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2021年6月?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综合计算题〔此题20分〕
一、识记
1.国民经济的根本单位是企业。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
3.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方法是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
4.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能力。
5.当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方案完成情况指标小于100%,但工作量方案完成指标大于100%,可以说明企业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6、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7、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105-5999日。
8、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
9.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不包括定性化。
10.属于工作时间的有工间操时间。
11.劳动者可以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自然极限是日历工日数。
12.劳动保护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平安和安康。
13.间接经济损失确实定,一般以相当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4-7倍。
1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产量定额。
15.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货币和实物。
16.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水平。
17.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就是人工本钱。
÷产品产量。
19.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每千职工劳动争议件数。
20.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局部是社会保险。
21.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资料的来源是原始记录。
22.职工调动通知单、职工考勤表、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职工简历表等都是劳动管理的原始记录
23.一般调查问卷应有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及说明信或指导语。
24.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展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专题分析法。
25.实际数及方案任务书的比照是比照分析。
26.如果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关系数值却是不固定时,可采用相关分析。
2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28.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
29.月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30.在企业人力资源增加变动统计中,期初人数〔1〕,本期增加人数〔2〕,本期减少人数〔3〕,期末人数〔4〕,四者的关系〔4〕=〔1〕+〔2〕-〔3〕。
31.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智力水平。
3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不包括个体性原则。
33.一个工日是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
34.考核企业劳动者时间利用程度的标准是制度工日数。
35.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死亡2人的属于重大伤亡事故。
36.计算期内某人发生3次工伤事故,那么工伤人数为1,工伤人次数为3。
37.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准,称为工时定额。
38.为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将学员按学习程度分组。
39.如果报告期人工本钱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那么平均人工本钱增加。
40.报告期人工本钱总额是4995元,基期人工本钱总额是1440元,那么人工本钱增减率为4995/1440-1。
41.反映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件数〕。
42.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社会福利。
43.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定的一种登记和积累原始材料的表册是统计台账。
44、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1-104日。
45、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人数。
46.考勤卡记录个人的出勤、缺勤情况,它是专用的原始记录。
47.企业整理和积累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工具是统计台账。
48.专题分析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展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
49.不管是何种指标,在比照分析时,一定要保持指标的可比性。
≤r≤1。
5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数量及构成的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动统计; 劳动潜力分析。
5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是:整体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量化原则;模糊灰色原则;最优化原则。
53.构成劳动环境的因素有:生产过程因素;劳动过程因素;生产环境因素。
54.人身伤亡后支付的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现场抢救费用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55.按现行标准,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的内容主要指:实施劳动保护措施工程支付的费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保健食品费用;平安宣传教育费用。
56. 计算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效益指标时,应遵循可比性原则,包括:时间范围可比;空间范围可比;计算口径及范围可比。
57.人工本钱一般包括:保险福利费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退休的退职人员的费用;住房费用。
58.原始记录的特点是:记录时间的经常性;记录工程的具体性;记录内容的广泛性;记录工作的群众性。
59、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及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工资报酬的集体谈判; 劳资纠纷;实施执行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劳动仲裁。
60、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差额因素分析法; 连乘因素分析法;总和因素分析法。
61、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差额因素分析法; 连乘因素分析法;总和因素分析法。
62.在本企业工作的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缺勤人员、在企业中工作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外方人员属于企业人力资源。
63.常用的定期和年度统计报表制度中期末人数指标有:季末人数;月末人数;年末人数 。
64.按工伤人员被伤害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死亡。
65.企业职业病发生程度的指标有:发病率;患病率;受检人患病率。
66.企业职业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有:治愈率;病残率;痊愈者平均患病天数。
67.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一般包括:根本生产工人;生产工人;全员。
68.人工本钱及总本钱穿插的局部有:直接人工的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中的工资及福利费;销售费用中的工资及福利。
69.比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实际完成数及方案任务数的比照;实际数及历史资料的比照;实际数及先进单位的比照;实际利用数及可能利用数的比照。
二、应用
70、试论述工作时间〔工日〕构成关系图及工作时间利用根本分析指标。
71.试论述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
72.试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73、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
〔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面,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展综合分析及评价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有:数量化、模糊性、动态性。
〔2〕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构成因素有: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等。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量化原则、模糊灰色原则、最优化原则。
〔3〕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程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
法。
74.某企业2021年4月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他情况如下:计量单位:工日
工程
合计
缺勤工日
300
停工工日
200
非生产工日
50
加班工日
280
停工被利用工日
150
求: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75.〔定额〕某企业计算期内生产工人工时消耗及产量等资料如下:
合格品9千件,非因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量170件;
工时定额为:根本定额2工时/件,追加定额0.5工时/件;
工时消耗:实耗总工时为18700工时,停工1124工时,非生产470工时,缺勤1560工时。
请答复:1〕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2〕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3〕劳动定额完成程度;4〕企业整体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76.某氮肥厂报告期各种氮肥产量和含氮量见下表,试计算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以含氮量21%为标准〕。
产品名称
产量〔吨〕
含氮量〔%〕
折算系数
标准实物产量〔吨〕
硫酸铵
1
尿素
氨水
77.某企业工资情况如下:
基期
报告期
增加额
指数〔%〕
工资总额〔千元〕
800
966
166
平均人数〔人〕
1000
1050
50
105
平均工资〔元〕
800
920
120
115
增加值〔千元〕
1300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并列出步骤。
78. 某企业总产值、生产工人人数及全部职工人数如下表:
指 标
总产值(万元)
职工人数
劳动生产率〔元/人〕
全部职工
生产工人
生产工人比重〔%〕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基期
200
1000
800
80
2500
2000
报告期
500
2000
1800
90
2778
2500
指数
不填数据
125
〔1〕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比重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2〕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3〕计算基期、报告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4〕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
79. 某企业2007年8月份,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工程
缺勤工日
停工工日
非生产工日
加班工日
停工被利用工日
合计
900
400
320
660
280
问题:
1、计算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数;④出勤工日数;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⑥全部实际工日数;
2、分析计算该企业的时间〔工日〕利用情况的根本分析指标;
3、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加班〔工日〕强度。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