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跳高跨越式教案精选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跳高跨越式教案精选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跳高基本概念
1.2 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1.3 训练方法与比赛规则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与激发兴趣
5.2 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
5.3 实践训练与指导
5.4 巩固与提高
5.5 课堂小结与评价
六、板书设计
6.1 跳高基本概念
6.2 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要点
6.3 训练方法与比赛规则简述
七、作业设计
7.1 课后练习内容
7.2 作业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2 教学方法与策略改进
8.3 学生反馈与建议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比赛与赛事介绍
9.2 跳高运动的发展趋势
9.3 跳高运动锻炼身体的作用与价值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跳高基本概念
跳高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田径运动项目,运动员需要克服一定高度的横杆,横杆的形状、质地和放置方式有一定的规定。跳高有多种不同的技术类型,其中跨越式跳高是其中一种。
1.2 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包括起跳、摆动、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起跳是跳高的第一步,需要运动员使用双脚起跳,同时用力将身体向上推起;摆动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后,将双臂和双腿向摆动,以增加起跳的高度;过杆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和摆动后,将身体向上推起到横杆上方,并顺利跨过横杆;落地是指运动员在过杆后,将身体安全地降落到地面。
1.3 训练方法与比赛规则
训练方法包括基本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比赛规则包括比赛场地、比赛时间、比赛人数、犯规判定等。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跳高的基本概念,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能够进行简单的跳跃训练。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模仿,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提高跳跃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要领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3.2 教学重点
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能够进行简单的跳跃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横杆、跳高垫、测量尺、计时器等。
4.2 学具准备
学生需要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准备进行跳跃训练。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与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跳高比赛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跳高运动。
5.2 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
教师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讲解和示范,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5.3 实践训练与指导
学生分组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实践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5.4 巩固与提高
学生进行反复的跳跃练习,逐渐提高跳跃高度和稳定性。
5.5 课堂小结与评价
六、板书设计
6.1 跳高基本概念
6.2 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要点
6.3 训练方法与比赛规则简述
七、作业设计
7.1 课后练习内容
学生回家后进行跨越式跳高的练习,并记录下自己的跳跃高度和感受。
7.2 作业评价标准
学生根据练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8.2 教学方法与策略改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8.3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进行认真的听取和考虑。
九、拓展及延伸
9.1 相关比赛与赛事介绍
介绍一些国际和国内的跳高比赛和赛事,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跳高的信息。
9.2 跳高运动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了解跳高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9.3 跳高运动锻炼身体的作用与价值
让学生了解跳高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以及跳高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跳高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跳高的定义和分类。跳高是一种田径运动,运动员需要跨越一定高度的横杆,横杆的形状、质地和放置方式有一定的规定。跳高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技术类型,包括跨越式、背跃式、俯卧式等。
1.2 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包括起跳、摆动、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每个阶段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起跳是跳高的第一步,需要运动员使用双脚起跳,同时用力将身体向上推起;摆动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后,将双臂和双腿向摆动,以增加起跳的高度;过杆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和摆动后,将身体向上推起到横杆上方,并顺利跨过横杆;落地是指运动员在过杆后,将身体安全地降落到地面。
1.3 训练方法与比赛规则
训练方法包括基本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每种训练方法的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比赛规则包括比赛场地、比赛时间、比赛人数、犯规判定等。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犯规判定的相关规定,以避免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犯规行为。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跳高的基本概念,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能够进行简单的跳跃训练。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跳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模仿,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提高跳跃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训练过程,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积极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对跳高的热情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横杆、跳高垫、测量尺、计时器等。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教具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践训练和比赛中的安全。
4.2 学具准备
学生需要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准备进行跳跃训练。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着装和鞋子是否符合运动要求,以保证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与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跳高比赛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跳高运动。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跳高的兴趣和热情。
5.2 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
教师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讲解和示范,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提供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动作。
5.3 实践训练与指导
学生分组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实践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训练过程,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5.4 巩固与提高
学生进行反复的跳跃练习,逐渐提高跳跃高度和稳定性。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巩固和提高情况,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跳跃能力和技术水平。
5.5 课堂小结与评价
六、板书设计
6.1 跳高基本概念
6.2 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要点
6.3 训练方法与比赛规则简述
七、作业设计
7.1 课后练习内容
学生回家后进行跨越式跳高的练习,并记录下自己的跳跃高度和感受。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2 教学方法与策略改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语调要生动、富有感染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技术动作时,可以使用示范动作结合语言描述,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要点。
二、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讲解和示范环节,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实践训练环节,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三、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在讲解技术动作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动作要领的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在实践训练环节,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训练方法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四、情景导入
通过播放跳高比赛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高运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可以结合现实中的比赛场景,让学生了解跳高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跳高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跳高历史和著名运动员的介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考虑引入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评价
在课后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一些相关内容,如跳高运动的发展趋势、锻炼身体的作用等,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跳高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跳高跨越式教案精选
2. 教学技巧和窍门指导
3. 教学评价与反思
4. 学生作业设计与范例
5. 课堂实践训练指导
6. 跳高比赛规则简述
7. 安全指南与事故预防
8. 学绩记录与分析
9. 教学资源与器材清单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提供教案或教学资源
2. 教案内容与实际教学不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师未能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或未能完成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5. 未能提供适当的教学器材或设施,影响教学效果
6. 违反教学纪律,如迟到、早退、擅自变更课程等
7. 未能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进行准确记录和评价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
2. 教学资源:用于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材料、设备和信息化资源
3.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
4. 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5. 安全问题:教学中可能引发人身伤害的问题
6. 教学纪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教案与实际教学不符
解决办法:及时调整教案,确保与实际教学相符
2. 教学资源不足
解决办法:向学校或相关部门申请增加教学资源
3. 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解决办法:立即停止教学活动,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4. 教师未能完成教学目标
解决办法: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辅导
5. 学绩记录不准确
解决办法:建立完善的成绩记录系统,确保数据准确性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2.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
3. 体育培训机构教学
4. 学生个人训练与比赛准备
5. 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培训
7. 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
8. 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9. 安全教育教学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