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 = 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 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 _℃。
2、硫酸是强酸,中学阶段将硫酸在水溶液中看作完全电离。但事实是,硫酸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第二步电离并不完全,其电离情况为:
H2SO4=H++HSO4-,HSO4-H++SO42-.
请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Na2SO4溶液呈 (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写出H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在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填编号)
A.c(SO42-)+c(HSO4-)=0.1 mol·L-1 B.c(SO42-)+c(HSO4-)=2 c(Na+)
C.c(OH-)=c(H+)+c(HSO4-) D.c(Na+)+c(H+)=c(OH-)+c(HSO4-)
(4)已知0.1 mol·L-1的NaHSO4溶液的pH=2,则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SO42-的浓度 0.01mol·L-1(填“>” “=” 或“<”)。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s)+C02(g) FeO(s)+CO(g) ΔH1=akJ·mol一
反应②2CO(g)+02(g) 2C02(g) △H2=b kJ·mol-
反应③2Fe(s)+02(g) 2FeO(s)△H3
(1) △H3=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500℃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0,在此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和C02的起始量均为2.0 mol,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CO的平衡浓度为 。
(3)将上述平衡体系升温至700℃,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是C02浓度的两倍,则
a 0(填“>”、“<”或“=”)。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使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再通入CO2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 (填序号)(图中V是速率、φ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
二、选择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A(g) B(g)+c(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 A的转化率将增大
B.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增大氮气浓度可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加
C.将A1C13溶液和NaAlO2溶液分别蒸干后灼烧,所得固体产物均为A1203
D.反应NH3(g)+HCl(g) NH4C1(s) ΔH<O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5、下列四个图像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注:ΔE:表示能量,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V表示体积,%表示B的体积百分含量。
A.图1表示化学反应2S02(g)+O2(g) 2S03(g)的能量变化,该反应的ΔH=A一BkJ/mol
B.图2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2A(g)+B(g) c(g)+D(g)在不同压强下随时间的变化
C.图3表示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0表示CH3COOH溶液
D.图4表示100 ml O.1 mol·L—Na2C03和NaHC03两种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加O.1 mol·L-HCl,产生CO2 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HCO3溶液
6、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B.
C.
D.
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和,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的转化率为,则乙容器中的转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8、根据相应的图像(图像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
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
9、氨水有下列平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且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盐酸
C.加 D.加同浓度氨水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氯气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Cl2 + H2O 2H+ + Cl-+ ClO-
B.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 +O2↑+4H+
C.NaHS电离方程式:NaHS Na+ + HS-
D.NH4Cl水解反应:NH4+ +2H2O NH3·H2O + H3O+
11、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25℃由水电离的c(H+)= 10-12mol/L 的溶液:Fe3+ Cl- NO3- K+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 Cl- SO42- AlO2-
C.某无色溶液:HCO3- NO3- Al3+ Ba2+
D.25℃时,pH=1的溶液: Ba2+ NO3- K+ I-
1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13、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和氯气在室温下的黑暗环境中可以稳定存在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100℃-110℃反应生成一取代产物硝基苯
C.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了溴苯
D.要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制得纯净的乙烷,可将混合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14、下列物质:①乙烷 ②乙烯 ③乙炔 ④苯 ⑤甲苯 ⑥聚乙烯,其中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 D.②③⑤⑥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1 mol甲基含7 NA个电子
B.1 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C.标况下1 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A /22.4
D.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16、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CH3-C≡C-CH=CH— -—CH3 ,该分子中最多可以有多少个原子共面( )
A.18 B.20 C.22 D.24
17、常温下,下列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中和pH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l
B.pH=3的盐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的c(H+)相等
C.0.1 mol·L—NaHC03溶液中:c(Na+)>c(HCO3-)>c(CO32一)>c(H2C03)
D.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⑧CH3COONa溶液,溶液的PH ②>③>①
18、 25℃时,5 mL O.1 m01/l的 H2S04和15 ml O.1 mol/lNa0H溶液相混合并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的pH为 ( )
A.12.3 B.11 C.3 D.1.7
19、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B>C>A=D=E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
C.若从A点到C点,可用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NH4Cl固体的方法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l2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20、已知①CH3OH(g)+H20(g)=O2(g)+3H2(g) △H=+49.O kJ/mol
②CH3OH(g)+1/202(g)=CO2(g)+2H2(g) △H=-192.9 kJ/m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30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B.①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02(g)=CO2(g)+2H2(g) △H>一192.9 kJ/mol
D.反应②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
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0.010mo1·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
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小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22、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
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 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Ⅱ、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烧碱样品5.0g,将样品配成250mL的待测液。
(2)取10.00mL待测液,用 量取注入锥形瓶中。(填仪器)
(3)用0.2000mol/L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 ,直到滴定终点。
(4)根据下列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第三次
10.00
4.20
25.70
(5)根据上述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2分)
(2)吸热(2分)
(3)B、C(2分)
(4)830(2分)
2、(1)弱碱性 (2分) ; SO42- + H2O HSO4—+ OH— (2分)
(2)HSO4- + Ba2+ = BaSO4↓+ H+ (2分)
(3)AC (2分)
(4)<(2分)
3、 (1)(2a+b)kJ·m0l- (2)c(c0)/c(C02) 50% O.5 mol/mo1 (3)> BC (4)C
二、选择题
4、A 5、C 6、A 7、B 8、D 9、C 10、D 11、B 12、D 13、A
14、C 15、D 16、B 17、D 18、B 19、C 20、C 21、C
三、实验,探究题
22、Ⅰ、(1)方程式(略) (2分) 烧瓶中形成喷泉现象 (2分)
(2) 吸收苯、溴蒸气 (2分)
Ⅱ、(2)碱式滴定管(也可使用移液管来量取)(2分)
(3)两眼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2分)
(4)0.4000mol/L(2分)
(5)80.00%(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