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伶官传序优质课原创课件配套教案.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695717 上传时间:2025-06-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7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优质课原创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伶官传序优质课原创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伶 官 传 序 【教学目标】 1 , 认知目标: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点;理解积累原, 恨, 其, 乃, 纳, 何其, 函, 忽微, 逸豫, 及, 其等的义项和用法;学习驾驭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 2, 情感目标: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3, 操作目标:培育筛选主要观点, 信息的实力,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培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实力。 2, 体会作者感情,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 3,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德育教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教学目标 驾驭本文重要文言词语, 句式,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写作目的。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历时53年的五代十国期间,有两位擅长填词度曲的亡国之君,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我们刚学过他的《虞美人》《浪淘沙》;一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如梦令》(见投影)。这首小令,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写出了宴会中“舞鸾歌凤”的快乐和别“伊”时“和泪相送”的凄苦,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假如我们换个角度解读,这首小令也是一代君王, 一个王朝命运的写照。今日,让我们随着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去走近庄宗,探究他人生悲剧的根源。  三, 学生自主探究及探讨 (一) 解题,了解作者。 1、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 (学生沟通,师补充) 2, 解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很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二)初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体会文章感情基调,画出中心论点。 (三)研读课文。 1, 研读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探讨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原”字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回答) (3)师小结并板书: 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论证:以后唐庄宗为例 (例 证) 2, 研读第二, 三段。 (1) 请学生自读指出重要字词句。 (2) 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 (老师引导:晋王的临终遗言,应当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 (3)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看法 (老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4)问:这些看法可以从庄宗对待哪样事物看出 (答:从他对待晋王的遗矢可以看出。) (5)请同学们划出本段中及矢有关的, 能体现庄宗恭敬的动词. (重点:受, 藏, 请, 盛, 负, 纳) (6)学生依据相应语气集体朗读。 2, 分析, 朗诵第三段。 (1)请学生指出重要字词句。 (2)先让学生朗读开头两句话,思索它们构成什么关系从哪两个关键词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构成对比关系,关键词是盛和衰。) (3)问:大家找找看第一句哪些字词可以表现盛的气概? (生答:系, 函, 入, 还, 告, 盛, 壮哉) 师提示:既然这些字词是表现盛的气概的,所以读的时候就应当重一点;还要讲究语气连贯,例如,“方”是正值的意思,所以应当管到“还矢先王而告以胜利”。 (4) 相应的,第二句中,“及”管到哪里 (引导:到“泣下沾襟”) (5)师小结这两句内容及朗读要求(见课本)在点明语气和重音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老师适当提示,如“何其衰也”,最终两字应适当拖长。最终请学生集体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6)以上两句形成了剧烈反差,盛的时候是那么强大,但是却一下子衰败了,什么缘由呢作者好像给出了两个供选择的理由: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A, 请学生翻译,重点是抑(或者), 本(推究), 自(由于)。 B, 这两句是问句,那么作者真的是有疑问吗还是有明显倾向的 (这一问比较简单,学生应当能回答出,欧阳修倾向于后者,就是庄宗的盛衰都是由于人事.)  (7)师小结:这里,作者用两个反问句作结,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顾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及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则回顾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 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溢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引《尚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分。 (8)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衰”状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请全班同学齐读第三段。 3, 分析, 朗读第四段: (1)请一生朗读并指出重要字词,翻译“祸害┅┅所溺”一句。 (2)探讨:原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文章好像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这一段,再次对比庄宗的盛衰,及第三段相呼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灭的详细缘由是“数十伶人困之”,依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紧密地联系了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最终“岂独伶人也哉”一语,为当代和后世帝王供应教训(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实际也为一般人供应了教训。 四, 总结归纳 本文前后呼应,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形象,精警有力;争论, 抒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感叹句, 反问句, 对称句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句式整齐而又多变,气概充足,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因而本文深受后世文人推崇。明•茅坤誉之“这等文章,千年绝唱。”清•沈德潜评它:“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乃《五代史》第一篇文字。” 五, 当堂训练 作者以李存勖从建国到亡国亡身的历史史实为依据,提出了一切盛衰兴废都在于人事的观点,通过对庄宗盛衰的对比,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并由此引申出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作用的“祸害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那么学过本文之后,同学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探讨课后练习三。(学生自由发言,就其中一点结合历史或自身实际谈谈看法。) 六, 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第二教材》本课基础部分练习。 【板书设计】 伶 官 传 序 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论证:以后唐庄宗为例 (例 证) 得 盛 事 理 (对比论证) 失 衰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探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生: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