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大班美术《书包》教案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班美术《书包》教案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课题:《书包》
1.2 学科领域:大班美术
1.3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书包、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书包的外观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细节,并运用到绘画中
3.2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绘画,表达自己对书包的认识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图片、实物书包、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4.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5.1 引入:展示实物书包,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书包的特点
5.2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5.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书包,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5.4 实践:幼儿自行绘画书包,教师巡回指导
5.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
6.1 课题:《书包》
6.2 重点提示:观察书包细节、绘画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书包,并尝试绘画出来
7.2 提交方式:将作品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
8.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8.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引导幼儿观察和绘画
8.3 反思教学效果:幼儿对课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拓展及延伸
9.1 延伸课题:让幼儿尝试绘画其他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9.2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绘画比赛,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才华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课题:《书包》
本课通过观察和描绘书包的外观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1.2 学科领域:大班美术
1.3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书包、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书包的外观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细节,并运用到绘画中。
3.2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绘画,表达自己对书包的认识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图片、实物书包、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4.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5.1 引入:展示实物书包,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书包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个书包,它是什么颜色的?有哪些图案?"
5.2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今天我们要用画笔和彩色铅笔来画一个书包,先用铅笔勾勒出书包的轮廓,然后再用颜色填充。"
5.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书包,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我来给你们示范一下,用铅笔勾勒出书包的形状,然后再用颜色填充。"
5.4 实践:幼儿自行绘画书包,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们开始画吧,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5.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大家来看一下,谁画的书包最好看?"
六、板书设计
6.1 课题:《书包》
6.2 重点提示:观察书包细节、绘画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书包,并尝试绘画出来。
7.2 提交方式:将作品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
8.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我觉得这个课题很适合小朋友,他们都喜欢画画,而且书包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
8.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引导幼儿观察和绘画。
"我觉得我示范得还不够清楚,下次我要更加详细地讲解每一步骤。"
8.3 反思教学效果:幼儿对课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能够画出一个基本的书包,但还有一些小朋友需要更多的指导。"
九、拓展及延伸
9.1 延伸课题:让幼儿尝试绘画其他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你们还想画什么学习用品呢?"
9.2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绘画比赛,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才华。
"我们下次可以办一个绘画比赛,看看谁画得最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课题:《书包》
在选择课题时,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以书包为绘画对象,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贴近他们的生活。
1.2 学科领域:大班美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以及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书包、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在使用教学素材时,要注意观察书包的细节,如颜色、图案、形状等,以便于幼儿观察和绘画。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书包的外观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外观和功能,让他们能够描述书包的特点。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书包。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细节,并运用到绘画中。
在绘画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细节,如颜色、图案、形状等,并让他们将这些细节运用到绘画中。
3.2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绘画,表达自己对书包的认识和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观察书包,并让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书包的认识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图片、实物书包、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在选择教具时,要确保实物书包的颜色、图案、形状等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在准备学具时,要确保画笔和彩色铅笔的质量,以便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绘画。
五、教学过程
5.1 引入:展示实物书包,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书包的特点。
在引入环节,可以让幼儿触摸实物书包,观察其颜色、图案、形状等特点,并让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
5.2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在讲解环节,要详细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勾勒轮廓、如何填充颜色等。
5.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书包,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在示范环节,要详细示范绘画书包的步骤,让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
5.4 实践:幼儿自行绘画书包,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践环节,要让幼儿自己尝试绘画书包,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在展示环节,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
6.1 课题:《书包》
在板书设计中,要将课题《书包》清晰地展示给幼儿。
6.2 重点提示:观察书包细节、绘画技巧和方法。
在板书设计中,要列出观察书包细节和绘画技巧和方法的重点提示,方便幼儿回顾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书包,并尝试绘画出来。
在作业设计中,要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家里的书包,并尝试绘画出来,以巩固所学知识。
7.2 提交方式:将作品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
在提交方式中,要让幼儿将作品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八、课后反思
8.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在课后反思中,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8.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引导幼儿观察和绘画。
在课后反思中,要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引导幼儿观察和绘画,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8.3 反思教学效果:幼儿对课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课后反思中,要思考幼儿对课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九、拓展及延伸
9.1 延伸课题:让幼儿尝试绘画其他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在拓展延伸中,可以让幼儿尝试绘画其他学习用品,以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9.2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绘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温和亲切的语调,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描述绘画步骤,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跟随。
二、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观察、绘画和展示。在示范环节,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确保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
三、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在引入环节,可以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书包?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实践环节,可以问:“你们在绘画书包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四、情景导入
在引入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如:“有一天,我们的书包突然变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书包,它会带着我们一起去冒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这个神奇的魔法书包吧!”
五、教案反思
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语言表达、时间分配、课堂提问等,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幼儿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六、拓展及延伸
在课后,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绘画表现,鼓励他们尝试绘画其他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等,以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绘画比赛或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教学内容清单
2. 教学目标说明
3. 教学难点与重点列表
4. 教具与学具准备清单
5. 教学过程步骤详解
6. 板书设计示例
7. 作业设计指导
8. 课后反思问卷
9. 拓展及延伸活动方案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按照约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2. 未达到约定的教学目标
3. 未妥善保管或使用教具与学具
4. 未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5. 未按照板书设计进行教学
6. 未按照作业设计进行评价
7.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反思
8. 未按照拓展及延伸活动方案进行活动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学内容: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具体教学活动和材料。
2. 教学目标:指教师设定的,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学习成果。
3. 教学难点与重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或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4. 教具与学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教学物品和学生使用的学习用品。
5. 教学过程: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6. 板书设计:指教师在课堂上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的书写设计。
7. 作业设计:指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任务。
8. 课后反思:指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评价的过程。
9. 拓展及延伸活动: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的额外教学活动。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幼儿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解决办法: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
2. 问题: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办法:提供更多示范和指导,鼓励幼儿尝试和探索
3. 问题:时间分配不合理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教学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
4. 问题: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办法: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5. 问题:家长对教学效果不满意
解决办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
2. 幼儿家庭教育辅导
3. 幼儿园教师培训和评估
4. 幼儿艺术兴趣培养和比赛
5. 家长参与幼儿学习进展跟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