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西客专建设期间施工测量指导大纲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期间施工测量指导大纲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六月- 1 -大西客专建设期间施工测量指导大纲大西客运专线全线铺设无砟轨道。勘测设计采用2000国家大地椭球参数,投影到线路设计高程面上,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要求,坐标系长度投影变形值按10mm/km进行控制。全线在勘测设计阶段以GPS测量方式建立了CPI、CPII平面控制网,以二等水准测量方式建立了高程控制网。因本线地势比较平坦, 坐标系分带在初测、定测时均以投影变形值不大于10mm/km进行划分,分带坐标系一直沿用至施工图阶段,并用
2、于精测网的成果计算,使线路设计理论中线坐标与精测网坐标系保持一致。精测网成果可用于施工测量和将来的无砟轨道铺设以及运营维护,实现了“三网合一”的目标(即:勘测、施工、运营三个阶段控制网统一)。本指导大纲根据施工测量工作流程编写(见图1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测量工作流程),涵盖技术标准、控制网交桩及复测、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桥隧工程施工独立控制测量、线下工程施工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线路中线贯通测量、轨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等内容,旨在对重要环节实施控制。大西客专建设期间施工测量指导大纲图1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测量工作流程- 2 -一、技术标准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97);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报批稿)作参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6、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 77号7、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2009674号); 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9、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布的各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二、控制网交
4、桩及复测1、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公司提交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桩橛,并履行交接手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参加交接工作,并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附录一的要求履行交桩手续。2、控制网交桩成果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CP0、CP、CP控制点成果及点之记;2)CP、CP测量平差计算资料;3)线路水准基点成果及点之记;4)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资料;5)测量技术报告(含平面、高程控制网联测示意图)。6)CP0、CP、CP控制桩和线路水准基点桩。3、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期间,应加强CP0、CP、CP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复测维护工作。控制网复测维护分为定期复测维护和不定期复测维护,定期复测应由公司组织实施,
5、不定期复测维护应由施工单位实施。4、定期复测维护是对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网全面复测,复测内容包括全线CP0、CP、CP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频次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对CP、CP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2)CP建网前,CP0、CP、CP和线路水准基点应复测一次。3)工程静态验收前,CP0、CP、CP、CP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一次。4)特殊地区、地面沉降地区或施工期间出现异常的地段,适当增加复测次数。5、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需要开展不定期复测维护,复测周期不宜大于6个月。不定期复测维护内容包括CP、CP、线路水准基点及施工加密控制点复测,检查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位移,点位的相对精
6、度是否满足要求。当复测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由监理单位确认。6、控制网复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编写复测技术方案,须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2)复测采用的方法和精度应与原测相同。3)复测前应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扩展方法补设。4)CPI、CPII控制网复测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的GPS接收机,隧道内CP测量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级、2mm+2ppm的全站仪。高程控制网复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式完成,宜使用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并用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尺垫。5)测量仪器应送国家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在有效检定期内使
7、用。6)基线向量解算采用商用软件,应将原始观测文件转换为RINEX文件,与天线高数据文件一起保存。基线解算后,各项限差应保证符合规范要求。在数据处理中应形成基线处理记录(如修改的天线高、删除的卫星号、截取的观测时间段等)。网平差采用经过鉴定的平差软件进行,应进行重复观测基线较差、独立环(附合路线)闭合差检验,GPS网无约束平差检验,无粗差观测值存在、方位角、最弱边相对精度合格,并对用来作为基准(已知点)的 CPI控制点进行稳定性评定后,进行施工标段的局部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后,CP0、CP、CP施工复测网的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达到规范的精度要求。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也必须采用经过鉴
8、定的平差软件进行。 7、复测完成后应进行成果分析,编写复测报告。复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任务依据、技术标准。2)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3)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4)复测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独立环闭合差及重复基线较差统计;GPS自由网平差和约束平差后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和边长相对中误差统计;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统计;水准测量测段间往返测较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统计。5)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平面控制网复测与原测坐标成果较差;GPS网复测与原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的比较;
9、导线复测与原测水平角、边长较差。相邻水准点复测与原测高差较差。特别强调: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应满足下列规定:采用GPS复测CP、CP控制点时:CPI级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20mm;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1/130 000CPII级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15mm;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1/80 000。采用导线复测CP控制点时,水平角、边长和坐标较差应满足:三等(CPII): 水平角较差限差3.6,边长较差限差2mD(mm)坐标较差限差15(mm)。隧道二等(CPII):水平角较差限差2.6,边长较差限差2mD(mm),坐标较差限差15(mm)。水准点间复测高差
10、与原测高差较差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表4.2.1的规定。6)需说明的问题及复测结论。如果复测结果与设计院原测成果接近或一致(各种较差在规范限差以内),那么采用设计院原测成果。当较差超限时,应进行二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8、复测报告须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评估、审批、备案。三、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1、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同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的方法。施工控制网加密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技术设计书,须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加密原则: 对丢失和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扩展方法补
11、设。 对位置不适宜的控制点应进行移设或增设新的控制点。 结合施工场地布置情况,在控制点不能利用时以及为满足施工要求应增设控制点。(4)在坐标分带里程附近,应布设加密点,加密点至中线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5)相邻两家施工单位加强沟通,在标段分界处附近应布设加密点,位置由两家单位共同协商,两家共用施工加密控制点。(6)控制点位置一定要选择合适,控制网不能出现短边,相邻加密点间的高差不能太大。 加密水准基点可以和平面加密点共点位。做到“一石多用”,达到节约埋石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目标。2、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采用导线法或GPS测量方法施测,施工控制网加密必须就近附合到CP或 CP 控制点,采用固
12、定数据约束平差。采用GPS测量方法,加密网应该联测标段范围内的所有CPI、CP控制点。加密单个控制点时应就近联测相邻的CPI或CP点,其数量不宜少于3个。采用导线法加密,应以附合导线形式起闭于相邻的CPI或CPII控制点,沿线的CPI、CPII控制点都应联测到导线中,必要时,形成结点导线网,使导线成果与CPI、CPII控制网成果保持一致性。3、加密控制点应布设在坚固稳定、便于施工放线且不易破坏的范围内,埋石规格同于CP。4、采用导线加密时,导线边长以200400m为宜,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四等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导线应带三角高程,满足边长归化解算要求。5、采用GPS测量方法加密时,按按高速
1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四等GPS精度要求施测,GPS基线边不宜短于300m。6、加密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采用同级扩展的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7、施工控制网加密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1)测量技术设计书; 2)加密测量成果(含点之记);3)外业测量观测数据资料;4)平差计算资料;5)加密测量技术报告。8、加密测量技术报告须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评估、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四、桥隧工程施工独立控制测量(一)隧道工程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辅助坑道位置、以及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等,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及其综合测量方法,优
14、先采用GPS测量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优先采用水准测量方法。2、平面控制网坐标系宜采用以隧道平均高程面为基准面,以隧道长直线或曲线隧道切线(或公切线)为坐标轴的施工独立坐标系,坐标轴的选取应方便施工使用。高程系统应与线路高程系统相同。隧道施工控制网的基准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网的位置基准应由进口洞口投点的假定坐标来确定。假定坐标值的设定应使所有控制点的坐标值不出现负值; 网的方位基准应由进、出口投点连线的方位角或者进口端切线上两个投点的方位角或者隧道内反向曲线、同向曲线的公切线上两个投点的方位角来确定,其值假定为00000; 网的尺度基准应依据进、出口投点间基
15、线向量投影至隧道内线路平均高程面的距离来确定。3、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事先编写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挖前完成。4、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根据横向贯通误差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估算洞外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进行洞内测量设计。水准路线长度大于5000m时,应根据高程贯通中误差进行高程控制网设计。5、洞外控制网与线路控制网的联结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线路控制网(CPI、CPII)精度满足隧道控制测量要求时,应在线路控制网基础上扩展加密,建立隧道控制网。2)当线路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隧道控制测量要求时,应建立隧道独
16、立控制网,并与隧道洞口附近线路控制点联测。全线虽然建立了CPI、CPII精密控制网,其坐标系是以全线为目标进行设计,没有顾及单个工点的具体情况,并且约束平差时带入了基准点的误差,它不能代替施工控制网。为了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对于特长隧道的施工应建立专门的独立施工控制网,以隧道线路中线为准,建立独立坐标系进行施工,而不宜采用CPI、CPII控制网或加密网。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应从隧道一端的线路水准基点联测至另一端的线路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网全线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式建立,由于水准路线起闭于国家水准点,在高差计算中施加了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性改正,与实测高差不符。同时还有水准路线的闭合差调整到每个水准点上
17、,对高差进行了改正,使施工高差无法与水准点闭合,因此,长大隧道的高程控制网也应建立独立高程控制网,保证相向施工高程贯通。隧道高程控制网利用进口端的线路水准点作为起算点,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观测,以直接高差传算至隧道出口与线路水准点闭合,高程的闭合差宜设为断高,也可推算至路基段调整。6、当隧道洞口两端的线路控制网(CPI、CPII)不在一个投影带内时,可建立独立的隧道施工控制网。7、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控制测量方法进行。洞内控制导线应从测量设计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连接。洞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往返观测。8、洞内平面、高程控制点应妥善保护,隧道竣工后应与隧道外C
18、PII控制点和水准点联测。9、隧道所建立的洞外、洞内控制网在隧道开挖前必须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用于隧道施工测量。在隧道施工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复测。(二)桥梁工程控制测量1、特大桥、复杂大桥,在CPI或CP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桥梁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时,应建立独立的桥梁控制网。独立的桥梁平面控制测量可结合桥梁长度、平面线型和地形环境等条件选用GPS测量、三角网测量或导线网测量。 2、桥梁控制测量应事先编写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桥梁控制网应在桥梁施工前完成。3、桥梁独立平面坐标系统宜以桥中线为坐标纵(x)轴,里程增加方向为其正向;与x轴垂
19、直的方向为坐标横(y)轴,选定桥轴线上较为稳定的一点作为坐标起算点,其里程值即为x值。桥梁墩顶或梁底平均高程平面为坐标投影面。独立的桥梁平面坐标系统应与CPI控制点或CP控制点进行联测,以取得坐标换算关系。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基准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网的位置基准宜由桥轴线始端控制点的假定坐标确定,宜取始端控制点的定测里程(始端点不是中线桩时,可由邻近的中线桩按定测精度传递获取)作为纵坐标值,横坐标值为0。 网的方位基准宜由桥轴线上始、终两控制点连线的方位角或者曲线桥一端切线上两个控制点的方位角或者曲线桥两岸各一个控制点(这些控制点设在中线点或者已与中线点联测过里程的中线加点)连成长弦的方位角来确
20、定,方位角假定为00000。 控制网的尺度宜为投影至桥梁墩台平均高程面的尺度。尺度基准设计应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或精密光电测距的尺度。4、桥梁桥址里程系统宜与线路里程系统一致。当采用假定的里程系统时必须与线路里程系统进行联测并确定换算关系。5、桥址控制点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联测:1)两岸桥址控制点应与线路控制网联测,并宜与国家、地方控制点进行联测。2)当线路测量已先行通过桥址时,桥位两端的线路控制点应纳入桥梁施工控制网,并计算里程和高程的换算关系。当为双线桥或多线桥时,应明确桥轴线和线路中线的关系。6、特殊桥梁控制网应采用强制对中标志,以提高控制网精度。7、桥梁高程控制网利用一个检验稳定的线路水准点作
21、为起算点,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观测,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水准点成果。8、工程衔接处的放样应采用相同的测站点和后视点,检查与相邻工程衔接的一致性并由两家单位或标段共同确认。应对放样出的实地中线控制点准确性进行核查,其位置误差小于10mm。(三)隧道、桥梁控制成果资料整理 1、隧道、桥梁控制测量成果书应包括如下内容:1)测量说明:任务依据、工程概况、测区概况、测量日期、采用基准(坐标、高程)、作业技术标准、既有资料利用情况、技术设计执行情况、作业方法、测量精度,数据处理及质量检验情况、无约束平差中WGS84起算点的三维坐标、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相关参数(包括椭球的长、短半轴的计算方法)、新技术应用情况
22、、对控制网的评价以及成果使用注意事项等。2)平面控制网、水准路线示意图。3)控制网成果:点名、工程独立坐标系坐标成果、坐标方位角、边长。水准点高程成果。4)隧道应进行施工进洞数据计算和贯通误差预计。5)控制点点之记。6)附表:包括同步环、独立环检验统计表、重复边检验表、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结果及点位精度、方位角和边长精度信息,仪器检定资料。2、隧道、桥梁控制测量成果报告以及复测报告须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评估、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五、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线下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线下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包括线路施工测量
23、、路基施工测量、桥涵施工测量、隧道施工测量。(一) 线路施工测量 线路施工测量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在地面按设计的位置放出中线上的直线控制点、曲线交点或副交点、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桩橛以及中线加桩,并在施工前设置护桩。线路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与线路定线测量相同。(二) 路基施工测量 路基施工测量包括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地基加固范围施工放样和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可在恢复中线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法、极坐标法或GPS RTK施测。 地基加固工程中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已测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布置,
24、一般采用横断面法测设。 桩板结构路基是一种特殊的路基结构,由下部钢筋混凝土桩基、上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与地基共同组成,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直接与轨道结构相连接。桩板结构路基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要求桩位及承载板平面控制点的线路纵、横向中误差不大于10 mm;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桩顶及承载板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 mm。(三) 桥涵施工测量 岸上墩台中心点定位可直接利用桥中线两侧的墩旁控制点按光电测距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并由不同控制点进行放样检查。由不同控制点放样的点位偏差不应大于20mm,取其两个放样点连线之中点作为墩台中心点。 水中桥墩基础采用水上作业平台施工时,
25、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或交会法进行墩中心点定位。使用方向交会法测设时,应至少选择三个方向进行交会。 水上桥墩基础施工采用单侧(或双侧)栈桥时,沿栈桥布设与桥中线的平行线,通过岸上桥中线控制点,沿平行线方向用直量法设置墩中心里程点,并与交会法提供的坐标比较,互差的限值为2 cm,以直量法为准。 水上平台或栈桥上设置的墩中心点,在水下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检核,及时掌握平台或栈桥的位移情况。当两次测量不符值大于2 cm时,其墩中心点位置应重新设置。(四) 隧道施工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各项建筑物以规定的精度按照设计位置修建。隧道的正确贯通主要受纵横向
26、和高程等贯通误差的影响。测量的主要内容为施工控制网建立、施工中线控制测设与检核以及临时中线点的测设。洞内施工测量的精度应与无砟轨道铺设测量的精度相匹配。 洞内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多边形导线环,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O.2 m以上。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应根据设计精度,结合地形情况、水准路线长度以及仪器设备条件,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洞内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 m设置一对。 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由隧道导线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施工中线控制桩。施工中线控制桩测设后应进行检核,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方向法延伸测量,曲线上宜采用弦线偏角法或任意点极坐
27、标法测量。相邻中线控制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l20 000。 开挖延伸和衬砌施工应设临时中线点。开挖延伸的施工中线点,宜先用激光导向(或指向),后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定。衬砌施工的临时中线点宜每10 m加密一点,直线上应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可采用偏角法、长弦支距法等方法测定。 长度大于1 000 m的隧道,隧道贯通后,应在洞内施测CP控制点。CP控制点宜按导线环或导线网方式布设。当曲线隧道内CP导线边长在400800 m时,CP点应与CP点构成导线环,整体布设,联合平差。 长度大于2000 m的隧道,隧道贯通后,需在洞内增设稳固可靠的水准基点,要求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五) 施工
28、放线实施注意事项1、放线测量前,一般地段应完成CPI、CPII控制网的加密工作,特大桥、长隧道应建立独立施工控制网,提供正确的、完整的控制点坐标、高程资料。核查设计逐桩坐标是否连续,里程计算断链是否与坐标计算一致,注意曲线资料的取位。2、施工放线可采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GPS RTK法测设。放线测量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2级的全站仪,检定日期应在有效期内。3、控制点位置是否与分带里程位置一致,放样中线的理论坐标与控制点成果资料应配套。4、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线路中线应直接置镜于控制点上,测设距离不宜大于400m。5、采用RTK测量方式,每个测段用于求取转换参数的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4个,并应均匀分
29、布在测段的四周和中间,宜以CPI点对分段,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km。用转换参数匹配测段内其它CPI、CPII(未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的已知控制点)的坐标、高程较差应满足规范规定。6、测设中线控制桩时,应采用三角架或带支架的天线测杆进行测设,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的较差应小于10mm。7、抽查重要地段中线实地位置的正确性、边桩放样的准确性。8、检查相邻标段实地放样位置的一致性。9、检查核实坐标分带处放样, 分带衔接处,中线放样采用点连接,注意对相邻两带放样位置一致性的检查。10、采用极坐标法放样桥梁墩、台中心后,应在其它控制点上用前方交会法检核。11、施工放样注意核查墩台、隧道结构中线的准确性,每座桥梁的
30、全部墩台应一次放样完成,核查墩台实地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核查与相邻控制地物,其建筑限界应满足要求。 12、水中桥墩在墩帽竣工后,应将墩心作为插点,在独立控制网中交会观测,通过平差计算桥墩中心的实际坐标值。对直线桥墩,应通过中线上经纬仪的准直线检查,将各墩强制归化在桥轴线方向上。六、构筑物变形测量1、高速铁路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高速铁路及其附属建筑物进行变形测量。变形测量目的:满足线下构筑物变形评估需要,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机;为运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2、高速铁路变形测量的内容包括路基、涵洞、桥梁、隧道、车站以及道路两侧高边坡和滑坡地段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路基变形测量
31、:包括路基面的沉降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基坡脚位移观测和过渡段沉降观测。桥梁变形测量: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隧道变形测量:主要是隧道基础沉降观测。3、设计单位应对高速铁路变形测量的内容、方法、范围和监测频率进行规划和设计;变形监测工作实施前,应制定变形监测技术方案。4、变形监测工作应根据线下工程施工的开工时间、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的需要适时开展。首次观测,宜获取监测体初始状态的观测数据。5、变形监测网(水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和高程系统,按工程需要的精度等级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6、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
32、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1公里。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与建筑物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变形观测点标志全线应统一尺寸规格。7、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的精度等级应按监测量的中误差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的原则进行设计,并符合下表规定。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
33、点位中误差(mm)一等0.30.11.5二等0.50.33.0三等1.00.56.0四等2.01.012.08、基准点应建立或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宜选用CP、CP控制点以及线路水准基点。当需要增设基准点时,按照线路水准基点的要求增设基准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9、采用的仪器应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每周期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10、每周期变形观测时,宜按下列规定执行:(“五固定”原则)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固定基
34、准点和工作基点;5)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11、变形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目的、变形量的大小和变形速率等因素进行设计。变形监测频率既要系统地反映变形过程,不遗漏变形的时刻,又要科学制定以降低监测的工作量。 12、变形监测观测成果资料整理1)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桥涵、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的绘制。3)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沉降观测资料,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13、构筑物变形测量的相关资料应在竣工交验时移交接收单位。移交资料应包含以下
35、内容:1)施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2)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5)观测记录手簿;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7)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8)变形分析成果资料;9)变形测量技术报告。七、线路中线贯通测量1、在线下工程竣工后、轨道施工前,应进行线路中线贯通测量,评估线下工程施工是否满足轨道铺设条件的要求。测量内容包括线路水准基点贯通测量、线路中线和横断面竣工测量。2、线路水准基点贯通测量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4.5节的要求沿线路进行全线(段)二等水准测量。3、线路中线贯通测量应以线路左线为基准进行测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
36、中线贯通测量应满足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要求。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百米桩。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宜大于50m;曲线上中桩间距宜为20m。在曲线起终点、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立交道中心、涵洞中心、桥梁墩台中心、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道岔中心、支挡工程的起终点和中间变化点等处均应设置加桩。2)线路中线桩应利用CP控制点、施工加密控制点或CP控制点测设,桩位限差应满足纵向S/20000+ 0.01(S为相邻中桩间的距离,以m计)、横向10mm的要求。3)线路中线桩高程应利用线路水准基点测量,中桩高程限差为10mm。4、线路横断面竣工测量应符合如下规定:1)利用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测设的中线桩,测量路基、桥
37、梁和隧道横断面。横断面的位置和密度与线路中线桩相同。2)路基横断面应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路基横断面测点应包括路基面高程变化点、路肩等。路基面范围各测点平面、高程测量中误差为10mm。3)桥面横断面竣工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与路基横断面测量相同。桥面横断面测点应包括左右轨道中心线、桥梁中心线、挡砟墙脚和顶面。4)隧道竣工横断面应采用测距精度不低于5mm+2ppm的全站仪或断面仪进行测量,断面点测量中误差应10mm。断面点应包括左右轨道中心线、隧道中心线、排水沟、电缆沟、内拱顶、起拱线以及轨顶以上1.1m、3m、5.8m处的断面点。5、利用中线和横断面竣工测量成果评估路基、桥梁和隧道是否满足限
38、界要求。必要时应调整线路平纵面设计,满足轨道铺设要求。八、轨道施工测量1、轨道工程施工前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第3.5节和第4.6节的要求建立轨道控制网CPIII。CPIII的棱镜组件以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全线应统一。建网前应制定CPIII观测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公司进行审批、备案,批准后实施。2、轨道施工前应对线下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进行评估,检查线路平、纵断面是否满足轨道铺设条件。必要时应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调整,满足铺轨要求。3、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应以轨道控制网CPIII为基准。4、轨道铺设精度应满足下表中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要求。 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序号项目
39、无砟轨道有砟轨道允许偏差检测方法允许偏差检测方法1轨距2mm相对于1435mm2mm相对于1435mm1/1500变化率1/1500变化率2轨向2mm弦长10m 2mm弦长10m2mm/ 8a(m)基线长48a(m)2mm/5m基线长30m10/ 240a(m)基线长480a(m)10mm/150m基线长300m3高低2mm弦长10m 2mm弦长10m 2mm/ 8a(m)基线长48a(m)2mm/5m基线长30m10/ 240a(m)基线长480a(m)10mm/150m基线长300m4水平2mm2mm5扭曲(基长3m)2mm2mm6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10mm7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10
40、mm注:1、表中a为轨枕/扣件间距;2、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 高速铁路道岔(直向)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幅值(mm)22221弦长(mm)105、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支承层平面放样应依据轨道控制网CP,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极坐标法测设。高程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三角高程或几何水准施测。6、混凝土底座及支承层工程施工测量使用的全站仪精度不应低于(2、2mm+2ppm),水准仪精度不应低于3mm/km。7、加密基标平面测量应依据CPIII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极坐标法或光学准直法测设,高程测量应采用几何水准方法施测。使用的全站仪精度不应低于(1、1mm+
41、2ppm),水准仪精度不应低于0.5mm/km。8、加密基标应根据轨道类型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设置,曲线段应考虑超高影响。9、轨道安装测量、道岔安装测量、轨道精调测量等依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相关要求进行。九、竣工测量(一) 一般规定1、竣工测量应包括:控制网竣工测量;线路轨道竣工测量;线下工程建筑及线路设备竣工测量;竣工地形图及铁路用地界测量。2、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应与施工测量一致。3、竣工测量内容及成果资料的编制应满足高速铁路工程竣工验收的要求。(二) 控制网竣工测量1、控制网竣工测量包括CP0、CP、CP、CP控制网、线路水准基点网复测及轨道维护基标测量。2、控制网测
42、量技术要求应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第3章、第4章及第 5.7节的相关规定进行。3、对施工过程中毁坏、丢失的桩点,在竣工测量时按同精度扩展要求补设。4、轨道维护基标应根据高速铁路运营养护管理的需要进行测设。其测量要求如下:1)维护基标应根据维修检测方式布设,充分利用已设置的基标。2)维护基标应利用CP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方法进行测设,利用已设置的基标作为维护基标时,应对其进行复测。3)维护基标的测设和复测精度不应低于相应轨道结构加密基标的精度要求,且满足线路维护要求。(三) 线路轨道竣工测量1、线路轨道竣工测量包括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线路里程贯通测量、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竣工测量、线路横断面竣工
43、测量。2、轨道几何状态测量应利用竣工测量的CP控制点成果,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配合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测量。3、里程贯通测量应满足以下规定:1) 根据线路中线测量数据,贯通全线里程,消除断链。左右线并行地段应以左线贯通里程,绕行地段左右线分别计算里程。2) 根据贯通里程测设公里标和百米标。并测量曲线五大桩、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立交道中心、涵洞中心、桥梁台前、台尾及桥梁中心、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车站中心、道岔中心、支挡工程的起终点的里程。3) 里程测量宜采用线路中心坐标进行里程贯通计算。4、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竣工测量应利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的线路中线位置、轨面高程等数据进行线路平面
44、曲线要素和纵断面坡度计算。5、线路横断面竣工测量包括路基、桥梁、隧道的测量,技术要求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9.4条的规定执行。(四) 线下工程建筑及线路设备竣工测量1、线下工程建筑及线路设备竣工测量应包括:1)隧道、桥涵、路基工程,车站及其附属建筑物竣工测量;2)线路沿线设备接触网、行车信号与线路标志的主要设备的竣工测量。2、隧道、桥涵、路基工程,车站及其附属建筑物竣工测量,一般由施工单位负责完成,测量的内容应满足竣工图编制和竣工验收的要求,测量方法和精度与施工测量相同。3、线路沿线设备接触网、行车信号与线路标志等设备的竣工测量应按站后相关专业验收标准进行测量。(五) 竣工地形图及铁路用地
45、界测量1、铁路用地界桩测量应根据铁路用地图,利用CP、CP、CP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或GPS RTK测设。2、沿线路两侧每隔300500m及地界宽度变化处均应埋设地界桩,用地界桩的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3、线路竣工地形图测量范围应满足用图单位的需要,一般为铁路两侧各100m(站场由最外股道起算),特殊情况至少包括铁路用地界外50m,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4、线路竣工地形图宜采用航空摄影的方法测绘,也可利用线路施工平面图进行修测。5、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3节的规定执行。(六) 竣工测量资料整理及交验1、竣工测量完成后,由竣工测量单位
46、按照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要求编制竣工测量文件,竣工测量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1)CP0、CP、CP、CP控制点、线路水准基点、维护基标、铁路用地界桩坐标成果及点之记。2)轨道几何状态竣工测量成果,包括:线路中线位置、轨面高程、测点里程、坐标、轨距、水平、高低、扭曲等。3)线路竣工平、纵、横断面图。4)构筑物的竣工图。5)路基表、桥涵表、隧道表、车站表等。6)线路沿线设备竣工测量成果,包括接触网、行车信号与线路标志的主要设备的竣工测量成果。7)构筑物变形测量成果包括变形监测基点、变形监测点以及构筑物变形测量评估成果。8)竣工测量报告。2、竣工测量文件应有公司组织统一归档,作为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移交给运营管理部门。-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