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师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39897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原则;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到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翻译中。 三、教学过程: 引言:文言文阅读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板块,也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考试又极易失分的部分。那么文言文阅读真的很难吗?如果你能大致翻译句子,理解文章,做题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课题呈现: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课前测试: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1.“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案】1.B 2. ①(他) 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常常用凉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全文翻译】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常常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于原文。“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过程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物名、人名、地名、官职、度量单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二)换。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常见的有把 “吾、余、予、愚”等换成“我”,把“尔、汝、若、乃”等换成“你”。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 ”如……何、奈……何、若……何”, 换成”把……怎么办,把……怎么样”   (三)调。就是调整顺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需要调整语句语序的类型大体有四种情况:   1、主谓倒装 例:“如鸣佩环”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调成“如佩环鸣”,可译为“好像是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2、定语后置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可调成 “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宾语前置 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宾结构后置 例:“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可译为”从扬州回来。”    (四)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更”“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变更、差役、赋税” 2、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你与(他)一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3、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您的病痛在肌肤之间,(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五)删。就是删除,古汉语中的发语词、结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予闻之也久。”译句:“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六)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所以译句是“威慑天下不是凭借兵器和铠甲的锋利。” 牛刀小试(课堂精练)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章指章敦,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翻译下面句子。 ① 后人粪土视之 ② 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全文翻译】   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凭借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现在,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的好几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的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唯独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不仅是书法。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样。 实战演练(课后练习) 二、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D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提示:宾语前置)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三、《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  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于关尹子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句子。   ①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译文: 答案:二、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三、1.①请教  ②问  ③介词,把2.①不仅射箭,治理国家与修养自身也都该这样。  ②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