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解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36714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酒              D. 甲骨刻字 2.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液氮作制冷剂                                                      B. 液氢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 洗涤剂清洗去除油污 3.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4.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干冰升华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A. A                                           B. B                                           C. C                                           D. D 5.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6.2017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如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原子 序数 中文 名称 元素 符号 汉语 拼音 113 鉨 Nh nǐ 115 镆 Mc mò 117 Ts tián 118 Og ào A. 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B. Ts(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 C. Og( )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18个中子              D. 镆的元素符号是“mo”,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7.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所示的粒子分别表示4种元素                 B. ④所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①③所示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D. 若⑤中x=13时,所示的粒子属于阳离子 8.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2)3 说法正确的是(    ) A.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B. N(NO2)3是用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100% 9.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甲烷气体。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图2横线处要补全的相应微粒是                  B. 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 生活中可以利用甲烷燃烧获得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CH4+O2 CO2+2H2O 10.近日新闻报道中,火灾酿成的惨剧频频发生。同学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燃。下列防灾和逃生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②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③在加油站接打电话  ④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⑤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⑥家中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⑦酒精灯碰翻在桌面上燃起来,立即用水扑灭  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⑨当处于高层被火围困时,千万不要轻易跳楼,应想办法自救或做出应对措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A. ①④⑥⑦⑨                       B. ②③④⑥⑧                       C. ②④⑥⑧⑨                       D. ③⑤⑥⑦⑧ 1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甲: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B. 乙: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C. 丙: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D. 丁: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12.25℃时,向下列4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0 g                               B. ②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 4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D. 增加KCl固体能将K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KCl的饱和溶液 13.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等质量的三种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D.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二、多选题 14.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的现象          B. 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先撤离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          D. 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 三、填空题 15.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含量居第一位的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 周期。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原子构成的常见原子团________。 (4)由氢、氧、镁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物质的名称读成________。 (5)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四、实验题 16.水是生命之源。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 ①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集水器里收集的淡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②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 . 用化学用语表示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CaCl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7.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备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大理石固体应放在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用F收集CO2时,应从________(填“b”或“c”) 端,导入气体;检验D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右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在图中A、B、D、E 四套装置中,不能实现控制反应随制随停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___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O2 ,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氧气的体积,应从________ (填“b”或“c”)端,导入气体;并在另一端连接上一只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五、推断题 1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金属单质,F为黑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六、计算题 19.            (1)从物质分类来看,澄清石灰水属于________ 物(选填“纯净”或“混合”),其溶质属于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氧化物”)。 (2)某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 ? 七、流程题 20.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制得。 (1)写出实验室加热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反应I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X 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反应Ⅱ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从微观角度探析NaCl是由________ 构成(用化学用语表示)。 八、综合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按照2017年成都中考化学试题中设计的改进方案,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白磷不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并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准备】 (1)该探究实验需用到10% 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 g,需要水________ mL(假设:水的密度为1g/mL)。 配制该溶液的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 ④________⑤装瓶贴标签。 (2)【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如图1) 先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收集VmL 空气,连接装置。 打开弹簧夹________,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 mL.此时,测定出空气中________ 的体积,是________ mL。 (3)关闭弹簧夹K1、K2 , 再用________ 方法(填操作方法),使锥形瓶内燃烧匙上过量的白磷迅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待充分反应后,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 ,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此时,测定出的气体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_。 (4)实验二:(如图2) 把测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的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上面的坐标图(图3)所示,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 (5)【数据处理】 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 (6)【评价与反思】 由实验二采集的数据分析,你认为呼出气体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较,组成上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烧制陶瓷需要燃烧燃料,涉及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火药燃烧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是粮食发酵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甲骨文刻字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B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液氮制冷是利用液氮挥发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液氢作燃料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B符合题意; 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是利用酒精溶解碘,是物理变化,利用了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清洗去油污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利用了物理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3.【答案】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且氮气与氧气分子是均匀分布的,故图中C最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应该均匀分布,且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解答】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A符合题意; B、氨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能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不同的单质,构成他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空气的中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答 B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解答 C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答 D根据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解答 5.【答案】B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符合题意;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酸性弱,不足以形成酸雨解答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解答 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解答 6.【答案】A 【考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序数不同,故质子数不同,A符合题意; B、. Ts( )元素的质子数是117,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17,B不符合题意; C、Og( )元素是118号元素,故原子核内有118个质子,中子数不是118,C不符合题意; D、镆的元素符号是M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7.【答案】D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②③的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A不符合题意; B、④所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点子稳定结构,B不符合题意; C、①③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C不符合题意; D、当x=13时,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是阳离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解答 B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7时,失电子,大于4时,得电子 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解答 D根据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解答 8.【答案】A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解答】A、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2,A符合题意; B、N(NO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6 )=7:12,C不符合题意;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解答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解答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解答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9.【答案】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图2 中生成物中缺少2个氢原子,相应微粒是 ,A不符合题意; B、由图1可知,1个甲烷分子和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气分子,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C不符合题意;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图的信息及质量守很定律分析图2横线处要填的微粒,根据微观反应图的信息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10.【答案】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解答】①如果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因为打开门窗为房间内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①不符合题意; ②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②符合题意; ③在加油不能站接打电话  ,否则有可能引起火灾,③不符合题意; ④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利用了 隔绝氧气的原理,④符合题意; ⑤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打开排气扇时由电火花产生,可能引起爆炸,⑤不符合题意; ⑥家中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⑥符合题意; ⑦酒精灯碰翻在桌面上燃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⑦不符合题意; 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用湿毛巾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等对人体的伤害,⑧符合题意; ⑨当处于高层被火围困时,千万不要轻易跳楼,应想办法自救或做出应对措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及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受热密度会减小解答 11.【答案】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A不符合题意; B、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用塑料片盖住金属铜快速的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面粉与空气接触,在蜡烛点燃的条件下急速燃烧,引起爆炸,B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密闭体系,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能确定气密性是否良好,C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无色酚酞与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和氢气的密度解答 12.【答案】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约等于35g,故烧杯1中10g氯化钾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10g,A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约等于35g,故烧杯2中20g氯化钾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7%,B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约等于35g,故只有4烧杯是饱和溶液,C符合题意; D、增加溶质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g,则①烧杯中溶液的质量=100g+10g=110g;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 = 20 g ÷ 120 g × 100 % =16.7%,四只溶液中形成饱和溶液的只有④没有③;增加KCl固体能将K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KCl的饱和溶液 13.【答案】D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不是2:1,A不符合题意; B、粉末状的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最大,故反应最剧烈,故粉末状的固体反应对应的线最斗 ,B不符合题意; C、硝酸氨溶液水的温度降低,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镁与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当反应开始后,氧化镁的质量增加,当镁反应完后,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解答 B根据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越快解答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解答 D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二、多选题 14.【答案】A,D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A符合题意; B、碳还原氧化铜中,碳生成二氧化碳,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B不符合题意; C、为了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两个实验中都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开,后熄灭酒精灯,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碳均具有还原性解答 B根据反应中氧化铜转化为铜解答 C根据两个实验都用到了熟石灰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和碳都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解答 三、填空题 15.【答案】(1)Al (2);三 (3)OH (4)Mg(OH)2;氢氧化镁 (5)3Fe+2O2 Fe3O4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含量居第一位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是Al;(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硅是14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该元素有3个电子层,故在第三周期;(3)氢、氧原子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氢氧根,离子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加正负号来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字是1时省略不写,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H﹣  ;(4)由氢、氧、镁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 , 读作:氢氧化镁;(5)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铁,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故答案为:(1)Al(2);三(3)OH(4)Mg(OH)2;氢氧化镁(5)3Fe+2O2 Fe3O4【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分析 (3)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解答 (4)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四、实验题 16.【答案】(1)氧气/O2 (2)2H2O 2H2↑+O2↑ (3)物理;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4;40:71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是氢气,故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O2↑;(3)①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检验软硬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 ②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x+(-2) 2=0,x=+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氯化钙中钙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40:71; 故答案为:(1)氧气/O2(2)2H2O2H2↑+O2↑(3)物理;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4;40:71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解答 (2)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解答 (3)根据水蒸气变成水是物理变化,通过肥皂水区分硬软水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元素质量比的算法解答 17.【答案】(1)C;2KMnO4 K2MnO4+MnO2+O2↑ (2)有孔塑料板上;CaCO3+2HCl=CaCl2+H2O+CO2↑;b;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长颈漏斗内的液柱不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3)B;不能使固液分离 (4)2H2O2 2H2O+O2↑;B;c;量筒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故答案为:固固加热型装置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应放在有孔塑料板上;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F装置是多功能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选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气体应从长管b导入;检验D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右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长颈漏斗内的液柱不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3)A、B、D、E 四套装置中,ADE都可以通过关闭止水夹使固液分离,而B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后不能使固液分离, 故答案为:B;(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不能放在塑料板上,故最好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用F装置收集并测定氧气的体积,气体应从c管导入;水从b管流入量筒中,量取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1)C;2KMnO4 K2MnO4+MnO2+O2↑(2)有孔塑料板上;CaCO3+2HCl=CaCl2+H2O+CO2↑;b;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长颈漏斗内的液柱不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3)B;不能使固液分离(4)2H2O2  2H2O+O2↑;B;c;量筒 【分析】(1)制取氧气有加热和不加热两种,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知,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 (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D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右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长颈漏斗内的液柱不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3)在给出的装置中,不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是B,原因过程中不能形成固液分离 (4)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最好的装置是B,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若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体积,气体应从c管导入;水从b管流入量筒中,量取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 五、推断题 18.【答案】(1)C;Fe2O3 (2)CO2+C 2CO (3)Fe+CuSO4=FeSO4+Cu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二者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故A可能是C,B可能是Fe2O3 , D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红色的G, 故D是铁,C是二氧化碳,C与A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E,故E可能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能生成G,经验证,假设成立,故A是C,B是Fe2O3;(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 2CO;(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C;Fe2O3(2)CO2+C2CO(3)Fe+CuSO4=FeSO4+Cu【分析】根据已有知识,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A和B反应生成C和D,则A是碳,B是三氧化二铁,C和D是二氧化碳或铁,G为紫红色金属单质,则G是铜,D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则C是铁,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反应生成铜,则F是氧化铜,带入验证即可 六、计算题 19.【答案】(1)混合;化合物 (2)0.88g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是化合物;(2)设完全反应1.48g 的氢氧化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4 74 x 1.48g = x=0.88g 答:完全反应1.48g 的氢氧化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 故答案为:(1)混合;化合物(2)0.88g 【分析】(1)根据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解答 (2)利用氢氧化钙的质量结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七、流程题 20.【答案】(1)2KClO3 2KCl+3O2↑ (2)H2O (3)NaClO3+KCl═KClO3↓+NaCl (4)Na+和Cl﹣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物中已经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故3X中有3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故X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3)氯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ClO3+KCl═KClO3↓+NaCl;(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表示为:Na+和Cl﹣; 故答案为:(1)2KClO3  2KCl+3O2↑(2)H2O(3)NaClO3+KCl═KClO3↓+NaCl(4)Na+和Cl﹣【分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解答 (3)根据氯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和氯化钠解答 (4)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解答 八、综合题 21.【答案】(1)5;45;溶解 (2)K1、K2;二氧化碳;V﹣V1 (3)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4P+5O2 2P2O5;×100% (4)X;水蒸气冷凝 (5)76.66% (6)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50g 质量分数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5g ;故50g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g-5g=45g,根据v= 计算得,水的体积为45mL;配制该溶液的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 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2)打开弹簧夹K1、K2 , 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排入量筒中的水的体积是V1 mL,空气的体积是VmL,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是V﹣V1;(3)关闭弹簧夹K1、K2 ,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K2 ,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说明该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V1- V2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4)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减少,故是X;由图可知Y 是水蒸气,故在60s后由于水蒸气冷凝,故含量逐渐减少;(5)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50%= 76.66%;(6)由实验可知,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故答案为:(1)5;45;溶解(2)K1、K2;二氧化碳;V﹣V1(3)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4P+5O2 2P2O5;(4)X;水蒸气冷凝(5)76.66%(6)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及配置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 (2)根据试验之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 (3)根据操作过程及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解答 (4)根据图示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增多,氧气的量减少解答 (5)根据图示及题中信息进行解答 (6)根据呼吸作用过程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