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40074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明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九年级理化(化学部分) 2019.1 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60分,理化合卷用时100分钟; 2. 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碳 C. 氢 D. 钙 28.“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29.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湿衣晾干 C. 水的沸腾 D. 切割玻璃 30. 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A. +2 B. +3 C. +4 D. -4 3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氯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32. 食物中显碱性的是 A. 菠萝pH=4.1 B. 柠檬pH=2.3 C. 牛奶pH=6.3 D. 蛋清pH=7.8 33. 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白光,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A. 镁带 B. 木炭 C. 铁丝 D. 硫粉 34. 5mL水中含有约1.67x1023个水分子,说明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35. 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MgO C. Cu(OH)2 D. KMnO4 36. 不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碳60 D. 木炭 37. 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 通入氧气杀菌消毒 C. 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 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38. 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 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 B. 干冰用于人工降南 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 碳素墨水书写文字档案 39. 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氯化铵: NH4Cl B. 硫酸铜粉末: CuSO4·5H2O C. 硅元素: Si D. 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40.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熄灭酒精灯 C. 量取液体 D. 移走蒸发皿 41.关于“物质的量”理解正确的是 A. 符号用"mol"表示 B. 就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 C. 就是1 mol物质的质量 D.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敬粒的集合体 42. 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做法错误的是 A. 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 量取:用量简量取蒸馏水45mL C. 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 D. 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 43.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HCO3 ∆ Na2CO3+ CO2↑+X。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X的化学式为H2O B. NaHCO3受热易分解 C. 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44. 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稀释NaOH溶液 B. 镁带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C.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氧气的溶解度 45. 经过下列操作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46. 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式量之比为7:8,当2.8gA与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 9.6g B. 4.4g C. 6.8g D. 8.8g 七、填充题(共19分) 47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由实验一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1) ______。 ② 在实验二中,发现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 (2) ______ ; 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______。 ③ 实验三为电解水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4) 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 (5) 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④ 食用油脂中含有亚油酸(C18H32O2),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亚油酸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为______ (6) ______ (填 “游离态”或“化合态”);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7) ______;1mol C18H32O2中约含______ (8) ______个氧原子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⑤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______ (9) ______。 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I. 生成物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10) ______ (填 “乙”或“丙”). II. 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1) 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12) ______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48. 右图是硝酸钾和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 (13) 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14) ______ (填 “增大”或“减小”)。 ② 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_ (15) ______物质 (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_ (16) ______ (填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 20℃时,如要提纯9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_ (17) ______ (填“10mL”“25mL”或“100mL”)规格的量简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右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19) ______ (填序号)。 A. 烧杯乙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 D. 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八、简答题(共21分) 49.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 写出仪器m和装置C的名称:仪器m______ (1) ______,装置C______ (2) ______。 ②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______;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______ (4) ______,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③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5) ______ (填 字母序号);选择D装置收集时,检验CO2已满的方法是______ (6) ______。 ④ 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学生将适量二氧化锰放入20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氧气0.025mol。 I. 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_ (7) 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II.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8) ______。 ⑤ 化学小组欲探究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用天平称量0.2gCuO,用量简量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下图所示实验(a~g 代表实验操作步骤)。 I.“步骤d”过滤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为______ (9) ______。 II. 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CuO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支持该结论的实验证据有______ (10) ______ (填序号)。 A.“步骤a”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B.“步骤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步骤f”固体质量为0.2g D.“步骤g”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0. 实验与探究是进行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碳和碳的化合物”进行以下探究。 ① 利用下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导管a处用火柴点燃)。 I. 探究CO与CuO的反应:通入气体一氧化碳,M处为氧化铜,加热前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 (11) ______;M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2) _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13) ______。 II. 探究CO2与C的反应(改为酒精喷灯):通入气体二氧化碳,M处为木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14) ______, M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 ______。导管a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 (16) ______。 ② 化学小组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______ (17) ______ 猜想二:是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 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 (17) ______ 步骤2 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______ (19) ______ 有气泡产生 [探究结论]通过探究,猜想二成立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