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89247 上传时间:2025-05-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大致如下:,(,1,)土地使用 (,2,)建筑形态及组合,(,3,)开放空间 (,4,)步行街区,(,5,)交通与停车 (,6,)使用活动,(,7,)保存与改造 (,8,)城市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9,)标识,3,.1,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设计过程有三个步骤:,第一,根据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研究,建立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第二,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特别应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充分性;,第三,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3,.1,土地使用,在城市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3.1.1,土地的综合使用,3.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3.1.3,基础设施,3.1.1,土地的综合使用,土地的综合使用,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指某块城市用地地界内的空间使用和占有的情况。,理论上说,设计应尽可能让用地最高合理容限的占有率保持相对不变,以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3.1.1,土地的综合使用,综合使用的另一含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必要的凋整,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地面的综合开发,以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3.1.1,土地的综合使用,综合使用的另一含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必要的凋整,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地面的综合开发,以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3,.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自然形体和景观要素的利用常常是城市特色所在。像河岸、湖泊、海湾、旷野、山谷、山丘、湿地等都可成为城市形态的要素,设计师应该很好地分析城市所处的自然基地特征并加以精心组织,历史上许多城市大都与其所在的地域特征密切结合,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格局。,3.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3.1.3,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的狭义指市政工程、城市交通及电力通讯设备等,广义则还包括公路、铁路及城市服务事业、文教事业等。基础设施既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又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支持系统,其发展应与城市整体的发展互相协调、相辅相成。,3.1.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在城市土地使用中具有耗资多、建设周期长、维修困难的特点,而且常常是比城市形体空间设计先行的步骤,一旦形成,改造更新就比较麻烦,而良好的基础设施又是城市设计开发的重要前提。,3.1.3,基础设施,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3.2.1,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环境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城市中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用色等对城市空间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广义的建筑还应包括桥梁、水塔、护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城市设计虽然并不直接设计建筑物,但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形态的组合、结构方式和城市外部空间的优劣,尤其是就视觉这一基本感知途径而言,城市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建筑形态至少具有以下特征:,(1),建筑形态与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开收空间都有着密切关系;,(2),建筑形态具有支持城市运转的功能;,(3),建筑形态具有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含义;,(4),建筑形态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行为相关;,(5),建筑形态与环境一样,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也即“整体大于局部”。,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建筑形态的设计原则:,(,1,)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2,)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基地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3,)建筑设计不应惟我独尊,而应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3,.2.2,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从管理和控制方面看,城市设计考虑建筑形态和组合的整体性,乃是从一套弹性驾驭城市开发建设的城市设计导则和空间艺术要求人手进行的,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体量、高度、容积率、外观、色彩、沿街后退、风格、材料质感等,城市设计导可以对建筑形态的设计明确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及反对什么。,3,.3,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关于开放空间,(0pen space),的概念和范围,国内外有不尽相同的说法:,查宾指出,“开放空间是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待开发空间,它一方面可为未来城市的再成长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场昕,且有防灾和景观上的功能”。,塔克尔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在城市地区的土地和水不被建筑物所隐蔽的部分”。,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林奇教授也曾描述过开放空间的慨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可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艾克伯则指出,“开放空间可分为自然与人为两类,自然景观包括天然旷地、海洋、山川等,人为景观则包含农场、果园、公园、广场与花园等”。,综上所说,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开放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质:,(,1,)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2,)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3),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4,)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城市开放空间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2),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3),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职能;,(4),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2,、开放空间的分类,开放空间一般分为两类:,(,1,)单一功能体系,(,2,)多功能体系,2,、开放空间的分类,1,、单一功能体系,(,1,)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如河谷),(,2,)某种开放空间的开发设计(如公园),(,3,)由城市街道、广场和道路构成的廊式体系(最典型),2,、开放空间的分类,2,、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都是多功能的。各种建筑、街道、广场、公园、水路均可共存于这一体系中。如在美国圣安东尼内城城市改造中,对流经全城的圣安东尼河开展了包括自然生态保护、景观保护和创造、功能调整和基础设施完善在内的城市设计,并取得成功。这一项目虽则焦点在城市中心区这一段,但具体设计着眼点却是整个城市沿河地区的各种建筑物和外部空间环境的关系。,大多数开放空间是为满足某种功能而以空间体系存在的,故连续性是其特征。,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具有如下特征:,(1),边缘,即开放空间的限界。,(2),连接,系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3),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4),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5),连续性,这是体系的基本特征。,3,、开放空间的特征,4,、开放空间的建设实践,3,.5,使用活动,1,、人的环境行为特点,行为支持,(Activity support),的城市设计,人的行为是在实际环境中发生的,特定地段的空间形式、要素布局和形象特征会吸引和诱导特有的功能、用途和活动。而人们的心理又可能寻求适合于自己要求的不同的环境,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它要求的空间环境中,只有将活动行为安排在最符合其功能的合适场所,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环境因此也具有了场所意义。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行为活动参与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设计空间和人的行为的相互依存性构成了城市设计的又一要素,国外也有学者把此称为关于行为支持的城市设计。,1,、人的环境行为特点,2,、使用活动支持,人的城市生活的分类:,公共性,一种社会的、公共的街道或广场生活。,私密性,内向的、个体的、自我取向的生活,它要求宁静、私密性和隐蔽感。,这两者对于城市空间有不同的领域要求。所以,城市设计的这一客体内容又成为“人的双重生活的相关矩阵”,同时,人的行为活动又往往按年龄、社会习惯、兴趣爱好、宗教信仰乃至性别等不同,而在同一城市空间环境中自然积聚,并形成各自的领域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关心和研究人的环境行为及其含义对空间设计的要求和影响,同时为人们提供城市设计方面的技术支持。,3,.6,交通与停车,1,、停车方式,停车因素对环境质量有两个直接作用:,一是对城市形体结构的视觉形态产生影响;,二是促进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发展。,1,、停车方式,停车组织四种途径:,1),在时间维度上建立一项“综合停车”规划。,2),集中式停车。,3),采用城市边缘停车或城市某人流汇集区的外围的边缘停车方式。,4),在城市核心区用限定停车数量和时间来作为基本的控制手段。,多层车库建设还比较少,但能节约城市用地,故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上海、徐州等地都已经开始注意这一点。,1,、停车方式,2,、道路视觉景观,道路视觉景观同样十分重要。当它与城市公共道路、步行街区和运输换乘体系连结时,可直接形成并驾驭城市的活动格局、限定城市形态的特征。,城市设计对此作出的导则要求可包括:,1),道路本身应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城市设计要能促进这种环境质量的提升。,2),道路应让驾驶员识别方位感和环境的清晰性。,3),在获得上述目标中,各种投资渠道及其投资者应协调一致,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在集资修路时问题会比较突出。,2,、道路视觉景观,1),道路本身应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城市设计要能促进这种环境质量的提升。,对多余的视觉要素的屏隔和景观处理;,道路所要求的开发高度和建筑红线;,林荫道和植物及强化道路中昕能看到的自然景观:,2),道路应让驾驶员识别方位感和环境的清晰性。,沿道路提供强化环境特征的景观;,街道小品与照明构成的街景的交织;,城市整体的道路设计中的景观体系和标志物的视觉参考;,因街景、土地使用而形成的不同道路的等级的重要性。,3),在获得上述目标中,各种投资渠道及其投资者应协调一致,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在集资修路时问题会比较突出。,其经验是建立一个共同的价值尺度,经过协商形成共识,最后由主管部门的专家和官员决策。,3,.7,保护与改造,1,、保护改造的意义,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新生与衰亡、进步与保守、更新与积淀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城市面貌特色和形态特征亦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城市又是一种人与历史、文化和艺术交互作用的结晶,是生长出来的,这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是生产制造出来的。城市的变化和演进应该完成于一个渐进有序的发展过程。,城市建筑依其形象而存在,是在时间、场所中与人们特定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形态,其中包含着历史。它是人类社会文化观念在形式上的表现。,1,、保护改造的意义,1,、保护改造的意义,重要历史地段的保全和再利用,只要处理得好,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悉尼的达令港改造、波士顿的昆西市场城市设计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2,、保护与改造的内容与方式,保护与改造是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又极其庞杂的综合性规划、管理和设计课题。就城市设计而言,主要应关注作为整体存在的形体环境和行为环境。,保护与改造的内容:,(,1,)保存和改造现存的城市空间、居住邻里以及历史建筑。,(,2,)保存有助于社区健康发展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活动。,2,、保护与改造的内容与方式,对于文物建筑遗迹,历史真实性是保护的最高原则,而不可以沿用常规的建筑学知识,如统一、完整、和谐等,更不能用“焕然一新及“以假乱真”的方式来对待保护改造的对象。,就保护与改造涉及的价值构成而言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二是隐藏在全体居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3.8,建筑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1,、建筑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内容:,(1),休息设施:露天的椅、凳、桌等。,(2),方便设施:用水器、废物箱、公厕、问讯处、广告亭、邮筒、电话间、行李寄存处、自行车存放处、儿童游戏场、活动场,以及露天餐座设施等等。,(3),绿化及其设施:四时花草、树木、花池、花台、花盆、花箱、种植坑与花架等。,(4),驳岸和水体设施:驳岸,水生植物种植容器,跌水与人工瀑布处理;跳石,桥与水上码头等。,(5),拦阻与诱导设施:围墙、栏杆、沟渠、缘石等。,(6),其他设施:如亭、廊、钟塔、灯具、雕塑等等。,3,.8,建筑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2,、建筑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作用:,休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与交往场所,使空间真正成为一种露天的生活空间。为人们创造优美的、轻松的空间环境气氛。,安全:一方面利用一些小品设施和通过对场地的细部构造处理,实施“无障碍设计”,使人们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场地装修、照明和小品设施吸引更多的行人活动,减少犯罪活动。,方便:用水器、废物箱、公厕、邮筒、电话间、行李寄存处、自行车存放处、儿童游戏场、活动场以及露天餐座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向居民提供方便的公共服务,因之也是城市社会福利事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遮蔽:如亭、廊、篷、架、公交站点等等,在空间中起遮风挡雨、避免烈日曝晒的遮蔽作用。,界定领域:设计中可根据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强化那些可能在本空间内发生的活动,界定出公共的、专用的或私有的领域。,3,、建筑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求:,(1),兼顾装饰性、工艺性、功能性和科学性要求,许多细部构造和小品体量较小,为了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往往要求形象与色彩在空间中表现得强烈突出,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功能作用也不可忽视,只好看而不实用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小品等的布置应符合人的行为心理要求,设计时要注意符合人体尺度要求,使其布置和设计更具科学性。,(2),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保证,城市设计中应对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进行整体的布局安排、尺度比例、用材设色、主次关系和形象连续等方面的考虑,并形成系统,在变化中求得统一。,(3),具备一定的更新可能,环境设施和小品使用寿命一般不会像建筑物那么永久,因而除考虑其造型外,应考虑其使用的年限、日后更新和移动的可能性。,(4),综合化、工业化和标准化,花台、台阶、水池等大多可与坐椅、凳结合,既清洁美观,又方便人们使用,扩大“供坐能力”。而基于“人体工学”的尺寸模数,又可使设计制造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构件,加快建设速度,节约投资。,3,.9,标识,3.1.9,标识,3,.9,标识,3,.9,标识,1,、标识的功能:,(1),提供交通信息;,(2),指示道路方向;,(3),识别内部空间功能。,2,、标志建立功能标准有两条途径。,第一,根据从交通工具上人们能保证的获得的“可读性”来规定标志的大小,这一考虑包括速度、视野范围和聚焦距离,表达某种信息所需的符号,(,如数字、文字等,),的尺度及数量:,第二,设法将标志同时实现“直接”和“间接”的交流,并使之适合于所实存的外部空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景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