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概需要掌握熟记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及答案总结(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07754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概需要掌握熟记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及答案总结(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概需要掌握熟记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及答案总结(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概需要掌握,熟记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及答案总结(部分) 第一章 基础医学概述 一、基础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答: 概念:基础医学(preclinical medicine)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诸学科的总称。 研究对象:人类各类疾病、致病因素以及正常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生物机体的细胞、生物分子和生化组分等微观物质是如何与内外致病因素发生作用、反应、转化和结果的规律。 任务:①研究正常或疾病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特征;②探索揭示生理和病理(疾病)状态下机体生命活动规律;③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④控制利用生命现象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⑤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依据。 二、 关于生命起源问题有哪些观点? 答:观点:①细胞学说的创立(1838~1839 ) Schleiden 和Schwann指出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细胞。该学说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②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③孟德尔遗传定律(1865年),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④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1953年Watson和Crick),确定了生物界中大分子运动规律—中心法则,并揭示了生物的遗传、代谢、发育、进化等内在联系;⑤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诸多新技术,如DNA分子重组技术、PCR扩增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等又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⑥英国人Wilmut(1997)用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成功克隆出“Dolly”羊 —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⑦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为21世纪生命科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3) 生长发育——量变与质变的表现形式,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6.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7、遗传与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第二章、生命的分子、细胞基础 1、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有何联系? 答:内质网与核膜,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在发生和功能上相互联系,构成了细胞质的内膜系统.可以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和脂类运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内质网合成产物和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溶酶体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解,消化细胞碎渣和从外解吞入的颗粒.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遗传三大定律的概念及特点 答:①分离定律:利用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适用范围: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②自由结合定律:利用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适用范围: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③连锁与互换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作为一个单位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各对等位基因间的交换现象称为互换;适用范围: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与基因突变有关的概念 答:①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在一定外界因素影响下,基因的结构(核苷酸顺序或数目)发生改变。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称点突变,多个碱基的改变(缺失、重复、重排和插入)称片段突变。②突变基因(mutant gene):正常基因发生突变后即称为突变基因。③突变体(mutant):携带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 第十二章、组织胚胎学绪论 1、组织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答:①组织学(histology):是借助显微镜技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超微结构、分子水平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也称为显微解剖学。②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2、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技术 答:①组织化学技术:是应用物理化学反应或免疫反应原理检测细胞、组织内某种化学成分并进行定位、定量及相关功能研究的一种研究技术。②过碘酸希夫反应:简称 PAS反应,是确定组织或细胞中有无多糖存在的一种方法。③组织工程用细胞培养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第十三章 、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 1、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答:1.细胞排列密集,细胞外基质极少。 2.细胞有极性。即细胞两端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的差别,具有游离面和基底面。 3.大都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4. 再生能力强。5.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2、被覆上皮的结构与分布 答: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是覆盖于体表以及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的上皮。 结构: 分布:①单层扁平上皮分布: 1)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endothelium) 2)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间皮(mesothelium) 3)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 ②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滤泡、小叶间胆管、肾小管上皮等。 ③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道、输卵管等。 ④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呼吸管道 ⑤复层扁平上皮分布:角化型(皮肤)、未角化型(口腔、食管) ⑥复层柱状上皮分布:结膜、男性尿道和一些腺的大导管处。 ⑦变移上皮分布:排尿管道 3、上皮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4、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技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超微结构、分 子水平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也称为显微解剖学 5、 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6、 HE染色:最为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苏木精(hematoxylin,H)和伊红(eosin,E),简称HE染色。苏木精为碱性染液,使细胞核内的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伊红为酸性染液,可使细胞质碱性物质染成粉红色。 7、 内皮:内皮由胚的中胚层发生而成。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薄而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血液、淋巴的流动 8、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二、 结缔组织 1. 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答:结构: 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合成、分泌胶原纤维、弹性 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纤维细胞:当损伤修复时,其可转变为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变形运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 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参与过敏反应。脂肪细胞:能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 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①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HE呈浅红色; 粗细不等,呈波浪形并相互交织; EM下由胶原原纤维粘合而成;胶原原纤维由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聚合而成;有明暗交替周期性横纹;韧性大,抗拉力作用强,弹性差。②弹性纤维:数量较少;新鲜时呈黄色,HE呈浅红色; 较细,直行,分支交织 EM下由核心的弹性蛋白和外周的微原纤维组成韧性差,弹性大。 2、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的结构特点 答: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功能: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 吞噬作用 结构特点:红细胞的特点:1.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2.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3.细胞膜具有 ABO 血型抗原。平均寿命约 120 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结合、运输O2和CO2。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同肥大细胞抗凝、参与过敏反应 有粒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抗过敏、抗寄生虫 白细胞 淋巴细胞功能:免疫作用 无粒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血小板:为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在血涂片中常聚集成群。 光镜:呈双凸圆盘形,受到刺激时伸出伪足呈不规则形;中央颗粒区有紫蓝色颗粒;周边透明区呈均质浅蓝色;无胞核,有细胞器。 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 3、软骨与长骨的结构及组成其细胞的结构特点 答:结构: 特点:软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功能:保护,营养,参与 软骨的生长和修复内层细胞多,软骨细胞,外层胶原纤维多。 特点:长骨是由骨密质、骨松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4、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答:组成:细胞:量少,种类多 ;细胞间质:纤维:细丝状 ;基质:均质状 ;组织液:大量,细胞无极性,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形态多样,分布广泛;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5、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 答:致密结缔组织:纤维为主,细胞和基质少;纤维粗大,排列致密。 分类: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和腱膜,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真皮、巩膜及大多器官被膜,弹性组织,弹性纤维为主,韧带、大动脉中膜等。 脂肪组织:构成:主要为大量的脂肪细胞;分类:黄(白)色脂肪组织:大量单泡脂肪细胞聚集,分布在皮下、网膜和系膜等处;棕色脂肪组织:多泡脂肪细胞组成,细胞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有许多小脂滴,组织呈棕色,含丰富毛细血管。见于新生儿。 网状组织:构成:主要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 6、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7、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有哈弗斯骨板和哈弗斯管共同组成的系统。哈弗斯骨板介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密质骨的主要部分,它们以哈弗斯管为中心成同心圆排列。哈弗斯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 8、简述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答: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LM:扁平,多突,呈星状; 核大,卵圆,浅染,核仁显; 胞质丰富,弱嗜碱性;EM: 具有丰富的RER和GC 功能:合成、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纤维细胞:LM:小,长梭形,核小,深染,胞质少,嗜酸性,EM:RER和GC少,功能:当损伤修复时,其可转变为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LM: 形态多样可变,常有伪足,核小深染,较圆,偏心位,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EM:表面有皱褶、小泡、微绒毛,胞质含初、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含rER、GC、Mi,膜附近有许多微管、微丝,来源:单核细胞,功能:趋化性的变形运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 浆细胞:LM: 卵圆形,核圆偏位,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可见旁浅染区,EM: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丰富;核旁浅染区内可见发达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粒,来源 B淋巴细胞 ,功能:合成、分泌抗体 肥大细胞:LM: 圆形或卵圆形; 核小而圆,居中; 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EM: 颗粒大小不一,内部结构呈多样性,可有螺旋状或网格状结晶,来源:源于骨髓,经血流迁移至CT发育而成。功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参与过敏反应。 脂肪细胞:LM:细胞体积大,圆球形,相互挤压时呈多边形; 中央为一大脂滴被溶解,呈空泡状; 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一侧。功能:能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 9、 试述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形态结构及功能 答: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以骨细胞最多,位于骨质内,其它的细胞均位于骨质边缘。 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膜内。细胞较小,呈梭形,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分布在骨组织的表面。胞核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具有分泌骨质有机成分(类骨质)的功能。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后,自身被包埋于其内,转变为骨细胞。此外成骨细胞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骨细胞:呈扁椭圆形,多突起,相邻骨细胞突起借缝隙连接相连。细胞胞体位据骨陷窝,突起位据骨小管,相邻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相沟通。骨细胞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破骨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于骨组织边缘,是一种多核巨细胞,由若干单核细胞融合而成。胞质嗜酸性,细胞器丰富,以线粒体和溶酶体居多。破骨细胞紧贴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溶骨和吸 收能力。在骨组织内,破骨和成骨相辅相成,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 三、 肌组织 1.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特点 答:骨骼肌:①呈长圆柱状;不分支。②多核(数十到数百个不等);核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③肌浆含大量与肌纤维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④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 心肌:短圆柱状,有分支,有横纹,核1-2个,卵圆居中;以闰盘相互连接成网。 平滑肌: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只有一个,椭圆形或杆状,位于细胞中央。肌纤维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大多成束或成层。 2.骨骼肌超微结构特点 答: 3、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答:目前公认的骨骼肌收缩是依据“肌丝滑动原理”进行的。 (1)肌纤维收缩时,肌膜将兴奋经横小管传给肌浆网,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 (2)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引发构象改变,进而使原肌球蛋白位置改变; (3)肌动蛋白上的位点暴露,迅速与肌球蛋白头部接触; (4)肌球蛋白ATP酶被激活、水解ATP并释放能量; (5)肌 球 蛋 白 头 部 发 生 屈 曲 转 动 ,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I带和H带缩短,A带不变,肌节缩短; (6)收缩完毕,肌浆内的钙离子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构象复原,肌纤维松弛。 4、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 I带+A带+1/2 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 舒张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 四、神经组织 1、神经元形态结构特点 答:神经元为多突起的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分树突和轴突)。胞体胞质 中的特征性结构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2、神经末梢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答:神经末梢按功能分类: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通常和周围的其它组织共同构成感受器,把接收的内,外环境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中枢,产生感觉。运动神经末梢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调节腺细胞的分泌。可分为躯体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3、神经元:即神经细胞(nerve cell)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是意识,记忆,思维和行为调节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强嗜碱性小斑块或颗粒。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 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5、突触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定义: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常位于轴突终末和胞体、树突等之间。 分类及结果特点:①电突触:离子传递伴发电流传递,结构为缝隙连接,人很少 ②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 第十五章 、中空性器官 一、二、三节 1、静脉、输精管管壁结构特点 答:静脉可分为: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①管腔由小到大,管壁渐厚。②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③管径大,管腔不规则,管壁薄、弹性小。④三层膜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⑤有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输精管:①黏膜: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弹性纤维丰富②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 ③外膜:纤维膜 2、浦肯野纤维:是一种特化的心肌细胞,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短而粗,形状不规则,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但肌原纤维较少,故在HE染色切片中颜色较心肌细胞浅。 3、 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包括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4、 试述心壁的结构 答:心壁由心内膜(心内膜redocardium是衬于心房和心室壁内面的一层光滑薄膜,与血管的内膜相续。),心肌层(心肌层myocardium是心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心肌纤维构成)和心外膜(心外膜epicardium被覆在心肌层的表面,为浆膜性心包的脏层。)组成 5、 比较大、中、小、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 四种动脉的管壁厚度相差很大,但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它们的主要差别表现于中膜的结构。大动脉中膜含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因此属于弹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中膜主要含平滑肌纤维,属于肌性动脉。大动脉和心脏直接相连,当心脏收缩射血时,大动脉因其弹性而扩张,并储蓄了势能;当心脏舒张时,大动脉以其弹性回缩力而收缩,推动血液继续流动。因此大动脉将心脏的间断射血转变为血管中持续的血流。中动脉中膜平滑肌发达,并在神经的支配下收缩和舒张,可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平滑肌舒缩,一方面能显著的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另一方面决定了血流的外周阻力和血压。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的舒缩受到神经和多种体液因子(如心房钠尿肽)的调节。  6、简述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答:内膜周期性变化一般分为三期,即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月经期:黄体退化 雌、孕激素水平下降 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坏死 螺旋动脉扩张,内膜脱落出血。 增生期:卵泡生长发育 雌激素水平升高 上皮、基质细胞增生 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腺增多、增长,螺旋,动脉增长,弯曲。分泌期:黄体形成后 雌激素、孕激素作用 基质细胞增大 腺体发育(多、腔大开始分泌),螺旋动脉增长,更加弯曲。 四、五、六节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征及各段消化管的特征 答:消化管各段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其构造也各有特点,但从整体来看,却有类似之处。如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都可分为四层,即由内向外分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   1.粘膜 是消化管壁最内层结构,由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构成。粘膜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2.粘膜下组织 位于粘膜与肌织膜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3.肌织膜(肌层) 多由平滑肌组成,一般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可推动食物逐渐下移。   4.外膜 是消化管的最外层。腹腔内大部分消化管外膜主要为一层间皮,称为浆膜。浆膜能分泌浆液,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2.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结构特征 答:管壁由内向外分3层:①黏膜:上皮、固有层②黏膜下层③外膜 3、输尿管和膀胱的结构特征 答:输尿管:(一)黏膜:许多纵行皱襞、管腔呈星形,变移上皮:4-5层,固有层:CT(二)肌层:上2/3内纵外环,下1/3内纵中环外纵,(三)外膜 :纤维膜。膀胱:(一)黏膜:上皮8-10层,表层为盖细胞,(二)肌层:较厚内纵、中环、外纵,(三)外膜:LCT(膀胱顶部为浆膜) 4、肠绒毛:为细胞表面指状突起.在上皮细胞中位于游离面,电镜下可见其表面为细胞膜,中轴细胞质内含纵行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的接触面积,促进细胞的吸收功能.吸收功能活跃的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发达,光镜下可见此处为纹状缘或刷状缘 5、皱襞: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消化管腔内的突起可以是环形(小肠)、纵形(食管)或不规则形(胃)。有的是恒定结构,有的该段消化管扩张时可消失。 6、胃底腺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如何? 答:结构:分为颈部、体部、底部。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干细胞组成。 功能:主细胞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颈黏液细胞功能:数量少,位于胃底腺颈部。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分泌酸性黏液,保护胃黏膜。 干细胞功能:位于胃小凹深部至胃底腺颈部,增殖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内分泌细胞功能: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 7、试述小肠扩大吸收面积的结构。 答: 8、试述气管与支气管的一般结构特征 答:(1)粘膜:由粘膜上皮、粘液纤毛装置及固有层组成。①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小颗粒细胞组成。②粘液纤毛装置的纤毛向咽喉部快速摆动,将粘液及附于其上的尘埃、细菌等推向咽部咳出,净化吸入的空气。③固有层为结缔组织中有丰富弹性的纤维,也常见淋巴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其中的浆细胞与上皮细胞联合分泌sIgA至管腔内,对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 (2)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界限,内有多混合性腺,其分泌物经导管排入管腔,与杯状细胞的分泌物共同构成黏液。 (3) 外膜层:较厚,主要含有16~20个“C”字形透明软骨环,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构成的膜状韧带连接,它们共同构成管壁的支架。 第十六章 、实质性器官 一、 二节 1. 试述淋巴结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答:皮质:淋巴小结、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   髓质:髓索和髓窦   功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功能。 2、 试述脾脏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答: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3部分。功能:滤过血液、进行免疫应答、造血潜能、储存血液。 3、请简述甲状腺的组织学结构和相应功能 答:组织结构:被膜、小梁、甲状腺小叶 功能:分泌甲状腺素及降钙素 4、请简述肾上腺的基本结构及其所分泌的激素。 答:基本结构 分泌的激素: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分泌雄激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5、脑垂体远侧部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有哪几种?各分泌何种激素? 答:噬色细胞和嫌色细胞,分泌生长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分泌生长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6. 内分泌器官的主要结构特征 答:没有排泄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经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组成: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及松果体 7.淋巴组织的主要组成 答: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三、四节 1、肝小叶: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面棱柱状 2、门管区:为数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较多的区域可见伴行的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3、气血屏障:指肺泡内氧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二氧化碳间进行气体交换通过的结构。它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连续内皮。 4、试述肝小叶的结构 答: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窦周隙 5、 肝细胞的三个面有何功能意义? 答:(1)血窦面有许多微绒毛浸于窦周隙的血浆中,利于肝细胞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2)胆小管面有许多微绒毛伸入胆小管腔,利于肝细胞向胆小管分泌胆汁;(3)相邻肝细胞连接面接触紧密,有连接复合体,其中缝隙连接可以沟通肝细胞间的信息,调节肝细胞的生理活动;胆小管周围相邻肝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可以防止胆汁溢出 6、 肺导气部结构的变化规律。 答:变化规律:管壁变薄,3层分界不明显;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变薄→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渐减少→消失;腺体渐减少→消失;软骨块渐变小、减少→消失;平滑肌相对增多→完整的环行平滑肌;黏膜皱襞渐出现→明显 7、 肺呼吸部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出现肺泡开口;上皮由柱状→立方;Clara 细胞和纤毛细胞;薄层LCT和少许环行平滑肌开口处:单立移行为单扁 8、 肝门管区的结构,胰的结构特征 答:肝门管区的结构: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域,含门三联管,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胰的结构特征:被膜:薄层结缔组织,胰腺小叶,实质分为,外分泌部,为浆液性腺,内分泌部(胰岛) 五、六、七节 1、简述肾单位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为过滤血液,形成原尿,并收集原尿。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主要重吸收大部分水份及营养物质;细段主要重吸收水份,使尿液浓缩;远段小管保钠排钾,也能继续重吸收水分。集合小管由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三部分构成。集合小管进一步浓缩尿液,形成终尿。 2、 何谓滤过膜, 其构成及功能如何? 答: 血液流过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的某些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滤过膜的三层结构分别对血浆成分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 3、 简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 答: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4、 生精小管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答:生精小管为高度弯曲的复层上皮性管道。管壁由生精上皮构成。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5-8层的生精细胞组成。生精上皮下面基膜明显,基膜外侧有胶原纤维和梭形的肌样细胞。肌样细胞有助于精子排出 5、 简述卵巢各级卵泡的发育过程 答:卵泡的发育一般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6、球旁复合体的组成 答:(1)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2)致密斑,是离子感受器,感受原尿中钠离子的浓度,调节肾素分泌(3)球外系膜细胞传递信息作用 7、附睾的结构特征 答: 8、黄体的结构与功能 答: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2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