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狐假虎威 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幼儿园教材《狐假虎威》的故事,具体章节为第一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基本句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诚实、勇敢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故事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基本句型的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生词卡片、故事角色扮演道具。
学具:图画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讲解故事:教师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 学习生词:教师展示生词卡片,教授生词和短语,让幼儿跟读并运用到句子中。
4.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幼儿两人一组,用故事中的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幼儿用图画和文字描述故事情节。
六、板书设计
1. 故事《狐假虎威》
2. 生词:狐狸、老虎、欺骗、勇敢、诚实
3. 句型:谁怎么样,谁怎么样。
4. 道德观念:诚实、勇敢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用图画和文字描述《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
图画:画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狐狸、老虎等。
文字:狐狸欺骗老虎,让老虎相信自己很厉害。老虎不敢欺负狐狸,只好离开。后来,老虎知道了真相,再也不害怕狐狸了。
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图画生动,句子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故事、学习生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与家长分享所学故事,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同时,推荐类似的故事书籍,让幼儿在阅读中不断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角色扮演。
4. 作业设计的要求和答案示例。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家长参与和推荐阅读。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1. 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展示生词卡片,让幼儿看到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便于记忆。
2. 用简单的句子举例,让幼儿理解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3. 鼓励幼儿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所学生词和短语,加强巩固。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速、语调,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情节。
2.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回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设计对话练习,让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随堂练习和角色扮演
1. 随堂练习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参与度,鼓励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2. 角色扮演时,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提高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的要求和答案示例
1. 作业要求:注意图画和文字的紧密结合,让幼儿通过图画表达故事情节。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家长参与:教师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向家长分享课堂所学,让家长了解教学目标和方法。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进行类似的对话练习,巩固所学。
2. 推荐阅读: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的故事书籍,让幼儿在课后阅读。
推荐的书籍应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助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教师可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故事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富有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表情丰富,配合肢体语言,使故事更生动形象。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故事:约10分钟,详细讲述故事情节,注意与幼儿互动。
3. 学习生词:约10分钟,教授生词和短语,让幼儿跟读和运用。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10分钟,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并进行角色扮演。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 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提问难度应适当调整,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课件和挂图,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
2. 邀请幼儿参与情景表演,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案反思
1. 语言语调:注意在讲述故事时,语速和语调的把握,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保证课堂节奏紧凑,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
3. 课堂提问: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情景导入:结合幼儿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 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难度,使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