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文明乘车礼仪课件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文明乘车礼仪课件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乘车的基本礼仪
1.2 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
1.3 保持车内卫生
1.4 遵守乘车规定
1.5 文明礼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2.1 了解并掌握乘车礼仪的基本知识
2.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
2.3 提高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尊重他人座位权益的理解与实践
3.2 文明礼让在乘车过程中的体现
3.3 遵守乘车规定的自觉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PPT课件
4.2 视频材料
4.3 讨论话题
4.4 学生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5.2 理论讲解
5.3 实例分析
5.4 视频观看
5.5 分组讨论
5.6 实践演练
六、板书设计
6.1 乘车礼仪要点
6.2 尊重与礼让的重要性
6.3 遵守乘车规定的好处
七、作业设计
7.1 编写乘车礼仪顺口溜
7.2 观察身边的乘车礼仪现象
7.3 家庭文明乘车行动
八、课后反思
8.1 学生对乘车礼仪的掌握程度
8.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8.3 学生反馈意见的吸收
8.4 改进措施的思考
九、拓展及延伸
9.1 文明乘车礼仪在其他场合的应用
9.2 国内外乘车礼仪的差异
9.3 组织文明乘车实践活动
9.4 邀请公交司机分享经验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乘车的基本礼仪:介绍在乘车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礼仪,如排队上车、主动让座等。
1.2 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讲解为何要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1.3 保持车内卫生:强调保持车内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1.4 遵守乘车规定:介绍乘车规定,以及为何要遵守这些规定。
1.5 文明礼让的重要性:讲解文明礼让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二、教学目标
2.1 了解并掌握乘车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乘车礼仪的基本知识。
2.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
2.3 提高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遵守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尊重他人座位权益的理解与实践:让学生理解为何要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以及如何在实际乘车过程中做到这一点。
3.2 文明礼让在乘车过程中的体现: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乘车过程中体现文明礼让。
3.3 遵守乘车规定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乘车规定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PPT课件:使用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2 视频材料:准备相关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3 讨论话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4 学生作业纸:准备一些学生作业纸,用于学生的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理论讲解:使用PPT课件,系统地讲解乘车礼仪的基本知识。
5.3 实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5.4 视频观看: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5.5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乘车礼仪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5.6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将所学的乘车礼仪知识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
6.1 乘车礼仪要点:在黑板上板书乘车礼仪的要点,方便学生记忆。
6.2 尊重与礼让的重要性:板书尊重与礼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这一点。
6.3 遵守乘车规定的好处:板书遵守乘车规定的好处,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定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
7.1 编写乘车礼仪顺口溜:让学生编写一句关于乘车礼仪的顺口溜,加深对乘车礼仪的记忆。
7.2 观察身边的乘车礼仪现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乘车礼仪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思考。
7.3 家庭文明乘车行动:让学生与家人一起进行文明乘车行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
8.1 学生对乘车礼仪的掌握程度:反思学生对乘车礼仪的掌握程度,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8.3 学生反馈意见的吸收:吸收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进行改进。
8.4 改进措施的思考: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九、拓展及延伸
9.1 文明乘车礼仪在其他场合的应用:探讨文明乘车礼仪在其他场合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生活中。
9.2 国内外乘车礼仪的差异:介绍国内外乘车礼仪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乘车礼仪。
9.3 组织文明乘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明乘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4 邀请公交司机分享经验:邀请公交司机来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乘车的基本礼仪:在乘车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的基本礼仪是教学的重点。这包括排队上车、主动让座等行为。
1.2 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学生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这是教学的难点。他们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座位,并且不应该随意占用他人的座位。
1.3 保持车内卫生:保持车内卫生是学生的基本责任,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明白,保持车内卫生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1.4 遵守乘车规定:学生需要了解并遵守乘车规定,这是教学的难点。他们需要明白,遵守规定是为了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5 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学生需要理解文明礼让的重要性,这是教学的重点。他们需要明白,文明礼让不仅能够提高乘车效率,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尊重他人座位权益的理解与实践: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并实践尊重他人的座位权益,这包括不在他人座位上乱涂乱画,不随意占用他人的座位等行为。
3.2 文明礼让在乘车过程中的体现: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明白,在乘车过程中,如何体现文明礼让,比如,主动让座给需要的人,不拥挤等行为。
3.3 遵守乘车规定的自觉性: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明白,遵守乘车规定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规定,比如,不在车内吃零食,不随意开门等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PPT课件:使用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2 视频材料:准备相关的视频材料,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4.3 讨论话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4.4 学生作业纸:准备一些学生作业纸,用于学生的随堂练习,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5.2 理论讲解:使用PPT课件,系统地讲解乘车礼仪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3 实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5.4 视频观看: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5.5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乘车礼仪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5.6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将所学的乘车礼仪知识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
6.1 乘车礼仪要点:在黑板上板书乘车礼仪的要点,方便学生记忆。
6.2 尊重与礼让的重要性:板书尊重与礼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这一点。
6.3 遵守乘车规定的好处:板书遵守乘车规定的好处,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定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
7.1 编写乘车礼仪顺口溜:让学生编写一句关于乘车礼仪的顺口溜,加深对乘车礼仪的记忆。
7.2 观察身边的乘车礼仪现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乘车礼仪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思考。
7.3 家庭文明乘车行动:让学生与家人一起进行文明乘车行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
8.1 学生对乘车礼仪的掌握程度:反思学生对乘车礼仪的掌握程度,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8.3 学生反馈意见的吸收:吸收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进行改进。
8.4 改进措施的思考: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九、拓展及延伸
9.1 文明乘车礼仪在其他场合的应用:探讨文明乘车礼仪在其他场合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生活中。
9.2 国内外乘车礼仪的差异:介绍国内外乘车礼仪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乘车礼仪。
9.3 组织文明乘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明乘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4 邀请公交司机分享经验:邀请公交司机来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讲解乘车礼仪时,语调要亲切友善,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乘车礼仪的重视和热爱。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二、时间分配
1.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2. 尽量保持每个环节的时间一致,避免某个环节过长或过短。
3.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可以采取自愿回答或轮流回答的方式。
3.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正确的回答,并纠正错误的回答。
四、情景导入
1. 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新课,例如,播放一段公交车上的实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3. 在情景导入后,及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案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语言语调的亲切友善,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时间分配上,我力求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讲解和讨论。在课堂提问环节,我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在情景导入方面,我通过播放一段公交车上的实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然而,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意识到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的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这一点,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表现出对乘车礼仪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PPT课件
2. 视频材料
3. 讨论话题
4. 学生作业纸
5. 公交司机经验分享邀请函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
2. 学生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的座位
3. 学生故意损坏车内设施
4. 学生不遵守乘车规定
5. 学生不参加课堂讨论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违约行为: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义务的行为。
2. 合同履行: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的行为。
3. 违约责任:指违约方因违约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 损害赔偿:指因违约行为导致的损失,违约方应当予以赔偿的金额或物品。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提供激励措施,如小奖品或积分制度。
2. 学生对乘车礼仪理解不深: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车礼仪的重要性。
3. 学生违约行为较多:加强纪律教育,定期进行行为规范培训。
4. 教学资源不足: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增加多媒体设备等。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课堂教学:用于教授学生乘车礼仪知识。
2. 校内活动:用于引导学生在校内活动中实践乘车礼仪。
3. 家庭生活:用于指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遵守乘车礼仪。
4. 社会实践:用于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乘车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