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页,课程介绍,1,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2,基于,UML,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3 Java,程序设计语言与工具及开发过程介绍(重点),重点介绍,Eclipse,和,JBuilder,等,java,开发环境,演示怎样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用户界面,Swing/Applet,、数据库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jsp/servlet/EJB/J2EE/web service,等方面信息系统开发技术。,4,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经过实例演示,C/S,、,B/S,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以及测试全过程。,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页,课程地位,.Net&C#,SQL Server,XML,SPM,ASP.NET&WebService,Oracle,UML,SPR:Computer Base,HTML&JavaScript,SQL Server Base,OOP&Java Base,C,STB,JSP,/Servlet,EJB&WebService,WinForms,Struts&JSF,Testing&SQA,Linux,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页,参考书目,1.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案例与试验(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系统分析与设计(第5版),Kenneth E.Kendall等,清华大学出版社,3.J2EE编程技术 郝玉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4.JavaEE基础教程.史胜辉,王春明,沈学华.清华大学出版社,20,5.Java网络应用编程 殷兆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6.Java系列教程培训教材,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页,成绩评定,课堂提问与交互:10分,试验:20分,笔试:70分,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页,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问题讨论:,1,、有同学认为,只要能编写好程序,就能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不对?,2,、,“软件危机”是怎么回事?,3,、为何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失败了,原因是什么?,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页,软件危机产生背景及表现形式,早期软件主要指程序。程序开发采取个体工作方式,开发工作主要依赖于开发人员个人技能和程序设计技巧。当初软件通常缺乏与程序相关文档,软件开发实际成本和进度往往与预计相差甚远,软件质量得不到确保,开发出来软件经常不能使用户满意。伴随计算机应用需求不停增加,软件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软件开发生产率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快速增加。另外,因为软件开发时缺乏好方法指导和工具辅助,同时又缺乏相关文档,使得大量已经有软件难以维护。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地妨碍了软件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把上述软件开发和维护中各种问题称为“软件危机”。,7,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页,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一些企业试图利用当代管理理论和技术伎俩加强本身竞争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这种主观愿望是好,不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到软件企业和用户企业两方,.,从两个角度来对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两个不一样过程,.,从用户企业角度,开发实施,MIS,包含这几步,:,明确本身需求,明确实施,MIS,希望带来改进,选择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从市场上购置适当软件,MIS,选型,:,选择适当合作软件开发商,考虑预算约束选择适当模块,MIS,开发过程,MIS,运行维护,依据外界环境进行改变拓展,.,思索,:,假设你是用友软件企业,CEO,用友企业参加了哪些步骤,?,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页,本门课程学习主要是从软件企业角度来进行,.,本章从软件企业角度,对开发方法选择进行了概述,.,但本章第三节则包括到了一些从用户角度来考虑问题,如系统开发基本条件,开发方式,开发单位选择,系统开发组织,.,这些知识对软件企业来说一样是非常主要,.(,需要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本课程主要内容都是从软件开发者角度来进行,.,作为软件开发者首先要了解常见系统开发风险,(,如预算超支,延迟交付,系统不符适用户需求,系统可扩展性差等,),风险产生原因,(,领导不重视,项目管理混乱等,),作业,:,请上网搜索,1,个企业实施,MIS,失败例子,交代背景,说明失败在哪些地方,(,如预算超支等,),并分析其原因,.,9,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9页,1.1,概述,一、研究开发方法原因和目标,1,、研究开发方法原因,伴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度深入和应用规模扩大,出现,问题,:,手工处理信息过程和方法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软件程序后,经常失败。,大型应用系统应怎样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协调开发。,对一个实体组织应怎样着手调查分析。,一个大型系统应该怎样进行系统化划分。,怎样才能合理地协调数据和利用信息资源。,怎样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处理能力,更加好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等。,1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0页,1.1,概述,2,、开发方法基本目标,使管理信息系统正确反应管理需要,满足用户需求,使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决议提供信息支持;,有效地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加紧软件开发速度,提升软件生产效率,降低费用;,增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功效,提升软件产品质量;,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尽快跟上硬件发展速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和挖掘硬件功效;,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1页,软件质量:与软件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相关特征和特征总和。,从用户最感兴趣角度来说,软件质量能够从三个不一样角度来对待:怎样使用软件、使用效果怎样、软件性能怎样;,从软件开发团体角度来说,不但要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软件,也对中间产品质量感兴趣,也对怎样利用最少资源、最快进度生产出质量最优产品感兴趣;,从软件维护者角度看,对软件维护方面特征感兴趣,关注文档规范性完整性;,对企业管理层来说,重视是总体效益和久远利益,就是说质量好软件普通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反之,质量差软件普通会造成企业市场萎缩。,1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2页,软件质量特征:依据,GB,T16260-1996(idt ISO,IEC9126,:,1991),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质量特征及其使用指南,软件质量特征包含功效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含若干个子特征:,功效性,(functionality),: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可靠性,(reliability),: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易用性,(usability),:易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效率,(efficiency),:时间特征、资源特征;,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可移植性,(portability),:适应性、易安装性、遵照性、易替换性;,1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3页,1.1,概述,二、开发方法结构体系,主流系统开发方法,其侧重点各有所不一样:,强调开发过程组织、管理和控制,属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范围;,强调开发方法驱动对象,属于方法论范围;,支持某种方法论技术,属于技术范围;,系统开发需要在一定开发环境下利用开发工具来完成,属于系统开发环境,/,工具研究范围。,这些方法在一定层面上,从不一样角度提出,但彼此相互联络、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之间关系从上图四个层次中表达。开发环境,/,工具,位于最底层,说明其它三个层面均离不开开发环境,/,工具支持;技术是,组成方法学基本成份。,1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4页,1.1,概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方法学,技术,开发环境,/,工具,中央资源库,1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5页,1.1,概述,中央资源库,计算机开发方法,结构化,SDLC,原型法,面向过程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数据方法,(,信息工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OO,方法,),可视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复用技术,其它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环境,集成化项目,/,程序支持环境,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环境,/,工具,技 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方法学:驱动,对象观点,1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6页,1.2,惯用开发方法,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ies,,,SSDM,),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标准,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一个基本框架。,17,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7页,传统开发方法,新系统运行,小量修改、维护、评价活动,原系统(现行系统)运行,系统开发各个阶段,小量修改、维护、,评价活动,新系统生命周期,原系统生命周期,系统开发准备,调查,研究,系统分析,(,逻辑设计,),系统设计,(,物理设计,),系统实施,维护评价,1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8页,什么是任务分解结构,WBS?,什么是,WBS,优先级结构?,19,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19页,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主要是将一个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几个部分或几个细目,方便确保找出完成项目工作范围所需全部工作要素。它是一个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方法。,1000,-1100,1110,1111,1112,1113,1120,1121,1122,1123,-1200,2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0页,WBS,分解类型,基于工作过程划分,上层按照工作流程分解,下层按照工作内容划分,2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1页,WBS,分解类型,基于可交付结果划分,上层普通为可交付结果为导向,下层普通为可交付结果工作内容,生日宴会,WBS,1.0,晚宴,1.1,生日蛋糕,1.2,饮料,1.3,清洗,1.3.1,食品,1.3.2,餐具,1.4,菜,1.4.1,凉菜,1.4.2,熟菜,1.4.2.1,蔬菜类,1.4.2.2,海鲜类,1.4.2.3,其它类,2.0,娱乐,2.1,音响,2.2,灯光布置,2.3,室内布置,2.4CD/VCD,光碟,返回,2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2页,WBS,优先级结构,即系统开发所遵照基本模式,瀑布模型,迭代模型,2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3页,WBS,优先级结构,螺旋模型,返回,2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4页,1.2,惯用开发方法,2,、开发过程,系统规划阶段:,目标是从整个业务角度出发确定系统优先级。,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活动包含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范围是列入开发计划单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目标是分析业务上存在问题,定义业务需求。,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技术处理方案以满足用户业务需求。总体设计主要任务是结构软件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含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目标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人运行。如用户手册等。包含活动有编程、测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切换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进行系统日常运行与维护管理、评价、监理审计等工作。,2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5页,1.2,惯用开发方法,3,、开发原理,(,1,)用户主动参加:,用户主动参加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一个关键、绝对必要原因。,(,2,)严格按划分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阶段(,Phases,)”,然后再将阶段分为一系列“活动(,Activities,)”,将活动划分为更小、更易于管理和控制“作业(,Task,)”。,(,3,)设置检验点(,Check point,):,在系统开发每一个阶段均设置检验点,来评定所开发系统可行性,防止因为系统开发失败造成更大损失。,(,4,)文档标准化:,文档标准化是进行良好通信基础,是提升软件可重用性有效伎俩。,2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6页,1.2,惯用开发方法,4,、优缺点,优点:,阶段次序性和依赖性。,前一个阶段完成是后一个阶段工作前提和依据,而后一阶段完成往往又使前一阶段结果在实现过程中详细了一个层次。,从抽象到详细,逐步求精。,从时间进程来看,整个系统开发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详细逐层实现过程,每一阶段工作,都表达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结构化技术特点,。,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大大提升了系统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质量确保办法完备。,每一个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出现错误或问题,及时加以处理,不允许转入下一工作阶段,也就是对本阶段工作结果进行评定,使错误较难传递到下一阶段。错误纠正得越早,所造成损失就越少。,27,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7页,1.2,惯用开发方法,缺点:,它是一个,预先定义需求方法,,基本前提是必须能够在早期就冻结用户需求,只适应于能够在早期阶段就完全确定用户需求项目。然而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不现实,用户极难准确地陈说其需求。,未能很好地处理,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过渡,,即怎样使物理模型如实反应出逻辑模型要求,通俗地说,就是怎样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地作战转变过程。,该方法,文档编写工作量极大,,伴随开发工作进行,这些文档需要及时更新。,5,、适用范围,该方法适合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改变大型复杂系统开发。,2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8页,查阅相关原型法内容,用自己语言概述,1/,原型法产生原因是什么?为何原型法能够克服结构化开发方法缺点?,2/,原型法成功关键原因?,29,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29页,1.2,惯用开发方法,二、原型法,信息系统原型,,就是一个能够实际运行、能够重复修改、能够不停完善信息系统。,1,、原型法产生原因,利用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前提条件是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早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说其需求,需求陈说出现错误,对信息系统开发影响尤为严重,所以,这种方法不允许失败。实际上这种要求又难以做到。人们构想,有一个方法,能够快速发觉需求错误。当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出现后,自,80,年代中期以来,原型法逐步被接收,并成为一个流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3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0页,1.2,惯用开发方法,2,、基本思想,原型法(,Prototyping Method,),是在系统开发早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了解和系统主要功效要求,在强有力软件环境支持下,快速结构出系统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停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3,、开发过程,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基本要求。,建造系统初始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评审。,修改系统原型,重复地进行修改、评审,直到用户满意,结束,3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1页,1.2,惯用开发方法,研究表明原型法成功关键原因有,:,适当硬件设备及网络设施,功效很强系统开发工具,(5.,支撑环境,),有能够控制数据,系统开发人员有足够丰富计算机知识,用户管理知识丰富,同时对开发感兴趣,3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2页,快速原型法成功原因,快速原型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巨大成功,分析其原因,大致原因以下:,开发人员可经过原型系统与用户更加好地交流,获取用户真正需求。即使管理人员天天都在自己对应岗位上工作,但我们却极难指望他们能系统、完备且一次性地描述他们业务流程。原型法正是顺应了人们认识事物自然规律,经过开发人员与用户共同对系统原型不停修改而实现最终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往往经过对系统原型批评指责方式对系统原型提出改进意见,这要比空洞描述自己构想轻易得多,改进工作要比创造工作轻易做得多。,在快速原型法中,系统原型是对真实系统或目标系统一个摸拟,这种方式能使系统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较早地发觉系统实现后潜在问题,而且对这些问题处理方案是双方共同讨论确认。,用快速原型法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了用户参加程度。这使系统实施后系统切换与运行维护较为轻易和自然。,3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3页,1.2,惯用开发方法,4,、优缺点,优点:,对系统需求认识取得突破,确保用户要求得到很好满足。,改进了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交流方式。,开发系统愈加贴近实际,提升了用户满意程度。,降低了系统开发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费用。,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处理复杂系统和大型系统很困难。,对用户管理水平要求高。,3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4页,1.2,惯用开发方法,5,、支撑环境,方便灵活,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与,RDBS,相对应、方便灵活,数据字典,,它含有存放全部实体功效。,与,RDBS,相对应快速查询系统,能支持任意非过程化(即交互定义方式)组合条件查询,,高级软件工具(如,4GLS,或信息系统开发生成环境等等),用以支持结构化程序,而且允许采取交互方式快速地进行书写和维护,产生任意程序语言模块(即原型),,非过程比汇报或屏幕生成器,允许设计人员详细定义汇报或屏幕输出样本。,3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5页,1.2,惯用开发方法,6,、适用范围,原型法适用范围是比较有限,对于小型、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系统。,其它原型法:,丢弃式原型法(,Throw-It-Away Prototyping Method,演化式原型法,(Evolutionary Prototyping Method),递增式原型法(,Incremental Prototyping Method,),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原型法,能够与传统生命周期方法相结合使用,这么会扩大用户参加需求分析、初步设计及详细设计等阶段活动,加深对系统了解。,3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6页,1.,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一个线性模型。,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运行,维护,瀑布模型最为突出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7页,1.,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8页,2.,螺旋模型,螺旋模型使用原型作为降低风险机制。,螺旋模型使开发者在产品演化任意阶段均可使用原型方法。,螺旋模型表达了,RUP,中迭代思想。,一个螺旋周期普通包含四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方案,选定完成目标策略。,风险分析。,开启开发阶段。,评审前一阶段工作,计划下一阶段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39页,2.,螺旋模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0页,16.3 RUP,二维开发模型,传统瀑布开发模型是一个一维模型,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连续阶段。,在,RUP,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依据时间和,RUP,关键工作流划分为二维空间。横轴表示项目标时间维,纵轴以内容来组织为自然逻辑活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1页,16.3 RUP,二维开发模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2页,16.3 RUP,二维开发模型,16.3.1 RUP,关键工作流,16.3.2 RUP,四个阶段,16.3.3 RUP,迭代开发模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3页,16.3.1 RUP,关键工作流,RUP,中有,9,个关键工作流,分为,6,个关键过程工作流(,C ore Process Workflows,)和,3,个关键支持工作流(,Core Supporting Workflows,)。,9,个关键工作流在项目中轮番被使用,在每一次迭代中以不一样重点和强度重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4页,16.3.1 RUP,关键工作流,1.,商业建模(,Business Modeling,),2.,需求分析(,Requirements,),3.,分析与设计(,Analysis and Design,),4.,实现(,Implementation,),5.,测试(,Test,),6.,配置(,Deployment,),7.,设置和变更管理(,Configuration and Change Management,),8.,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9.,环境(,Environment,),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5页,1.,商业建模(,Business Modeling,),了解系统组织结构及其商业运作,确保全部参加人员对开发系统有共同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6页,2.,需求分析(,Requirements,),定义系统功效及用户界面,明确客户需要系统功效,开发人员了解系统需求,为项目预算及计划提供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7页,3.,分析与设计(,Analysis and Design,),把需求分析结果转化为实现规格。,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8页,4.,实现(,Implementation,),定义代码组织结构、实当代码、单元测试、系统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49页,5.,测试(,Test,),验证各自子系统交互与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0页,6.,配置(,Deployment,),打包、分发、安装软件,升级旧系统;培训用户及销售人员,并提供技术支持。制订并实施,beta,测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1页,7.,设置和变更管理(,Configuration and Change Management,),跟踪并维护系统全部产品完整性和一致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2页,8.,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为计划、执行和监控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可行性指导;为风险管理提供框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3页,9.,环境(,Environment,),为组织提供过程管理和工具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4页,16.3.2 RUP,四个阶段,RUP,包含以下几个阶段:,起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交付阶段,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每个阶段本质上是两个里程碑之间时间跨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5页,16.3.2 RUP,四个阶段,1.,初始阶段,2.,细化阶段,3.,构建阶段,4.,交付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6页,1.,初始阶段,初始阶段所要进行以下活动:,明确说明项目规模,了解环境以及最主要需求和约束,方便能够得出最终产品验收标准。,计划和准备商业理由。评定风险管理、人员配置、项目计划以及成本,/,进度,/,收益折衷被选方案。,综合考虑被选构架,评定构架。,准备项目标环境,评定项目和组织,选择工具,决定流程中要改进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7页,1.,初始阶段,初始阶段评定标准以下:,出资人同意系统范围定义以及费用和进度评定。,主要用例是否符合需求。,费用和进度评定、优先级、风险以及开发过程可信性。,任何已开发原型深度和广度。,实际开销与计划开销。,初始阶段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8页,2.,细化阶段,细化阶段评定标准以下:,标明用例模型中用户和参加者,而且建立用例描述文档。用例模型需完成,80,。,创建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软件结构描述文档。,创建可执行系统原型。,细化商业案例和风险列表。,创建整个项目标开发计划。,细化阶段焦点是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59页,3.,结构阶段,构建阶段主要目标以下:,优化资源、防止无须要报废和返工,使开发成本降到最低。,尽快到达质量要求。,快速完成有用版本,比如,Alpha,版、,Beta,版和其它测试公布版。,完成全部功效分析、开发和测试。,迭代式、递增地开发随时能够公布产品。,确定准备好软件系统外部环境。,构建阶段焦点是实现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0页,4.,交付阶段,交付阶段主要目标以下:,进行,Beta,版测试,按用户要求验证新系统。,替换旧系统。,对用户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开始调整活动,比如调试、性能或可用性增强。,与用户达成共识,配置基线与评定标准一致。,交付阶段焦点是实现和测试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1页,16.3.3 RUP,迭代开发模型,RUP,中每个阶段能够深入分解为迭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2页,16.3.3 RUP,迭代开发模型,与传统瀑布模型相比较,迭代过程优点:,降低了在一个增量上开支风险。,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进度进入市场风险。,加紧了整个开发工作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3页,16.4,关键工作流介绍,16.4.1,需求捕捉工作流,16.4.2,分析工作流,16.4.3,设计工作流,16.4.4,实现工作流,16.4.5,测试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4页,16.4.1,需求捕捉工作流,需求捕捉经过对应问题了解和分析,确立问题包括信息、功效和系统行为,将用户需求准确化、完全化。,需求焦点主要在初始和精化阶段,在精化阶段后期,需求捕捉工作量大幅下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5页,16.4.1,需求捕捉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6页,16.4.1,需求捕捉工作流,1.,制品,2.,工作人员,3.,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7页,1.,制品,在需求捕捉工作流,主要,UML,制品:,用例模型(,Use Case Model,),参加者(,Actor,),用例(,Use Case,),构架描述,术语表(,Glossary,),用户界面原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8页,2.,工作人员,参加需求捕捉阶段工作人员:,系统分析人员(,System Analyst,),用例描述人员(,Use Case Specifier,),用户界面设计人员(,User Interface Designer,),构架设计师(,Architect,),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69页,3.,工作流,需求捕捉工作流主要包含五个活动:,确定参加者和用例,区分用例优先级,详细描述一个用例,结构用户界面原型,结构用例模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0页,16.4.2,分析工作流,分析主要工作开始于初始阶段结尾,和需求一样是精化阶段主要焦点。,精化阶段大部分活动是捕捉需求,分析工作与需求捕捉在很大程度上重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1页,16.4.2,分析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2页,16.4.2,分析工作流,1.,制品,2.,工作人员,3.,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3页,1.,制品,在分析工作流期间,主要,UML,制品:,分析模型,分析类,用例实现(分析),分析包,构架模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4页,2.,工作人员,在分析工作流期间,所参加工作人员:,构架设计师,用例工程师,构件工程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5页,3.,工作流,分析工作流主要包含四个活动:,构架分析,分析用例,分析类,分析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6页,16.4.3,设计工作流,设计工作流主要工作是位于精化阶段最终部分和结构阶段开始部分主要建模活动。,系统建模最初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在分析活动逐步完善后,建模焦点开始转向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7页,16.4.3,设计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8页,16.4.3,设计工作流,1.,制品,2.,工作人员,3.,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79页,1.,制品,在分析工作流期间,主要,UML,制品:,设计模型,设计类,用例实现,-,设计,设计子系统,接口,配置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0页,2.,工作人员,参加设计工作流工作人员包含:,构架设计师,用例工程师,构件工程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1页,3.,工作流,设计工作流中,主要包含四种活动:,构架设计,设计一个用例,设计一个类,设计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2页,16.4.4,实现工作流,实现(实施)是关于把设计模型转换成可执行代码过程。,从系统分析师或系统设计师角度看,实现工作流重点就是完成软件系统可执行代码。,实现工作流是构建阶段焦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3页,16.4.4,实现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4页,1.2,惯用开发方法,三、面向对象方法,1,、面向对象方法(,Object Oriented,)产生原因,以前开发方法,只是单纯地反应管理功效结构情况,或者只是侧重反应事物信息特征和信息流程,只能被动应和实际问题需要做法。,面向对象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为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全新思绪和方法,是一个综合性开发方法。,2,、基本思想,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对象组成,每种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一样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络就组成了各种不一样系统。,对象,(Object),是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或人们头脑中各种概念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抽象表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元素。,8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5页,1.2,惯用开发方法,3,、基本概念,客观世界由各种“对象”,(Object),组成,,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对象,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结果。任何复杂事物都能够经过对象某种组合结构组成。对象可由相对比较简单对象以某种方式组成;,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Attribute),反应了对象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而方法,(Method),则是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各种操作;,对象之间联络主要是经过传递消息,(Message),来实现,,而传递方式是经过消息模式,(Message pattern),和方法所定义操作过程来完成,;,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类有一定结构,类上能够由超类,(Super class),,类下能够有子类,(Subclass),。对象或类之间层次结构是靠继承关系,(Inheritance),维系,;,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实体,称之为封装,(Encapsulation),。这种封装了对象满足软件工程一切要求,而且能够直接被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所接收。,8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6页,1.2,惯用开发方法,4,、开发过程,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将要面临详细管理问题以及用户对系统开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即先搞清要干什么问题。,分析问题性质和求解问题:,在繁杂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普通称之为面向对象分析,即,OOA,。,整理问题:,对分析结果作深入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形式将他们确定下来。普通称之为面向对象设计,即,OOD,。,程序实现:,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步整理范式直接映射(即直接用程序设计语言来取代)为应用软件。普通称之为面向对象程序,即,OOP,。,87,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7页,1.2,惯用开发方法,5,、评价,OO,方法直接反应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模式。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有两个基本过程:一个是从特殊到普通归纳过程,另一个是从普通到特殊演绎过程。,从应用设计到处理问题方案愈加抽象化而且含有极强对应性。,在设计中轻易与用户沟通。,把数据和操作封装到对象之中。,设计中产生各式各样部件,然后由部件组成框架,以至于整个程序。,应用程序含有很好,重用性,、易改进、易维护和易扩充。,6,、适用范围,流行开发方法,适用面很广。,在实际开发过程中,,OO,方法也能够与结构化开发方法,或者原型法结合使用,8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8页,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语言,UML,现在,我们有了,.,软件建模标准,:UML,软件工程工具,如:,ROSE,89,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89页,什么是,UML,?,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用于描绘软件,蓝图,标准,语言,.,(蓝图?这就是一张蓝图-),它可用于对软件密集型系统进行,视化(visualize),说明(specify),建造(construct)和,建档(document),这也是对软件系统进行建模四个目标,9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90页,什么是,UML,?,解释:,UML是,语言,:,语言意味着有标准表示规则,UML是,蓝图,UML是由图形符号表示建模语言,比如,这是UML一个模型图(图.),其上图形符号是遵照给定标准,比如:类:(图.),9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91页,UML中其它一些惯用标准模型元素:,用例、接口、组件,用例 接口 组件,什么是,UML,?,9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92页,使用,UML,进行软件建模标准,准确标准:模型必须准确地反应软件系统真实情况。,分层标准:在建模过程中,必须有不一样模型,以不一样抽象程度,反应系统不一样侧面。,分治标准:不可能单独用一个模型来反应整个系统任何侧面。,标准标准:建模方法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用。,什么是,UML,?,9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概述,第93页,使用,UML,进行软件建模标准,准确标准:,模型必须准确地反应软件系统真实情况。,在前面所述软件开发方法中,实际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建模工作(系统分析汇报和软件设计汇报),但因为缺乏规范而有效建模伎俩,最初设计和最终产品产生了分离,.,这使得模型没能真实反应系统真实情况,从而使得模型失去了应有价值,模型必须准确,意味着在软件开发整个周期内,模型,(,图,.),必须和产品,(,图,.),一直保持一致,。,什么是,UML,?,class Window,public:,void open();,void close();,void display();,void set_position(point pos);,private:,point origin;,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