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餐饮食堂的运营过程中,保障员工与顾客的安全至关重要。“六伤”,即摔伤 / 滑倒、烫伤 / 烧伤、切伤 / 刀具伤害、窒息 / 异物卡喉、食物中毒以及设备操作伤害,是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本综合指南结合食品安全、工伤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为餐饮食堂提供全面的防范与急救知识,降低工伤风险,确保人员安全。
一、“六伤” 类型及防范措施
(一)摔伤 / 滑倒
1. 防范措施:
o 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及时清理油渍、水渍,在易滑区域铺设防滑垫。
o 合理规划厨房动线,避免地面堆放杂物或设备,确保通道畅通。
2. 急救步骤:
o 立即检查伤者意识和受伤情况,若怀疑有骨折,切勿随意移动伤者骨折部位。
o 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后续调查。
(二)烫伤 / 烧伤
1. 防范措施:
o 规范热源操作流程,如在使用热油、蒸汽设备时,必须使用隔热手套和防护围裙。
o 将热饮、热食存放在远离人流密集区的地方,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 急救步骤:
o 一旦发生烫伤 / 烧伤,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 15 - 20 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
o 冲洗后,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受伤部位,避免感染。若伤势严重,应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三)切伤 / 刀具伤害
1. 防范措施:
o 定期维护刀具,确保其锋利度,同时使用专用砧板,避免不同食材交叉污染。
o 严禁徒手处理尖锐食材,加强员工培训,教授正确的持刀姿势及切割技巧。
2. 急救步骤:
o 对于切伤,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伤口止血。
o 止血后,用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消毒,然后用绷带进行包扎。若伤口较深,需及时就医进行缝合处理。
(四)窒息 / 异物卡喉
1. 防范措施:
o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仔细去除鱼刺、骨渣等危险物,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o 提醒顾客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导致异物卡喉。
2. 急救步骤:
o 对于成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置于患者上腹部,另一手抱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o 对于儿童,采用背部拍击法。将儿童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掌根部在儿童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 次,然后检查异物是否排出。若未排出,可重复操作,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五)食物中毒
1. 防范措施:
o 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渠道,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o 规范食材储存,按照冷藏 / 冷冻要求进行分区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o 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流程,确保食品煮熟煮透。
o 定期对食品留样进行检测,确保员工持健康证上岗。
2. 急救步骤:
o 一旦发现有人食物中毒,立即停止供餐,并让中毒者催吐。
o 保留呕吐物样本,以便后续检测。同时,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上报监管部门。
(六)设备操作伤害(如绞肉机、烤箱)
1. 防范措施:
o 在设备使用前,仔细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完好,严禁违规操作或维修带电设备。
o 对新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确保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 急救步骤:
o 发生设备操作伤害时,立即切断电源,避免进一步伤害。
o 根据伤害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止血、处理烧伤等。若伤势严重,应固定伤肢,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二、急救设备与药品配置
(一)必备物品
1. 急救箱:应包含止血带、消毒液、烧伤膏、无菌纱布、创可贴等常用急救药品和器材。
2. AED 除颤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 AED 除颤仪,以便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进行急救。
(二)设备管理
1. 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2. 将急救箱放置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并标注清晰的标识。
三、培训与应急预案
(一)定期培训
1. 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实操演练,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利用云学堂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安全知识课程学习与考核,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应急预案
1. 成立应急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医疗联络员负责联系医疗救援,事故调查员负责事故原因调查等。
2. 制定详细的事故上报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 120 急救中心,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四、日常管理强化
(一)环境安全
1.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灭火器、消火栓等设备完好有效。
2. 检查燃气管道是否存在泄漏等安全隐患,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燃气中毒。
(二)员工防护
1. 强制员工佩戴防滑鞋、护目镜、防护手套等装备,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 禁止员工带病上岗,确保员工身体健康,能够安全地进行工作。
(三)卫生监管
1. 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制度,确保餐具的清洁卫生。
2. 按照食材分类存放制度,将不同食材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