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判读训练题想.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345993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判读训练题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判读训练题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判读训练题想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判读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的地理特征是(   ) A. 地处中低纬,热带地区范围广大 B. 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曲折 C. P湖泊为外流湖,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D. A国热带草原面积广阔,粗放式畜牧业为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2. B港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 A. 筑港的地形条件较好,是所在国家的最大港口 B. 地处“西方海上生命线”海域,地理位置重要 C. 位于好望角西北,地处西半球 D. 7月,港口附近海区风大浪急 【答案】1. C   2. C 【解析】 1.读图,图示区域是南非,地处中低纬,亚热带地区范围广大,A错。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海湾少,B错。根据图中河流最终注入海洋,所以P湖泊为外流湖,湖泊的补给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湖泊水量季节变化较大,C对。A国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大牧场放牧业为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D错。 2.B港是开普顿,筑港的地形条件较好,是所在国家的最大港口,A是。地处“西方海上生命线”海域,地理位置重要,B是。位于好望角西北,地处东半球,不是西半球,C不是,选C。7月,港口附近海区风大浪急,D是。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 A. 背斜成岭    B. 向斜成谷    C. 向斜成岭    D. 背斜成谷 4.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 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C. 与乙河相比,甲河流量季节变化更小    D. 与甲河相比,乙河航运条件更好 3.    D     4.    D     【解析】 3.由中心向两侧岩层由老到新为背斜,由中心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为向斜,从中心P向两翼P-M-K岩层由老到新,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判定丙处为背斜构造。由等高线弯曲凸出方向“凸低为高,凸低为高”可判定丙处为山谷。 4.乙河穿越地区,等高线密度比甲河小,地势起伏小,水流平稳。乙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水位高且季节变化小;甲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四条虚线,两点间无法通视的是 A. AA′    B. BB′    C. CC′    D. D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区域内河流各河段均自东向西流    B. 区域内河流落差达 600 米 C. 居民点易受水患影响    D. 图示区域均为河流的流域范围 【答案】5. B    6. C 【解析】 5.图中AA′间A点海拔高于A′,且中间均为400 -500米高的谷地,所以可以通视;BB′间靠近B′点处有一山脊,所以挡住了视线,无法通视;CC′和DD′间均逐步降低,且中间无凸起地形阻挡,均可通视,所以选B。 6.区域内北部河段河流自西向东流,所以A错;区域内河流最高为800-900米,最低为300-400米,所以落差在400-600米间,不能等于600米,所以B错;该区域位于南方山地地区,居民点在河谷地区,因此有一定的水患威胁,C正确;图中西北部部分区域不一定是图中河流的流域范围, 所以D错。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盆地地形为主,南部多低缓丘陵 B. 夏季降水集中,甲地降水量最多 C. 河流水量充足,自西北流向东南 D. 地表起伏较大,以常绿树种为主 8.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错误结论是 A. 甲聚落与山峰之间的高差为1000米左右 B. 站在山峰因为有山脊阻挡观察不到丙聚落 C. 四个聚落中,乙聚落受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 D. 建坝顶等高的水坝,①比②建成淹没面积大 【答案】7. D    8. C 【解析】 7.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河流由西北、东、南流向东侧峡谷流,说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南部有山峰,地势起伏较大,A错误;该地为我国的南方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最多,B错误;地的河流由西北、东、南流向东侧峡谷流,C错误;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位于我国的南方,属于常绿树种,D正确。故答案选D项。 8.图中等高距为500,甲聚落的海拔为0-500米,山顶的海拔高度为大于1300,小于1500,因此两地的海拔高度小于1500,大于800,高差可以为1000米左右  A正确;山峰和丙聚落之间有凸起的山脊,阻挡视线,因此观察不到丙聚落,B正确;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位于山顶,不易受滑坡的影响,C错;①地的汇水面积大于②地,因此①比②造成淹没面积大,D正确。故答案选C项。 暑假期间,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以4 km/h的速度步行于我国长江流域某山区公路(如下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9. 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A. 进入时步行最省力    B. 以下坡路段为主 C. 途中起伏不到40米    D. 离开时身影在右前方 【答案】9. A   10. C 【解析】 9.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山脊处,公路的外侧。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甲位于山脊处,且在公路的外侧,A对。乙位于公路内侧,B错。丙、丁位于山谷处,C、D错。 10.暑假期间,日出东北方向,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结合指向标,应是从图示右侧进入。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进入时是爬坡路段,步行最费力,A错。以上坡路段为主,B错。图示等高距是10米,上坡路段穿过两条等高线,途中起伏不到40米,C对。没有离开时间,不能判断身影在右前方,D错。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单位:米,比例尺:1/10000000),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P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A. 190米    B. 400米    C. 399米    D. 500米 12. 若A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400,则A处地形为 A. 山顶    B. 洼地    C. 高原    D. 山谷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图中等高距是100米,P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范围是200-400米,可能为399米,C对。A、B、D错。 12.若A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400,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顺序递增或递减,则A处海拔范围是300-400米,地形为洼地,B对。山顶海拔比周围高,A错。高原内部平坦、开阔,海拔高,边缘陡峻,C错。山谷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D错。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地  1 月份等潜水位线和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点和流向分别是 A. 甲东北流向西南    B. 甲 正北流向正南 C. 乙 正西流向正东    D. 丙   西北流向东南 14. 下列有关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在乙点打井,井深 110 米以上才能开采 到地下水 B. 该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冬季谷地河流干涸 C. 丁点终年有地表水 D. 该地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图中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水流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指向低处。潜水位线越密集,水流速度越快。图中甲处等值线最密集,地下水流速最大点是甲,流向是向正南,B对。A、C、D错。 14.根据图中等高线、等潜水位线,乙点海拔120米,潜水位115米,若在乙点打井,井深 5米以上便能开采 到地下水,A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湿润区,潜水位高于谷地海拔,河流不会干涸,B错误。丁点潜水位于高于谷地海拔,终年有地表水,C正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该地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D错误。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可能为( ) A. 355m    B. 400m    C. 445m    D. 490m 16. 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可看到( ) A. 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B. 湖畔乙处游人戏水 C. 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    D. 丁地所在位置地势最低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高距为100米,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可能为490m,所以D正确。 1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山顶,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可看到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所以B正确。 17.下面为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搜集的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1)图中A、B、C、D哪一处最适合修建水库?并简述原因。 (2)在M、N两条河流中,哪一条更适合开展竞速漂流活动?并简述原因。 (3)在甲、乙两城镇中,哪一个更适合建海港?并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条件。 【答案】(1)A处,处在峡谷处,工程量小,节约成本;地势的落差较大,水能丰富;上游为口袋状地形(盆地地形),有较大的库容。 (2)N河,N河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有一定的落差,流速较快,而M河的等高线过于稀疏,流速太慢。 (3)甲,原因:①处在海湾中,避风;②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停泊。 【解析】 (1)修建水库应尽可能降低工程量,节约建筑成本。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峡谷地区,工程量小,上游为口袋型盆地,且峡谷地区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适合修建水库。 (2)漂流竞速活动应选择落差大,流速快的河段,读图可知,图中N河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快,适宜开展竞速漂流活动。 (3)港口应修建在避风且水深地区,有利于船舶停靠。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海湾之中,且等深线密集,水位深,而乙地区海岸线平直,不避风且海水较浅,不利于修建海港。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