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出版社 理工分社,经济学基础,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1,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企业理论。,知识能力,生产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称为厂商。在生产论中,假设厂商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第,4,章 生产理论,2,工作任务,1.,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绘制相应曲线,并分析生产的最佳区域;,2.,绘制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3.,计算生产的边际替代率。,3,【,课程内容,】,案例导入,富有特色的汽车售后服务作为汽车厂家认可的汽车售后服务模式,目前只有一种,就是厂家授权的专业汽车售后服务公司,有的称为特约维修站,有的叫特约维修店。这些专业售后服务企业,有的是厂家依托原社会维修企业加以改造而成,有的是新建后加盟汽车维修业,也有的在汽车专卖店基础上发展为四位一体的综合销售服务店。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后规定的保养或报修期内,通常均去厂家授权的汽车专业售后维修企业保养或修理。这期间形成了多种富有特色的汽车售后服务。,(,1,)“管家式”服务一汽轿车公司,2002,年正式启动“管家式”服务战略工程。,4,案例导入,前些年我国邮政业实行信件分拣自动化,引进自动分拣机代替工人分拣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假设邮局作为一个企业引入自动分拣机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自动分拣机的使用能否达到这一目的,涉及两个重要概念: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的物质技术关系,当投入既定时产出最大,或者产出既定时投入最小时就实现了技术效率。经济效率是指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成本既定时收益最大,或者收益既定时成本最小时就实现了经济效率。,5,4.1,现代企业,4.1.1,企业的概念及其组织形式,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1,)单人业主制,剩余索取者和最终决策者同为一个人的企业叫业主制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优点是能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引起的“代理人”问题。,6,2,)合伙制,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都可以在一起形成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通过发行股票方式集资兴办的企业叫做“公司”。,7,4.1.2,企业的本质,1,)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2,)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本质的看法企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是作为替代市场的一种更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8,4.1.3,企业经营的目标,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总是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关于这一基本假设,也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厂商有时并不一定能选择实现最大化利润的决策。,9,4.2,生产与生产函数,4.2.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者也称厂商,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合伙和公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的过程。生产要素的类型一般被划分为以下,4,种:,10,劳动(,L,):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N,):包括土地和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K,):包括资本品(实物形态)和货币资本(货币形态)。,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11,假定,X1,,,X2,,,,,Xn,依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写为:,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写为:,12,4.2.2,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通常写为:,生产函数一般又假定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则有:,13,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共同提出的。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当,+=1,时,,,,各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14,根据,,,之和,判断规模报酬。当,+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当,+=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当,+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15,4.2.3,短期和长期的概念,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数量作为标准。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分为不变要素投入(例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和可变要素投入(例如劳动、原材料等)。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是可变要素投入。,16,4.3,短期生产函数,4.3.1,短期生产函数,在生产函数,Q=f,(,L,,,K,)中,假定资本投入量不变,用,K,表示,劳动投入量可变,用,L,表示,则得到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17,4.3.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根据短期生产函数,Q=f,(,L,,,K,),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概念。劳动的总产量,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写为:,18,19,20,4.3.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1,)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连结,TPL,曲线上任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可以表示为该点上的,APL,值。在图,4.1,中,当,APL,曲线在,C,点达最大值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坐标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相切,TPL,曲线于相应的,C,点。,21,22,2,)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过,TPL,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该点上的,MPL,值。,3,)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23,4.3.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的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4.3.5,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根据可变生产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生产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阶段:,TPL,曲线上,C,点以前。,第,阶段:,TPL,曲线上,C,点到,D,点之间。,第,阶段:,TPL,曲线上,D,点以后。,24,4.4,长期生产函数,4.4.1,长期生产函数在生产理论中,通常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假定生产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4.4.2,等产量曲线生产理论中的等产量曲线与前面已经学习过的效用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很相似。,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25,26,4.4.3,等成本线,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与效用论中的预算线十分相似。图,4.3,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成本方程为:,27,28,4.4.4,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图,4.4,生产者均衡是研究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29,30,均衡条件是代表既定成本的等成本线与它可能达到的最高等产量曲线相切,在切点有:,31,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32,4.4.5,企业生产扩展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生产的产量或成本发生变化时,厂商会重新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在变化了的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或在变化了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33,4.4.6,边际技术替代率,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以,RTS,代表边际技术替代率,,K,,,L,各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34,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劳动和资本的变化量成反方向变动,为使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当,L0,时,则有:,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即:,35,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1,)完全替代,完全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如图,4.7,所示。,36,(,2,)完全不能替代,完全不能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不存在替代关系,即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角型的折线,如图,4.8,所示。,37,4.5,规模报酬,4.5.1,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3,种情况。,38,4.5.2,规模报酬变化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1,)规模报酬递增,若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2,)规模报酬不变若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3,)规模报酬递减若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39,4.5.3,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1,)企业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分工协作带来的专业化利益。生产规模扩大时,使用的劳动较多,劳动者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效率。专业化利益有时也体现在资本设备上。例如当厂商扩大规模时,可以用效率更高的专门化的资本设备来代替非专门化的设备。,某些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有些要素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装配线等必须在生产规模达到足够大的程度时才能有效率地使用。当规模很小时,使用这些不可分割的设备,是得不偿失的。,40,2,)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当厂商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时,上述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有些因素的作用最终会受到限制,并走向它的反面,导致规模报酬递减。,41,4.5.4,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情况。原因在于:规模扩大后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技术因素、管理更合理等。,2,)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过大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42,4.5.5,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1,)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2,)范围不经济范围不经济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要低。,43,本章小结,本章的内容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企业的概念、分类、本质及目标,在厂商的本质问题上,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替代的理论;,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生产与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以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44,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短期生产函数,该部分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为长期生产理论,该部分通过对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的分析,提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第五部分分析了企业规模的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规模报酬问题以及与规模报酬相关联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