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 染疫动物及异常肉品处理,染疫动物处理,寄生虫感染处理,异常肉品处理,一、炭疽,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它的临诊特征是突然发生高热,可视粘膜发绀及天然孔出血。剖检以尸僵不全、血凝不良,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胶样浸润,脾脏显著肿大等败血症变化为特征。人感染本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病畜,解剖和处理尸体或染有炭疽病原体的畜产品的结果,可发生败血症死亡,所以在公共卫生上意义重大。,病原形态,宰前鉴定,1.,最急性型,羊炭疽多为最急性型。此型发病急剧,其特征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全身痉挛,迅即倒地;高热,呼吸困难,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迅速死亡。,宰前鉴定,2.,急性或亚急性型,牛炭疽多呈急性型。其主要表现为:多数精神不振,少数兴奋不安,但很快转为高度沉郁。患畜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行走蹒跚,肌肉震颤,呼吸高度困难,可视粘膜发绀或有出血点,天然孔出血,最后窒息而死。急性者一般,2,天死亡,亚急性者病程多,2,5,天。,宰前鉴定宰前鉴定,宰前鉴定,3.,痈型炭疽,牛羊的痈型炭疽可见颈、胸、腰或外阴部出现界限明显的局灶性炎性水肿,触诊如面团,开始热痛,不久则变冷无痛,甚至软化龟裂,渗出带黄色液体。,宰前鉴定,病理变化,宰后鉴定,宰后检验多为痈型炭疽、咽型炭疽、肠型炭疽和肺炭疽等。,牛宰后检验多见于痈型,(,局灶型,),炭疽。主要病变是痈肿部位的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胶样浸润,附近淋巴结肿大,周围水肿,淋巴结切面呈暗红色或砖红色,并有点状、条状或巢性出血,还往往有小的坏死灶。个别病灶出现脾脏肿大、脾髓软化等炭疽脾的变化。猪炭疽多呈局部性病变。,卫生处理,确认为炭疽的病畜整个肉尸及其产品作销毁处理。,二、鼻疽,鼻疽,(Malleus,Glanders),是由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llei,)引起的单蹄兽,(,马、驴、骡,),的一种传染病。通常马呈慢性经过,骡、驴多为急性。,病的特征是在鼻腔、喉头、气管黏膜或皮肤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或瘢痕,在肺脏、淋巴结或其他实质脏器发生鼻疽结节。人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发病后常在病原体入侵处形成鼻疽结节或溃疡,局部淋巴结和输出淋巴管呈现炎性肿胀。,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卫生处理,确认为鼻疽的病畜整个肉尸及其产品作销毁处理。,三、狂犬病,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疯狗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存在,造成人畜死亡,因此已受到国际上很大地关注。,宰前(后)鉴定,可根据被咬的病史,以及特征的临诊症状进行诊断。主要表现是吞咽困难,唾液增多,兴奋性增高和异常狂暴,如摇尾、嘶鸣或哞叫、攻击其他动物或人。恐水,有的则表现沉郁,怕光,常躲在暗处,最后麻痹而死。,宰后鉴定:,无特殊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于大脑海马角或小脑神经细胞内发现包涵体。,病理变化,卫生处理,确认为狂犬病的病畜整个肉尸及其产品作销毁处理。,四、口蹄疫,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疡。家畜中牛、羊、猪均易感。人可因接触患病动物或饮食病畜生乳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被感染。小儿易感性较高,常发生胃肠炎,严重者引起心肌炎。成人感染本病极为罕见。,(一),宰前鉴定,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口腔粘膜和蹄部的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疡。患牛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闭口流涎。继而在唇内、舌部、齿龈和鼻镜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较薄,疱内液体呈微黄色或无色。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同时,可见趾间和蹄冠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裂形成烂斑。病畜表现运步困难,重者蹄壳脱落。病猪水疱以蹄部多见,严重者蹄壳脱落。口腔和鼻盘的病变较少见。,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二)宰后鉴定,宰后应仔细检查瘤胃粘膜,尤其是肉柱部分常见浅平褐色糜烂,胃肠有时出现出血性炎症。心脏因心肌纤维脂变,可见柔软扩张。病势严重时,左心室壁和室中间隔往往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坏死,断面可见不整齐的斑点和灰白色或带黄色的条纹,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卫生处理,确认为本病的患畜整个肉尸、内脏及其他副产品须作销毁处理。,五、丹毒丝菌病,丹毒丝菌病,(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disease),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他家畜、家禽及一些鸟类和鱼也可感染。,猪感染后称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的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人的感染发病主要是病原菌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也可通过吃肉感染,称类丹毒(,Erysipeloid,)。,宰前鉴定,1.,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达,42,以上,呈稽留热,寒颤,喜卧阴湿地方,食欲废绝,间有呕吐,离群独卧。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耳、腹及腿内侧较多见,指压时褪色。,2.,亚急性疹块型,特征性症状是在颈、肩、胸、腹、背及四肢等处皮肤上出现圆形、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色疹块,有的疹块中心部分变浅,边缘部分呈灰紫色。也有的疹块表面中心产生小水泡,或变成棕痂块。还有的痂块自然脱落,留下缺毛的疤痕。,宰前鉴定,3.,慢性型,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跗关节常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伴发心内膜炎时,听诊心跳加快、杂音明显。有的病猪成片坏死或脱落,也有的整个耳壳或尾巴甚至蹄壳全部脱落的。,宰后鉴定,1.,急性败血型,肉体的耳根、颈部、胸前、腹壁和四肢内侧等处皮肤上,见有不规则的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切面多汁,呈红或紫红色。脾肿大明显,质地柔软,呈樱桃红色,切面外翻,结构模糊不清。肾脏肿大淤血,皮质部可见大小、多少不等的小点状出血,切面常有肿大出血的肾小球显现。肺充血、水肿。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充血发红,心内外膜点状出血。胃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病原及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宰后鉴定,2.,亚急性疹块型,疹块部的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充血并有浆液浸润和出血变化,或有坏死。有的疹块部分病变发生坏死脱落,留下灰色的疤痕。内脏仍具有败血型的病变。,3.,慢性型,主要病变在二尖瓣上有菜花状赘生物。四肢关节变形肿大或粘连,切开腕关节和跗关节的肿胀部分,有黄色浆液流出,其中常混有白色絮状物。,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四)卫生处理,1.,急性猪丹毒的肉尸、内脏和血液全部作销毁处理。,2.,其他类型病变轻微者,肉尸及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血液作工业用或销毁,皮张消毒后利用,脂肪炼制后食用。,3.,病愈的丹毒猪,皮肤上仅见灰黑色痕迹,皮下无病变者,可将患部割除后出场。,六、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较易感。其特征是流产、不育和关节炎、睾丸炎。,人可通过与病畜或带菌动物及其产品的接触,食用未经消毒的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引起感染发病,称为波状热、马尔他热或传染性流产。,布鲁氏杆菌,宰前(后)鉴定,怀孕母畜流产是主要症状,流产时胎衣往往滞留。公畜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或附睾炎,有些病例呈现关节炎、粘液囊炎,常侵害膝关节和腕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出现跛行。,如发现屠畜有下列病变之一时,应考虑有布鲁氏菌病的可能:阴道炎、睾丸炎及附睾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颈部及四肢肌肉变性,子宫粘膜有较多的高粱粒大的黄白色结节。,必要时可进行全血凝集试验。,卫生处理,确认为布鲁氏菌病的病畜整个肉尸及其产品作销毁处理。,七、结核病,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理特征: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在屠畜中最常见于牛,其次是猪和鸡,羊、马少见。,人的牛型结核感染主要是通过饮用生牛乳引起。,宰前鉴定,结核病患畜表现为全身渐进性消瘦和贫血,尤其是患牛最为明显。,肺结核时,患畜常咳嗽并伴有肺部异常,呼吸迫促,呼吸音粗厉并伴有罗音或摩擦音。,肠结核时,表现为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或持续性下痢。,结核分支杆菌,病理变化,宰后鉴定,结核病畜的肉尸通常都比较消瘦,器官或组织形成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增生性结核结节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病变,结核的特点是大小不一,呈针头大、粟粒大乃至鸡蛋大,多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坚实;新鲜的结节周围有红晕,陈旧的结节常发生钙化,钙化后在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织。结核病变可发生在体内任何器官和淋巴结。,病理变化,结核病分类,宰后检验时,要明确是局部性结核还是全身性结核,以便准确地评价结核病屠畜的肉品卫生质量。,局部性结核病是指个别脏器或小循环的一部分脏器发病,如肺、胸膜及腹膜的结核。,全身性结核是指结核分支杆菌经淋巴、血流及天然管道向全身散播,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变。,通常肝结核和肉体的某一淋巴结有结核病变并非全身性结核表现,粟粒性结核病变则无疑是全身性的表现。,卫生处理,1.,患全身性结核病,其肉尸及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2.,肉尸部分的淋巴结有结核病变时,割下病变淋巴结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部分作高温处理。,3.,内脏或内脏淋巴结发现结核病变时,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肉尸作高温处理。,4.,患骨结核的家畜,有病变的骨剔出作工业用或销毁,肉尸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八、牛海绵状脑病,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又名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潜伏期很长、病势逐渐加重并以死亡为转归的牛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形成海绵样空泡。据此将本病命名为牛的海绵状脑病。与疯牛病类似的人的克雅氏症,据称可能是通过食用牛肉而罹病。,病理变化,宰前鉴定,BSE,的潜伏期差异很大,从,2,年半至,8,年。其临诊症状尽管多样化,最常见的神经症状是恐惧,后肢运动失调,触觉和听觉高度敏感。发病牛只可因衰竭而死亡,或因饲养困难而被淘汰。病程从,2,周到,6,个月。,卫生处理,1.,禁止食用病畜或疑似病畜的肉、乳,特别是禁食,“,危险,”,器官像,脑、脊髓、脾、胸腺、扁桃体,等。,2.,必须销毁患畜或疑似感染牛。,3.,因,BSE,病原体多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胎盘,所以即使是正常的分娩,也要注意防止血液和胎盘等污物污染畜舍,养成将上述污物尽快销毁的习惯。,4.,牧场、畜舍、垫料等被污染时,能销毁的尽量销毁,不能销毁的要用,0.5%,以上浓度的次氯酸钠经,2,小时或,1,2mol/L,的苛性钠经,1,小时消毒。,5.,在处理病例过程中,如身体被解剖刀误伤或针刺伤时,要用次氯酸钠彻底洗净。,九、,破伤风,(Tetanus),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临诊特征:病畜全身肌肉或某些肌群呈现持续性的痉挛,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强。各种家畜都能发生破伤风,其中以马属动物最为易感,猪患病也较常见,牛、羊患病较少。,人对破伤风也有较高的易感性。本病不能经肉直接感染于人。,宰前鉴定,病畜临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和反射兴奋性增强。两耳竖立,鼻孔张大,眼球不能运动,眼睑半闭,瞬膜明显外露,牙关紧闭,头颈伸直,背腰发硬,活动不自如,腹部紧缩,尾根翘起,四肢强直,状如木马,进退转弯困难。猪、牛、羊多横卧不起,四肢僵直伸向斜后方。病畜一般神志清醒,体温正常。,临床特征,宰后鉴定,无特征性剖检病变,。仅有肺充血水肿,实质器官变性,骨骼肌和心肌可能有变性或坏死灶,躯干和四肢的肌间结缔组织有浆液性浸润杂有小点出血,个别肌束发生断裂,。,卫生处理,1.,肌肉无病变时,将创口割除后,不受限制出场。,2.,肌肉有局部病变,如创伤、暗淡无色或恶臭时,病变部分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无病变部分及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3.,肌肉多处有病变,且暗淡无色或恶臭时,,肉尸及内脏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十、猪瘟,猪瘟,(Swine fever),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稽留、出血、梗死和致死率高为特征。,猪瘟病毒对人虽无致病性,但在发生,猪瘟时常有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继发感染,成为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缘由。,(一)宰前鉴定,1.,最急性型,表现急性败血病症状。病猪突然发病,高热稽留,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2.,急性型,病猪精神高度沉郁,发热,食欲减退或不食,寒战,背拱起,后肢乏力,步态蹒跚,重者可见全身性痉挛现象。两眼无神,眼结膜潮红,口腔粘膜发绀或苍白。在耳、鼻、腹下、股内侧、会阴等处可见出血斑点,先便秘后拉稀。公猪阴鞘内积有恶臭尿液。,3.,亚急性型,与急性型表现相似,体温升高,扁桃体、舌、唇及齿龈可见到溃疡。身体多处皮肤可见有出血点。,4.,慢性型,病猪消瘦,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腹下、四肢和股部皮肤有出血点或紫斑。扁桃体肿大,有时出现溃疡。,病理变化,(二)宰后鉴定,1.,最急性型,可见粘膜、浆膜和内脏有少量出血斑点,但无特征性变化。,2.,急性型,全身皮肤特别是颈部、腹部、股内侧、四肢等处皮肤,有暗红或紫红的小点出血或融合成出血斑。脂肪、肌肉、浆膜、粘膜、喉头、胆囊、膀胱和大肠也有出血点。全身大部分淋巴结经常呈现出血性炎症变化,淋巴结肿胀、水肿和出血,常常为外周或弥散性出血,使之呈现大理石样或红到黑样现象。脾出血性梗死。肾脏呈苍白色,上有暗红色出血点或斑。胃肠粘膜潮红,上面散布许多小出血点。,3.,亚急性和慢性型,病变主要见于肺和大肠。前者肺的切面呈暗红色,质地致密,间质可见水肿、出血,局部肺表面有红色网纹。后者肺脏表面有黄色纤维素,间质增厚,呈大理石样。肺脏、心包和胸膜常发生粘,常见寄生虫病的检验与处理,动物的寄生虫病有些可通过肉品传染给人,有些不通过肉品而通过其他途径感染人,还有的虽不感染人,但可感染其他动物,因而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检验并作适当处理。,一、囊尾蚴病:,囊尾蚴病,又名囊虫病,是由有钩或无钩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感染囊尾蚴时,在四肢、颈背部皮下可出现半球形结节,重症病人有肌肉酸痛、疲乏无力、痉挛等表现。,当虫体寄生于脑、眼、声带等部位时,常出现神经症状、失明和变哑等。当人吃进生的或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含囊尾蚴的肉,即可在肠道中发育成,有钩绦虫,(,猪带绦虫,),或,无钩绦虫,(,牛带绦虫,),。所以本病在公共卫生上十分重要。,(一)猪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猪带绦虫(有钩)的幼虫,猪囊尾蚴在猪体内寄生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肌肉中。如果在眼中、舌肌中寄生时,宰前可以发现,但寄生于其它部位难以检出。,宰前检疫:,宰后检疫:,重症病猪可见眼结膜发红或有小结节样疙瘩,舌根部见有半透明的小水泡囊。,主要检验部位,为,咬肌、深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验部位为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等。如在上述部位发现绿豆大小、半透明的白灰色结节,可以认定为该病。,(二)牛囊尾蚴病,牛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体内的牛带绦虫(没有钩)的幼虫,牛囊尾蚴引起的牛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牛的肌肉中。,宰前检疫:,宰后检疫:,牛囊尾蚴感染后一般不出现临诊症状。,主要检验部位为,咬肌、舌肌、深腰肌,和,膈肌,。有稍大、半透明灰白色结节,基本可鉴定。(由于其寄生密度小,故应多检几个部位),囊尾蚴病畜体的卫生处理:,(,1,)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化制处理。,(,2,)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二、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寄生广泛,多种动物均可感染,肉用动物中主要感染猪和狗,对人危害大,可致人死亡。包囊,0.1mm,,肉眼少能看到,必须镜检。患病轻者常无明显症状,重者初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以后幼虫移行时可引起肌炎,病畜出现肌肉疼痛,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发热等症状,有的表现眼睑和四肢水肿。,患旋毛虫畜体的卫生处理同囊尾蚴的处理,在每头猪横膈膜肌脚各取一小块肉样,先撕去肌膜作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剪取,24,个小片,压薄后进行镜检。肌肉旋毛虫包囊与周围肌纤维有明显的界限,镜下包囊内的虫体呈螺旋状。被旋毛虫侵害的肌肉发生变性、肌纤维肿胀、横纹消失,甚至发生蜡样坏死。,我国规定旋毛虫的检验方法:,三、弓形虫病,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猪、牛、羊、禽、兔等多种动物都可感染,但以猪最为多见。人可因接触和生食患有本病的肉类而感染。,(一)宰前检疫,:,病猪体温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便秘,流鼻涕,咳嗽,贫血,眼结膜充血等。呼吸困难,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出现紫红斑或间有小点出血。,(二)宰后检疫,宰后病变主要有肠系膜淋巴结、胃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硬结,质地较脆,切面呈砖红色或灰红色,有浆液渗出。急性型的全身淋巴结髓样肿胀,切面多汁,呈灰白色;肺水肿,有出血斑和白色坏死点;肝脏变硬,浊肿,有坏死点;肾表面和切面有少量点状出血。,(三)卫生处理,(,1,)病畜的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2,)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四、棘球蚴病,棘球蚴病也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棘球蚴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以宿主被寄生器官的萎缩并引起相应的症状为特征。家畜中牛、羊、猪和骆驼均可感染,以牛和绵羊受害最重。人受感染后棘球蚴常寄生于肝脏和肺脏,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一)宰前检疫,轻度感染或初期感染都无症状。绵羊对本病最易感,严重感染时肥育不良,被毛逆立,易脱毛。肺部受累则连续咳嗽,卧地不能起立。牛肝脏受累时,营养失调,反刍无力,常臌气,体瘦衰弱,肺脏受累则咳嗽。,诊断本病有多种血清学方法,最简便的方法是,Casoni,皮内试验,但容易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出现。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有较高检出率,。,(二)宰后检验,棘球蚴主要寄生在肝脏,其次是肺脏。肝、肺等受害脏器体积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可在该处找到棘球蚴;有时也可在脾、肾、脑、皮下、肌肉、骨、脊椎管等器官发现棘球蚴。切开棘球蚴可有液体流出,将液体沉淀,用肉眼或在解剖镜下可看到许多生发囊与原头蚴,(,即包囊砂,),;有时肉眼也能见到液体中的子囊甚至孙囊。偶然还可见到钙化的棘球蚴或化脓灶。,(三)卫生处理,(,1,),患严重棘球蚴病的器官,整个化制或销毁;轻者将患部化制或销毁,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2,),在肌肉组织中发现有棘球蚴时,患部化制或销毁,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五、孟氏裂头蚴病,孟氏裂头幼病是由孟氏迭宫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裂头蚴寄生于猪、鸡、鸭、泥鳅、沙鱼、蛙和蛇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狗、猫等动物的小肠内。猪主要由于吞食了含有孟氏裂头蚴的蛙类和鱼类而感染。人的感染主要是吃进了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含有孟氏裂头蚴的肌肉所致,也有因用蛙皮贴敷治疗疾病而感染的。,(一)宰前检疫,猪轻度感染时不表现临诊症状。严重感染裂头蚴时,在寄生部位(如腹肌、肋间肌等)可见皮下发炎、水肿、化脓、坏死等局部症状。,(二)宰后检验,孟氏裂头蚴主要寄生于猪的腹肌、膈肌、肋间肌等肌膜下或肠系膜的浆膜下和肾周围等处。宰后检验中最常于腹斜肌、体腔内脂肪和膈肌浆膜下发现,蟠曲成团,如脂肪结节状,展开后如棉线样,如寄生于腹膜下,虫体则较为舒展。寄生数目不等,严重感染者寄生数目达,1700,余条。,(三)卫生处理,在现行规程中尚未规定孟氏裂头蚴病猪肉的卫生处理方法。据试验证明在,-29,-31,下或在,-18,-20,的急冻间或冷藏间经,20h,后,所有孟氏裂头蚴均可被杀死。因此,病肉可经冷冻无害化处理后出厂(场)。若不能施行冷冻者,可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如果虫体数量过多,则应化制或销毁。,六、肝片形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等反刍动物的胆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兔、马和人亦可遭受感染。,(一)宰前检疫,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感染数量多时(牛,250,条、羊,50,条以上)则可出现症状,但幼畜即使感染虫体很少也出现症状。病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下颌间隙、颈下和胸腹部常有水肿。根据临诊症状、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粪便检查虫卵等进行诊断。,(二)宰后检验,肝片形吸虫虫体扁平,外观呈柳叶片状,自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虫体长,20,35mm,,宽,5,13mm,。牛、羊急性感染时,肝肿胀,被膜下有点状出血和不规整的出血条纹。慢性病例,胆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和肝实质萎缩、变性,导致肝硬化。,(三)卫生处理,(,1,),损害轻微时,将损害部分割除,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2,),损害严重者,整个脏器化制或销毁。,异常肉品处理,出血性肉品处理,1.,外伤、骨折等引起的新鲜出血,其淋巴结没有炎 症变化的,切除全部血浸组织和水肿组织,胴体无限制出厂,(,场,),。,2.,电麻引起的出血,轻微的,胴体和器官无限制出厂,(,场,),;严重的,废弃出血部分,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3.,出血、水肿广泛,且淋巴结有炎症时,应结合疾病性质进行处理。若为一般感染性出血,则胴体和器官须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组织水肿,处理,(,1,),创伤性水肿时,仅销毁病变组织。,(,2,),皮下、肾脂肪囊、肠系膜水肿,特别是脂肪组织发生浆液性萎缩而呈冻胶样物时,要检查肌肉有无病变并作细菌学检查。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出厂,(,场,),;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水肿、放血不良、肌肉松软等,呈恶病质状态的,整个胴体化制。,(,3,),后肢和腹部发生水肿时,应仔细检查心、肝、肾等脏器,如有病变,则须进行沙门氏菌检查。阴性的,切除病变器官,胴体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蜂窝织炎处理,(,1,),病变已全身化的,整个胴体化制。,(,2,),若全身肌肉正常,则须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肉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脓 肿处理,局限性的脓肿,可将包囊切除后胴体出场。,肝脓肿常见于牛,尤以隔膜面为多,肝脓包囊数量不等,大小不一。许多原因可引起脓肿,如脓毒血症,肠道微生物入侵。犊牛脐炎,副伤寒病等。另外,大量饲喂酒糟和油渣、糖渣的牛常出现该病。,猪下颌区的脓肿,多由创伤感染所致。当颌下淋巴结结核,继发链球菌或马红球菌感染时,于其中也可形成脓肿,应注意鉴别。,脓肿较多时,整个器官化制,有全身性脓肿时,胴体化制。较轻的可将脓肿区切除,其余部分无限制发放。,败血症处理,(,1,),由传染病引起的,按传染病的性质处理。,(,2,),非传染病引起的,若病变轻微,肌肉无变化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病变严重或肌肉有明显病变的,化制或销毁。,脂肪坏死,处理:,(,1,),脂肪坏死轻微,无损商品外观的,不受限制发放。,(,2,),变化明显的,将病变部切除送往化制,胴体无条件出厂,(,场,),。,皮肤病变处理,(,1,)病变轻微的,胴体不受限制出厂(场)。,(,2,)病变严重的,将病变部分割除化制,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肺脏的病变处理,(,1,)电麻出血肺,不受限制出厂,(,场,),;呛水肺、呛 血肺,将局部割除废弃。,(,2,)其他病变肺化制或销毁。,心脏的病变处理,(,1,)心肌肥大、慢性心肌炎而不伴有其他脏器的变化的,不受限制出厂(场)。,(,2,)其他心脏病变的,心脏一律化制或销毁。,(,3,)创伤性心包炎,心脏废弃。,肝脏病变处理,(,1,),“,脂肪肝,”,、饥饿肝以及轻度的肝淤血和肝硬变,不受限制出厂(场)。,(,2,),“,槟榔肝,”,、,“,大肝,”,、,“,石板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肝及脓肿、坏死肝,一律化制。,肾脏的病变,处理,除轻度肾结石、肾囊肿、肾梗死可将局部切除后食用外,其他各种病变的肾,一律化制。,胃肠的病变处理,除气肿的肠放气后可供食用外,其他病变胃肠一律化制。,患肿瘤畜禽肉的处理,1,一个脏器上发现肿瘤病变,胴体不瘠瘦,且无其他明显病变的,患病脏器化制或销毁,其他脏器和胴体高温处理后供食用;胴体瘠瘦或肌肉有变化的,胴体和内脏化制或销毁。,2,两上或两个以上脏器发现有肿瘤病变的,胴体和内脏销毁。,3,确诊为淋巴肉瘤或白血病的,不论肿瘤病变轻重或多少,胴体和内脏一律销毁,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卫生处理,:,在排除传染性和中毒性可能时,先通风驱散,24h,,局部病变者经修割后胴体出场。驱散效果不佳,煮沸后仍有不良气味则应进行工业利用。如果异味仅局限于个别部位,则局部废弃,其余部分可食用;,公猪肉可通过与正常肉品按一定比例混合,经香辛料调味后制作香肠。,二、色泽异常肉,1.,黄脂,-,又称黄膘,形态,:皮下或腹部脂肪发黄,质地硬,少浑浊,其他组织不发黄。,原因,:饲料因素(牛、羊)。遗传因素(鸡)。营养因素(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及缺乏),处理,:当经室温凉置,3060min,后发生退色者,大多可能是饲料因素,一般无碍于食用。如同时伴有其他不良气味者,则化制或销毁。,2.,黄疸,形态,:,不仅脂肪组织呈黄色,而且皮肤、粘膜、血管、肌腱以及实质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黄。以此与黄脂区别。而且黄疸肉有放置愈久颜色愈黄的特点。,原因,:,某些传染病(钩体病),中毒性疾病,溶血性黄疸。,处理,:,在发现黄疸时,必须查明黄疸的性质,真正的黄疸肉,原则上不能作为食用。如系传染病引起的黄疸,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处理。,.,红膘,形态,:,皮下脂肪呈粉红色。,原因,:,急性猪丹毒、猪肺疫、骤冷、机械刺激等引起毛细血管充血、出血、及血红素浸润。,处理,:,凡确定为急性猪丹毒的红膘猪肉,应作销毁处理;确定为猪肺疫或猪副伤寒的猪肉,病变严重者,作化制处理,病变轻微者进行高温处理。对冷、热等机械刺激引起的红膘肉,轻者割去变化部分后鲜销,严重的应进行高温处理。,黑变病(黑色素异常沉着),形态,:,多见于内脏,呈黑色斑块。,原因,:,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黑色素细胞及酶代谢失调,饲料营养缺乏。,处理,:,轻度黑色素沉着的组织和器官可以食用,重症的经局部修割或废弃病变器官,其余部分可供食用,也可用来制作复制品。,褐黄病:,多见于牛、猪、马。,形态,:,软骨、腱、韧带处有棕色或棕黑色颗粒沉着。,原因,:,与色素沉着有关。,处理,:,胴体可供食用。,PSE,肉,形态,:,肌肉苍白、质地松软、保水性差、切面肌浆浸润。多见于背最长肌、半腱肌、腰肌,显微镜检查:肌纤维收缩变粗呈结节状或波纹状。,原因,:,a.,遗传因素,b.,应激因素。,处理,:,PSE,肉为劣质猪肉,可食用,但不能用于腌腊制品。,7.,白肌病,形态,:,心肌、骨骼肌发生变性和坏死。,原因,:,缺硒、,V,E,、营养代谢病。,处理,:,局部病变时,修割后其余部分可出厂;病变广泛时工业用。,8.DFD,肉,形态:,肌肉切面干燥(,d,ry,)、质地粗硬(,f,irm,)、色泽深暗(,d,ark,),切时无汁液,,PH6.1,。,原因:,a.,遗传因素,b.,应激因素。,处理:,DFD,肉为劣质猪肉,,可食用,但同样不能用于腌腊制品。,9.,卟啉,(,b ln,),色素沉着,(,1,)检验:,卟啉色素沉着是一种隐性基因调控障碍引起的病理性遗传疾病。,动物出生时即可发生,可见于各种家畜,表现在尿液、粪便、血液中含有卟啉。卟啉又称无铁血红素,是血红素不含铁的色素部分。,在卟啉代谢紊乱、血红素合成障碍时,体内产生大量的卟啉,在全身组织中沉着。,皮肤内有大量卟啉沉着时,在无黑色素保护的部分,经日光照射则引起充血、渗出性炎症,随后形成水疱、坏死、结痂和斑痕。,全身骨胳、牙齿、内脏器官均有红棕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但骨膜、软骨、腱及韧带均不着色,只沉着于含钙的骨质中,发生于猪称“乌骨猪”,牙齿呈淡棕红色,故称红牙病。,(,2,)处理:,卟啉色素沉着,无碍于肉品卫生,可以食用。,10.,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炎,(,1,)检验:,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炎常见于牛和猪,绵羊和马也有发生,病变的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肌肉组织,形成一种局灶性或弥散性肌肉炎症。,病变通常仅局限于心肌和骨骼肌,其中以胸肌、膈肌、背最长肌、臀部肌肉和心脏最为常见,出现界限清楚的灰白色、淡黄绿色或黄白色病灶。,(,2,)处理:,局部有病变的组织切除废弃,其余部分可以作为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