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7)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课标要求:1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二命题走向函数应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高考对应用题的考察即考小题又考大题,而且分值呈上升的趋势。高考中重视对环境保护及数学课外的的综合性应用题等的考察。出于“立意”和创设情景的需要,函数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函数思想的考察,加大函数应用题、探索题
2、、开放题和信息题的考察力度,从而使高考考题显得新颖、生动和灵活。预测2007年的高考,将再现其独特的考察作用,而函数类应用题,是考察的重点,因而要认真准备应用题型、探索型和综合题型,加大训练力度,重视关于函数的数学建模问题,学会用数学和方法寻求规律找出解题策略。(1)题型多以大题出现,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解释问题;(2)题目涉及的函数多以基本初等函数为载体,通过它们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来解释生活现象,主要涉计经济、环保、能源、健康等社会现象。三要点精讲1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1)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研究实际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变量之间的主、被动关系
3、,并用x、y分别表示问题中的变量;(2)建立函数模型:将变量y表示为x的函数,在中学数学内,我们建立的函数模型一般都是函数的解析式;(3)求解函数模型:根据实际问题所需要解决的目标及函数式的结构特点正确选择函数知识求得函数模型的解,并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这些步骤用框图表示:实际问题函数模型实际问题的解函数模型的解抽象概括还原说明运用函数性质2解决函数应用问题应着重培养下面一些能力:(1)阅读理解、整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画图、列表、归类等方法,快速弄清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单位等等;(2)建立函数模型的能力:关键是正确选择自变量将问题的目标表示为这个变量的函数,建立函数的模型的过程主要是抓住
4、某些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函数式,注意不要忘记考察函数的定义域;(3)求解函数模型的能力: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小)值,计算函数的特殊值等,注意发挥函数图象的作用。四典例解析题型1:正比例、反比例和一次函数型例1某地区1995年底沙漠面积为95万公顷,为了解该地区沙漠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并将每年年底的观测结果记录如下表。根据此表所给的信息进行预测:(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2010年底,该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大约变为多少万公顷;(2)如果从2000年底后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每年改造0.6万公顷沙漠,那么到哪一年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减少到90万公顷?观测时间
5、1996年底1997年底1998年底1999年底2000年底该地区沙漠比原有面积增加数(万公顷)0.20000.40000.60010.79991.0001解析:(1)由表观察知,沙漠面积增加数y与年份数x之间的关系图象近似地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将x=1,y=0.2与x=2,y=0.4,代入y=kx+b,求得k=0.2,b=0,所以y=0.2x(xN)。因为原有沙漠面积为95万公顷,则到2010年底沙漠面积大约为95+0.515=98(万公顷)。(2)设从1996年算起,第x年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能减少到90万公顷,由题意得95+0.2x0.6(x5)=90,解得x=20(年)。故到2
6、015年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减少到90万公顷。点评:初中我们学习过的正比例、反比例和一元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我们要牢固掌握。特别是题目中出现的“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等条件要应用好。例2(2006安徽理21)(已知函数在R上有定义,对任何实数和任何实数,都有()证明;()证明 其中和均为常数;证明()令,则,。()令,则。假设时,则,而,即成立。令,假设时,则,而,即成立。成立。点评:该题应用了正比例函数的数字特征,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不是一味的向函数求值方面靠拢。题型2:二次函数型例3一辆中型客车的营运总利润y(单位:万元)与营运年数x(xN)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则客车的运输年数为
7、()时该客车的年平均利润最大。(A)4 (B)5 (C)6 (D)7x年468(万元)7117解析:表中已给出了二次函数模型,由表中数据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存在三点(4,7),(6,11),(8,7),则。解得a=1,b=12,c=-25,即。而取“=”的条件为,即x=5,故选(B)。点评:一元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型,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利用二次函数的结论和性质,解决好实际问题。例4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才会停下,这段距离叫刹车距离。为测定某种型号汽车的刹车性能,对这种型号的汽车在国道公路上进行测试,测试所得数据如下表。在一次由这种型号的
8、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测得刹车距离为15.13m,问汽车在刹车时的速度是多少?刹车时车速v/km/h153040506080刹车距离s/m1.237.3012.218.4025.8044.40解析:所求问题就变为根据上表数据,建立描述v与s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的问题。此模型不能由表格中的数据直接看出,因此,以刹车时车速v为横轴,以刹车距离s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作散点图,可看出应选择二次函数作拟合函数。假设变量v与s之间有如下关系式:,因为车速为0时,刹车距离也为0,所以二次曲线的图象应通过原点(0,0)。再在散点图中任意选取两点A(30,7.30),B(80,44.40)代入,解
9、出a、b、c于是。(代入其他数据有偏差是许可的)将s=15.13代入得,解得v45.07。所以,汽车在刹车时的速度是45.07km/h。例5(2003北京春,理、文21)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时,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一辆.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50元.(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车?(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解:(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未租出的车辆数为: =12,所以这时租出了88辆车.(
10、2)设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x元,则租赁公司的月收益为:f(x)=(100)(x150)50,整理得:f(x)=+162x21000=(x4050)2+307050.所以,当x=4050时,f(x)最大,其最大值为f(4050)=307050.即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4050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收益为307050元.点评:本题贴近生活。要求考生读懂题目,迅速准确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题型3:分段函数型例6某集团公司在2000年斥巨资分三期兴建垃圾资源化处理工厂,如下表:一期2000年投入1亿元兴建垃圾堆肥厂年处理有机肥十多万吨年综合收益2千万元二期2002年投
11、入4亿元兴建垃圾焚烧发电一厂年发电量1.3亿kw/h年综合收益4千万元三期2004年投入2亿元兴建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年发电量1.3亿kw/h年综合收益4千万元如果每期的投次从第二年开始见效,且不考虑存贷款利息,设2000年以后的x年的总收益为f(x)(单位:千万元),试求f(x)的表达式,并预测到哪一年能收回全部投资款。解析:由表中的数据知,本题需用分段函数进行处理。由表中的数据易得,f(x)=。显然,当n4时,不能收回投资款。当n5时,由f(n)=10n-2470,得n9.4,取n=10。所以到2010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款。点评:分段函数是根据实际问题分类讨论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寻求在不同情况下
12、实际问题的处理结果。例7(2000全国,21)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210中(1)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210中(2)的抛物线表示.图210(1)写出图中(1)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Pf(t);写出图中(2)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Qg(t);(2)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102 ,g,时间单位:天)解:(1)由图(1)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f(t)由图(2)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13、为g(t)(t150)2100,0t300(2)设t时刻的纯收益为h(t),则由题意得h(t)f(t)g(t),即h(t)当0t200时,配方整理得h(t)(t50)2100,所以,当t50时,h(t)取得区间0,200上的最大值100;当200t300时,配方整理得h(t)(t350)2100,所以,当t300时,h(t)取得区间(200,300上的最大值87.5.综上,由100875可知,h(t)在区间0,300上可以取得最大值100,此时t50,即从二月一日开始的第50天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由函数图象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求函数最大值的问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14、题的能力.题型4:三角函数型例8某港口水的深度y(m)是时间t(0t24,单位:h)的函数,记作y=f(t)。下面是某日水深的数据:t/h03691215182124y/m10.013.09.97.010.013.010.17.010.0经长期观察,y=f(t)的曲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y=Asint+b的图象。(1)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函数y=f(t)的近似表达式;(2)一般情况下,船舶航行时,船底离海底的距离为5m或5m以上时认为是安全的(船舶停靠时,船底只需不碰海底即可)。某船吃水深度(船底离水面的距离)为6.5m,如果该船希望在同一天内安全进出港,请问,它最多能在港内停留多少时间(忽进出港
15、所需的时间)?解析:题中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模型,因此可直接采用表中的数据进行解答。(1)由表中数据易得,周期T=12,b=10,所以。(2)由题意,该船进出港时,水深应不小于5+6.5=11.5(m),所以,化为,应有,解得12k+1t12k+5 (kZ)。在同一天内取k=0或1,所以1t5或13t17,所以该船最早能在凌晨1时进港,最晚在下午17时出港,在港口内最多停留16个小时。点评:三角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以三角函数的性质为先,通过其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与物理知识中的电压、电流、简谐振动等知识结合到到一块来出题,为此我们要对这些物理模型做到深入了解。题型5:不等式型
16、例9(2006湖南理20)对1个单位质量的含污物体进行清洗, 清洗前其清洁度(含污物体的清洁度定义为: 为, 要求清洗完后的清洁度为. 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甲: 一次清洗; 方案乙: 分两次清洗. 该物体初次清洗后受残留水等因素影响, 其质量变为. 设用单位质量的水初次清洗后的清洁度是, 用单位质量的水第二次清洗后的清洁度是, 其中是该物体初次清洗后的清洁度.。()分别求出方案甲以及时方案乙的用水量, 并比较哪一种方案用水量较少; ()若采用方案乙, 当为某固定值时, 如何安排初次与第二次清洗的用水量, 使总用水量最小? 并讨论取不同数值时对最少总用水量多少的影响.解析:()设方案甲与方
17、案乙的用水量分别为x与z,由题设有=0.99,解得x=19.由得方案乙初次用水量为3, 第二次用水量y满足方程: 解得y=4,故z=4+3.即两种方案的用水量分别为19与4+3.因为当,故方案乙的用水量较少.(II)设初次与第二次清洗的用水量分别为与,类似(I)得,(*)于是+当为定值时,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此时将代入(*)式得故时总用水量最少,此时第一次与第二次用水量分别为, 最少总用水量是.当,故T()是增函数,这说明,随着的值的最少总用水量, 最少总用水量最少总用水量.点评:该题建立了函数解析式后,通过基本不等式“”解释了函数的最值情况,而解决了实际问题。该问题也可以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判
18、断。例10(2001上海,文、理21)用水清洗一堆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对用一定量的水清洗一次的效果作如下假定:用1个单位量的水可洗掉蔬菜上残留农药量的,用水越多洗掉的农药量也越多,但总还有农药残留在蔬菜上设用x单位量的水清洗一次以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与本次清洗前残留的农药量之比为函数f(x).(1)试规定f(0)的值,并解释其实际意义;(2)试根据假定写出函数f(x)应该满足的条件和具有的性质;(3)设f(x)=,现有a(a0)单位量的水,可以清洗一次,也可以把水平均分成2份后清洗两次,试问用哪种方案清洗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比较少?说明理由解:(1)f(0)=1表示没有用水洗时,蔬菜上的农药量将
19、保持原样(2)函数f(x)应该满足的条件和具有的性质是:f(0)=1,f(1)=,在0,)上f(x)单调递减,且0f(x)1(3)设仅清洗一次,残留的农药量为f1,清洗两次后,残留的农药量为f2,则f1f2于是,当a2时,f1f2;当a=2时,f1f2;当0a2时,f1f2因此,当a2时,清洗两次后残留的农药量较少;当a=2时,两种清洗方法具有相同的效果;当0a2时,一次清洗残留的农药量较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函数概念、性质和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题型6:指数、对数型函数例11有一个湖泊受污染,其湖水的容量为V立方米,每天流入湖的水量等于流出湖的水量
20、。现假设下雨和蒸发平衡,且污染物和湖水均匀混合。用,表示某一时刻一立方米湖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克数(我们称其湖水污染质量分数),表示湖水污染初始质量分数。(1)当湖水污染质量分数为常数时,求湖水污染初始质量分数;(2)分析时,湖水的污染程度如何。解析: (1)设,因为为常数,即,则;(2)设,=因为,。污染越来越严重。点评:通过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我们要掌握底数两种基本情况下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单调性和值域的差别,它能帮我们解释具体问题。譬如向题目中出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还是“污染越来越轻”例12现有某种细胞100个,其中有占总数的细胞每小时分裂一次,即由1个细胞分裂成2个细胞,按这种规
21、律发展下去,经过多少小时,细胞总数可以超过个?(参考数据:).解析:现有细胞100个,先考虑经过1、2、3、4个小时后的细胞总数, 1小时后,细胞总数为;2小时后,细胞总数为;3小时后,细胞总数为;4小时后,细胞总数为;可见,细胞总数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由,得,两边取以10为底的对数,得, ,. 答:经过46小时,细胞总数超过个。点评:对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要熟练应用近似计算的知识,来对事件进行合理的解析。五思维总结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怎样选择数
22、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问题形式多样,解法灵活。在应用题的各种题型中,有这样一类题型:信息由表格数据的形式给出,要求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转化处理,建立数学模型,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解答此类题型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1)直接法:若由题中条件能明显确定需要用的数学模型,或题中直接给出了需要用的数学模型,则可直接代入表中的数据,问题即可获解;(2)列式比较法:若题所涉及的是最优化方案问题,则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先列式,然后进行比较;(3)描点观察法:若根据题设条件不能直接确定需要用哪种数学模型,则可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描点,作出散点图,然后观察这些点的位置变化情况,确定所需要用的数学模型,问题即可顺利解决。下面举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