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第5讲电化学基础提能力.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36879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第5讲电化学基础提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第5讲电化学基础提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双选题]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解析:题中给出的物质表明,该电池的总反应是2Zn+O2+2H2O===2Zn(OH)2,a烧杯中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中Zn-2e-===Zn2+,所以正确选项为A、B。 答案:AB 2.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 +2H2O===2LiOH+H2↑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及考生解决新情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电池的负极是锂,氧化剂水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质是LiOH,故A、B、D项正确;原电池中OH-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 答案:C 3.1 L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离子 Cu2+ Al3+ NO C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1 a 1 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3 mol e-通过时(忽略电解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后溶液的pH=0 B.a=3 C.阳极生成1.5 mol Cl2 D.阴极析出的金属是铜与铝 解析: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及电子守恒可知,先电解0.5 mol CuCl2,生成0.5 mol Cu和0.5 mol Cl2,再电解0.5 mol Cu(NO3)2,生成0.5 mol Cu和0.25 mol O2、1 mol H+,再电解Al(NO3)3溶液(即电解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浓度为1 mol/L,故A正确,D不正确。阳极氯离子放电只能产生0.5 mol氯气,C不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推知a应等于4,B不正确。 答案:A 4.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U型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装置中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略高于U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 C.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U型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解析: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反应开始时导气管内液面下降,说明有气体生成,是析氢腐蚀;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说明有气体被吸收,是吸氧腐蚀。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5.如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闭合K1,B为__________极,A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闭合K2,E为________极,F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检验F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往U型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________。 解析:(1)打开K2,闭合K1时,左侧装置是原电池,A作正极,B作负极。(2)打开K1,闭合K2时,右侧装置是电解池,E作阴极,F作阳极。 答案:(1)负 O2+2H2O+4e-===4OH- 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阴 2Cl--2e-===Cl2↑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F极,试纸变蓝,证明是氯气 (3)A、E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双选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钢铁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3e-===Fe3+ B.Mg—Al及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Al C.甲烷燃料电池(NaOH溶液作电解质)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2H5OH-12e-===2CO2↑+3H2O 解析:电极反应中,单质铁先变成Fe2+,A错误;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铝能反应,故铝作负极,B正确;在碱性燃料电池中,CO2应转化为CO,D错误。 答案:BC 2.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A.H2O的还原       B.NiO(OH)的还原 C.H2的氧化 D.Ni(OH)2的氧化 解析:由题中给出的电极反应可判断出做原电池时,H2是还原剂被氧化、NiO(OH)是氧化剂被还原,则充电时H2是还原产物、NiO(OH)是氧化产物,与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Ni(OH)2的氧化”正确。 答案:D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 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B.溶液pH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C.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甲=V乙 D.电极反应式:甲中阴极:Cu2++2e-===Cu,乙中负极:Mg-2e-===Mg2+ 解析:甲中总反应为:2CuSO4+2H2O2Cu+2H2SO4+O2↑,乙中总反应为:Mg+2HCl===MgCl2+H2↑,故甲溶液质量减小,乙溶液质量增大,A对;甲中生成H2SO4,pH减小,乙中消耗盐酸,pH增大,B对;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 mol时,甲中产生0.25 mol O2,乙中产生0.5 mol H2,故相同条件下,甲乙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C错;甲中阴极为Cu2+放电,电极反应为Cu2++2e-===Cu,乙中负极为Mg放电,电极反应为:Mg-2e-===Mg2+,D对。 答案:C 4.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和CuSO4混合溶液250 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只有:4OH--4e-===2H2O+O2↑ B.两极得到的气体均为混合物气体 C.若Cu2+的起始浓度为1 mol/L,则c(Cl-)起始浓度为2 mol/L D.Cu2+的起始浓度最大应小于4 mol/L 解析:根据放电顺序,阴极放电顺序为:铜离子、氢离子,阳极放电顺序为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因此阳极可能生成氯气、氧气,而阴极只能生成氢气;若Cu2+的起始浓度为1 mol/L,则阴极得到氢气11.2 L时共转移的电子数为1.5 mol,若Cl-起始浓度为2 mol/L,则阳极得到氯气0.25 mol、氧气0.25 mol,阴极转移的电子总数也为1.5 mol,符合电子守恒定律;由于阴极得到氢气,故Cu2+的起始浓度最大应小于2 mol/L。 答案:C 5.以KCl和ZnCl2 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电镀,意在考查考生对电镀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未通电前,题述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A项错误;锌的析出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B错;电镀时电解反应速率只与电流大小有关,与温度无关,C项对;镀锌层破损后,会形成铁锌原电池,铁作正极,得到保护,D项错误。 答案:C 6.[双选题]如图装置(Ⅰ)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通过,该电池工作的化学方程式为:2K2S2+KI3 K2S4+3KI,装置(Ⅱ)为电解池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则闭合K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2S-2e-===S B.K+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C.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D.当有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时,Y电极上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 解析: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电极A是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A正确;随着电池工作的进行,负极区阳离子转移到正极区,故K+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B正确;电极X上是氢离子放电,C错误;有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即电路上通过0.1 mol电子,则Y电极上产生1.12 L(标准状况)气体,D错误。 答案:AB 7.将 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 Cl-由 a 区向 b 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 Fe2+由 a 区向 b 区迁移,与 b 区的OH-形成 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 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电化学原理分析金属腐蚀过程的能力。铁板为铁和碳的合金,滴入 NaCl 溶液,形成原电池,显然 a 区为负极,溶液中 Cl-由 b区向a区迁移,A错;液滴边缘为正极区,溶解在溶液中的 O2 放电,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 对;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C 错;改用嵌有铜螺丝钉的铁板,则铁为负极,D 错。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14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 ~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A.BaSO4      B.CH3CH2OH C.Na2SO4 D.NaOH (2)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反应I和Ⅱ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做电极。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上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因此可选用易溶性强电解质溶液,排除A和B,考虑到题中要求电解时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因此不能添加NaOH。 (2)电解时铁作阳极,因此主要发生Fe-2e-===Fe2+,同时也发生副反应,即溶液中的OH-失电子被氧化生成O2。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得离子方程式。 (4)由于原电池的负极产物有水生成,所以负极必有CO参加反应,同时根据碳守恒可知A必为CO2,负极反应式可表示为CH4+4CO-8e-===5CO2+2H2O。 答案:(1)C (2)Fe-2e-===Fe2+ 4OH--4e-===2H2O+O2↑ (3)4Fe2++10H2O+O2===4Fe(OH)3↓+8H+ (4)CO2 9.(14分)M、R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其中R是用量最多的金属。甲、乙是化合物,其中甲是黑色晶体,可由R在X中燃烧得到。 (1)M与甲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法制R的低价氢氧化物的装置如图Ⅰ。a是4 mol·L-1 NaCl、1 mol·L-1NaOH的混合溶液。 ①配制a时需要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②石墨电极应与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接,通电后,R电极附近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停止实验一段时间后,在R极上部有红褐色物质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R的某氧化物粉末与M粉末混合后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a∶b,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如图Ⅱ所示,装置中出口①处的物质是________,出口②处的物质是________。该装置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解析:(1)由题干信息和框图可推得M为Al,R为Fe,甲是Fe3O4,乙为Al2O3。 (2)要想使Fe(OH)2不被氧化要确保溶液中无O2。 (3)设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yAl+3FexOy高温,yAl2O3+3xFe,Fe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与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H2的比值为a∶b,即=,因此=,故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aOb。 (4)根据排放的液体产物可知,膜左边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膜右边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答案:(1)8Al+3Fe3O44Al2O3+9Fe (2)①煮沸 ②负 生成白色沉淀 Fe+2OH--2e-===Fe(OH)2↓ ③4Fe(OH)2+O2+2H2O===4Fe(OH)3 (3)FeaOb  (4)Cl2 H2 电 化学 10.(16分)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H2SO4,又能制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1 g FeS2完全燃烧放出7.1 kJ热量,FeS2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循环工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吸收H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NiO(OH)+MH Ni(OH)2+M ①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电完成时,Ni(OH)2全部转化为NiO(OH)。若继续充电将在一个电极产生O2,O2扩散到另一个电极发生电极反应被消耗,从而避免产生的气体引起电池爆炸,此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工艺流程反应分析、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电极反应的书写等,本题最大亮点在于题目基础而灵活,如第(4)问中,将重点内容通过巧妙包装,考查学生是否能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新问题。(1)1 g FeS2完全燃烧释放出7.1 kJ热量,则4 mol FeS2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4×120×7.1 kJ=3408 kJ,故FeS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FeS2(s)+11O2(g)2Fe2O3(s)+8SO2(g);ΔH=-3408 kJ/mol。(4)①负极实际上是稀土储氢合金吸附的H2失去电子生成H+,H+再与OH-结合生成H2O,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H-e-+OH-===H2O+M。②O2被消耗相当于O2在阴极获得电子:O2+4e-+2H2O===4OH-。 答案:(1)4FeS2(s)+11O2(g)2Fe2O3(s)+8SO2(g);ΔH=-3408 kJ/mol (2)2H2O+SO2===H2SO4+H2 (3)减小H2浓度,使HI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I的分解率 (4)①MH+OH--e-===M+H2O ②2H2O+O2+4e-===4OH- 11.(14分)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等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为制备消毒液,探究并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NaClO溶液)发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若通电时,为使生成的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则电源的a电极名称为__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与其相连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1)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E.弱酸性 Ⅱ.为探究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1)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碳钢钉在该消毒液(NaClO)中的腐蚀原理,丙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同学为制备消毒液,要求阳极产生的氯气在底部,从而保证上升过程中与阴极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乙同学探究次氯酸钠的性质要充分考虑它能水解显碱性,结合说明内容可知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探究其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根据其强氧化性可知它可氧化铁生成三价铁,再考虑到溶液的碱性会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失水得到红色铁锈。在原电池中碳棒作正极,次氯酸根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氯离子。 答案:负 2H++2e-===H2↑ Cl2+2OH-===Cl-+ClO-+H2O Ⅰ.(1)> ClO-+H2OHClO+OH- (2)A、D Ⅱ.(1)碳钢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2)ClO-+2e-+H2O===Cl-+2OH-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