不堪其忧 ( ) (4)博学而笃志(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3分) 【参考答案】 8.(1)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2)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9.振奋 急速逝去 能忍受 坚定 10.(1)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11.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分,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练习】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7.给下面句子停顿,每句停处(2分) (1)其一伏坐于前 (2)拊床而止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 ③举烛而索:___________ ④虽有敏者, 莫措其手: _________ 9. 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0.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4 分) 11.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7.(1)其一/伏坐于前 (2)拊床/而止之 8. 像狗一样; 从通道; 找; 即使 9.如果不啮就啮以声音判断人,不死而死,以求脱身;没有咬东西却装作交东西,同声音引人,着没死还装死求得非脱。 10.甲文中屠户能够认清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猾抓住时机,行动果断;乙文中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对对方的行为欺骗,陷入对方圈套。 11.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三(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 ⒈现代文阅读材料以课外材料为主,兼顾课内重点篇目和不同文体。 ⒉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⒊能够准确提取、筛选、辨析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⒋能够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含义和作用。 ⒌能够掌握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⒍能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 ⒎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做出简要的评价。 ⒏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⒐能根据文章提供的语言信息展开合理的推断、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记叙文的整体阅读 ⒈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复杂的记叙文一定要弄清六要素,便于对文章整体脉络,内容的把握理解。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结果或突出部分在前(倒)———与内容相关部分在中(插)———叙述内容之后作说明(补) 倒叙作用:强调、突出某一部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作用:与主要事件有关的人或事起到烘托的作用 补叙作用:特殊的插叙,补充交代相关背景,解释。 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便于直接抒情,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好处:叙述不受任何限制,旁观者身份,写起来自由、开阔。 记叙的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 记叙的中心:注意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 ⑴抓文中的议论、抒情性语句。 ⑵抓开头、结尾的点题句。 ⑶综合各段中心,归纳整篇文章中心,详写段中心决定文章主要中心。 ⑷抓时代背景,即社会环境。 ⑸归纳中心思想常采用的句式: 这篇……(或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 反映了(表现了)……的精神。 歌颂了(赞扬了)……品质。 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记叙文的详略:根据文章中心来安排文章详略,因此,详写部分突出文章中心,略写部分体现文章整体性。 记叙文的分类:①写人的记叙文:着重人物形象表现②叙事的记叙文:着重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③借物抒情的记叙文④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⑴记叙⑵描写⑶议论⑷抒情 注:①描写:按内容分,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②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细节描写: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辨析记叙文的词、句: ⑴结合特定语境,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 ⑵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⑶要了解关键词语的本意、引申义、比喻义等。 ⑷要特别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他们的特定含义。 ⑸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⑹要注意从表达方式、修辞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⑴“形散”:①材料范围广②表达方式运用多③语言风格多样 ⑵“神不散”:即文章的中心特别突出。 因此,散文因“形散”而容易让人“虚无缥缈、一头雾水”,因“神不散”而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因而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性语句以及点题句,不要被它的“虚无缥缈”所吓倒,要避“虚”就“实”。 小说的阅读分析: ⑴抓以下几个方面: ①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了解所反映的社会生活;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③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显露出来。 ⑵考点: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③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⑤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明线、暗线贯穿全文;⑥小说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第三人称;⑦小说的层次、结构、中心和语言;⑧小说人物形象的评价。 议论文的整体阅读 ⒈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⑴论点:是议论文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①分清论题和论点:如《谈骨气》中“骨气”是论题,“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论点。 ②论点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个完整陈述的表达明确判断的完整的句子。 ③中心论点的位置: ④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 ②道理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公式、定理等。 ⑶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具体内容分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⑴立论:正面提出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⑵驳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分为三种方式: 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波论证 ⒊议论文的结构: ⑴纵式:①层层深入②起承转合 ⑵横式:①总分总②总分③分总 ⒋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概括性强。 ⒌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不同: ①论证方式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②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例题精讲】(15分钟)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困钱时、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宋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个,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成一个“棒桃”身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柳短、补短,而且能够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水短,智者难为谋,这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坚车能载重,波河不如舟。-名职业作女业是我错速应的领站。这些什长可能支得没有您人江所得做与能化第的保地体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家能写出足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场上比咤风云,但点灯热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城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科我规不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 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连位之。一个有看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待才白做:有纯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因执已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 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已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3.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14.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2分) 参考答案 10. 在阳光下看人,用人之所长,避幸人之所短。 11.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更具有说服力。 12. 人不是十金十美,就算是天才也会有缺点。 13. 我会利用好我自优点再去跟别人的做对比,别人有的子处,我没有,我要让这个好处变为已有。别人的短处,我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有就加以改正。 例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0分)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 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 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 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 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 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 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 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 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 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 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 ,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安静》,略有改动) 12.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1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作者论述的“第二种梦”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好梦不必成真(或:好梦不一定成真、好梦何必成真)评分标准:3分。其它用自己的话概括,准确简洁也可。字数超过,酌情扣分。 2.举例论证 3.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归入其中)。评分标准:3分。若只答括号中的内容或“精神的梦”之类,得2分。 4.(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牢。 【课堂练习】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精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时候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期,有删改) 17.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3分)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下面句子划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3分)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14.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15.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4分) 16.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40字,4分) 【参考答案】 17.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18.①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的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②不好,因为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 19.在“我”家生活时期,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20.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21.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陪在我身边,忽视了你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第②段写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③④写我带她出去闲逛。⑤⑥写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⑦段写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⑧⑨⑩段写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18.本题考查语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①题先要指出的“眼巴巴”属于采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外婆什么样的神态,表现了外婆的什么精神世界。②题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回答文中表达效果好的原因。 19.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一开始外婆系布条是为了做标记找到回家的路。离开时外婆系布条是为了表达情感,表达她对我的不舍和爱。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我领着外婆出来闲逛,她总表现出对城市的陌生与好奇。她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总是糊里糊涂找不到回家的路。外婆的精神世界最主要的还是孤独,环境陌生,亲人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1.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想、想象和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 课后巩固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1)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2)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3)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4)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谕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5)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目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6)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 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 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7)洁白的 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节警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例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8)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9)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10)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11)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国子、庄稼地; 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阳,茅草房, 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 ,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展病这般严重! (12)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13)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更魂得到了洗涤。 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 (14)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 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一母亲的老寒展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 激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 (15)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般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畑改) 17.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3分) 18.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 (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元站了多久。 (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