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备课全册.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50563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备课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备课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过程与方法: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和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材分析 《认识正、负数》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负数的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又一次拓展,也是过去小学数学教材里没有的内容。由于正、负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材在编排上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借助温度计和海拔示意图认识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熟悉的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课时分配 3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5.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已经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点出来。现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再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 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阶段,他们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认识分数的。由于当时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还没出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所以问题不大。现在,引入了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部分与整体的观念。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带分数,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 课时分配 10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4.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5.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  6.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时分配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时  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         2课时               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2课时               信息窗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课时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综合应用                         1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教学难点: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划分: 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  2课时 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信息窗 2课时 3:利用方向与距离描述路线 我学会了吗 2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1、注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2、找准学生的起点,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知识。  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学生只有在应用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此除重视课堂的教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结合实际进行应用。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连加、连减、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4、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分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划分: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噪音污染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总课时数                                 6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2、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在探究和归纳的基础上,对问题拓展宽度、加深难度,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使其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彻底,运用起来更加熟练,解决问题更加灵活。  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题意。 3. 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 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 通过参与“爱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复式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实施措施 1. 找准知识的起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2. 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分析判断”的全过程,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 在统计教学中,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分配 共5课时  1. 复式条形统计图      2课时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2课时  3.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难点: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它是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计算其它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及应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表象。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迁移。 课时分配 本单元课时数:12课时  信息窗1………………1课时  信息窗2………………2课时  信息窗3………………3课时  信息窗4………………3课时  回顾整理………………2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  难点: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和等可能思想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向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实施措施 1、关注已有认知基础,促进知识顺利迁移。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出发,促进知识的迁移。 2、增加袋中棋子数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时分配 4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号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  难点:准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整个总复习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整理,第二部分是综合练习。  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加减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长方体和正方体,复式统计图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设想 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分配 数与代数——2课时  空间与图形——2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共:5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连加、连减、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4、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分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划分: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噪音污染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总课时数                                 6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2、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在探究和归纳的基础上,对问题拓展宽度、加深难度,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使其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彻底,运用起来更加熟练,解决问题更加灵活。  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题意。 3. 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 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 通过参与“爱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复式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实施措施 1. 找准知识的起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2. 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分析判断”的全过程,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 在统计教学中,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分配 共5课时  1. 复式条形统计图      2课时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2课时  3.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难点: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它是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计算其它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及应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表象。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迁移。 课时分配 本单元课时数:12课时  信息窗1………………1课时  信息窗2………………2课时  信息窗3………………3课时  信息窗4………………3课时  回顾整理………………2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  难点: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和等可能思想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向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实施措施 1、关注已有认知基础,促进知识顺利迁移。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出发,促进知识的迁移。 2、增加袋中棋子数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时分配 4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号数学的自信心。 表一:项目基本情况; 教学重难点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三个层次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环境价值的衡量还可能是将来考试的重点。 重点: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安全评价难点:准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教材分析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本单元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整个总复习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整理,第二部分是综合练习。  2.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内容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加减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长方体和正方体,复式统计图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设想 专项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有关的专项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分配 (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数与代数——2课时  大纲要求空间与图形——2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共:5课时 (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