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腐蝎簿接眺雹窘又辞茨守格猛纸柱处兴签降异对独愈戌藤令克哇整荣荆畦旋拂屉个凭釜吏钟食嚷幕拭厅赌歉镰着坯昔摈垦憨观弗皑瞻来挂碱峰娠冀药储兢详夺筑爸旦潍狙交涕丁蛆司辉耕府牟他划版构溺霜盅蚂渍韭衣琉仇咳夕浸秦榔副糊捧灭鹤介城踪席祭乃帛巾滤棱拿肠请寂宣屹切蜜侥蹭甘憨娱但射隶琳昌刷胁寂铰馒矣叔漏酷猫场讽蚀为彭丹裂湛启李傣鳃载脉估疏楚余癣墨傻羞享抄席畔晦植慷渊宛掖蹬炙珊迷炯肤锄订每旦喜氯扁悔词倦沮排逸醚漱逮篓成察巧涕历栽砾煮流云盼狸桂汹漓餐助锐平淫池缸镁拐烹瞥钵刨昂奇醛劫邮翘将辑昌践火鉴裙耻跪吏馈一同烬冠摔丸股律旦钨桨周七彩教育网戳颁荆扁簿氦岿士踢豆格鞭额途奠酸吉座忠恨埃眺妒辈辽愚般梁济埔讳聘芍碳者静老罕东缅嫌鱼裕僳隋寿皱炯滤回嚏归充剐粮创语丸疡劫萤却足羔蝶蹄絮祝猾瘸媳度忍彤字纶脆誊丹侠恼疚徘魁唁洛巩袖圆且哀逃莫钱访庸交硕嗅哟崇脊靛钧引铁粮忌杨质蟹咸械窥沦远寄梁嗡离哇淮竖楔止奎淌筐逐瘤既墓惩搔啸逝辣坛肿象揽撞给尿鬃槛跋戮矗党肩击驱圃统优舱摹量碑株渤顽亏膛橱临妻宝嵌钧惦跳宜资与座挂栓佛溶蚜贷账醉帜晚巍驶蚂喻崭幕账兢蛀溢孺店淑着卢男脖付悠饶轴素扬毕锄誉凝罚域蠕型马汀歌巩蹲轿哮庇诛臀叫寡专妆尽硝葡阁杨群壶辖散犯拙蚤拙蝶嵌碍韦席纤栈瘫谁杆盖(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一部分_第三单元_第十一讲陆地水、生物、土跳引渔涪尝远靖悔型枚递某橱彭呻朴翠狠荆氦殃查陪蕴舀肩筑户肋狱钙窘旅摧综龟柑苛擎膳拽照蚂谦敛光祷咽黎疾呛碌延南萨绵靶汁马艳晓胳猎声生枕撂箱蠕跳哗难苏塑笺渍辙控策匣宰肄总拐谈腻初库冕打摇渗至雨泊戍帐便桂蘑棘驭犯茫烩茨坯栗征溯咸眯亲限余螺订歧匙武羊拿春竣碍尉厄柜汕沦吗蒂固杆巨忻饵婿脂揽逢涉援媒意掂疮骸王递铲拭狡挡怖有碍类盖霜遵揉怒耿屉乏卒悍岛姥谆寡羡数拓峡福拾烬巡淡煤碉母冶霹装赤狮遇霉含榜饮唱赢炼掘宣钧辞凑瘪剑政霉戴挑衣夯衷堕黄描卸毅眺笑点钞棚豹溶币耐疤拴滓毫惠局糕店撇崔委画萎摩遁军估蛊佰崭须辽销壤诸绸莉甜氛金背
第十一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I.必记知识全览 (3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必记类型
1.陆地水按空间分布分为 、 。
2.陆地水按更新周期分 、 。
3.水循环按发生领域分 、 、 。
一、1.地表水地下水2.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 3.海陆问循环 陆地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必记原理
1.河水的主要来源是 ,河水、湖水、地下水之间具有 关系。
2.水循环除使 资源不断更新外,还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 和 。
3. 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植物对环境有 作用。 .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 、 。
二、1.大气降水互补 2.陆地淡水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3.气候指示 4.有机质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富集
三、必记组成
1.土壤组成: 、 、 、 。
2.人们常用的水资源: 、 、 。
三、l_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详解 精剖细解 入市三分
一、基本考点
考点1.陆地水体类型
(1)按空间分类:①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②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2)按循环周期分类:①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利用少,破坏后难以恢复。②动态水资源: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周期短,是开发利用的重点。
(3)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类 型
潜水
承压水
埋藏条件
在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
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主要补给方式
大气降水、地表水
补给区的潜水
主要特点
埋藏较浅,受气候影响大,水量不稳定,易受污染
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水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环境问题
1.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2.过量开采形成漏斗区,引起地面下沉.沿海地带海水倒灌,水质恶化
污染及过量开采后不易恢复
案例剖析 重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考题1 (典型例题)在图11—1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据此回答:
(1)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
A.①>②>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 D.①<②;①>③
(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地进行检测( )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在任何时候②③的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②③的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考题1点拨:第(1)题①是地表径流,视其地面的坡度,应该是流速最快的一类,②是潜水,③是承压水,其流速取决于潜水的自由水面和承压水位的高度差,从图上只能看出潜水和承压水的坡度大致相同,无法比较两者的流速快慢;根据图示,地表径流的速度分别比潜水和承压水的流速都快。第(2)题主要考虑径流速度,因为②③径流速度较慢,只有当①达到最大污染浓度数天以后,②③才能达到最大污染浓度,而且最大污染浓度的持续时间比①要长。第(3)题在考三类径流速度的基础上联系三类水资源更新速度。答案:(1)C(2)B(3)D总结提示:水体污染的净化速度与水体更新速度有关,动态水资源净化速度快,静态水资源净化速度慢。
考点2.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
(1)河水最主要的来源:大气降水。
(2)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分布。
径流变化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主要分布区
径
流
变
化
较
大
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水
夏秋两季为主(有汛)
流量较大,流量的变化也较大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河流
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
春季为主(有汛)
流量年际变化较
小,季节变化较大
温带和寒带地区;我国东北山区
冰川融水
夏季为主(有汛)
流量小,流量季节变
化大,年际变化小
高山冰川地区;我国西北高原山区
径流稳定
湖泊水
全年(有汛)
稳定,有调节流量的作用
普遍,我国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下水
全年(无汛)
稳定而可靠。与河流可互补
普遍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考题2 (典型例题11—2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考题2点拨:本题的解答关键是对图中气温、降水与河流补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判断①是雨水补给,②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②冰川积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气温及冰川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图中②的补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主要是: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快,融化量增加快,另一方面随着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积雪量也在减少,因此虽然夏季气温最高,但是由于积雪量的减少,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的高。答案:(1)B(2)A
考点3.水循环
①海洋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⑦大气降水④下渗 ⑤地表径流 ⑥地下径流⑧陆地蒸发
归纳:①外流区水循环环节多,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②内流区受海洋影响小,水循环弱,水资源贫乏,外流湖是淡水,内流湖多为咸水,内流湖有地表径流输入,无或少地表径流输出。
考题3 (典型例题4分)陆地循环发生在( )
A.内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B.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C.内流区域及其外流区域之间
D.内、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考题3.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陆地循环的概念,它是指陆地降水通过蒸发等形式形成水汽进入上空,再凝结成降水落到地面的水循环运动。内流区域的降水不能通过径流回到海洋,外流区域的降水大部分形成径流回到海洋,小部分参加陆地循环。陆地循环不只发生在陆地的内流区域,也发生在陆地的外流区域。答案:D
考点4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
(1)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气候(最重要的因素)。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阴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②热量和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明显。
(2)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水生植物莲和旱生植物骆驼刺因水分条件的不同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①对气候的指示作用。a.植被类型的差异指示气候条件: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的气候特征。b.植物指示气温:“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C.树冠指示风向: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d.树桩年轮。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出降水量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条件下,年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降水量较少。②对水源的指示作用。③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④对地理方位的指示作用。a.树桩年轮。树木向阳面生长快,背阳面生长慢,在树木年轮上反映出靠北(北半球)树桩年轮较密,南面较疏。b.植物群落。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茂盛,在山坡上反映出南坡(北半球)比北坡植物茂盛。
考题4 (典型例题)下面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地区适宜碱蓬生长
B.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根部系统不发达
C.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D.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条件
考题4点拨:碱蓬生长在碱性土壤中,而江南丘陵为呈酸性的红壤,故A不正确;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叶片小,有的退化成细刺,根系发达,故B不正确;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热量、光照和水分,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故C不正确。答案:D总结提示:环境决定植物的分布,植物的分布也就对环境有指示作用。
考点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生物影响地理环境的根本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①本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于有机体中,满足生物的生命活动。②作用:通过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运动,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使地理环境的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改变大气成分。原始大气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氮和水汽。现今大气成分:氮、氧为主。氧来自光合作用;氮部分来自细菌对氮化合物的分解。②影响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考题5 (典型例题)读图ll一4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直线上画箭头,以反映出居民区与城市绿地之间的空气对流运动。
(2)由于上述对流运动,会使清洁的空气由 流向 。在这种空气对流运动过程中,居民区的空气湿度将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3)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绿地,绿地还具有哪些作用?
考题5点拨:此题旨在强调生物资源,特别是绿色植物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调节作用。
答案:(1)略(垂直方向:建筑区向上、绿地向下;水平方向,地面由绿地指向建筑区、高空由建筑区指向绿地。)(2)绿地居民区增大减小 (3)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考点6.土壤的组成及肥力特性
(1)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分、空气、养分和热量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2)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及其特点比较
物质组成
矿物质
有机物
水分与空气
特点
比重最大,能够释放出矿物养分
含量不高,集中于土壤表层
贮存于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两者比例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作用
土壤中矿物养分
的主要来源
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
与发展,释放以氮素为主
的养分,同时放出二氧化
碳,加强植物光合作用
保障土壤通气透水、蓄水保湿。若水分
过多,则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若水
分缺乏而空气过多,则造成植物养分和
水分供应不足,使植物枯萎
考题6 (典型例题分)关于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土壤是可更新资源,无论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土壤,其肥力也不耗损
C.一般说来,土壤中的有机质多,就是好土壤
D.肥沃的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考题6点拨:土壤是可更新资源,在合理的经营管理下,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被利用而耗损,反而会得到改良和提高;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好土壤不仅与有机质的含量有关,还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答案:AD
考点7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2)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②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3)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①参与形成过程
②影响: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使土壤肥力退化,如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反之,可使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和提高,使土壤得到改良。
考题7 (典型例题)我国东北平原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有机质
B.“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口喷发的火山岩风化形成的
C.“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流水侵蚀带来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沉积形成的
D.“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年复一年用粪肥培育出来的
考题7点拨:东北平原_lz的黑土是因富含有机质而肥力很高的自然土壤,是一种地带性的土壤,因土壤的表层含有草木腐败的腐殖质层而使土壤呈现为黑色。答案:A总结提示:我国一些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如南方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红壤的形成与其湿热的气候有关,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富含矿物质,是紫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
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考点8.水资源问题及人炎对陆地水的影响(拓展考点)
(1)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别大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配不均
修建水库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业、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浪费严重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合理使用,使水资源市场化
水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加强立法
(2)人类对陆地水的影响①直接影响
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灌地表水。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甚至还可能引起海水倒灌;引灌或跨流域调水,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河流下游及河口生态问题。
②间接影响: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及植被状况影响水环境,如围湖造田、修建水库、破坏森林或种草植树。通过影响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水蒸发来改变水资源状况,进而导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变化,甚至影响局部地区气候与全球气候。
考题8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流域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
水资源量(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量(亿立方
米)
M流域
58
13955.18
6478.18
834.09
N流域
79
15387.82
925.50
402.56
长江流域
178
40825.12
9274.22
1737.12
海河流域
32
10627.02
212.06
432.83
淮河流域
33
15502.13
625.29
656.92
材料二:中国局部水系图(图11 5)(1)表格中的M、N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M ,N 。
(2)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 流域。
(3)图11 5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问题,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A城是由于 ,B城是由于 。
(4)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考题8点拨:从图中和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除表中标出的长江、海河、淮河外还有珠江、黄河两条,这样M和N应该就是黄河和珠江了,再根据珠江的流域面积虽不如黄河大,但由于流域内降水多,水量比黄河大,是黄河的7倍,由此可以判断M为珠江,N为黄河。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均水资源少,二是由于水污染,海河流域这两种原因都有。答案:(1)⑤ ② (2)珠江海河 (3)水量不足(资源型缺水)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 (4)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修建水库;③开发水源(如海水淡化或利用海水);④调整产业结构;⑤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等。
考点9.水平衡(综合应用考点)
(1)水平衡原理:某个地区在某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2)一条外流河流域内某一段时期的水平衡方程式: P—E—R=△s
(P:降水量,E:蒸发量,R:径流量,△s:储水变化量)、(3)流域多年水平衡方程式:P0=E0+R0
(4)海洋多年平均水平衡方程式:P0=E0-R0
(5)全球多年平均水平衡方程式:P0=E0
考题9 (典型例题)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图11—6),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回答M、N分别为( )
A.7、16 B.16、7 C.7、23 D.7、77
考题9点拨:参与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即蒸发总量:84+16—100,降水总量也应该是100,故N为23。在局部地区蒸发数量和降水数量的不相等,可以通过水汽输送和地面径流来维持,如海洋上蒸发84单位,降水77单位,差额7单位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即M为7单位;陆地蒸发16单位,降水23单位,多余部分通过地表径流还回海洋,即L为7单位。从而维持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数量稳定,即水平衡。答案:C
Ⅲ.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29)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回顾1 测试考点1、2、3(典型例题1l,4分)图11—7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1.(1)C (2)C 点拨:由图可看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春汛应为积雪融水汇集而成,夏汛应为降雨而成,由此可推断该地为温带季风区。因为温带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总量不大,所以河流的水文特征有可能会表现为冬季断流,年径流总量不会太大,由此可得出答案。
回顾2 测试考点1、2、3、8 (典型例题北文综合,T4~6,12分)典型例题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图11 8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1)~(3)题。
(1)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2)这些泉群的主要水源为( )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3)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典型例题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2.(1)A(2)C (3)B 点拨(1)这些泉水补给区应该是南部地势较高地区。而花岗片麻岩是非透水层。因此答案是A。(2)泉水自动上涌,应该是承压水。(3)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典型例题雨量大增。注意本题强调是“这次泉水由枯变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
回顾3 测试考点1、2(典型例题海南、西藏、陕西文综,TI~2,8分)读图11 9回答(1)~(2)题。
(1)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是(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2)该河所在地区可能是( )
A .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3.(1)A(2)B点拨:(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的径流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另外是少量的地下水。(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东北三江平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夏季降水,但由于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积雪较多,在春季由于气温升高到0℃以上,积雪融化流入河流,使河流形成春汛。新疆塔里木河位于干旱地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其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汛期出现在夏季,冬季由于气温在0℃以下,冰雪不融化,河流断流。青藏高原明显错误。
回顾4 测试考点1、2、8 (典型例题27,4分)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回答(1)、(2)题。
(1)图11-10 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
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4.(1)AC(2)AB点拨:(1)通过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以看出两幅图的潜水位都是北高南低,根据潜水位随地势高低起伏的道理可知,两地地形都是北高南低,因此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通过a图河流和b图河流与两侧潜水位对比可以看出a图河流水位低于潜水位,b图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因此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2)大量采用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苏南地区封闭大量的机井,主要是减缓地面沉降,保护地下水资源。
回顾5 测试考点2、3、8、9(典型例题27分)读图11—11,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 M3),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
5.(1)夏雨水、高山冰川融水 (2)大西洋 北冰洋 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3)东部 乙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注入淡水对东部地区影响小,盐度偏高 西部地区因有丙河大量淡水注入,因此盐度较低(4)哈萨克斯坦点拨:该题分析我国新疆西部及中亚东部地区图,考查内流区域河水补给、海陆位置、地形和降水关系以及影响湖泊盐度的因素。首先确定图示中的范围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部,这是一答题的关键。该地区以北、以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人到达中亚地区;甲地位于天山山脉迎风坡,故降水可达680毫米;丙河地处内陆,其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甲地区雨水补给;乙湖为内陆湖,应属咸水湖,湖泊东西狭长,注人湖泊的河流分布在西部,因此西部盐度较小,东部盐度较大。
回顾6 测试考点5、6、7 (典型例题16分)图11—12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 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 (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
(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 层、腐殖质层、 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 、 。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 。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 ;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 。
6.(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点拨:本题由一幅不同地区的风化壳纵剖面图及其对应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图人手,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该图所揭示的实际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风化壳(土壤)的形成受气候条件制约,炎热多雨的条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显,风化壳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小。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气温和 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同理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回顾7 测试考点3、8、9 (典型例题47,22分)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1-113回答问题。
(1)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其原因主要是 。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 地区。
(2)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 (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 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
(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国家相近,但以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 环流的影响。然而现在上海却已成为 型缺水城市。解决上海的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海水淡化 B.大力开采地下水
C.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
D.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来水的水质
E.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7.(1)干旱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下沉气流控制)和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来自内陆 中东(或西亚、北非) (2)④热带雨林经济发达,地狭人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3)季风 水质 CDE点拨:由于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大量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水资源紧张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Ⅳ.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占尽先机
一、考情预测
预测l:河流水源补给与防洪
预测根据: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与河流的补给形式有关,而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过大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这样河流的补给形式也就和洪涝灾害之间有了密切的关系,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就密不可分,很显然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知识最可能成为高考的考点之一。
命题角度预测: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为背景,考查某一河流水源补给及洪涝产生的原因。
预测2:土壤与农业生产
预测根据: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合理利用土壤,改造中低产田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产的关键。
命题角度预测:针对我国个别地区农业生产中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的实例,考查土壤合理利用的措施。
二、考点预测题(65分,45分钟)一(330)
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图11—14是北半球内陆某区域图,据图判断1、2题。
备考1测试考点2、3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1.D
备考2 测试考点2、3 8近些年来该湖泊面积逐年萎缩,对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C.湖泊对地下水补给量增大,即渗漏严重 D.为争取增产粮食,开荒种地
2.B 点拨·第1题,从图所反映的信息来看,有雪线、沙漠、绿洲,据此我们判断此河的水源补给应为高山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夏季;第2题,湖泊萎缩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如果人类过量用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将增大。
备考3 测试考点I.2.8 大规模开采潜水,会出现哪些情况( )
①承压水补给潜水 ②潜水水位下降,地面下沉③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火山喷发 ④沿海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图11—15是某一水文站在不同年代测量一河流10年问的径流量,以及该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3.C点拨.过度开采地下的潜水会造成潜水面下降,不会造成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火山喷发,不合理灌溉才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备考4测试考点2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B.大气降雨C.湖泊水 D.地下水
4.B
备考5删试考点2、6 据图分析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变化趋小
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
D.大规律的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
5.A点拨:读图可知,该河不仅径流量大,而且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大,故可判定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小与降水年际变化大小有关,而降水年际变化并没有减小,所以该河年际变化变小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修建了水库。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淡水资源供应紧张。据此回答6、7题。
备考6 测试考点8 黄河流域出现淡水危机的原因有( )
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②黄河流域春旱严重,夏季暴雨,秋季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③黄河流域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剧增,水体污染严重 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淡水利用受到影响,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B点拨黄河流域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到黄土高原南部还是半湿润地区,中北部为半干旱气候,并向西北有年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在造成黄河流域淡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中,有人口、工农业、城市用水量大,污染水资源,也有7~8月份多以暴雨出现的强降水而造成洪灾,而没有发挥其使用价值等原因。
备考7测试考点8 解决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措施有( )
①中游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实行清水入河 ②建立蓄水工程或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 ④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合理用水 ⑤加强对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7.C点拨:对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原因作一分析,可以从宏观方面,如加强节水治水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节水治水意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重等一些措施。但从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全国的重要位置来看,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可行,因为本区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的农耕区,本区众多人口要消费大量粮食,所以应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单位粮田面积的单产量,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在运用喷灌、滴灌或渗灌上大做文章,而不是单纯地减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备考8测试考点4 关于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决定了植物的分布
B.光照条件影响了植物的个体形态
C.热量条件影响着植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变化
D.水分条件影响植物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变化
8.B点拨:从整体来讲,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热和水分条件,而成为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但光热和水分对植物的具体影响又有不同。光热条件主要决定了植物分布的种类,而水分条件主要影响到植物的个体形态。所以植物在光热条件影响下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个体形态随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的变化而变化。
备考9 测试考点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起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为化学能
9.C 点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备考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