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光学专题数字全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710986 上传时间:2025-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1.51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光学专题数字全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光学专题数字全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全息实验研究 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原理,即利用数字全息记录程序和光电器件记录全息图,并将全息图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再现的方法早在1967年就由Goodman等人提出,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显微、干涉测量、三维图像识别、医疗诊断等领域。数字全息用光电器件替代了全息干版,免去了全息干版的冲洗工作以及降低了对全息工作台的隔振要求。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实验目的 1. 熟悉数字全息实验原理和方法;通过观察全息图的微观结构,深入理解全息记录和数字再现的原理。 2. 熟悉数字全息记录光路。 3. 用CMOS数字摄像头记录物体的全息图。 4. 熟悉用全息图数字再现程序对所记录的全息图进行数字再现的过程。 实验原理 (a) (b) (c) 图1 数字全息实验光路 图2. 数字全息记录光路 L0k放大倍数20或40;Lrk放大倍数60; 衰减器P可插入物光束;物体S为透过率物体; BS2与SX之间的物参光方向应相同(夹角为0°) 图3 透射数字全息记录系统 数字全息波前测量的实验光路随被测物体的不同而异,从图1到图3的光路都可以用来记录全息图。若用图1(a)所示的实验光路进行数字全息波前的测量,则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反射镜M1反射,被分束器BSI分成两束;一束经过反射镜M2反射、进入扩束镜LK1扩束,并被准直镜L1准直,变成平行光,再由反射镜M3反射转向,照射到被记录物体上形成物波,经由物体物漫后透过分束镜BS2照射到数字摄像头的光敏元件表面;另一束经衰减器P、反射镜M4、扩束镜LK2准直镜L2变成平行光,再经分束镜BS2转向,形成参考光,并与物波在CMOS(或CCD)光电器件平面上叠加干涉,形成全息图;由CMOS(或CCD)数字摄像头记录,并借助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全息图的数字再现。 图4 数字全息记录与再现光路坐标变换 设平面内的被记录物体的透过率函数为t (x, y),用振幅为A的垂直平面波照明。则在相距为处的记录介质CMOS或CCD光敏器件平面上(见图3),衍射物波的复振幅u (x, y)分布可用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求得为 (1) 若参考光R为平面波,且传播方向与z轴夹角为θ,则参考光在记录平面即全息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r(x,y)可简写为: (2) 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平面上相干叠加后的光强分布为: (3) 式中,(x,y)为u(x,y)的复数共轭。(x,y)为r(x,y) 的复数共轭。由数字摄像头记录下该光强分布,并输入计算机,就得到数字全息图,理想情况下,数字全息图的透过率h(x,y)正比于光强,即 (4) 图5 全息图的再现光路示意图 全息图的数字再现就是通过在计算机中模拟全息图的再现过程,如图5所示,以得到被记录物体的透过率函数。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用与参考光相同的光作照明光照射全息图,即用如式(2)所示的照明函数乘式(4)所示的全息图透过率函数,然后进行下列逆菲涅尔衍射积分 式中就是再现图像, n(x,y)是共轭像、零级衍射和其它因素引入的噪声项。这些图像均在像平面内,见图4。 要指出的是,实现数字全息记录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满足Nyquist定理:为了保证对图像采样的正确性,全息图上每一个干涉条纹的周期必须被至少两个CMOS像素或CCD像素采样,即 或 (6) 式中、是CMOS或CCD光敏面在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像素。对于确定的照明光波,空间干涉条纹周期受物光和参考光之间夹角所限制,因此,只能是一个较小的角度。 在全息图平面,即CMOS或CCD平面上,干涉条纹的周期为 (7) 于是可得到近似的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的最大值 (8) 该式表明,物光和参考光的最大夹角有入射光波长和CMOS或CCD的光敏单元大小或叫像素尺寸、所决定。 图6 数字全息记录光路几何简图 在数字全息的记录中,为了能分离0级、1级衍射光,必须使物光或参考光倾斜一定的角度,如图6所示。令平面参考光垂直入射CMOS或CCD光敏面,物体偏置,如仅考虑横向(x方向)情况,则偏置物光光轴与参考光光轴的夹角有一个最小值,这可从数字再现时0级、1级衍射像在频谱空间的分离条件得到,即 (9) 式中为再现像空间频谱的最高频率。对于本实验的情况有 (10) 其中 为被测物体W在x向的宽度,为物平面到全息平面的距离。代入上式并作近似后得 (11) 根据此式并考虑到式(8),可得到数字全息记录中物光和参考光夹角的范围为 (12) 再分析数字全息记录的最小物距。根据图6 的几何关系可导得 (13) 式中为CMOS光敏面在x方向的宽度,b为被记录物体与CMOS光敏面中心的距离,或称偏心距。 对于同轴数字全息,最小记录距离为 (14) 式(13)(14)就是同时满足记录采样和再现像分离的数字全息的最小记录距离,即如果记录物体和COMS(或CCD)的尺寸固定不变,只要记录距离大于,数字全息再现光场的0级、1级3个图像是完全分离的。 在实验中,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数字全息图应充分考虑上述条件。 另外,若记录时,参考光也为扩展光束,则可导得数字全图再现像的横向放大率和纵向放大率为 (15) (16) 式中记录参考光波长和再现参考光波长比 , 全息图放大前后横向线度比 , 由式(15)可见,要得到放大的再现像有三种途径:放大全息图,即使;短波长记录,波长再现,即使;适当选用记录参考光和再现参考光波面的曲率半径(或适选记录时的最小记录距离和再现时的再现距离,即使)。一般像的横向放大率与纵向放大率不相等。 为增加选择性,本实验设计了多种实验光路,其中图3是记录透过率物体数字全息图的光路。 实验仪器 JSQ-1型数字全息实验仪:450单模氦氖激光器1、透反镜调节器1、反射镜调节器2、可变光强衰减调节器1、扩束镜调节器(×20)1、扩束镜调节器(×60)1,准直镜调节器2、光束提升器1,试件夹持调节器1、分光棱镜调节台1、全反方镜调节台1,数字摄像头1、计算机1、工作台1、数字全息再现软件、数字摄像头操作软件、被摄物体 仪器光路简介: 本实验实际采用的实验光路如图1(c)所示。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反射镜M1反射,射入分束镜BS1、被分成两束,一束为物光,一束为参考光。物光被反射镜M2反射 转向,进入扩束镜LO K扩束,并经准直镜LO准直后变为平行光束,在被矩形反射镜M3反射后,照射到物体W上,被物体W漫反射,漫反射光通过分光棱镜BS2后射到数字摄像头SX的CMOS光敏面。参考光透过可变光强衰减器P(可不用)和经反射镜M4的反射,再通过扩束镜LrK和准直镜LR后变成平行光束,继而入射到分束棱镜BS2,经其反射后抵达数字摄像头SX的CMOS光敏面,它与直接透过分光棱镜的物光的夹角应小于1°(离轴数字全息)或等于0°(同轴数字全息),由此形成的全息记录所需要的物光和相干参考光在数字摄像头的CMOS光敏面叠加干涉,形成全息图,将该全息图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再现程序可再现得到物体的再现像。 实验内容 1. 安装计算机软件(由实验室预先安装好) 1.1. 安装数字摄像头应用软件 安装方法见软件说明 1.2. 安装全数字息图再现程序 安装方法见软件说明书。 2. 调节光路: 按照图1(c)所示的光路图安排和调整好实验光路。调节要点:基本上与光学全息照 相相同: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要合适(1:1——10:1 )等(物光的扩束镜头的放大倍数为20倍,参考光的扩束镜头的放大倍数为60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若参考光较强,则可调节参考光中的光强衰减片,以使光强比合适;参考光光程和物光光程要相等。 2.1、在分光棱镜前适当距离处置一观察屏,调节物光和参考光的射向,使参考光经分光棱镜反射后的光束方向,与物光光束射向的夹角小于1°,则在观察屏上可形成光栅结构的干涉条纹。由于条纹过密,眼睛不易分辨。 2.2.估测条纹密度 取走两支光路光斑重合地方的观察屏P,置换为透镜,在透镜的焦平面上两个光点, 测量两个光点之间的距离x,微微调节的角度,使x值满足光栅间距的要求。 设光栅间距为40m(物光和参考光两光束的夹角θ约为):透镜焦距f=1000m,激光波长 =0.6328。光栅方程为d sinθ=。 由图7可知: 取=1,在旁轴条件下有: 条纹间距(光栅常数)为 注:焦距可根据实际透镜定 可见,条纹是很密的,故数字摄像头要有高的分辨率才行。 图7 记录光栅参数计算用图 2.3.条纹密度(光栅间距)估测好后,将此辅助透镜L取走, 在观察平面上用数字摄像头替代观察屏,并使数字摄像头的CMOS光敏面垂直于入射光束,记下物体到摄像头CMOS面的距离,即记录距离(以微米计)。注意:COMS摄像头的光敏面应该与光束垂直。并被重在一起的物参光覆盖。 3. 记录全息图 3.1. 挡住参考光,在显示屏上观察记录物光光斑的光强分布; 3.2. 挡住物光,显示屏上 观察并记录参考光在记录平面上的强度分布; 3.3. 观察并记录物光和参考光叠加后的干涉图样,即全息图,注意观察干涉图上的干涉条纹,使一些很细的平行的条纹(眼不易分辨,可用PHOTOSHOP软件放大后看)。 注: 数字摄像头记录数字全息图的操作方法详见说明书。 4.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字全息再现。 双击桌面上“数字全息再现”图标,则显现界面:“数字全息图像再现程序”图样。 在“物到CCD距离”一栏中输入物到CMOS光敏面的距离;并点击“全息图再现”图标,则在界面上就显示物体的全息再现像。 注:实验中“物到CCD距离”实为“物到CMOS距离”,因为用的是CMOS数字摄像头。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 实验条件和参数: 光源:5mW He-Ne激光器,输出波长=0.6328,单横模. 物到记录平面的距离= 参考光和物光夹角的估测值 COMS数字摄像头参数: 光敏面尺寸: 像素尺寸: 2. 数字全息图的实验记录: 图8. 被记录物波本身的照片 图9. 被记录物体在CMOS 记录平面上的漫反射物光的光强分布。 图10. 记录用参考光波在CMOS 记录平面上的分布图样。 图11. 数字全息图(物波和参考波的干涉图样)。 注:转换成PHOTOSHOP图像,放大后观察。 3.数字全息图的计算机再现结果: 再现参数: COMS数字摄像头参数: 像素尺寸: x= y= 物到CMOS光敏面的距离: 图12. 全息图的数字再现像。 思考题 1.对实验结果作简要评述和分析。实验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改进实 验的建议。 2.比较物光的光强分布和物光与参考光相干叠加后的光强分布图样,说明两者的差别 和参考光的作用。 3.如果数字再现时所设定的全息图的像素大小与记录时所用CMOS的实际像素大小不 同,再现像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试利用记录和再现过程中得到物体和再现像的位置参 数计算所用CMOS像素的实际大小。 4、试设计像面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光路,自拟实验步骤。 5、试述同轴数字全息记录光路的调节要点。 6、如用扩展光束记录同轴数字全息图时,全息图不放大,记录光束波长和再现波长一样,那还能用何法得到放大的全息图的再现像? 注意:根据图3安排光路。在调节光路时,应使由反射镜M3反射到分光棱镜BS2 并进而经分光棱镜反射后抵达COMS光敏面的参考光束与物光光束的方向一致,即参考光与物光的夹角为0°。 当要得到放大的再现像时,再现距离应小于记录距离(即物面到COMS摄像头光敏面的距离)。例如记录距离为300mm,数字再现时物到CMOS的距离可分别代入300mm,100mm,12mm,8mm等,观察和分析由此得到的再现像的放大结果。 7、全息干涉图上的干涉条纹间距也可通过PHOTOSHOP软件测得,即将记录的全息干涉图用该软件处理,将其放大后测量。具体做法自拟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