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大班数学7的加减教案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班数学7的加减教案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数字7的认识
1.2 数字7的加法运算
1.3 数字7的减法运算
1.4 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2.1 掌握数字7的认识
2.2 能够进行数字7的加法运算
2.3 能够进行数字7的减法运算
2.4 能够进行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2 学具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新课导入
5.3 实践操作
5.4 巩固练习
5.5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6.1 数字7的认识板书
6.2 数字7的加法运算板书
6.3 数字7的减法运算板书
6.4 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
七、作业设计
7.1 课后作业
7.2 作业要求与评价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2 教学改进措施
九、拓展及延伸
9.1 数字8的加减教案
9.2 数字9的加减教案
9.3 数字10的加减教案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数字7的认识:学习数字7的形状、大小和书写方式。
1.2 数字7的加法运算:学习数字7与其他数字相加的运算方法。
1.3 数字7的减法运算:学习数字7与其他数字相减的运算方法。
1.4 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数字7与其他数字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2.1 掌握数字7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数字7,认识数字7的形状和大小。
2.2 能够进行数字7的加法运算: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加法运算,并得出正确结果。
2.3 能够进行数字7的减法运算: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减法运算,并得出正确结果。
2.4 能够进行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得出正确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数字7的减法运算,特别是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的借位操作。
3.2 教学重点:数字7的认识,数字7的加法运算,数字7的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PPT等。
4.2 学具:练习本、笔、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通过数字游戏引入数字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字7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7。
5.3 实践操作: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7的加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方法。
5.4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数字7的减法运算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
6.1 数字7的认识板书:在黑板上书写数字7,并标注其形状和大小。
6.2 数字7的加法运算板书:展示数字7的加法运算过程,标注加法运算的步骤。
6.3 数字7的减法运算板书:展示数字7的减法运算过程,标注减法运算的步骤。
6.4 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展示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标注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
7.1 课后作业:布置数字7的加减运算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7.2 作业要求与评价: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名确认,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8.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评价,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及延伸
9.1 数字8的加减教案:根据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编写数字8的加减教案。
9.2 数字9的加减教案:根据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编写数字9的加减教案。
9.3 数字10的加减教案:根据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编写数字10的加减教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数字7的认识
1.1 数字7的形状和大小:数字7由一个直线和一个斜线组成,直线在上,斜线在下,斜线的右端点与直线的左端点相连。数字7的形状像一个斜着的弯曲的钩子。
二、数字7的加法运算
2.1 加法运算的步骤:将两个数字对齐,即将数字7与其他数字的个位对齐。然后,从右往左相加,如果有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
三、数字7的减法运算
3.1 减法运算的步骤:将两个数字对齐,即将数字7与其他数字的个位对齐。然后,从右往左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向前一位借位。借位后,将借位的数值加到当前位上,然后进行相减。
四、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
4.1 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将加数和减数对齐,即将数字7与其他数字的个位对齐。然后,从右往左进行加法运算,如果有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接着,从右往左进行减法运算,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向前一位借位。借位后,将借位的数值加到当前位上,然后进行相减。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5.1 教学难点:数字7的减法运算,特别是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的借位操作。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借位,以及如何进行借位操作。
5.2 教学重点:数字7的认识,数字7的加法运算,数字7的减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数字7的形状和大小,能够熟练进行数字7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
6.1 数字7的认识板书:在黑板上书写数字7,并标注其形状和大小,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直线和斜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字7的构成。
6.2 数字7的加法运算板书:展示数字7的加法运算过程,标注加法运算的步骤,可以用箭头表示运算的方向,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加法运算的顺序。
6.3 数字7的减法运算板书:展示数字7的减法运算过程,标注减法运算的步骤,可以用借位线和箭头表示借位和运算的方向,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减法运算的顺序。
6.4 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展示数字7的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标注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可以用加法箭头和减法借位线表示运算的方向,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七、作业设计
7.1 课后作业:布置数字7的加减运算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逐步巩固对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
7.2 作业要求与评价: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名确认,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8.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评价,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7的加减运算。
九、拓展及延伸
9.1 数字8的加减教案:根据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编写数字8的加减教案。可以利用数字7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数字8的加减运算。
9.2 数字9的加减教案:根据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编写数字9的加减教案。可以利用数字7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数字9的加减运算。
9.3 数字10的加减教案:根据数字7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编写数字10的加减教案。可以利用数字7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数字10的加减运算。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1 清晰讲解:在讲解数字7的加减运算时,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每一个步骤。
1.2 生动有趣:运用生动的比喻和举例,将数字7的加减运算讲解得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3 鼓励互动: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他们数字7的加减运算规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时间分配
2.1 导入环节:用5分钟时间进行数字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准备。
2.2 新课导入:用10分钟时间讲解数字7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字7的认识。
2.3 实践操作:用15分钟时间进行数字7的加减运算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4 巩固练习:用10分钟时间进行数字7的加减运算题目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题目中运用所学知识。
2.5 课堂小结:用5分钟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课堂提问
3.1 适时提问:在讲解数字7的加减运算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2 鼓励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4.1 生活实例: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例,如购物时找零等,引出数字7的加减运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实际应用。
4.2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与数字7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数字7的猜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到数字7。
五、教案反思
5.1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数字7的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5.3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数字7的加减运算的所有要点。
六、拓展及延伸
6.1 数字8的加减教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经验,编写数字8的加减教案,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学习数字8的加减运算。
6.2 数字9的加减教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经验,编写数字9的加减教案,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更复杂的加减运算。
6.3 数字10的加减教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经验,编写数字10的加减教案,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运算的知识。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1 数字7的加减教案
1.2 教学技巧和窍门
1.3 违约行为及认定
1.4 法律名词及解释
1.5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6 所有应用场景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2.1 未按照教案进行教学
2.2 未达到教学目标
2.3 未按照约定时间完成教学
2.4 未按照约定提供教学资源
2.5 未按照约定进行课堂管理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3.1 教案: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教学计划。
3.2 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
3.3 违约: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
3.4 合同: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问题:学生对数字7的加减运算不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具体例题、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4.2 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办法:通过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4.3 问题:教学资源不足
解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寻求外部支持
五、所有应用场景:
5.1 情景导入:引入数字7的日常生活实例,如购物找零等
5.2 课堂教学:按照教案进行数字7的加减运算教学
5.3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5.4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学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