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二(2013、11、19)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 )
A.凝固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 )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6.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7.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7题 9题
8.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9.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10.(2011浙江金华)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 ,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
11.(2011浙江绍兴,第2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12.(2011浙江嘉兴,第4题)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13.(2011安徽芜湖,第12题)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
14.(2011山东济宁,第I卷第1题)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
夏天凉晒的湿
衣服逐渐变干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刚从水中
出来,感觉特别冷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A B C D
15.(2011山东济宁,第I卷第3题)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16.(2011山东滨州,第6题)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水的饮料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 D.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17.(2011山东聊城,第Ⅰ卷第3题)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早晨,麦田里白雪消融 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
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 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
18.(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 第4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一会后,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19.(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 第8题)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20.(2011江苏南京,第5题)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21.(2011四川绵阳,第21题)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22.(2011四川成都,A卷第2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
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 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3.(2011广东湛江,第4题)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24.(2011江苏无锡,第1题)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25.(2011江苏无锡,第3题)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26.(2011四川广安,卷I第1题)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
27.(2011湖北黄石,第21题)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
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
28.(2011江苏连云港,第4题)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二、填空题
1.(2011山东省荷泽市,第11题)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下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2.(2011山东威海,第15题)如下图中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3.(2011四川广安,卷II第2题)如上右中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 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4. 上面右图。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 这 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 们 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 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7.去年冬季,盐城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___(高/低)。
8.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
9.如下图7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
10.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一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10题
11.(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21题)人工降雨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12.“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__冷空气________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凝固______而形成的;雪后由于______蒸发制冷_______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三.简答题
1.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2.炎热的夏天,床铺上的席子、地板、地坝等,到处都很热,让人受不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一种能使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地方)的温度有所降低的简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调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3.(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 第22题)在广州的春季, 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4. (全国竞赛题)下大雨之前人总感到闷热,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5. (全国竞赛题)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为了防止窗户的缝隙透风,常用纸条贴住窗缝,但纸条容易受潮脱落,为了使纸条不脱落,你认为纸条应贴在哪一侧?为什么?
6. (全国竞赛题)寒冷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挡风玻璃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消除掉“哈气”;夏天大雨后,前挡风玻璃窗也会出现“哈气”影响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消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1.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计示数(℃)
0
0
0
4
8
现 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2.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
3.(2011山东滨州,第19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
7 /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