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2014年初级中药士考试试题及答案(4)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 )
A 血流动力学异常
B 微循环障碍
C 血小板聚集障碍
D 血液流变学异常
E 以上均非
2.下列哪项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
A 丹参素
B 丹参酮
C 异丹参酮
D 异阿魏酸
E 以上均非
3.莪术抗癌作用机理是( )
A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B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
C 增加肿瘤组织血流量
D 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
E 以上均非
4.下列哪项不是川芎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 )
A 增加脑组织TXA2的生成
B 提高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C 降低细胞内Ca2+的超载
D 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
E 以上均非
5.丹参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是( )
A 抗心肌缺血
B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C 改善微循环
D 抗急性肝损伤
E 抗血栓形成
6.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 )
A 藁本内酯
B 川芎哚
C 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 川芎嗪
7.下列哪项不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表现( )
A 改善微血流
B 改善微血管形态
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E 以上均非
8.川芎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
A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B 抗心肌缺血
C 镇静、镇痛
D 抗射线损伤
E 抗肿瘤
9.益母草静脉注射后可出现( )
A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B 提高MDA活性,降低SOD活性
C 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降低
D 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
E 以上均非
10.下列哪项不是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药理基础( )
A 抗肿瘤
B 兴奋子宫
C 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D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E 抗心肌缺血
11.益母草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
A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B 降血脂
C 利尿及防治急性肾小管坏死
D 改善血液动力学
E 保护缺血心肌
12.桃仁抗肝纤维化的成分是( )
A 脂肪油
B 挥发油
C 黄酮类化合物
D 苦杏仁苷
E 糖苷类化合物
13.桃仁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
A 增加TXB2的合成
B 抑制TXB2的产生
C 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
D 降低血小板cAMP的含量
E 以上均非
14.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环节不包括( )
A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
B 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D 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E 以上均非
15.丹参抗性急缺血作用是由于( )
A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B 促进钙内流
C 开放钙通道
D 开放钠通道
E 以上均非
16.丹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是由于( )
A 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B 抑制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C 激活县溶酶的作用
D 改善血液流变学
E 以上均非
17.下列哪项不是虎杖的药理作用( )
A 降血脂
B 镇咳
C 保肝利胆
D 抗心肌缺血
E 抗血小板聚集
18.关于姜黄素抗肿瘤作用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抑制癌细胞蛋白质合成
B 诱导癌细胞凋亡
C 增加癌组织血流量
D 抑制癌细胞核酸合成
E 以上均非
19.益母草兴奋子宫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
A 益母草碱
B 益母草定
C 水苏碱
D 苯甲酸
E 兰香碱
20.延胡索中哪种有效成分的镇痛作用最强( )
A 延胡索甲素
B 延胡索乙素
C 延胡索丑素
D 去氢延胡索甲素
E 延胡索丙素
21.活血化瘀药中,能延缓慢性肾损害的药物是( )
A 丹参
B 赤芍
C 川芎
D 乳香
E 莪术
22.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
A 穿山甲
B 水蛭
C 三棱
D 莪术
E 延胡索
23.具有使聚集血小板重新解聚作用的药物是( )
A 丹参
B 益母草
C 川芎
D 延胡索
E 莪术
24.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B 镇痛作用强于复方阿司匹林
C 镇痛作用高峰均在半小时内出现,维持约2小时
D 对钝痛作用优于锐痛
E 镇痛机理是阻断脑内胆碱受体,使纹状体谷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
25.丹参酮的体内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内分布广泛,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B 主要分布在肝,心脏分布较少
C 体内停留时间短,主要从尿中排泄
D 口服吸收较快,t1/2较长
E 心脏分布较多
26.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
A 干扰脂类吸收
B 降低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
C 增加粪便胆固醇的排除
D 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无影响
E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27.活血化瘀药中常用于治疗脑缺血的一组药是( )
A 丹参、川芎、延胡索
B 丹参、川芎、水蛭
C 红花、虎杖、川芎
D 姜黄、桃仁、当归
E 丹参、姜黄、桃仁
28.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制TXA2合成酶,降低TXA2/PGI2的比值
B 抑制PGI2的合成,降低TXA2/PGI2
C 升高血小板内cGMP的含量
D 升高TXA2/PGI2的比值
E 提高血小板cGMP/cAMP水平
29.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作用最明显的一组药物为( )
A 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
B 川芎、虎杖、红花、当归
C 红花、水蛭、桃仁、益母草
D 姜黄、虎杖、延胡索、益母草
E 水蛭、红花、虎杖、延胡索
(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答案可被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 早期肝硬化
B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C 宫颈癌
D 帕金森氏病
E 高血压
1.丹参可用于治疗( )
2.莪术可用于治疗( )
A. TXA2
B. PGI
2 C .PDE
D. MAO-B
E .SOD
3.磷酸二酯酶是( )
4.血栓素是( )
5.单胺氧化酶是( )
6.前列环素是( )
A 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B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C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D TXA2合成酶抑制剂 E 环氧化酶抑制剂
7.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是( )
8.左旋四氢巴马汀镇痛机理是( )
9.水蛭抗血小板聚集的机理是( )
10.丹参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
1.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说法是正确的有( )
A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B 抑制TXA2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
C 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
D 促进TXA2合成酶
E 抑制红细胞聚集
2.桃仁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主要表现是( )
A 增加犬股动脉血流量
B 降低血管阻力
C 增加血管阻力
D 协同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E 减少离体兔耳血管冠流量
3.活血化瘀药按其功效特点可分为( )
A 活血止痛药
B 活血调经药
C 活血行气药
D 活血疗伤药
E 破血消徵药
4.中医血瘀症的现代医学表现是( )
A 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B 微循环障碍
C 血小板聚集增强
D 血液流变血异常
E 红细胞聚集性降低
5.活血化瘀药的现代药理作用有( )
A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B 改善微循环
C 改善血流动力学
D 镇痛
E 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6.活血化瘀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是( )
A 抑制血小板聚集
B 提高TXA2/PGI2的比值
C 增加纤溶酶活性
D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E 降低TXA2/PGI2的比值
7.丹参注射液抗心肌缺血作用有( )
A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
B 抗自由基损伤,保护心肌
C 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D 降低心肌耗氧量
E 减轻心脏负荷
同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相关但又有不同的还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 8.川芎嗪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描述正确的是( )
A 静脉注射,肝脏摄取率最高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 B 能通过血脑屏障,脑干中分布较多
4.将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C 与肝微粒体细胞色素酶系统有关
D 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反应
(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安全预评价的依据。 E 正常与异常的动物灌胃给药后,其房室模型不同
9.下列关于延胡索药理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其他要求 A 延胡索镇痛作用机理可能与拮抗脑内的M胆碱受体有关
B 延胡索乙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C 延胡索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D 延胡索乙素在人体脂肪中含量最高
E 延胡索乙素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0.活血化瘀药具有的作用是( )
A 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减少血小板的黏着和聚集
B 促进血液凝固因子的生成,促进凝血过程
C 增加纤维酶,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
D 改善血液流动学
E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表三:周围环境概况和工艺流程与污染流程; A型题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答案:1-5.CBBAD 6-10.EDDCA
答案:11-15.BDCCA 16-20.ADBAB
答案:21-25.CBCEB 26-29.BBAA
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 B型题
答案:1-5.ACCAD 6-10.BDCAB
X型题
答案:1.AB 2.AB 3.ABDE 4.ABCD 5.ABCDE
第1页 6.ACDE 7.ABCDE 8.ABCDE 9.BCDE 10.ACDE
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