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感情;,3,、朗读与背诵。,学习目标,第一页,共24页。,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页,共24页。,学习,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本名歧,,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集,。,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第三页,共24页。,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第四页,共24页。,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第五页,共24页。,词作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理解大意,第六页,共24页。,开头写思妇早起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倚在望江楼上眺望江面,等待着远方的亲人归来。,一个“独”字点出思妇的形单影只,“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表明思妇虽然望穿秋水,但始终没有盼到良人归来。“过尽千帆”可见等待时间之长,,“,皆不是,”强调过往船只虽多,但无一人是良人归来的情景。,第七页,共24页。,后两句是写景,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离愁。“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通过写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来刻划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斜晖”与“梳洗罢”呼应,点出思妇从清晨起床就倚楼等待,一直等到太阳偏西了仍不见良人归舟。“肠断白,蘋,洲”,“,白,蘋,洲”在古诗词中常用来代指分手的地方,。这位思妇本已一再失望,偏又看见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这就使她更加柔肠寸断,悲伤至极!,第八页,共24页。,作者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位思妇的形象,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景物描写渗透着情感,情景交融,起了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词句语言清新含蓄,耐人寻味。文笔洗练,无雕琢之痕。,本首诗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早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还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梳理总结,第九页,共24页。,武陵春,李清照,第十页,共24页。,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作者简介,第十一页,共24页。,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背景简介,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第十二页,共24页。,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第十三页,共24页。,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色终于了结了,!,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欲说无语,泪在语先。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打算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理解大意,第十四页,共24页。,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欣赏品析,第十五页,共24页。,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以及内心的沉重、无奈。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第十六页,共24页。,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愁”与“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第十七页,共24页。,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写“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少年不识愁滋味。”“丁香空结雨中愁!”还有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第十八页,共24页。,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情感,。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梳理总结,第十九页,共24页。,风格,婉约;,写法,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感情,离愁别叙,凄惨心境。,望江南,与,武陵春,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第二十页,共24页。,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两首词情景交融,有独特的意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两首词都属于婉约词,。,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第二十一页,共24页。,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课外欣赏,第二十二页,共24页。,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二十三页,共24页。,想一想还有哪些写,愁,的诗歌,请找出来背一背,并说明其特点。,作业:,第二十四页,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