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质量分析
四十五团二中 林艺真
一、试卷分析:
1、试题范围:九年级化学第一至第七单元的内容。
2、本次化学试卷共设选择题(第1-20题,40分)、填空题(第21-24题,26分)、实验题(第25-26题,24分)、计算题(第27-28题,10分)四种题型。
3、试卷突出基础性、加强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渗透教育性,但题量比较大,结构不是很科学、合理,难度偏大,有两道题目是超出考纲范畴(第24题的有关铜绿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推断题,)和上册化学知识范畴(第26题有关氧化铁的知识是下册内容)。试卷其他内容总体还好,能为教师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教学,查缺补陋,强化薄弱环节,弥补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有目标的进行下一步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本份试卷能根据新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试卷难而活络,也设计了几个小“陷阱”,学生沦陷比较多。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九(1)(3)班成绩统计:
实考数
90-99
80-89
70-79
60-69
不及格
平均分
优率
及格率
78
3
4
7
15
49
52.5
9%
37.2%
2、各题得分率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择题
100%
65.2%
99.3%
79.6%
69.8%
83.1%
95.6%
93.5%
95.5%
96.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5.3%
88.1%
66.6%
84.7%
66.6%
86.3%
76.2%
14.5%
25.6%
86.8%
第二大题:21题分得分率 5.9%,22题分得分率35.9%,23题分得分率 75.6%,24题分得分率 1.2% .
第三大题: 25题分得分率 25.9%,26题分得分率 15.6%.
第四大题:27题分得分率 43.5%,28题分得分率 5.6%.
三、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本次考试整套试卷题量很大、有两道题目考察的内容已经超出限制的学习的,但大部分内容还是比较基础,看起来并不难,但学生要想做得全对也并不容易,通过分析说明了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较差,抓不住本质,化学知识铺垫及其不够。
(2)读图、读表、读题分析能力差,基本概念不清,容易混淆,迁移能力差、探究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3)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少数同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过关,说明平时训练力度不够。
(4)能力与方法问题。综合性强的试题、联系实际的试题、信息迁移题、开放性试题、主观题的得分率较低。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完整、不全面。除了双基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是: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自学迁移、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很不熟悉。
四、教师努力目标
1、继续深化对新教材的研究
在总结以往对新、旧教材研究基础上,还要注意教学中要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好习惯,特别要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2、加强深入对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要恰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个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品质和能力。
3、进一步加强化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要把“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作为载体加以应用。
4、强化实验和多媒体教学
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直观化和生活化。挖掘实验的能力培养价值,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能力,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更能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特点,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活力,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5.改革设计习题教学
设计精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灵活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重视设计一些主观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解题规范训练,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6、加强对学生和反思教学的研究
为了下一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平时要多研究学生多反思教学,多钻研新、旧教材、新课标和中考指导从书;同时加强研究中考说明,收集历年来中考试题和各地中考试题,从中总结出命题规律,调整策略,注意在务实素质基础的同时,把握好新教材和突破难点的科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