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语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0675966 上传时间:2025-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2.50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语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语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八册第五组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我看见了大海》《爱的声音》《永不道别》 【教学重点】 感受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辩、感悟、语言表达与感情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口说出它是哪篇文章的?——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书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多彩和对生命的热爱。 2、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生命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从第五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触摸春天》:热爱 《永生的眼睛》:延续 《生命 生命》:珍惜 《花的勇气》:勇气 三、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中,也选编了多篇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4篇。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自个填写了《群文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各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也可以再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或者感受?(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让学生感受中心)(结合学生的汇报补充知识树)(在交流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老师并板书:“真实”“不同的视角”“真情”)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珍视 《我看见了大海》:自立 《爱的声音》:爱心 《永不道别》:乐观 3、孩子们读书真认真,交流也很热烈。通过阅读,我们对“生命”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又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生活和生命,那就是……(核心的一些词语)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1、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给同桌读一读或者讲一讲,分享一下吗?(结合阅读记录表进行同桌交流)。 2、在交流中,孩子们沉浸其中,心在被打动着、温暖着,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按课,同时交流中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和感悟。) l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预设:“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如果说我凭触角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 (1)从海伦的这两句话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里感受到的?——感情朗读。 (2)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3)海伦——虽然盲聋,但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作为健康人的我们呢?是不是和海伦一样啊?(结合语句进行感悟) (4)面对着海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l 《我看见了大海》 预设1:“每当我做了什么我原来不能做的事的时候,继父总是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惊天动地”的含义?对我来说这些事是不是“惊天动地”的?你还能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请你读出来。 (2)营造情境,感情朗读这句话,感受继父的爱。 预设2:“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你读出了什么? (2)继父说了谎,今天女儿没见到大海却说见到了,是不是在说谎?(尽量让学生进行辩论,同时对人物的感悟理解走向深处。) l 《爱的声音》 预设:“他正用尽全力,使劲地震动声带,发出既不准确也不动听的“爸爸”声。大人微笑着看看孩子,握着条手绢,不时在孩子下巴上抹一把。” (1)孩子是不幸的,为什么? (2)孩子又是幸福的,为什么? (3)所以当作者看到这一切,在文章的结尾处这样温情地写到——?(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领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l 《永不道别》 预设:“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再见。千万不要……特别是记住第一次问好。”” (1)什么情况下爷爷这样对我说的?如果是你,难受吗? (2)你懂爷爷的心吗?知道了什么?(乐观……) (3)在此之后的一年半当中,你也一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你又是怎么想的呢?(用笔写下来——全班交流) (4)永不道别——是与什么永不道别? 五、主题拓展 1、孩子们,我们刚才又进一步感受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和价值,这就是…… 2、孩子们,面对着有些深沉和厚重的“生命”一词,你还会想起哪些人,哪些事?(音乐中学生讲述,老师提炼并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3、大家再看看这棵生命之树,生机盎然,给人以启示。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生命的歌曲——《怒放的生命》,大家静静地欣赏。 板书: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江山如画”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教材第一单元以“走近祖国的万水千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白合花开》安排了五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祖国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根据“单元整合.群文朗读”教学策略,我将教材上的四篇课文与同步阅读《白合花开》上的五篇课文整合起来,对该主题进行拓展和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其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朗读”教学策略为指导,让学生去感受祖国江山如画。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古诗词三首》《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迷人的夏季牧场》《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欣赏祖国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 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遣词造句的艺术。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大屏幕上展示本组课文的插图】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你会立刻想到什么? 图片和同学们的回答为我们再现了──板书:江山如画。 2.(过渡)是啊,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3.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祖国如画般的江山。(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千山万水之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一定会让这棵千山万水之树之树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二、主题回顾 同学们,从第一单元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古诗三首》(江南)《桂林山水》(如画) 《记金华的双龙洞》(神奇)《七月的天山》(奇特) 三、阅读概览 1.(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描绘祖国千山万水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地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同桌间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否更有创意、与众不同。 2.师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浏览表: 附:阅读浏览表 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优美的句段 体会或问题 《阿里山的云雾》 华沙 “我们”欣赏阿里山的云雾的经过和感受。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冯君莉 “我们”欣赏了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迷人的夏季牧场》 碧野 夏季牧场十分迷人。 《小桥·流水·人家 杨健、叶兆君 周庄──小桥·流水·人家,她那淳朴典雅的风韵依然。 (此表为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写) 3.学生汇报主要内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简洁概括给你的印象。(师生共同总结,相机完成知识树。) 《阿里山的云雾》──惊喜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梦幻 《迷人的夏季牧场》──迷人 《小桥·流水·人家》──淳朴 四、内外整合 (一)同学们,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聪明的你们还发现什么? 1.课内和课外都是写景的文章。 2.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 3.《七月的天山》《迷人的夏季牧场》都是碧野写的,均选自《天山景物记》。 4…… 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对比整合。 (二)小结:……是啊,祖国的千山万水真是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四、片断分享 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触动你的心弦,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在汇报时,先说清楚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按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写的浏览表交流) (引导思路)重点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读,教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只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点评,更加深入地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其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参考:《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迷人的夏季牧场》《小桥·流水·人家》这几篇文章内容浅显,感情丰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评。 1.交流状态。 2.交流时的交流质量。 3.交流时的交流思维方式。 4.交流时的情感体验。 5.交流时,交流的内容。 …… 五、主题拓展 (音乐渐起)这节课,通过课内课外的整合阅读,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更加深入地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了她的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请看知识树,现在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这棵知识树,这棵“千山万水之树”,已经多姿多彩、如诗如画。老师把我们这节课的整合阅读成果汇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把它送给自己,更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是那样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打开多媒体课件,随着音乐师生同颂) 附录: 1.板书设计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