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 八 章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1,目的要求:,要求掌握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肉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异常肉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2,主要内容:,1、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2、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措施;,3、猪的肉质。,3,第一节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一、体重的增长,猪的绝对生长(生长速度),用平均日增重来度量。,其速度是慢-快-慢,,在转折点达到最大的生长速度。,猪大约体重90-120kg时生长速度最快,转折点是适宜屠宰体重。,生长强度用相对生长来表示。快-慢。,肉猪在70-180日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时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4,因此,在生产中,要抓好猪的生长转折点之前的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利用好其在生长阶段较大的生长速度,以保证其最快生长,提早出栏,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二、体组织的生长,猪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和沉积是遵循一定规律进行的,尽管同时并进,但不同时期不阶段各有侧重。,一般生长初期以骨骼生长为主,中期肌肉生长加快,接近成熟时脂肪沉积较多,后期则以沉积脂肪为主。,5,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根据以上规律,在生长育肥猪生长期(60-70kg以前)应给予高营养水平的饲粮,注意饲粮中的矿物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应,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到育肥期(60-70kg以后)则要适当限饲,以抑制体内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6,三、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一定规律的变化,幼龄时猪体的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随日龄增长而逐步降低;而脂肪含量幼龄相对较低,以后迅速增高。,7,第二节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 主要技术措施,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8,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9,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受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仔猪初生和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与肥育效果之间呈正相关。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因此,要获得良好的肥育效果,必须重视猪的育种和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仔猪培育,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为提高肥育猪的肥育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10,初生重(kg),仔猪头数,30日龄平均重(kg),30日龄平均增重(kg),60日龄平均重(kg),0.75,10,4.00,3.30,10.20,0.750.89,25,4.67,3.85,11.20,0.901.04,40,5.08,4.10,12.85,1.051.19,46,5.32,4.19,13.00,1.201.34,50,5.66,4.38,14.00,1.351.49,36,6.17,4.47,15.55,1.50,5,6.85,5.25,16.55,初生重大小与后期增重的关系,11,仔猪体重(kg),头数,208日龄体重(kg),比较(%),死亡率(%),5.0,967,73.4,100,12.2,5.17.5,1396,83.6,114,1.8,7.68.0,312,89.2,124,0.5,仔猪体重与育肥效果的关系,12,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一)能量水平,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13,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和肥度的影响,高,14,不同能量水平对胴体的影响,15,(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16,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17,蛋白质水平与增重和瘦肉率的关系,18,不同蛋白质水平补赖氨酸对日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19,(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20,(四)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不同粗纤维水平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21,(五)生长育肥猪饲料配方实例,饲 料 配 方,营 养 成 分,饲料名称,%,名 称,单 位,含 量,麦 麸,统 麸,碎大米,玉 米,菜籽饼,鱼 粉,棉仁饼,贝壳粉,食 盐,30.0,21.0,20.0,17.0,5.0,3.0,3.0,0.5,0.5,消 化 能,粗 蛋 白,消化粗蛋白,粗 纤 维,钙,磷,赖 氨 酸,蛋氨酸+胱氨酸,兆卡/公斤,%,克/公斤,%,%,%,%,%,2.51,12.8,90,11.1,0.53,0.66,0.58,0.65,22,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在肥育后期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比例。,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率有提高,但总的经济效果也不好。一般粗纤维占日粮风干物质的5-8%还是可行的,,23,四、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24,(一)育肥方式和饲喂方法,1、育肥方式,(1)阶段育肥法(吊架子育肥法):已不适应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要求,该法已淘汰。,(2)直线育肥法(一条龙育肥法、一贯加强育肥法),概念,:,根据肉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营养充足、全价的饲料,促进肉猪各组织充分生长,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25,饲喂技术:,a、全期喂给营养含量高的精饲料;,b、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c、整个育肥期满足饮水的要求;,d、全期驱虫1-2次;,e、适时屠宰。,评价:,该法生产的肉猪生长发育快,日增重高,在集约化猪场和养猪条件较好的规模化猪场常用。但全期自由采食,在,育肥后期沉积大量脂肪,降低肉猪的瘦肉率。,26,(3)前敞后限(前自由后限制)育肥法,为了兼顾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商品瘦肉猪采取的一种饲养方式。即在肉猪生长达到60kg后,采取控制营养水平的方法,促进肌肉的生长,限制脂肪的沉积,从而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肉猪。,具体做法:,a、后期限量饲喂法:,体重50-60kg前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每kg饲,料中消化能含量12.35-12.77MJ,粗蛋白质含量16-,17%,自由采食或顿喂不限量。60kg后限制采食量,,以减少自由采食量的20-25%为宜。,27,b、后期限质饲喂法:,即整个育肥期采取自由采食的方法,在育肥后,期体重(60kg后)喂给低营养水平的日粮,以控制,脂肪的生长。但能量水平最低不低于10.87MJ/kg,,粗纤维含量不超过13%。,评价:,该法肉猪生长发育快,育肥期短,日增重高,肉,猪出栏率高,肉猪屠宰后瘦肉率高。,是现代肉猪生,产的主要养殖技术。,28,达90kg时体内各组织的比例%,29,2、饲喂方法,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自由采食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而限量饲喂饲料转化率较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目前,,在瘦肉猪的饲养技术 中,按育肥猪前、后期施行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一般以限制自由采食的,20-25%,为宜。,30,限量饲喂对胴体品质的影响,31,(二)饲料调制,饲料调制要求是改善适口性,提高利用率,还可降低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选择适宜的饲料形态,一般而言,颗粒料干粉料,湿料干料。但要根据饲料条件、设备、饲喂方法而定。,生喂与熟喂:,生料比熟料喂猪每千克增重消耗饲料降低11.5%34%,日增重提高15%30%。,32,干料、湿料、粉料的比较,33,(三)饲喂次数,在限量饲喂情况下,饲喂次数多并无益于肥育猪生长。,许多集约化猪场采取每天2次饲喂的方法。则早、晚各一次。,猪的食欲以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差。,生长育肥猪若日喂3次,应早、中、晚,饲料量比例:35%、25%、40%。,(四)饮水,经常保持充足、清洁的饮水,让其自由饮用。,34,为采食饲料风干重的倍数,占体重的百分比,春秋季,4,16,夏季,5,23,冬季,2-3,10,肥猪需水量,35,(五)应用促生长剂,1、抗生素添加剂,实践证明,抗生素对保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效果。,养猪生产中常用的抗生素有抗敌素、杆菌肽锌等。,虽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业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必须严格控制饲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剂量,并保证在猪屠宰前有足够的停药期。,36,2、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3、酶制剂,可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目前生产是使用的酶主要是复合酶。,37,(六)合理分群及调教,1、合理分群,除考虑性别外,根据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和采食习性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4一5kg,中猪阶段不,超过710kg。,2、调教:猪在新编群或调入新圈时,要及时调教。,调教的成败关键是要抓得早抓得勤,重点抓二点:,一是限饲喂时要防止强夺弱食。,帮助建立群居秩序,分开排列,同时采食。,二是训练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保持猪栏干,燥、清洁。,38,(七)去势、防疫、驱虫,1、去势,我国养猪生产实践证明,公、母猪经去势后肥育,性情安静,食欲增强,增重速度提高,脂肪沉积增强,肉的品质改善。,猪去势后,性机能消失,异化过程减弱,同化过程增强,将所吸收的营养,能更多的利用到增膘长肉上来。,农户养猪多在30-35日龄去势。,近年来集约化猪场大多提倡仔猪7日龄左右去势,以利术后恢复。,目前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三元杂交多数母猪不去势,采取公猪早期去势,这是有利于肉猪生产的措施。,39,2、防疫,预防猪常见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病毒性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3、驱虫,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是提高肉猪饲养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猪体内寄生虫以蛔虫感染最为普遍。体外寄生虫以疥癣为最常见。,育肥过程中要进行二次驱虫和健胃。一次是在仔猪断奶后转入育肥舍后二周左右;第二次是在育肥中期。,40,驱虫对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项目,猪数,始重(kg),末重(kg),增重(kg),日增重(g),饲料/增重,驱虫组,10,18.6,98.4,79.8,453,3.54,对照组,10,17.3,87.5,70.2,398,3.85,41,(八)管理制度,管理要形成制度化,定时给料、给水、清扫。,每天认真观察猪群,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在养猪生产中,采用三看(看吃食、看粪便、看动态)、三定(定时、定量、定温)、一逐渐(根据养猪需要逐渐改变饲料)的科学养猪方法。,42,五、适宜的环境条件,(一)温度和湿度,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为14-20,,90,kg以上为12-1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猪的肥育效果。,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为了散发体热,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温度降低时(4,以下),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使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多,从而使饲料转化率下降。因此,低温同样对肥育效果不利。,因此,要做好防暑防寒工作。,43,肥育猪舍的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猪对湿度的适应能力很强。,气温对猪增重的影响(kg/d),44,(二)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一般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m,2,,60k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1.2m,2,,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猪舍要求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定期消毒,。,45,猪群密度对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46,(三)气流,猪舍要求空气新鲜,因此要有适宜的气流。一般以0.1-0.2m/s为宜。,高温环境下增大气流有利于散热,缓解热应激;低温下增大气流,使猪体散热增加,影响其健康。,47,(四)光照,光照时间长短对育肥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无明显的影响,但若光照过于强烈,将易引起猪兴奋不安,影响休息,从而影响增重。,因此,育肥猪舍的光照强度应以便于饲养管理为宜。,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工作即可,使猪的充分休息。,48,(五)舍内的有害气体、尘埃与微生物,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的积聚,减少尘埃与微生物,应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及时处理粪尿及污物,保持适当的圈养密度,注意猪场绿化,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六)噪声,噪声对猪的休息、采食、增重都有不良影响。,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声,其强度以不超过85db为宜。,49,六、适宜屠宰,(一)影响生长育肥猪屠宰体重的主要因素,1、生长育肥猪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生长育肥猪的适宜屠宰体重受,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瘦肉率,等生物学因素的制约。,育肥猪随着体重的增加,屠宰率提高,但胴体沉积的脂肪比例增高,瘦肉率降低。,50,生长育肥猪活重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关系,活重(kg),每头日增重(g),每头日耗料(kg),每千克增重耗料(kg),10,383,0.95,2.5,22.5,544,1.45,2.67,45,726,2.4,3.3,67.5,816,3,3.68,90,839,3.5,4.17,110,813,3.75,4.61,51,北京黑猪不同体重屠宰时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屠前体重(kg),屠宰率(%),膘厚(mm),瘦肉(%),脂肪(%),皮(%),骨(%),70,69.99,28.4,55.66,26.32,7.41,10.48,80,71.63,32.1,53.73,29.08,7.10,9.89,90,72.41,35,51.48,32.31,6.6,9.57,90以上,74,41,49.29,36.50,7.85,8.34,52,2、消费者对胴体的要求与销售价格的影响,这主要集中在胴体的肥瘦程度和肉脂品质上。肉猪体重在60120kg阶段,大体活重每增加10kg,胴体瘦肉率就下降0.5%。因此,肉猪并不是养得越大越好,需要选择一个瘦肉率较高、肉脂品质令人满意的屠宰体重。,另一方面,屠宰体重与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关系密切。因为屠宰体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育肥期限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生产成本。此外,生产者还要考虑消费者的要求,以利于产品畅销。,53,(二)生长育肥猪的适宜屠宰体重,育肥猪以多大体重屠宰为宜,既要考虑胴体瘦肉率,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适宜屠宰体重主要由三项综合指标来确定,:育肥期日增重和料肉比、屠宰后的出肉率及瘦肉率、生产成本。,一般地方早熟小型品种以7075kg左右;其他地方猪种以75-85kg;二元杂交(以国外猪种为父本)以85-90;三元杂交以90-100;洋三元杂交以100-115为宜。,54,第三节 猪的肉质,猪屠宰工艺与原料肉的选择:,温水清洗击晕刺杀放血烫毛刮毛或剥皮开膛去内脏胴体整理劈半冲洗检验,猪肉是肉制品加工的主要原料,所以猪肉应该符合以下感官指标:,肌肉有光泽,呈鲜红色,纹理细腻,肉质柔软,脂肪洁白,肉质紧密。,55,一、猪的屠宰要求和猪肉卫生标准,(一)猪的屠宰要求,1、瘦肉型猪一般活重90左右屠宰;,2、屠宰前禁食24h,允许猪饮水;,3、严禁鞭打、急赶、过度拥挤、高温等强烈有害刺激;,4、实行宰前电击晕法;,5、采用切断颈部大血管放血法,击晕与刺杀的间隔不超过23s;,6、烫毛时水温60-68,。,56,(二)猪肉卫生标准,感观指标和理化指标要求应符合标准。,二、猪肉品质评定,(一)对肉脂品质的要求,正常的肉质,肌肉应紧密而富有弹性,肉色应为鲜红色而有光泽,宰杀后45分钟内背最长肌的PH值在6以上,系水力较高,脂肪就洁白(淡玫瑰色)而坚实。,猪肉应是安全、优质的。,57,(二)有毒、有害物残留的猪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安全猪肉生产,如重金属元素、抗生素、激素等的残留,影响人体健康。,(三)肉的品质评定方法,58,三、异常肉及其预防,异常肉分为:,肌肉异常:,PSE肉,DFD肉,白肌肉,脂肪异常:,软脂,黄膘,水膘肉,腐败肉,59,(一)PSE猪肉,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pale)、质地柔软(soft)和汁液渗出(exudative)特征的肌肉。,PSE猪肉的发生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预防措施:,1、选育抗应激品系。,2、饲粮中添加VE和硒。,3、减少宰前的各种应激刺激。,4、作好宰后处理。,60,(二)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dark)、质地坚硬(firm)、肌肉表面干燥(dry)的特征。,DFD猪肉发生在屠宰时肌肉中能量水平低,肌糖元耗竭的情况下。,防止措施:,应避免使猪长期处于应激条件下,以保证屠宰时肌肉中能量水平适宜。,61,(三)黄脂肉,脂肪呈淡黄色的猪肉。,主要由色素和黄疸所引起。由色素引起的黄膘,,主要与饲料有关。,由黄疸引起的,多为能起肝脏、胆囊严重病变的疾病和饲料中毒症所造成。,防止措施:,控制鱼粉、鱼油的饲喂量;供给VE;不喂霉玉米等;进行猪疾病的治疗。,62,(四)其他异常肉,白肌肉:,心肌和骨骼肌变性,肌肉变白。主要是因为饲料中缺乏硒和VE。,软脂肉:,脂肪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体脂软而松驰。,原因:,饲料配制不合理。,腐败肉:,主要由于加工贮存方法不当引起。,63,思考题,1、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6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