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思修复习
创新学习的基础是什么?
求真务实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爱国主义
理想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作用:理想是现实性和预见性的统一。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信念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的特征是什么?
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理想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4.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1)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的顺境和逆境
2)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地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性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什么?
文化传统
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重点)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最高利益)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
4.爱自己的国家(爱国家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核心是爱人民)
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热爱什么?
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人生观的核心是什么?人生目的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评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看什么?
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身心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健康的生理和良好的心理
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诚实守信
我国公民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主义集体原则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如何理解道德的起源?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要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就产生了。道德产生所需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什么为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公德的含义是什么?
人们用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成员所公认并共同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从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重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联系:1.社会主义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区别: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二者又不能相互代替。
2.违法行政和违法道德之间的界限:凡是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他一般地也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因而,这都种行为既收到法律的制裁,也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并非所有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追究法律责任。
人类社会生活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是什么?
社会生产
治安管理处罚的含义及性质是什么?
是指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的处理惩罚。
家庭关系包括哪些关系? 198
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法律的定义及特征是什么? 119-120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什么法为核心?宪法。
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31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适用的含义是什么?129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我国的国家监督机关是哪个机关?人民检察院
如何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社会作用。125-127
1. 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2. 法律评价作用是指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3.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具有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4. 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对于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经济制度,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1982.12.4
我国的政体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哪个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哪几种?149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行政诉讼管辖的含义是什么?
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哪个机关?国务院
不当得利的含义是什么?
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隐私权的含义是什么?
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婚姻自由的含义是什么?198
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婚姻问题上所享有的充分自主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强制和干涉。
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180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和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劳动仲裁的条件是什么?186
法律的历史类型有哪些?121
1.奴隶制法律2.封建制法律3.资本主义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
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重点)
是民事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 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2) 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社会关系是赋予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
(3)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
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一、先看两者定义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法律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则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行使财产所有权的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简称“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民事行为能力
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二、看两者联系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都是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就没有民事行为能力。
三、看两者区别
A、民事权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时就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具有统一性,而法律根据不同年龄和智力状态赋予公民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体包括哪些对象?
区别: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对象:
包括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16周岁以上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算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遗赠扶养协议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的差别是什么?199
前者高于后者。
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含义是什么?
程序正义:事关法律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裁判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实体正义:事关法律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刑法规定有八大重大犯罪可以判处死刑?(重点)
蓄意谋杀,严重的故意伤害,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贩卖毒品。
犯罪预备的含义是什么?
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
文明恋爱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2-193
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
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
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是什么?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法的含义是什么?法律体系的含义是什么?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实施的含义是什么?
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
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制定、发布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我国刑法对于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148
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审判管辖的含义是什么?
审判管辖是人民法院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职权分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什么为核心?宪法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