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695420 上传时间:2025-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 练习题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 ,是 代著名 家。全曲中,暗含题目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次北固山下》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10.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1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6.这首曲的曲牌名是 ,曲名是 。 17.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   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 18.前三句用了  个   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    。 19.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 三、积累运用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   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与赏析《观 沧 海》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略 2.D 3.B  9.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11.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12.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3. 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14.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  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16.天净沙;秋思 17.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18.三;名词;苍凉、幽静 19.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三、积累运用 (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四、研读与赏析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