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绝 密 ★考 试 结 束 前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 等教育自 学考 试
思 想道 德修养 与法 律基础 试题
课程 代码 :037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 黑 色 字 迹 的 签 字 笔 或 钢
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5 小题 ,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选出。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这二十四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A. 生态层面的价值要求 , 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生态的重大问题
B. 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 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C.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 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D.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 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
2. 人在社会中生活 , 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 其中,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
是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 谋求民族独立 , 实现人民解放
B. 创造物质财富 , 满足个人需要
C.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下
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 , 正确的是
A. 信念是人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 信念反映了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C.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D.信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 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 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 , 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
其中, 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 , 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 , 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
入, 这属于
A. 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B. 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 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4. 现阶段 ,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 , 它们之间是
A.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B. 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
5. 理想来源于现实 , 包含着现实的因素 , 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把理想变为现实 , 最根本
的是要
A. 付诸行动
B. 坚定信念
C.提升境界
D.展望未来
6.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 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
的殷切期待 , 无论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 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 , 无论破解发展难题 , 还是释放
改革红利 , 都需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保障人权
B. 艰苦朴素
C.爱好和平
D.改革创新
7. 司马迁写道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左丘
失明, 厥有《国语》 ; 孙子髌脚 , 《兵法》修列 ; 不韦迁蜀 , 世传《吕览》 ; 韩非囚秦 , 《说难》、
《孤愤》 ;《诗》 三百篇 ,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 ”当今社会 , 也有成千上万的英模人物 ,
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 , 以坚定的信心在逆境中奋起 , 最后赢得了成功 , 成为了新时期学
习的榜样。这启示我们 , 对于人生旅途中的逆境 , 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 大胆正视 , 积极应对
B. 居安思危 , 自制自励
C.怨天尤人 , 自暴自弃
D.谦虚谨慎 , 戒骄戒躁
8.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 下列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系的说法中 , 正确的是
A. 实现自我价值是因 , 创造社会价值是果
B. 一个人实现的自我价值越大 , 他创造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
C.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 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D.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
9. 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 , 人永远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应
当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A. 人独立于自然
B. 人消极地依赖自然
C.人有意识地掠夺自然
D.人有目的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10. “爱人者 , 人恒爱之 ; 敬人者 , 人恒敬之。 ”一个自恃清高、 看不起别人、 不尊重别人的人 ,
是很难获得别人尊重的。这启示我们 , 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
A. 平等原则
B. 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1. 作为调节人与人、 人与社会、 入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 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
应当怎样”。 与法律不同 , 如果有人不遵守道德 , 通常只是受到舆论的批评和良心的谴责。 这
体现了道德对人行为的调节具有
A. 广泛性
B. 先进性
C.非强制性
D.相对稳定性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 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
A. 人文主义
B. 集体主义
C.功利主义
D.个人主义
13.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
A.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B.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C.生态道德的主要内容
D.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4. 一般来说 ,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有心理上或行为习惯上多种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 ,
人们在抉择道德行为时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 , 称为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道德规范
D.道德行为
15. 在个人独处、 无人监督时 , 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 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 , 自觉按照道德
要求行事 , 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
A. 学思并重的要求
B. 积善成德的要求
C.择善而从的要求
D.慎独自律的要求
16. 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出发点 ,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 , 为人民群众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 参与国家
和社会管理 , 自主地从事各种正当的经济、 社会、 文化活动 , 合理地追求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改
善, 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
A. 公平正义的要求
B. 执法为民的要求
C.依法治国的要求
D.服务大局的要求
17. 在我国 , 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 , 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 狭义的法律仅指
A. 宪法
B. 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18.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 , 主要包括指引作用、 评价
作用、 教育作用、 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
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 指的是法的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19. 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 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 关于我国法的渊
源,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判例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渊源
B. 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重大
C.特别行政区法律不属于我国法的渊源
D.我国法的渊源以宪法为核心 , 以制定法为主
20. 法律的公布是指将已经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 在我国 , 有权公布法律的机关
是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 我国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 , 包括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
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 这是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A. 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
B.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体现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体现
22. 行政行为 , 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不同的类别 ,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是
A. 抽象行政行为
B. 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执法行为
D.行政裁决行为
23.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选项中 ,
属于经济法这个法律部门的是
A. 合同法
B. 物权法
C.劳动法
D.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24. 刑罚指的是刑法规定的 , 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某种权益的
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
是
A. 罚金
B. 有期徒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 30 分。
25. 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26. 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27. 简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8.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9. 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如果考
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分。
30. 论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31. 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32. 论述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3706)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4. B 2. D 3. C 4. A 5. C
6. A 7. D 8. A 9. C 10. D
11. A 12. C 13. B 14. A 15. B
16. D 17. B 18. B 19. C 20. D
21. C 22. D 23. A 24. D 25.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3.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它能够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 向人生提供目的
和意义。( 2 分)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它能够给人生提供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
供动力和毅力。( 2 分)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在逆境中战胜艰
难险阻。( 2 分)
34. (1)人生目的值得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是对" 人为什么活着 " 这一人生根本问
题的认知和回答。( 3 分)
(2)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众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
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3 分)
35. (1)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 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
求和行为准则。( 3 分)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
良好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 分)
36.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体现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 分)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分)
(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注意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注意借鉴外国法
律发展的成功经验。( 2 分)
37.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1 分)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1 分)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2 分)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 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如
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分。
38. (1) 在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 分)
(2)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为了民族复兴, 无数仁人志士曾经不辞辛劳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寻找救国救民的真
理,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民族复
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 分)
(3)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
设和改革开放, 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进步。 今日中国,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更有
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 分)
32. (1 )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制度前提, 社会主义德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
神支柱。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入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2 分)
(2) 从内容上讲,社会主义道徳与社会主义法律相互渗通、相互联系。法律是道德的底
线,凡是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为
法律制定提供根据,又导向更高层次的要求。 (4 分)
(3 )从作用上讲,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道德和法律都是
调节人们思想行为、 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而且道德的调节更具广泛性, 能够渗透到法
律不作为的范围,二者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4 分)
33. (1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
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2 分)
(2) 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
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 分)
(3) 加強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促进党员、
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分)
(4)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
部的重要内容,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2 分)
(5)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
入扎实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