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06春大专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练习.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61226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春大专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6春大专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春大专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练习 姓名: 学号: 一、 名词解释: 1、 生产方式: 2、 劳动生产率: 3、 相对剩余价值: 4、 资本循环: 5、 生产价格: 6、 超额利润: 7、 资本主义地租: 8、 经济体制: 9、 金融寡头: 10、 国际贸易: 11、 市场配置: 12、 社会总需求: 二、 填空题: 1、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和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     。 3、生产资料包括 与 两部分。 4、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 ;二是 。 5、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 6、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 7、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它体现着 的关系。 8、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四个发展阶段,即简单价值形式、 、 、货币形式。 9、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           ,另一个方面是                  。 1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12、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 和 。 13、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 和 。 14、资本周转期速度同资本周转时间成 ,与资本周转次数成 。 15、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是 。 16、用公式表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18、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是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 。 19、垄断价格是 与垄断利润之和。 20、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 和 。 21、决定劳动力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 2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成分是 性质的经济成分。 2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和 的矛盾。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 。 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和 等三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生产 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社会化大生产 D 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产品归谁所有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生产力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认识它 B人们不能利用它 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 A价值与生产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 交换价值和价值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6、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小于最高的个别劳动时间 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 ) 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 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带来剩余价值 C能够购买到生产资料 D生产资料的价值能够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10、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A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商品的价值 1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 A技术进步 B社会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 D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12、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Ⅰ(C+V+M)=Ⅰ(V+△V+M/X)+Ⅱ(V+△V+M) B Ⅱ(C+V+M)=Ⅰ(C+△C)+Ⅱ(C+△C) C Ⅰ[V+△V+M/X]= Ⅱ(C+△C) D Ⅱ[V+△V+ M/X] =Ⅰ(C+△C) 1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B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C对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所付的报酬 D劳动的价格 1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15、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 A垄断价格 B生产价格 C价值 D成本价格 16、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 绝对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化大生产规律 D竞争规律 18、垄断产生以后( ) A完全消灭了竞争 B只存在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 改变了竞争的条件、形式、内容和后果,形成了垄断竞争 D 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仍起决定作用 19、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和竞争并存 20、劳动力价格的最终确定取决于( ) 市场供求关系 劳动力价值 工会斗争的结果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 21、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式,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 A银行成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中介人 B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 C银行垄断资本可以去吞并和排挤小银行 D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22、一张票面额100元的股票,预期年股息率为10%,银行存款利率5%,该股票理论上的价格应为( ) A 50元 B 100元 C 200元 D 400元 23、股票价格与( ) A股票的票面价值相等 B股息的收入相等 C股息成正比,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D利息率成正比,股息收入成反比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和维护的是( ) A劳动者的利益 B小生产者的总体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25、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 B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寻求新的投资领域 2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扩大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四、多项选择: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2、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E价值形式 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4、商品的价值量与( ) A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B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劳动生产率无关 5、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6、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7、生产资本可从不同角度区分为(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 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D 货币资本`和流动资本 E 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 A 商品价值下降 B 劳动力价值上升 C 劳动力价值下降 D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E 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9、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 劳动力的补偿 B 价值补偿 C 物质补偿 D 消费资料的购买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成本价格 B 社会价值 C 利润率 D 平均利润率 E 生产价格 11、垄断利润包括以下部分( ) A 平均利润 B 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额外利润 C 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获得的一般超额利润 D 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 12、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 资本有机构成状况 B 平均利润水平 C 借贷资本的供求 D 银行信用 E 与劳动生产率无直接关系 13、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 ) A 资本主义企业 B 资本家阶级 C 雇佣劳动者阶级 D 中间阶级 E 资产阶级政府 14、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包括的阶段有:( ) A 危机 B 萧条 C 复苏 D 高涨 E 滞胀 15、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 A 成本 B 商品的供求关系 C 单位货币代表队的价值 D 垄断 E 政府的政策 五、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 ) 2、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 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 4、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5、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 6、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 7、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二重性。( )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9、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棰产的全部产品,其总价值量相等。( ) 1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1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12、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 ) 13、资本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 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现实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 15、资本主义流通的实质,是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 16、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 17、剥削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 18、资本有机构成表现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比。( ) 19、资本具有二重属性,即生产力的属性和生产关系的属性。( ) 20、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条件,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 21、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 2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优劣不同,有等级差别。( ) 23、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 24、股票一经购进就不能抽回本金,持有人要想收回本金,只能将股票转卖他人。( ) 25、股票价格和股息量成反比,和利息率成正比。( ) 26、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 27、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28、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 )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产品太多了。( ) 3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3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 32、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 六、简答题: 1、 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2、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 3、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4、 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为什么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七、论述题: 1、 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2、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并说明其内容和作用。 3、 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