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幼儿园大班教案《月亮船》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幼儿园大班教案《月亮船》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故事内容简介
1.2 角色介绍
1.3 月亮与船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部分
5.2 新课讲解
5.3 互动环节
5.4 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
6.2 板书内容
6.3 板书结构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2 作业要求
7.3 作业评价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2 教学改进措施
8.3 学生反馈分析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故事推荐
9.2 亲子活动建议
9.3 月亮主题教育活动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故事内容简介
教案如下:本课将讲述一个关于月亮和船的温馨故事。《月亮船》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中秋节晚上,搭乘月亮船穿越云层,与月亮上的嫦娥相遇,一起分享美食、观赏花灯的故事。
1.2 角色介绍
教案如下:故事主要角色有小兔子、嫦娥、玉兔等。通过这些角色的互动,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1.3 月亮与船的象征意义
教案如下:月亮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而船则是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象征。本课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这种象征意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教案如下: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认识故事中的角色,理解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
2.2 技能目标
教案如下: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2.3 情感目标
教案如下: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和友情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性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教案如下:让幼儿理解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以及故事中所传递的团圆、幸福的情感。
3.2 教学重点
教案如下: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教案如下:准备课件、故事图片、月亮和船的道具等。
4.2 学具准备
教案如下:准备画纸、彩笔、贴纸等,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部分
教案如下:以中秋节为背景,引导幼儿谈论关于月亮和船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5.2 新课讲解
教案如下:讲述《月亮船》的故事,通过图片和道具展示,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引导他们思考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
5.3 互动环节
教案如下: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4 实践操作
教案如下:让幼儿利用画纸、彩笔、贴纸等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月亮船,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案如下:回顾故事内容,强调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引导幼儿珍惜亲情和友情。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
教案如下:以“月亮船”为主题,设计板书。
6.2 板书内容
教案如下:板书包含故事情节、角色介绍、象征意义等要素。
6.3 板书结构
教案如下: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将故事情节、角色介绍、象征意义等内容有序地呈现出来。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教案如下: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月亮船》的故事,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7.2 作业要求
教案如下:要求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7.3 作业评价
教案如下:以家长反馈和幼儿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教案如下: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8.2 教学改进措施
教案如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8.3 学生反馈分析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故事推荐
教案如下:推荐与月亮主题相关的的故事,如《嫦娥奔月》、《月亮姑娘》等。
9.2 亲子活动建议
教案如下: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中秋节的灯笼,增进亲子关系。
9.3 月亮主题教育活动
教案如下:组织幼儿开展月亮主题的绘画活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故事内容简介
教案如下:《月亮船》是一则发生在中秋节的温馨故事。故事讲述了小兔子在中秋节晚上,乘坐月亮船与嫦娥相遇,并一起分享美食、观赏花灯的经历。通过这个故事,幼儿能够了解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放灯笼等。
1.2 角色介绍
教案如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小兔子、嫦娥和玉兔。小兔子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角色,嫦娥是月亮上的仙女,玉兔则是嫦娥的宠物。通过这些角色的互动,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理解故事的意义。
1.3 月亮与船的象征意义
教案如下:月亮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而船则是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象征。在故事中,小兔子乘坐月亮船,象征着追求幸福和实现梦想。通过引导幼儿思考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教案如下:通过学习《月亮船》这个故事,幼儿应该能够了解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并理解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
2.2 技能目标
教案如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互动环节,幼儿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倾听、表达和想象能力。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
教案如下:通过故事中的温馨情节,幼儿能够培养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增强情感交流能力。例如,在互动环节中,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友好相处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教案如下:对于幼儿来说,理解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这两个象征意义的理解。
3.2 教学重点
教案如下: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故事的学习,掌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教案如下: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需要准备课件、故事图片、月亮和船的道具等教具。课件可以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故事图片可以用来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角色和情节;月亮和船的道具可以让幼儿亲自操作,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4.2 学具准备
教案如下:为了让幼儿能够亲自动手操作,需要准备画纸、彩笔、贴纸等学具。画纸和彩笔可以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月亮船;贴纸可以用来装饰月亮船,增加幼儿的动手乐趣。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部分
教案如下:在导入部分,可以以中秋节为背景,引导幼儿谈论关于月亮和船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可以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吗?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学习兴趣。
5.2 新课讲解
教案如下:在讲解新课时,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课件、展示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月亮和船的象征意义,例如:“小兔子乘坐月亮船,象征着什么?你们觉得月亮和船代表着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思考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5.3 互动环节
教案如下:在互动环节,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思想和行动。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4 实践操作
教案如下: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让幼儿利用画纸、彩笔、贴纸等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月亮船。例如,可以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心中的月亮船,并可以用贴纸来装饰月亮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讲述故事时,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适当的语调变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通过提高语调来表达故事的紧张情节,通过降低语调来表达故事的温馨情节。
2. 在提问环节,使用引导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思考。例如,可以问:“你们觉得小兔子为什么会乘坐月亮船呢?”,“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二、时间分配
1.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例如,可以分配一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2. 在课堂提问环节,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要急于打断幼儿的回答,而是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三、课堂提问
1. 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可以问:“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兔子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你们认为月亮和船象征着什么意义呢?”
2. 在提问环节,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例如,可以展示中秋节的灯笼、月饼等图片,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
2. 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让幼儿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故事的发生场景。例如,可以描述小兔子乘坐月亮船穿越云层,与嫦娥相遇的情景。
五、教案反思
1. 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之处。例如,可以思考是否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幼儿在课堂上感到无聊或困惑。
2.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环节时间分配不足,可以在下一次教学中适当延长该环节的时间。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1 《教案如下:》
1.2 《重点和难点解析》
1.3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4 《违约行为及认定》
1.5 《法律名词及解释》
1.6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7 《所有应用场景》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2.1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提供教学内容,或提供的教学内容不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视为违约。
2.2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分配教学时间,或未按照约定进行课堂提问和互动的,视为违约。
2.3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情景导入,或未使用生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视为违约。
2.4 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教案反思,或未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的,视为违约。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3.1 教案如下: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的详细教学计划和指导书。
3.2 重点和难点解析:指的是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分析和解释。
3.3 教学技巧和窍门: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教学效果。
3.4 违约行为:指的是合同一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行为。
3.5 教案反思: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问题:教案内容不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解决办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案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效果。
4.2 问题: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3 问题: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办法:采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互动环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4 问题: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现不佳。
解决办法:给予幼儿足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五、所有应用场景:
5.1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
5.2 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
5.3 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5.4 幼儿园想象力培养
5.5 幼儿园情感态度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