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国
世界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民主制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
科技
科技落后
先进的工业革命成果
军事
冷兵器,作战能力低
船坚炮利
社会
阶级矛盾尖锐
迅速发展
对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2、《南京条约》的内容、性质
内容: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方面: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激化了阶级矛盾,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经济方面: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思想文化方面:列强破坏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4、列举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在学习西方方面的贡献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林则徐:办译馆、编写《四洲志》;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徐继畬:编写《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
②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④理论指导: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影响
内容:提出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3、《资政新篇》的内容
内容: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何处去的问题;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根本原因)
②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⑤战略上的失误(孤军北伐)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①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 ②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洋务运动
背景
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奕诉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目的
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旗号
自强、求富
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建立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等
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结果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影响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局限性: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以失败而告终,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没有达到。
8、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①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欧美列强采取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②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③清政府:腐败懦弱;
④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9、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战争阶段
主要战役
爱国将领
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1894—1895
丰岛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左宝贵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黄海战役
邓世昌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威海战役
丁汝昌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
《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影响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①便利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②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赔款2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 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①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维新思想的传播
2、 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开始标志、基本内容
序幕:公车上书;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基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3、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客观原因:①守旧势力很强大;
②维新派缺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4、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历史地位: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5、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
6、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口号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7、评价义和团运动
评价: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
①进步性:能够争取爱国官兵,动员民众反帝。
②局限性:盲目排外;放松对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警惕。
1、 《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内容:(1)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洁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