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巧运水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巧运水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水的性质
1.2 运送水的方法
1.3 水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新课展示
5.3 实践操作
5.5 互动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6.2 板书结构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2 作业要求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2 教学改进措施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9.2 延伸思考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水的性质
1.1.1 水的透明度
1.1.2 水的流动性
1.1.3 水的溶解能力
1.2 运送水的方法
1.2.1 传统运送工具
1.2.2 现代运送技术
1.2.3 创新运送方式
1.3 水的用途
1.3.1 生活用水
1.3.2 农业灌溉
1.3.3 工业应用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了解水的性质
2.1.2 认识不同的运送水的方法
2.1.3 掌握水的用途
2.2 技能目标
2.2.1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2.2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2.3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2.3 情感目标
2.3.1 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3.2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3.3 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1.1 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3.1.2 掌握各种运送水的方法和创新方式
3.2 教学重点
3.2.1 认识水的性质
3.2.2 了解水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1.1 水杯
4.1.2 滴管
4.1.3 模具
4.2 学具准备
4.2.1 实验记录表
4.2.2 画笔和纸张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情景引入:洪水来袭,村庄被困,如何运送水源?
5.1.2 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经验
5.2 新课展示
5.2.1 介绍水的性质:透明度、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5.2.2 展示运送水的方法:传统运送工具、现代运送技术和创新运送方式
5.3 实践操作
5.3.1 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5.3.2 创新实践:设计并制作一个运送水的工具
5.4.1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和创新设计
5.5 互动环节
5.5.1 提问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6.1.1 水的性质:透明度、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6.1.2 运送水的方法:传统、现代和创新
6.1.3 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和工业
6.2 板书结构
6.2.1 水的特性与运送
6.2.2 副科学实验与创新实践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1.1 完成实验记录表
7.1.2 设计一个运送水的创新工具
7.2 作业要求
7.2.1 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7.2.2 创新设计要有创意和实用性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1.1 学生对水的性质和运送方法的掌握程度
8.1.2 学生参与实验和创新实践的情况
8.2 教学改进措施
8.2.1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8.2.2 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9.1.1 参观水源地和水厂
9.1.2 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9.2 延伸思考
9.2.1 探讨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
9.2.2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水的性质
1.1.1 水的透明度: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能够让光线透过。这是因为水分子小,能够使光线在其间传播。
1.1.2 水的流动性:水具有流动性,能够流动和渗透。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有氢键,使得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和粘度。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1.1 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导致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3.1.2 掌握各种运送水的方法和创新方式:学生可能对现代运送技术和创新运送方式不够了解,难以把握其原理和应用。
3.2 教学重点
3.2.1 认识水的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水的透明度、流动性和溶解能力,这些都是水的基本特性。
3.2.2 了解水的用途:学生需要了解水在生活、农业和工业中的各种应用,以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1.1 水杯:用于展示水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4.1.2 滴管:用于观察水的溶解能力。
4.1.3 模具:用于制作运送水的工具。
4.2 学具准备
4.2.1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创新设计。
4.2.2 画笔和纸张: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设计创新工具。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情景引入:通过情景模拟洪水来袭,村庄被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送水源。
5.1.2 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水的性质和运送方法的想法和经验。
5.2 新课展示
5.2.1 介绍水的性质: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水的透明度、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5.2.2 展示运送水的方法:通过视频或实物展示传统运送工具、现代运送技术和创新运送方式。
5.3 实践操作
5.3.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5.3.2 创新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运送水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5.5 互动环节
5.5.1 提问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疑问,进行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6.1.1 水的性质:透明度、流动性和溶解能力,以及其分子原理。
6.1.2 运送水的方法:传统、现代和创新方式,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6.1.3 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和工业,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6.2 板书结构
6.2.1 水的特性与运送
6.2.2 副科学实验与创新实践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1.1 完成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7.1.2 设计一个运送水的创新工具:结合实验结果和创新思维,设计一个运送水的工具,并描述其原理和应用。
7.2 作业要求
7.2.1 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水的流动性和溶解能力。
7.2.2 创新设计要有创意和实用性:要求学生的创新设计不仅要富有创意,还要具有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1.1 学生对水的性质和运送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8.1.2 学生参与实验和创新实践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创新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8.2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水的性质和运送方法时,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比作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语调要适中,既不过高也不过低,保持平稳,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3. 课堂提问:在课堂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认为水是如何流动的?”或者“你们能想到哪些创新的运送水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情景导入: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洪水来袭,村庄被困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他们对运送水源的思考。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模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情景。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覆盖了水的性质和运送方法的重要知识点,是否合适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实验环节是否能够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活动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水的性质和运送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估。
4.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的结果,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足,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5.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这可以帮助我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教案
2. 教学技巧和窍门
3. 违约行为及认定
4. 法律名词及解释
5.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 所有应用场景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提供教学资源
2. 甲方提供的教学资源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
3.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4.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教学活动
5. 乙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费用
6. 乙方未按照约定的方式使用教学资源
7. 乙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学习活动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计划和指导文件。
2. 教学技巧和窍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3.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行为。
4. 教学资源:用于教学活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5. 应用场景:合同约定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场所和环境。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甲方提供的教学资源不符合质量标准
解决办法:甲方应及时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或乙方有权拒绝接收不符合质量的教学资源,并要求甲方进行整改。
2. 问题: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教学活动
解决办法:甲方应按时完成教学活动,如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完成,应提前通知乙方,并协商延期。
3. 问题:乙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费用
解决办法:乙方应按时支付费用,如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支付,应提前通知甲方,并协商延期支付。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甲方提供教学资源,乙方使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2. 甲方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教学活动,乙方按时支付费用。
3. 甲方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乙方按照约定的方式使用教学资源。
4. 乙方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学习活动,甲方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