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品味朴素的语言和反复的语言形式,感受“我”在园子的快乐、自由。
学习方法:“读、思、写”三结合
一、读思结合,整体感受园子
1.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萧红的文章,节选自《呼兰河传》。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2.读思结合,理清写作思路。
引:祖父的园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首先让我们走进这篇略读课文去看看吧。【课件】,边读边思考【读 思】,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1)学生读、思。
(2)反馈,顺学板书。
【1-3 美丽的】【4-15快乐的】【16-20 自由的】
(3)指板书,梳理小结。
把大家刚才交流的结果梳理一下。祖父的园子,先写了这是一个( )的园子,再写了是一个()的园子,最后写了这是一个()的园子。
二、读思结合,感受自由园子
(一)读思结合,感受 “我”的自由快乐(4-15自然段)
1.教师:美丽的园子,美丽的景,刚才大家初读课文,在交流中已经有所感受了。
2.现在,让我们走进快乐的园子,【课件】自由朗读4-15自然段,选择一处表现“我”快乐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感受那份快乐,待会儿交流交流。
3.反馈。我们分享一下:
(1)“浇菜下雨啦”营造情境:分享一下。(师)我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接读:下雨啰!下雨啰! (太开心了!)
(2)“祖父干嘛,我就干嘛”师生对读:祖父栽花,我就——祖父拔草,我就——(捉虫);祖父擦汗,我就——祖父收割,我就——;(真好玩!)
4.引入祖父对话:刚才,我们找到了萧红做的好玩的事情,感受到了快乐。但是大家都把她和祖父的这段对话给丢在了一边。从这段话里,你【课件:出示第6-12自然段内容】能不能感受到快乐呢?用心地读读吧!
(1)哪里感受到快乐?
(2)明明都犯了错误,怎么还那么得意洋洋的?难道不怕祖父吗?不怕。
(3)为什么不怕祖父?扣“笑”。——找关键词。【课件】
(4)从祖父的“笑”读懂了什么?爱。——平实的词语,隐藏深情。
(5)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教师旁白)
5.学生分角色齐读。教师读旁白。
6.小结:因为祖父的无限疼爱,萧红才会开心,快乐。甚至在犯了错误后,依然得意洋洋,快乐得很!,非常自由、快乐。难怪在萧红眼里,(指板书)祖父的园子是个(快乐)的园子。
在快乐的园子里,萧红这样一个快乐自由的人,她眼里所看到的动物、植物,又会是怎样的呢?
(三)细读品读——物的自由快乐(聚焦:17)
【课件:17自然段】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待会儿说说你读着的感受。
1.自由朗读,感受自由。
(1)反馈,问:知道倭瓜是什么吗?(南瓜)
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在读中享受到这分自由。
点拨:自由的感觉,真好!
2.齐读(好,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自由吧!师引生接:倭瓜愿意。。。就。。。。;
3.物我合一朗读。
(1)师与两生对读。
教师:是啊,因为萧红是快乐的、自由的,在她的眼里,一切都变成自由的了。萧红看着眼前的倭瓜,黄瓜、玉米,看着看着,呀!我自己仿佛就成了倭瓜、黄瓜、玉米了。我是倭瓜,我愿意。。。随机指生接读,你就是黄瓜,(我愿意。。。。),你就是玉米,(我愿意。。。)
(2)全班齐读。
全班一起来:老师引读:我是倭瓜,我愿意。。。就。。。,我是黄瓜,我愿意。。。就。。。,我是玉米,我愿意。。。就。。。
(3)带着这颗自由的心,让我们再放眼望望祖父的园子吧。【课件】
(指板书)在美丽的园子里,原本看到的只是【课件】——生接读: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但是,在自由的萧红眼里,她看到的却是——【蝴蝶】学生接读: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指板书)在美丽的园子里,【课件】原本看到的只是——生接读: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但在自由的萧红眼里,她看到的却是【课件】——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教师:如果说,在美丽的园子里,这些动物植物只是因生命而自然地存在,那么在极度自由的萧红眼里,这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到处都是自由的精灵。正如课文中所说到的那样【课件】——齐读:一切。。。。。。。自由的。
4.教师:多么美妙的自由感受。孩子们,为什么我们一读这段文字,就很明显地感受自由了呢?找找看,在写法上一定藏着个小秘密?
预设:排比,拟人。认可。
师:倭瓜愿意。。。就(生接)。。。黄瓜愿意。。。就。。。玉米愿意。。。就。。。【课件变红】看,反反复复在用“愿意。。。就。。。”这些词语句式来写,萧红称他这种写法为反复。【反复】在她的原著呼兰河传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她用反复的手法写下的语段。
孩子们,用上特别的写法,往往就能表达特别的心情。虽然这段文字朴素,但却让人感受到无限的自由。
5.小结。孩子们,自由的人,自由的景。当然,这个园子就是——(指板书)自由的了。
三、读写结合,感受表达特点
教师:孩子们,童年的萧红在这个自由的园子里,想玩就玩,想闹就闹。玩累了——课件【生读: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萧红又看到:倭瓜愿意。。。就。。。(梦幻读)
【课件】睡梦中,萧红又开始在园子里玩起来、闹起来……请发挥想象,把自己当作萧红,写下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生活。
提醒:借用反复的手法,以“不知不觉,我就进入了梦乡……”开头, 写一个片段。
(1) 学生动笔写。
(2) 反馈说。点:自由快乐。
四、拓展课外
教师:(指板书总结)在我们的课文里,在你们写的片段里,我们都能感受到萧红的自由快乐。童年的萧红,就是在祖父万般的疼爱下,在这个美丽的、快乐的、自由的园子里幸福生活。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的美好回忆。再次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