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归纳概括类题型强化复习
一、知识网络构建:答题思路
考生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时往往因概括不准、要点不全造成失分。从考场答卷情况来看,概括不准、要点不全的原因主要是缺失4种意识:层次意识、逻辑意识、归纳意识、统一意识。
1.层次意识:切分层次,合并“同类项”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定位材料范围,概括每段段意,切分层次。(如上面“名师评卷”)
第二步,合并相同内容的信息为一类。
第三步,采用“截”(截取重要的语段和语句)、“删”(删掉不重要的信息,使答案精练)、“改”(将原文中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即转换符合题目要求的文字表述)的方法组织答案。
2.逻辑意识:认真审题,问答一致
认真审题,要有问什么答什么的意识,答案和问题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答非所问、似是而非,不仅是语言组织的问题,还是思维不够严密的表现。比如问“为什么……”,答案就应表述为“因为……”或者“原因是……”。题干(问题)和答案之间应表述贯通。
3.归纳意识:留主舍次,寻找“上位”
(1)留主舍次
归纳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加以扼要叙述。它不是照抄原文,也不是简单地摘录词语来组合,而是一个舍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主要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
(2)寻找“上位”
文章中的每句话每一段都有它的意图所在,这个“意图”就是“上位”概念,具体来说,就是指在归纳概括时应将具体的信息上升一个层次来回答。
4.统一意识:标准统一,自问自答
“统一意识”是指分类标准问题,即分项所说的几个答案应当是由统一的标准划分出来的子项,而不是拼凑。
二、精选例题:即时训练
1.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 [精选例题]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2.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精选例题]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本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
3.提取信息,重新整合[精选例题]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高考散文归纳概括类题型强化复习
1、[解析] 之所以狂喜,来源于前文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以上两段中“我恍惚回到……梦境”“我在深深的陇山……沙漠梦”等句为中心句。
[参考答案] (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2、[解析] 文段从三个角度写张家界的山水,这就要求把写山水的语句划为“山”“峰巅”“曲壑蟠涧”三个层次,划分时可借关键词的提示,如“别处的山”“别处的峰”“曲壑蟠涧”等。概括时再看看三个角度分别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 有三个方面: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
3、[解析] 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需要找对应的有关语句,找出信息,重新整合。
[参考答案] 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