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285468 上传时间:2025-05-15 格式:PPT 页数:314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4页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内部资料,严禁外传,*,渗 透 检 测,(40,学时,),课程类别:技术类,编制人:马文进,审核人:杨志鹏,批准人:张宏凯,编制日期:,2015,年,10,月 版本:,V1.0,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课 程 大 纲,一、绪论,1,、渗透检测简介,2,、渗透检测发展与现状,3,、渗透检测材料和渗透检测方法分类,4,、渗透检测工作质量及体系,5,、渗透检测的优点及局限性,6,、渗透检测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二、渗透检测的物理化学基础,1,、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2,、润湿现象,3,、毛细现象,三、渗透检测系统,1,、渗透剂,2,、显像剂,3,、去除剂,内部资料,严禁外传,四、渗透检测设备、仪器和试块,五、渗透检测方法,六、渗透检测工艺,七、渗透检测记录和报告,八、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九、渗透检测应用,内部资料,严禁外传,一、绪论,定义:渗透检测是一种以液体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1.1,、检测原理:,将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施加到工件表面上。由于毛细管作用,经过一定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透剂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内部资料,严禁外传,1.2,、检测步骤:,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当今,煤油,-,白粉检测法,美国研究人员将荧光染料加入渗透剂中,提高灵敏度,形成三大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发展高峰,研制出可检测微米级宽度的表面裂纹,且基本无毒害;,渗透检测应用成熟、大型规模化设备运用于检测中,形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检测线;,2,、渗透检测的发展与现状,PT,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无毒型、无刺激性的,PT,环保检测器材,检测设备和器材自动化、规模化,新材料、新工艺和方法的检测标准制定与修订,渗透检测发展方向,3,、渗透检测方法的分类,问题:请解释,IIIBB,渗透法;,注:该分类来源于,ISO 3452-2:2006,(,E,)标准;,3.,1,、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分类,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渗透检测分为荧光渗透检测法、着色渗透检测法和荧光着色渗透检测法,简称为荧光法、着色法和荧光着色法三大类。,着色法,荧光法,3.,2,、根据渗透剂去除方法方类,根据渗透剂去除方法,渗透检测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三大类。水洗型渗透法是渗透剂内含有一定量的乳化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可直接用水洗掉。有的渗透剂虽不含乳化剂,但溶剂是水,即水基渗透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也可直接用水洗掉,它也属于水洗型渗透法。后乳化型渗透法的渗透剂不能直接用水从工件表面洗掉,必须增加一道乳化工序,即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要用乳化剂,“,乳化,”,后方能用水洗掉。溶剂去除型渗透法是用有机榕剂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3,.3,、根据显像剂类型分类,根据显像剂类型,渗透检测分为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两大类。干式显像法是以白色微细粉末作为显像剂,施涂在清洗并干燥后的工件表面上。湿式显像法是将显像粉末悬浮于水中,(,水悬浮显像剂,),或溶剂中,(,溶剂悬浮显像剂,),,也可将显像粉末溶解于水中,(,水溶性显像剂,),。此外,还有塑料薄膜显像法,;,也有不使用显像剂,实现自显像的。,着色渗透检测法常用器材:,3.4,.,各分类方法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步骤,渗透检测一般应在冷热加工之后,表面处理之前以及工件制成之后进行。基本步骤见图,1-2,。,后乳化型渗透检测分为亲油型后乳化渗透检测及亲水型后乳化渗透检测两种:,4,、渗透检测工作质量及体系,灵敏度,分辨力,PT,可靠性,仪器,方法,环境,人员,渗透检测体系的灵敏度,:,指渗透检测体系发现缺陷大小的能力。渗透检测时,缺陷可供测量的尺寸是,:,缺陷长度,;,渗透检测显示的缺陷迹痕宽度比缺陷实际宽度大很多倍,;,渗透检测质量验收标准中,用于评定的是缺陷迹痕长度,它大于缺陷的实际长度。,渗透检测体系的分辨力,:,指渗透检测体系探测缺陷几何特性,(,尺寸、形状、位置,),的能力。众所周知,缺陷迹痕宽度直接影响分辨力。渗透检测时,缺陷迹痕宽度随着显像时间的延长,会变宽,使分辨力下降。,5,、渗透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渗透检测可以检查金属,(,钢、耐热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和非金属,(,陶瓷,塑料,),工件的表面开口缺陷,例如,裂纹、疏松、气孔、夹渣、冷隔、折叠和氧化斑疤等。这些表面开口缺陷,特别是细微的表面开口缺陷,一般情况下,直接目视检查是难以发现的。,渗透检测不受被检工件材质的限制。渗透检测可以检查磁性材料,也可以检查非磁性材料,可以检查黑色金属,也可以检查有色金属,还可以检查非金属。,渗透检测不受被检工件结构限制。渗透检测可以检查焊接件或铸件,也可以检查压延件和锻件,还可以检查机械加工件。,渗透检测不受缺陷形状,(,线性缺陷或体积型缺陷,),、尺寸和方向的限制。只需一次渗透检测,即可同时检查开口于表面的所有缺陷。,局限性,1,)渗透检测无法或难以检查多孔的材料,例如粉末冶金工件,;,2,)不适用于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例如工件经喷丸处理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见图,1-3,。,3,)难以定量的控制检测操作质量,多凭检测人员的经验、认真程度和视力的敏锐程度。,6,、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都属于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但其方法原理和适用范围区别很大,并且有各自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所以无损检测人员应熟悉掌握这三种检测方法,并能根据工件材料、状态和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测。如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可发现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所以承压设备对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宜优先选择磁粉检测,确因工件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方可使用渗透检测或涡流检测。,什么是渗透检测?原理,应用范围?,渗透剂和显像剂及其方法的分类?,优缺点?局限性?,小结:,1,2,3,第二章、渗透检测的物理化学基础,2.1,分子论,2.2,表面张力与表面张力系数,2.3,润湿现象,2.4,毛细现象,2.5,吸附现象,2.6,溶解现象,2.7,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2.8,渗透检测中的光学基础知识,2.1,分子论,2.1.1,、分子运动论,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具有本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很小。我们在研究分子的时候。通常把分子假定是球形的,用直径来表示它的大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数量级。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质量约为,3,10,-26,kg,。,运用分子运动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论述物质的某些性质,例如液体表面张力、润湿,毛细作用,),的理论叫分子运动论。,1,)宏观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1.2.,最小能量理论,1,)分子动能,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分子的运动是杂乱的。在同一时刻,物体内各个分子的运动方向不同,运动的速率也不同,每个分子的动能自然也不同。在研究热现象时,有意义的不是单个分子的动能,而是物质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我们把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物体的温度也就越高。所以,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如果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它们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加,;,如果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它们间的相互作用是斥力,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加。,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是由永不停息运动着而且互相作用着的分子构成,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温度改变时,因为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改变了,所以内能也随着改变。又例如体积、形状或物态改变时,因为物体分子的相对位置改变了,分子的势能改变了,所以内能也随着改变。,若干物体的内能越低,(,小,),,由若干物体所构成的系统的能量相应就越低,(,小,),,系统就越稳定。,自然界各物体都有使其能量最小,从而使各系统变得最稳定的趋势,这就是最小能量理论。,2.1.2,、自然界的三种物质形态,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很大,分子间的自由程比分子本身大许多倍,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可轻易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气体分子极易向各方向扩散并充满所给的容器。,固体中每一个质点,(,原子、离子,),在自己的乎衡位置附近振动,互相之间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固体内,分子不容易扩散。,液体中分子排列比气体紧密得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足以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因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同时,液体内部存在着分子可移动的空,“,位置,”,。因此,液体结构形状可变,若置于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在液体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它就取与该容器相同的外形。,2.2,表面张力与表面张力系数,2.2.1.,概念,存在于液体表而,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实验示意图见图,2-2,:,式中,,f-,表面张力,;,m-,所挂物体的质量,;,g-,重力加速度,;,L-,活动边,AB(,液面边界线,),长度,;,-,表面张力系数。,由上式可知,表面张力一般以表面张力系数表示,表面张力系数可定义为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它的作用方向与液体表面相切。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通常以毫牛顿,/,米或牛顿,/,米为单位。,一般而言,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定成分的液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有一定的表面张力系数,a,值。不同液体,,a,值不同,;,同一液体,表面张力系数,a,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有少数金属熔融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值随温度上升而增高,例如铜、锡等金属的熔融液体。容易挥发的液体与不容易挥发的液体相比,其表面张力系数,a,更小。含有杂质的液体比纯净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a,要小。,2.2.2.,表面张力的产生机理,1,)液体的表面层,液体的表面层是指在液,-,气界面上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它是由液体表面分子和液体近表面分子组成的。液体表面层分子和内部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见图,23,。相临分子间,分子作用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叫分子作用半径,在图,2-3,中用,r,表示。半径为,r,的球形作用范围叫分子作用球。,每一个到液面的距离小于分子作用半径,r,的分子,都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的作用,而这些分子组成的表面层,即由表面分子及近表面分子组成的液体表面层,都受到垂直于液面而且指向液体内部的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就是液体表面层对整个液体施加的压力,其实质是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根据最小能量理论,液体表面越小,则受到这种力作用的分子数目越少,.,系统的能量相应就越低,系统就越稳定。于是液体表面有自行收缩的趋势。,2,)液体表面层对液体整体施加的压力,3,)液体表面分子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力,液体里的分子是在不停地振动着。在液体内部,每一个分子的周围都有许多别的分子,所以当一个分子从平衡位置向某一方向运动的时候,它就受到它所离开的那方向的分子的拉引,同时还受到它所靠拢的那方向的分子的推斥。可是,在液体表面的分子,当它从平衡位置向外运动的时候,只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拉引,(,气体分子对它的作用力很小,可以略去不计,);,因此,它所受的使它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就比在液体内部小些,这就使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振动的振幅比起液体内部大些,分子间的距离也就大些。以此可知,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跟液面相切的。知果液面是平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平面上,如果液面是曲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曲面的切面上。作用到任何一部分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的。,4,)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综上所述,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受到一种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的压力,液体的表面越小,则受到这种压力的分子的数目就越少,系统的能量相应地就越低,于是液体表面有自行收缩的趋势,;,另外,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较稀疏,.,表面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样,就使得液体表面能够实现自行收缩。这些就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机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是表面张力产生的根本原因。,2.2.3.,表面过剩自由能,所谓,“,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的物理量。,“,功,”,的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所构成,一个是力,另一个是在力作用下使物体沿力的方向上所产生的位移。,表面过剩自由能是单位面积表面分子的自由能与单位面积内部分子的自由能的差值。有时,将其简称为表面能。注意,表面自由能与表面过剩自由能是有差别的。,表面张力系数,a,也可理解为单位液体表面的过剩自由能,通常称为表面过剩自由能,它的意义是增加,(,减少,),单位表面面积液体时,自由能的增值,(,减值,),,也就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单位面积分子比处于液体内部的同量面积分子的自由能过剩值,这时,a,的单位为,(,焦尔,/,米,2,),。,因此,表面张力系数可看做是表面过剩自由能,它就是缩小单位液体表面面积,表面张力所做的功,这就是表面张力系数的物理意义。,表面过剩自由能,(,或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体系的性质,其数值大小随体系成分而异,并且随温度而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自由能,分别是用力学和热力学两种不同的方法研究液体的表面现象时采用的物理量。,2.2.4,界面张力与界面能,正如液体的自由表面具有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一样,液,-,液界面与液,-,固界面等两相之间的界面也有类似的界面张力与界面能。,存在于液,-,液界面、液,-,固界面,使界面收缩,(,或舒张,),的力称界面张力。渗透检测时,渗透剂,-,受检物体就是液,-,固界面,它们之间就存在着界面张力。,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一样,界面张力也使其界面有自发减小的趋势。,2.3,润湿现象,2.3.1.,润湿,(,或不润湿,),现象,如果在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总是收缩成球形,能够滚来滚去而不润湿玻璃,这种现象就叫做不润湿现象。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润湿液体,如果清洁的玻璃板放一滴水,它非但不收缩成球形,而且要向外扩展,形成一薄片,这种现象就叫做润湿现象。水是玻璃的润湿液体。,润湿作用是一种表面及界面过程。自最普遍的意义而言,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就是润湿。因此,润湿作用必然涉及三相,而至少其中两相为流体。在一般实践中,润湿是指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有时是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所取代。因此,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的结构与性质,固,-,液两相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微观特性的宏观表现。,因为水或水溶液是特别常见的取代气体的液体,所以,一般就把能增强水或水溶液取代固体表面空气的能力的物质称为润湿剂,。,2.3.2.,润湿方程和接触角,定量地讨论润湿间题需引入润湿方程和接触角的概念。,如图,2-8,所示,将一滴液体滴在固体平面上,可有三种界面,即有液,-,气、固,-,气及固,-,液界面。与该三种界面一一对应,存在三个界面张力。液,-,气界面存在液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L,,它力图使液滴表面收缩。固,-,气界面存在固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s,,它力图使液滴表面铺开。固,-,液界面存在固体与液体的界面张力,SL,,它力图使液滴表面收缩。液,-,固界面与界面处液体表面的切线所夹的角,,称为接触角。接触角也可定义为液,-,固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液,-,气界面之间的夹角。,在工程上,常用完全润湿、润湿、不润湿和完全不润湿四个等级,来表示不同的润湿性能。,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而言,它可能是润湿的,也可能是不润湿的。例如水能润湿干净无油的玻璃,但不能润湿石蜡,;,水银不能润湿玻璃,但能润湿干净的锌块。固体材料表面粗糙,会导致,角变化,,角小于,90,0,时,表面粗化将使,角变小,;,角大于,90,0,时,表而粗化将使,角变大。,渗透检测中,渗透剂对被检工件表面的良好润湿是进行渗透检测的先决条件。只有当渗透剂充分润湿被检工件表面时,才能渗入狭窄的缝隙,;,此外,还要求渗透剂能润湿显像剂,以便将缺陷内的渗透剂吸出从而显示缺陷。因此润湿性能是渗透剂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种物理性能指标。润湿性好的渗透剂具有很小的接触角。,2.3.4.,润湿,(,或不润湿,),现象的产生机理,润湿,(,或不润湿,),现象的产生,也是分子力作用的结果。前已叙述,当液体跟固体接触时,形成一层与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里的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又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如果固体分子间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附着层内分子分布就比液体内部更密,分子间距较小,附着层里就出现相互推斥的力,这时液体跟固体接触的面积就有扩大的趋势,形成了润湿现象。相反,形成了不润湿现象。,如果在水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润湿剂,则其表面张力、固体与液体的界面张力和接触角都将发生变化,(,降低,),,使润湿性能也跟着发生变化。例如水不能润湿石蜡,但在水中加入适当的润湿剂后,水就能润湿石蜡。,2.4,毛细现象,拿一根很细的玻璃管,把它的一端插人装在玻璃容器里的水中。由于水能润湿管壁,所以可看到水在这根管子里上升,水呈凹面,并且高出容器的水面。管子的内径越小,它里面上升的水面也越高。如果把这根细玻璃管插人装在玻璃容器里的水银里,由于水银不能润湿管壁,所以发生的现象正好相反,管里的水银面呈凸面,并且比容器里的水银面低一些。管子的内径越小,它里面的水银面就越低,见图,2,一,13,。,2.4.1.,毛细现象,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凹面并且上升,不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凸面并且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管子叫做毛细管。,毛细现象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毛细管。例如,两平板间的夹缝,各种形状的棒、纤维、颗粒堆积物的空隙都是特殊形式的毛细管,甚至将一片固休插入液体中所发生的边界现象亦可作为毛细现象来研究。,2.4.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强与曲面面积无关,与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成正比,与曲面的曲率半径成反比。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越大,曲面的曲率半径越小,则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越大。表面张力的存在是弯曲液面产生附加压强的原因。,2.4.3.,毛细现象中的液面高度,毛细管插在润湿液体中,由于润湿作用,靠近管壁的液面就会上升,形成表面凹下,从而扩大液体表面。在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的作用下,液体表面向上收缩,而又成为平面。随后,润湿作用又起主导作用,靠近管壁的液面又向上升,重新形成表面凹下,而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又使其收缩成平面。如此循环,使毛细管的液面逐渐上升,一直到向上的弯曲液面附加压强的作用力与毛细管内升高的液柱重量相等时,达到平衡,才停止上升。,2.4.4.,毛细现象的产生机理,毛细现象的发生是由表面层和附着层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是附着层的收缩力或推斤力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润湿液体,由于它跟毛细管内壁接触的附着层里存在着推斥力,(,详见润湿现象的产生机理,),,使附着层内的液体沿管壁上升引起液面的弯由凹面,液体表面变大,;,但是,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要使液面减少,于是,管内液体随着上升,以减少液面的面积,;,当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力作用跟管内升高的液柱重量相等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反之,对于不润湿液体,由于附着层里存在着收缩力,使附着层里的液体沿管壁下降引起液面的弯曲凸面,;,但是,液体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产生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内部,对液体施加正压力,要使液面减少,于是,管内液体下降,;,如此循环,使液体下降一定距离,达到平衡。,2.4.5.,渗透检测中的毛细现象,1.,渗透与毛细作用,渗透检测中,渗透剂对受检工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实质是渗透剂的毛细作用。毛细作用的产生是由缺陷处渗透剂附着层的推斥力和渗透剂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被检工件而言,渗透剂是润湿液体,它与缺陷内壁接触的附着层里存在推斥力,使附着层里的渗透剂沿着缺陷内壁上升,引起渗透剂面的弯曲,形成凹面,液面表面变大,;,但是,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使液面减少,于是缺陷内渗透剂随着上升,以减少液面的面积,;,当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力作用跟缺陷内升高的渗透剂液柱重量相等时,缺陷内渗透剂停止上升,达到平衡。,毛细作用,使渗透剂渗透到细小而清洁的裂纹中的速度比它渗透到宽裂纹中速度更快。裂纹中如果含有某种污染物,则会使渗透剂表面张力减小,从而使毛细作用减弱。例如使用中的工件和被油与水污染过的疲劳裂纹,被腐蚀产物或其他氧化物所堵塞的应力腐蚀裂纹和晶间腐蚀裂纹就属这种情况,毛细作用明显减弱,渗透时间就需相对延长。,2.,显像与毛细作用,显像是利用显像剂吸附从缺陷中回渗到受检工件表面的渗透剂,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缺陷显示。显像剂的显像过程同渗透剂的渗透过程一样,是由于毛细现象,来源于液体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显像剂通常有两个基本功能,:,(1),吸附足量的从缺陷中回渗到工件表面的渗透剂。,(2),通过毛细作用将渗透剂在工件表而横向展,使缺陷轮廓图形的显示扩大到足以用肉眼可见。裂纹缺陷中的渗透剂,通过显像剂的吸附及扩展,裂纹缺陷显示尺寸可高达原来裂纹缺陷宽度的许多倍,有的甚至高达,250,倍左右。,2.5,吸附现象,2.5.1.,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如果把棕色的煤油和白土,(,一种私土,),混合搅拌一定时间后加以澄清,可以看到上面的煤油变得清彻无色,而下面沉淀的白土则变成黄褐色,过滤后即可得到精制的无色煤油。这种有色物质自一相迁移至界面并富集于界面的过程即为吸附。上例即为有色物质从煤油液相中迁移至白土与煤油的固,-,液界面。物质自一相内部富集于界面的现象即为吸附现象。,当固体和液体或气体接触时,凡能把液体或气体中的某些成分聚集到固体表面上来的现象,就是固体表面上发生的吸附现象。能起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例如显像剂粉末、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液体或气体称为吸附质。例如在显像过程中,显像剂粉末吸附缺陷中回渗的渗透剂,显像剂粉末是吸附剂,渗透剂是吸附质。又例如利用白土,(,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吸附煤油中的棕黄色物质,白土是吸附剂,棕黄色物质是吸附质。,衡量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常用吸附量这个技术参数,它是指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质量,有时也是指吸附剂单位表面积上所吸附的吸附质质量。吸附量数值越大,吸附剂吸附能力越强。,一些固体被用作吸附剂,是因为它们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2.5.2.,液体表面的吸附现象,当一种液体与另一种液体,(,或气体,),接触时,凡能把被接触的另一种液体,(,或气体,),中的某些成分吸附到这一种液体上来的现象,就是液体表面的吸附现象。起吸附作用的这一种液体是吸附剂,被吸附的另一种液体是吸附质。,2.5.3.,吸附现象的产生机理,1.,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与液体不同,固体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结合力很强。这种很强的结合力,在一般情况下使表面原子处于固定的位置,而不像液体那样可以自由移动。我们肉眼看到的固体表面也是很平的,但是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的表面并不平整,有的地方稍凸出表面,有的地方很凸出,高高在上。由于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表面过剥自由能,而处于表面凸出的,“,山尖,”,上的原子,受周围原于的吸引力最小,具有的表面过剩自由能值最高,可以在更多的方向上吸引空间的其他分子,从而自发降低其能量。这就是固体表面产生吸附的机理。,2.,液体表面上的吸附,主要讨论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液体表面,(,液,-,气界面,),,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机理,;,讨论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液,-,液界面,使界面张力降低的机理。,表面活性别分子是“两亲”分子,有自液体中“逃离”的趋势,故容易富集于液体表面,而且可能在表面上作定向排列。当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体表面的吸附近于饱和时,由于水的极性表面在很大程度上已被“两亲”分子所覆盖,而且非极性的亲油基朝外,等于形成一层由碳氢链构成的表面层,表面性质大大改变了。这时,液体具有最低的表面张力,有较好的润湿性质等。,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特殊结构,使之易于自液体内部迁移并富集于液,-,液界面上,即易于发生界面吸附。例如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一水界面上吸附,极性基一端亲水朝向水中,非极性部分亲油朝向油中,从而降低界面张力,改变界面状态,从而影响界面性质。,3.,渗透检测中的吸附现象,显像过程中,显像剂粉末吸附从缺陷中回渗的渗透剂,从而形成缺陷显示。此吸附现象属于固体表面,(,固,-,液界面,),的吸附,显像剂粉末是吸附剂,回渗的渗透剂是吸附质。显像剂粉末越细,比表面越大,吸附量越多,缺陷显示越清晰。另外,由于吸附为放热过程,所以,如果显像剂中含有常温下易挥发的溶剂,当溶剂在显像表面迅速挥发时,能大量吸热,从而促进了显像剂粉末对缺陷中回渗的渗透剂的吸附,加快了并且加剧了吸附现象,可提高显像灵敏度。,自乳化渗透法或后乳化渗透法,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渗透剂,-,水界面,降低了界面张力,使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得以顺利清洗。此系液体表面,(,液,-,液界面,),的吸附现象,渗透剂作为液体油相,水作为液体水相。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质,使其能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从而使清洗顺利进行。,渗透剂在渗透过程中,受检工件及其中的缺陷,(,固体,),与渗透剂接触时,也有吸附现象,发生。渗透过程中,提高缺陷表面对渗透剂的吸附,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渗透检测全过程所发生的吸附现象,主要是物理吸附。,2.6,溶解现象,溶解现象及溶解度,:,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的过程叫溶解。所组成的均匀物质叫做溶液,(,此处指液态溶液,也有固态溶液,如合金,),。通常把分子较大的一种或液态物质称为溶剂,较小的一种或固态物质称为溶质。,这种溶质粒子溶解在溶剂中,同时溶解的溶质粒子可能重新吸附到未溶解的溶质粒子的现象称为溶解现象。显然,溶解现象包括溶解及结晶两个过程。,研制渗透剂配方时,选择理想的着色(荧光,),染料及溶解该染料的理想的溶剂,使其染料在溶剂中溶解度较高,对提高渗透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2.7,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2.7.1.,表面活性及表面活性剂的定义,1),表面活性的定义,图,2-24,表示三类不同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曲线。,曲线,1.,表面张力(,f,)在较低浓度(,c,)时,随浓度增加急剧下降,表面张力降至一定程度后,(,此时,溶液浓度仍然很小,),便下降很慢或不再下降。有时,溶液中含有某些杂质时,可能出现表面张力最低值(如虚线所示)。一般肥皂、洗涤剂等物质的水溶液就有此曲线所示的性质。,曲线,2,,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逐渐下降,例如乙醇、丁醇、醋酸等物质的水溶液就有此曲线所示的性质。,曲线,3,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稍有上升,例如氯化钠、硝酸钾、盐酸等无机物的水溶液就有此曲线所示的性质。,2.,表面活性剂的定义,见图,2-24,,我们把具有曲线,1,及,2,所示性质的物质称为表而活性物质,具有曲线,3,所示性质的物质称为非表而活性物质。但曲线,1,及曲线,2,所示的物质又有不同特点,我们把具有曲线,1,所示性质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以与具有曲线,2,所示性质的表面活性物质相区别。,因此,表面活性剂是随其浓度增加可使溶剂表面张力下降比较急剧的表面活性物质。,2.7.2.,乳化作用,如果在油水混合液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油就会变成许许多多的微粒,分散于水中,呈乳状液,静置后也很难分层。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块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合在一起的现象称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乳化剂。,1),乳化现象及乳化剂,2),乳化形式,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外观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液状,乳状液之名即由此而得。乳状液中以液珠(一般如此,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形式存在的那一相称为分散相,或称内相、不连续相,;,另一相是连成一片的,称为分散介质,或称外相、连续相。,2.8.1.,可见光、黑光、和荧光,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电磁波谱,它们分别称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与电视波。,2.8,渗透检测中的光学基础知识,第三章 渗透检测系统,3.1,渗透剂,3.2,去除剂,3.3,显像剂,3.4,渗透检测剂系统,3.1,渗透剂,渗透剂是一种含有着色染料或荧光染料且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的溶液,.,它能渗入表面开口的缺陷并以适当的方式显示缺陷的痕迹。渗透剂是渗透检测中使用的最关键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3.1.1.,渗透剂的分类,1.,按染料成分分类,按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分类,可分为荧光渗透剂、着色渗透剂与荧光着色渗透剂三大类,.,有时也简称为荧光剂、着色剂、荧光着色剂。荧光渗透剂中含有荧光染料,只有在黑光照射下,.,缺陷图像才能被激发出黄绿色荧光,.,观察缺陷图像在暗室内黑光下进行。着色渗透剂中含有红色染料,缺陷显示为红色。在白光或日光照射下观察缺陷图像。着色荧光剂中含有特殊染料,.,缺陷图像在白光或日光照射下显示红色,在黑光照射下显示黄绿色,(,或其他颜色,),荧光。,2.,按溶解染料的墓本溶剂分类,按渗透剂中溶解染料的基本溶剂分类,可将渗透剂分为水基渗透剂与油基渗透剂两大类。水基渗透剂以水作溶剂,水的渗透能力很差,但是加入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后,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润湿能力提高,渗透能力大大提高。油基渗透剂中基本溶剂是,“,油,”,类物质,例如航空煤油、灯用煤油、,5#,机械油、,200#,溶剂汽油等。油基渗透剂渗透能力很强,检测灵敏度较高。水基渗透剂与油基渗透剂相比,润湿能力仍然较差,渗透能力仍然较低,因此,检测灵敏度也较低。,3.,按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分类,按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分类,.,可将渗透剂分为水洗型渗透剂、后乳化型渗透剂与溶剂去除型渗透剂三大类。,水洗型渗透剂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水为基本溶剂的水基渗透剂,使用这种渗透剂时,可以直接用水清洗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另一种是以油为基本溶剂的油基渗透剂,但加有乳化剂而组成自乳化型渗透剂。自乳化型渗透剂中,.,因为含有一定数量的乳化剂。所以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也可以直接用水清洗去除。,后乳化型渗透剂中不含有乳化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需要用乳化剂乳化后,才能用水清洗去除掉。根据乳化形式不同,后乳化型渗透剂又分为亲油型后乳化渗透剂与亲水型后乳化渗透剂两种。,使用溶剂去除型渗透剂时,可用有机溶剂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擦除。,4.,按灵敏度水平分类,按渗透检测灵敏度水平分类,可将渗透剂分为很低、低、中、高与超高五类。水洗型荧光渗透剂通常有低、中与高灵敏度水平等,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通常有中、高与超高灵敏度水平等,着色渗透剂通常有低、中灵敏度水平等。,5.,按与受检材料的相容性分类,按照渗透剂与受检材料的相容性,可将渗透剂分为与液氧相容渗透剂和低硫、低氯低氟渗透剂等几种类别。,与液氧相容渗透剂用于与氧气或液态氧接触工件的渗透检测。在液态氧存在的情况下,该类渗透剂与其不发生反应,呈现化学惰性。,低硫渗透剂专门用于镍基合金材料的渗透检测。该类渗透剂不会对镍基合金材料产生破坏作用。,低氯低氟渗透剂专门用于钛合金及奥氏体钢材料的渗透检测。该类渗透剂不会对钛合金及奥氏体钢材料产生破坏作用。,3.1.2.,渗透剂的组成,1.,染料,溶质,(1),着色染料,着色渗透剂中所用染料多为红色染料,因为红色染料能与显像剂的白色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较好的反差,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着色渗透剂中的染料应满足色泽鲜艳,易溶解、易清洗、杂质少、无腐蚀和对人体基本无毒的要求。,(2),荧光染料,荧光染料是荧光渗透剂的关键材料之一。荧光染料应具有很强的荧光,由于人们视察不同颜色时,对黄绿色光最敏感,所以要求荧光染料发出黄绿色的荧光。同时,应耐黑光、耐热和对金属无腐蚀等。,2.,溶剂,溶剂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溶解染料,二是起渗透作用。,渗透剂中所用溶剂应具有渗透能力强,对染料溶解性能好,挥发性小、毒性小、对金属无腐蚀等性能,且经济易得。多数情况下,渗透剂都是将几种溶剂组合使用。使各成分的特性达到平衡。,溶剂大致可以分为基本溶剂和起稀释作用的溶剂两大类。基本溶剂必须具有充分溶解染料,使渗透剂鲜明地发出红色色泽或黄绿色荧光光亮等条件。稀释溶剂除具有适当调节黏度与流动性的作用外,还起降低材料费用的作用。基本溶剂与稀释溶剂能否配合平衡,将直接影响渗透剂特性,(,黏度、表面张力、润湿性能等,),,是决定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3.,其他附加成分,表面活性剂、互溶剂、稳定剂、增光剂、抑制剂和中和剂等其他附加成分,主要用于改善渗透剂性能。,表面活性剂用于降低表面张力,增强润湿作用。一种表面活性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乳化效果,常常需要选择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互溶剂用子促进染料的溶解,渗透力强的溶剂对染料的溶解在其中能力不一定大,或者染料溶解在其中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颜色或荧光强度,有时需要采用一种中间溶剂来溶解染料,然后再与渗透性能好的溶剂互溶,得到清澈的混合液。这种中间溶剂称互溶剂。,3.1.3.,渗透剂的性能,1.,渗透剂的综合性能,渗透力强,容易渗人工件的表面缺陷。,灸光渗透剂应具有鲜明的荧光,着色渗透剂应具有鲜艳的色泽。,清洗性好,容易从工件表面清洗掉。,润湿显像剂的性能好,容易从缺陷中被显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而将缺陷显示出来。,无腐蚀,对工件和设备无腐蚀性。,稳定性好,在日光,(,或黑光,),与热作用下,材料成分和荧光亮度或色泽能维持较长时间。,毒性小。,此外,检测钛合金与奥氏体钢材料时,要求渗透剂低氯低氟,;,检测镍合金材料时,要求渗透剂低硫,;,检测与氧、液氧接触的工件时,要求渗透剂与氧不发生反应,呈现化学惰性。,2.,渗透剂的物理性能,表面张力与接触角,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系数表示。接触角则表征渗透剂对工件表面或缺陷的润湿能力。表面张力与接触角是确定渗透剂是否具有高的渗透能力的两个最主要的参数。,黏度,渗透剂的黏度与液体的流动性有关。它是流体的一种液体特性,是流体分子间存在摩擦力而互相牵制的表现。渗透剂性能用运动黏度来表示,运动黏度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是二次方米每秒,符号是,m,2,/s,。,密度,液体的密度越小,上升高度值越大,渗透能力越强。液体的密度一般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高密度值越小,渗透能力也随之增强。,挥发性,挥发性可用液体的沸点或液体的蒸气压来表征。易挥发的渗透剂在滴落过程中易干在工件表面上,给水洗带来困难,;,易千在缺陷中,不能回渗至工件表面而难以形成缺陷显示。易挥发的渗透剂,着火的危险性大,毒性材料还存在安全问题。综上所述,渗透剂不易挥发较好。,但是,渗透剂必须有一定的挥发性。一般,在不易挥发的渗透剂中加进一定量的挥发性液体。这样,渗透剂在工件表面滴落时,挥发成分挥发掉,染料浓度得以提高,有利于缺陷检出。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闪点和燃点,可燃性液体在温度上升过程中,液面上方挥发出大量可燃性蒸气。这些可燃性蒸气和空气混合。接触火焰时,会出现爆炸闪光现象。刚刚出现闪光现象时,液体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燃点是指液体加热到能被接触的火焰点燃并能继续燃烧时的液体的最低温度。对同一液体而言,燃点高于闪点。闪点低,燃点也低,着火危险性也大。液体的可燃性,一般资料指的就是该液体的闪点。,电导性,手工静电喷涂渗透剂时,喷枪提供负电荷给渗透剂,试验件保持零电位,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