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历史课时作业2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42658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课时作业2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课时作业2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2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山西省模拟题)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 ) 年份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9年 数量 13万担 27万担 37万担 38万担 A.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茶叶生产的商品化趋势逐步加强 D.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答案 C 解析 图表反映出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量大增,这就是商品化程度加强,表格不能反映茶叶是否是外贸主要商品、福州只是开放的五个口岸之一、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故选C项。 2.(2013·江西赣州十一县模拟题)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众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 ) A.新式生产部门出现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C.农业近代化推动 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当时中国出现劳动力便宜且多的情况,是在五口通商之后,这时的中国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故选D项。 3.(2013·金考卷系列)某历史学家在讲到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时说:“尽管这些中国企业的确在大型外国公司的阴影下为生存而拼搏,但也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们是在外国的刺激下才出现的。”这说明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A.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 B.影响是利弊各半 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产生了双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所要表达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方面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具有双重作用。但不能认为其利弊各半。故选D项。 4.(2013·自贡市模拟题)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 A.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的第一座水利纺纱机 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 C.1902年荣氏兄弟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新面粉厂 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 答案 B 解析 抓住题干的关键词:依靠政府力量。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与题意相符,A、C、D项都是民间力量(私人)。 5.(2013·金考卷系列)阅读下面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状态逐步得到扭转 C.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海关 D.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入超额不断增加 答案 D 解析 仔细研究示意图可知,1872~1894年中外贸易中,开始中国是出超。但后来,中国进口货值迅速增长,而出口货值增长相对较慢,进口与出口的差额越来越大,这说明1872~1894年中国从出超变为入超,而且入超在不断增加,故选D项。 6.(2013·孝感市模拟题)“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对中国之类的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现代化“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影响 答案 D 解析 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是都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影响,在中国表现为,洋务派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技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开始了。故选D项。 7.(2013·南阳市模拟题)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 ) 区域 情况 北部平均 安徽怀县 河北平乡 河南新郑 山西武乡 中东部平均 福建连江 江苏淳化 江苏江宁 自给(%) 73.3 67.3 79.3 77.5 72.0 58.1 59.6 46.2 42.1 购买(%) 26.7 32.7 20.7 22.5 28.0 41.9 40.4 53.8 57.9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民国初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对表格理解分析的能力。从表格看,民国初年,中国自给和购买的比例各地区明显不同,并且差异很大。主要不是靠自给而是靠购买的地区如江苏两地,说明其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要大。故选D项。 8.(2013·保定市模拟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山东峄县煤矿等十几个民用企业。此外,左宗棠、张之洞等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用工商业。从中能够得出 ( ) A.时下“士农工商”四民观念淡薄 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丰厚 C.他们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政府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答案 C 解析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民族工业出现。A、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不符合史实。 9.(2013·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题)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以上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 A.中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 B.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 C.中国海军将士英勇善战 D.自造战舰性能优于外购战舰 答案 B 解析 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并不等于性能优于外购战舰,故D项不正确;中国海军实力不如日本,故A项不正确;“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与英勇善战、技术人才有关,但主要还是技术。 10.(2013·雅礼中学模拟题)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 )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依据所学知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从企业“每年结账”向社会媒体公布信息,到“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还出现股东“可以随时查核”,可看出这些企业改变了过去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模式,带有近代企业管理色彩,但不是成熟的近代西方企业管理,最多是一些雏形。这些民用企业多数是商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所需资金不全来自于民间资本。故选C项。 11.(2013·开封市模拟题)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的“旧轨”指的是封建统治秩序,而“逸出旧轨”就是指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其本质上就是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故选B项。C、D项虽然也涉及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但并非本质含义。 12.(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李鸿章在给朝廷的一份奏折中称:“创设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收回利权之大端。”材料强调洋务运动 ( ) 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的兴办导致洋商收入的减少,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3·绍兴一中模拟题)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 000万磅,1841年增至7 000万磅,1851年达9 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 010包,1847年增至22 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材料三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政策的不稳定。 (2)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 影响:冲击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3)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4.(2013·北京大教育考试模拟题)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材料: 材料 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受尽屈辱,知道了厉害。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清王朝的危机。统治者逐渐醒悟:也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启用汉族精英,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复兴。失败的战争、弱国的外交、军备的购买、工厂的筹建等等,把洋务领袖推向国门前沿和国际社会。他们是中国人中真正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列强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一代,在鼎力于王朝免于崩溃的过程中,成为集政治上无可奈何和军事、外交、经济等移花接木地创新于一身的,为近代化奠基之巨擘。 ——聂幼犁《建设民族复兴下的(中国近代史)》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雏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 (要求:对此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认同材料肯定洋务运动进步作用的观点。洋务运动是清统治者中有远见的精英阶层,面对内外交困所发起的自强运动,他们将学习西方的主张付诸实践,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技术和思想,在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发起了一场学习西方运动。这场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学习西方也主要体现在器物方面,却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步,同时改变了国人的观念,为以后在制度上学习西方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作为一次自强运动,虽最终失败,但在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和引导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