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 病 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 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
A.朱肱 B.汪石山 C.郭壅 D.吴又可
2. 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
A.发热 B.局部红肿热痛 C.口渴 D.脉数
3. 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 B.易困阻清阳 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 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
A.卫分 B.气分 C.营分 D.气营
5. 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
A.阳明腑实证 B.胃阴大伤 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
A.银翘散 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 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 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 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 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
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 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
A.寒解汤 B.银翘散加减 C.清心凉膈散 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
A.阳明腑实 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 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
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
A.清泄里热 B.顾护阴液 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 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 B.吴鞠通 C.刘河间 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
A.寒 B.次寒 C.热 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
A.发于冬春季节 B.初起有肺卫见证 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 )
A.身痛有汗 B.寒甚热微 C.呕逆胀满 D.苔黄白而腻
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
A.身热息高 B.口渴自汗 C.肢倦神疲 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 B.脘痞 C.痉厥 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 )
A.化斑汤 B.甘露消毒丹
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
A.吴鞠通 B.王孟英 C.叶天士 D.薛生白
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 )
A.地理环境 B.人体体质 C.生活习惯 D.生产水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
A.肺卫 B.卫气 C.阳明 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 B.昏狂谵妄 C.吐血衄血 D.舌质红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
A.肾阴枯竭 B.肾火上炎 C.胃阴枯竭 D.肺胃阴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
A.通腑泄热 B.导滞通便 C.燥湿清热 D.清热泻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伤暑全书》 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
A.薛雪 B.叶桂 C.吴鞠通 D.王孟英
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 B.气血两燔 C.卫气同病 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 B.咸寒 C.苦寒 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
A.《温热逢源》 B.《外感温病篇》 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有传染性 B.发病的缓急 C.传变的快慢 D.以上均非
31.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主要病理是( )
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 B.热邪久羁,肾阴耗损
C.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32.温病热在营血而兼挟痰湿或秽浊之气,其舌象是( )
A.舌红绛而干 B.绛舌上罩粘腻垢苔 C.舌绛而有黄白苔 D.舌红绛苔黄腻
33.清热泻火法适应症的主要表现是( )
A.壮热烦渴,汗出,心烦,苔黄燥,脉洪数 B.壮热,心烦谵语,舌绛苔黄
C.发热口渴,心烦溲赤,舌红苔黄 D.发热微渴,心中懊憹,苔薄黄,脉数
34.症见身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胸脘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苔黄滑,脉滑数,此病证诊断为( )
A.风温阳明热结证 B.风温痰热结胸证 C.春温热灼胸膈证 D.春温热郁胸膈证
35.温毒病后期,余毒未尽,肺胃阴伤证,治疗选方是( )
A.清咽养营汤 B.沙参麦冬汤 C.五汁饮 D.竹叶石膏汤
36.下列哪一项不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 )
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 B.传变迅速
C.最易伤津耗气 D.易逆传心包,多窍闭动风之变
37.决定湿温病转化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 )
A.邪气的盛衰 B.元气的盛衰 C.中气的盛衰 D.肾气的盛衰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王安道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
A. 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B.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C.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
D.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治疗应以清里热主,兼以解表。
E.认为发于春季的温病,既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也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
39.温病的特点是( )
A.温邪是其特异的致病因素 B.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C.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D.临床表现有特殊性
E.易内陷生变,致动风、出血、闭窍等。
40.营分邪热的转化途径有( )
A.转出气分 B.内陷心包 C.深入血分 D.引动肝风 E.转出卫表
41.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 ( )
A.热扰心包 B.营热扰心 C.血热扰心
D.胃肠实热扰心 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42.下列哪些是对斑的正确描述 ( )
A.皮疹点大成片 B.压之色不退 C.触之不碍手
D.斑为阳明热毒 E.压之色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传染病专著是————————。其作者是———————— 。
44.伏暑的治疗当以————————为主,初起兼以————————。
45.暑湿是发生于夏季或—————————之交,感受—————————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微恶寒、口微渴、舌苔薄白。
47.具有攻窜流走,蕴结壅滞特点的致病邪气是温疫。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温疫
49.战汗
50.神昏谵语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是怎样的?
52.燥热病邪与风热病邪的异同点是什么?
七、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3.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有何异同?在临床上如何相辅运用?
54.结合叶天士“到气才可清气”之语,谈谈你对清解气热法的分类及使用注意点。
七、病例分析题(10分)
55.李某,男,14岁,发热、咳喘3天,于1999年3月12日初诊。患者曾自用解热药效不显。现仍有发热,测体温38℃,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喘憋,二便正常。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舌红苔黄,脉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二)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 对温病的治疗首先提出初起不可纯投辛温,应以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 )
A.刘河间 B.王安道 C.罗天益 D.朱肱
2. 以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为主要特征的温病,其病因是( )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伏寒化温病邪 D.温热时毒病邪
3. 病变邪在气分的部位,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胃 B.肺 C.肝 D.胸膈
4.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肠腑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投用
D.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5.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酸痛,脘痞,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治疗选方是( )
A.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 B.银翘散加杏仁、滑石
C.新加香薷饮 D.三仁汤
6.下列哪项不是暑温的诊断要点( )
A.多发于长夏或夏秋季节 B.起病急,初起卫分证短暂或无卫分证过程
C.变化较快,可有化火、生痰、生风等较多的病理变化 D.暑易挟湿而成暑湿病证。
7.神识如蒙,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病机为( )
A.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 B.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C.热与血结,蓄于下焦 D.湿浊上蒙,泌别失职
8.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时欲恶心,口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选方是( )
A.雷氏宣透膜原法 B.雷氏芳香化浊法 C.达原饮 D.藿朴夏苓汤
9.湿温病湿邪渐化热而卫表湿郁较轻者,宜选用( )
A.藿朴夏苓汤 B.三仁汤 C.王氏连朴饮 D.一加减正气散
10.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治疗选方是( )
A.连梅汤 B.栀子豉汤 C.黄连阿胶汤 D.凉膈散
1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 )
A.余霖 B.吴有性 C.杨栗山 D.戴天章
12.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
A.在阳明胃 B.在肺卫 C.在阳明大肠 D.在脾胃
13.下列何证属温病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 )
A.胃热炽盛 B.热陷心包 C.邪袭肺卫 D.热灼营阴
14.湿遏热伏的舌象是( )
A.苔白如碱状 B.苔白厚而粘腻 C.苔黄厚腻或黄浊 D.苔白腻舌质红绛
15.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
A.身热不扬 B.夜热早凉 C.低热 D.发热夜甚
16.湿热疫毒伏于膜原,苔白厚腻浊者,治疗用方为( )
A.雷氏宣透膜原法方 B.小柴胡汤 C.达原饮 D.甘露消毒丹
17.暑温病的基本治则是( )
A.清热涤暑 B.清暑生津 C.清泄暑热 D.清热解毒
18.湿温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其治疗方法是( )
A.燥湿化浊,疏利中焦 B.芳香宣化,淡渗利湿
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D.清热化湿,疏利三焦
19.暑湿病后期症见低热,神思不清,倦怠不语,不思饮食,小便数且少,唇齿干,舌红而干,
脉细或略数。治宜( )
A.清补元气,健脾和胃 B.轻清芳化,涤除余邪
C.益气养阴,化湿清热 D.滋养肺胃,甘寒生津
20.春温后期肾阴耗伤证,治疗选方是( )
A.加减复脉汤 B.六味地黄丸 C.复脉汤 D.大定风珠
21.“以轩岐仲景之方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与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医家是( )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士 D.王孟英
22.既可化火,又可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
A.风热 B.暑热 C.湿热 D.温毒
23.下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A.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对比 B.气候因素 C.社会状况 D.失治误治
24.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
A.身热夜甚 B.心烦 C.斑疹隐隐 D.舌红绛
25.温病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的舌象是( )
A.白苔如碱状 B.白砂苔 C.白霉苔 D.白腻苔而舌质红绛
26.秋燥症见发热,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治疗选方是( )
A.翘荷汤 B.桑杏汤 C.桑菊饮 D.银翘散
27.一患者寒热似疟,午后身热较重,天明得汗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疗选方是( )
A.达原饮 B.小柴胡汤 C.蒿芩清胆汤 D.雷氏宣透膜原法方
28.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其病变在( )
A.气分 B.营分 C.血分 D.气营
29.暑湿病身热,心烦口渴,喜凉饮而不多,脘腹胀满疼痛,大便泄利急迫,呕吐,小便黄赤,
舌红,苔腻,脉濡数。治疗选方是( )
A.桂苓甘露饮 B.三石汤 C.白虎加苍术汤 D.清络饮
30.春温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是( )
A.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B.苦寒清热,通络止痛
C.清心降火,引热下行 D.苦寒清热,宣郁透邪
3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
A.《温热论》 B.《湿热病篇》 C.《温病条辨》 D.以上都不是
32.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的医家是( )
A.朱肱 B.王安道 C.刘河间 D.吴又可
33.低热,手指蠕动,神倦肢厥,舌干绛而痿,脉虚弱。其病机为( )
A.热邪久留,肾阴损耗 B.肾阴耗损,肝风内动
C.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D.热入血分,耗血动血
34. 阳明腑实,阴液大伤,其舌象为( )
A.苔薄黄干燥 B.苔老黄燥裂 C.灰燥苔 D.黑苔焦燥起刺
35.温病其人神志昏乱,躁扰不安,妄为如狂,并有少腹硬满疼痛,大便色黑,舌质紫暗。其昏谵机理为( )
A.热结肠腑,胃热扰心 B.热闭心包,扰乱神明
C.瘀热阻闭,机窍失灵 D.以上均非
36.宣气化湿法主治下列何证( )
A.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 B.湿渐化热,湿热俱盛,蕴伏中焦
C.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侵于卫表 D.邪热与痰湿阻遏三焦,气化失司
37.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为( )
A.辛凉轻剂桑菊饮 B.辛凉重剂白虎汤
C.辛凉平剂银翘散 D.辛凉轻润之剂桑杏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温病命名的依据是( )
A.发病季节 B.病情轻重 C.发病季节与四时主气结合
D.临床证候特点 E.流行情况
39.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
A.先犯肺卫 B.易伤肺胃之阴 C.易逆传心包
D.易遏脾胃之阳 E.易耗气伤津
40.气分证的来源是( )
A.由卫分传来 B.由营分之邪热外透至气 C.血分证透解而来
D.伏气温病发于气分 E.暑热病邪直接侵袭
41.暑温病暑入阳明,治疗可选方剂有( )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调胃承气汤 D.小承气汤 E.清暑益气汤
42.湿温病湿热蕴毒的临床表现有( )
A.发热口渴 B.身目发黄 C.咽肿 D.胸痞腹胀 E.苔黄而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形成阶段是—————————— 。
44.《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有————、有热病、有温病。”
45.温病学产生之前,主要认为病邪是从—————而入,明清之后认为病邪是从————而入。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采用芳香宣透之品以疏化肌表湿邪,主治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的治法是宣气化湿。
47.湿温病初起禁汗吐下。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温毒
49.外解里和
50.身热不扬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与伤寒的关系如何?
52.上焦有哪些证候?其基本病理是怎样的?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论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病因病机、证治特点。
54.论述温病发热的机理、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八 、病例分析题 (10分)
55.孙某,女,52岁,农民,发热6天,于2000年7月3日初诊。
患者6日前因在野外务工,头顶烈日,当时感头晕,乏力。返家后,遂之出现发热,测体温39℃,面红,口渴,心烦。自用抗感冒药治疗,出汗后热势稍降,测体温38.2℃,口渴,心烦仍感明显。近3天来,发热不退,并有气短似喘,肢倦神疲,汗多,口渴,心烦溺黄,舌红稍干,苔少,脉虚数无力。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三)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湿温病湿邪化燥,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脉数细,治疗选方为( )
A.黄土汤 B.独参汤 C.归脾汤 D.犀角地黄汤
2.春温表郁里热,引动肝风,其最佳治疗方剂为( )
A.双解散 B.神解散 C.寒解汤 D.凉膈散
3.“增水行舟”的代表方是( )
A.增液承气汤 B.新加黄龙汤 C.增液汤 D.玉女煎
4.宋代朱肱提出( )
A.温病分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 B.灵活运用经方
C.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D.立新论,创新法
5.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疾病是( )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6.病变重心在肺,易耗伤津阴的温邪是( )
A.风热之邪 B.暑热之邪 C.燥热之邪 D.湿热之邪
7.温病口苦而渴的机理是( )
A.阳明热盛,胃津受损 B.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C.热邪传营,劫灼津液 D.燥热伤肺,胃津受伤
8.壮热面赤,背微恶寒,头痛头晕,心烦气粗,汗多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芤。
治宜( )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白虎加苍术汤 D.王氏清暑益气汤
9.暑温,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病机为( )
A.暑热亢盛,津气受伤未甚 B.暑热未退,气阴已伤
C.暑热虽去,津气欲脱 D.阳明暑热,太阴湿困
10.湿热酿痰,蒙蔽心窍的神志改变特征是( )
A.其人如狂 B.时清时昧 C.昏愦不语 D.神昏谵语
11.王氏连朴饮所治病机为( )
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 D.湿热交蒸,弥漫三焦
12.春温后期,阴虚而壮火尚盛者,宜用( )
A.青蒿鳖甲汤 B.加减复脉汤 C.大定风珠 D.黄连阿胶汤
13.春温病发病的主要内因是( )
A.肾阴不足 B.里热炽盛 C.肝肾不足 D.肺胃阴伤
14.温邪侵犯人体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导致下列何项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
A.卫气营血与三焦 B.卫气营血 C.三焦 D.六经
15.下列哪项不是温病常见兼挟证( )
A.兼痰饮 B.兼食滞 C.兼气郁 D.兼阴伤
16.湿热积滞交结肠胃,代表方剂是( )
A.枳实导滞丸 B.枳实导滞汤 C.调胃承气汤 D.葛根芩连汤
17. 叶天士《温热论》中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 )
A.益胃 B.补气 C.益肾 D.补中
18.“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此语出自( )
A.吴鞠通 B.叶天士 C.薛生白 D.王孟英
19.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肘后方》 D.《诸病源候论》
20.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
A.王安道 B.朱肱 C.王叔和 D.汪石山
21.提出“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的医家是( )
A.王叔和 B.庞安时 C.吴又可 D.雷少逸
22.温病与温毒的区别是,后者有( )
A.发热 B.头痛 C.局部红肿热痛 D.口渴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伏气温病的初起表现( )
A.灼热 B.烦躁 C.溲赤 D.脉浮数
24.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原因是( )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燥热病邪 D.湿热病邪
25.将温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统称为“温邪”的是
A.叶天士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26.吴又可把通过空气感染的称为( )
A.天受 B.传染 C.上受 D.染易
27.营分证病机是( )
A.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B.热入营阴,心神被扰
C.热入营分,血络受损 D.邪入营分,热炽津伤
28.热入心包的舌象是( )
A.舌质纯绛鲜泽 B.舌质深绛 C.舌绛光亮如镜 D.舌焦紫起刺
29.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
A.身热夜甚 B.心烦不寐 C.斑疹隐隐 D.舌红绛
30. 宣清导浊汤主要治疗湿温病何证( )。
A.湿邪上蒙,小便闭阻 B.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C.湿热酿痰,蒙蔽心窍 D.湿热蕴蒸三焦
31.暑湿的治疗,当以何法为主( )
A.清热利湿 B.清泄暑热 C.涤暑泄热 D.宣化湿邪
32.沙参麦冬汤不含( )
A.沙参,麦冬 B.玉竹,花粉 C.生扁豆,生甘草 D.生地,玄参
33.指出“暑必兼湿”的医家是( )
A.叶天士 B.吴鞠通 C.王纶 D.李东垣
34.温病热瘀互结下焦,治宜( )
A.清热化瘀 B.通瘀破结 C.活血化瘀 D.导滞通便
35.烂喉痧多发生于( )
A.春季 B.夏秋季 C.冬春季 D.秋冬季
36.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选方是( )
A.牛黄承气汤 B.导赤承气汤 C.增液承气汤 D.桃仁承气汤
37.湿温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治疗最好选用( )
A.白头翁汤 B.黄土汤 C.神犀丹 D.犀角地黄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 温病中出现动风的原因有( )
A.阳明热盛 B.金旺木囚 C.心营热盛 D.血分热盛 E.水不涵木
39.祛湿解热法的作用是( )
A.宣通气机 B.运脾和胃 C.通利水道 D.化湿泄浊 E.清热解毒
40.身热肢厥,神昏谵语,可见于( )
A.热入心包 B.内闭外脱 C.气血两燔 D.气分热盛 E.阳气暴脱
41.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治疗时可使用下列哪些方剂( )
A.菖蒲郁金汤 B.苏合香丸 C.安宫牛黄丸 E.紫雪丹 E.至宝丹
42.下列哪些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湿温 E.伏暑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提出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44.陆子贤说:“斑为———————,疹为—————— 。”
45.温疫由于疫邪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疫、——————疫两类。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热陷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昏,舌绛。
47.温病过程中发生战汗往往是疾病趋向好转的转折点。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暑风
49.广义伤寒
50.凉血散血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病理变化有何规律性?
52.营分证的基本病理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卫气营血与三焦证候的传变规律。
54.如何理解张风逵所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一语?
八 、病例分析题 (10分)
55.王某,男,35岁,高热4天,鼻衄1日,于2001年4月5日初诊。
患者于4日前突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未加注意。继之高热不退,测体温40℃,伴有口渴,烦躁。近2日鼻中出血3次,每次10余毫升,胸部皮肤也有出血斑点。在某西医院曾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用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入中医求治。现上症俱存,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四)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斑疹、妇儿科诊法的温病著作是( )
A.《温热论》 B.《温病条辨》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2.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口渴 B.发热 C.舌红 D.脉数
3.胃气衰败的舌象是( )
A.白砂苔 B.白碱苔 C.白霉苔 D.白苔滑腻如积粉
4.温毒的治疗重在( )。
A.清泄热毒 B.辛凉宣泄 C.清营凉血 D.活瘀止痛
5.湿温病出现下列何项时,为湿温病的变局。( )
A.脾胃经 B.心肝经 C.三焦经 D.太阴肺经
6.湿温病湿热酿痰,蒙闭心包,治当( )
A.清热化湿,豁痰开蔽 B.芳香化浊,清心开窍
C.轻清芳化,涤除湿邪 D.清化湿热,解毒利咽
7.下列哪项不是三甲复脉汤中的组成( )
A.生牡励,生鳖甲 B.炙鳖甲,炙龟板 C.麦冬,生地 D.生龟板,阿胶
8.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夜甚 B.吐血衄血 C.舌质红绛 D.昏狂谵妄
9.壮热烦渴,头痛如劈,烦躁不安,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
A.气分 B.营分 C.气营血 D.血分
10.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
A.日晡热甚 B.热不扬 C.往来寒热 D.夜热早凉
11.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
A.邪入气分,热炽津伤 B.热入阳明,正邪抗争
C.邪入气分,里热炽盛 D.邪入气分,热瘀内阻
12.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脉虚神倦,其病机是( )
A.胃经热盛,熏蒸于外 B.热邪入留,肾阴耗损
C.湿热困脾,气机郁阻 D.热邪久羁,水不涵木
13.下焦蓄血,瘀热扰心神志异常的表现是( )
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B.昏谵躁扰,妄为如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